既然知道,对付丰安军使就太简单了。
李可以让李适之上书李隆基,将丰安军使调走,换一个军使。
李适之兼职兵部尚书,有这样的能力。
敲定主意后,李骑马回左相府。
李适之在前院徘徊许久,等待李回来。
他放心不下李。
见李迟迟未归,若非李阻拦,他定要入兴庆宫面圣。
“七郎,在宫中何如?”
李刚下马,李适之来到门口,迫不及待问道。
李没有在门口说话,而是拉著李适之回前厅。
他将宫中的事,讲给李适之听。
并告诉李适之,圣人封他为丰安军副使。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七郎正应这句古话。”
入军即为一军副使,还是天子亲自考验,将来一定可以成为节度使,但李适之不免有些患得患失:“在战场上,不可呈匹夫之勇,为将者,指挥千军,排兵布阵,出奇制胜,这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李适之一直反对李从低级军官做起,就是怕李跟愣头青一样,冲锋在前。
纵然有关张的勇力,也不免马失前蹄。
一军副使,辅佐军使指挥军队,不必要冲锋陷阵。
“孩儿还要留著七尺身躯,做兼济天下的大事,怎会不爱惜自己呢!”
虽与李适之的想法有些出入,但在离开长安之前,他不会反驳李适之。
李知道李隆基信赖勇敢的将领。
当初李林甫劝李隆基任用胡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汉人多文官为将,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所以蛮夷没有被平息”。李林甫又夸赞“胡人骁健,哺育在马背上,天性勇猛,性情纯朴,如果感化他们,恩威并施,必使其忠心耿耿”。
李隆基深以认同李林甫所言。
“如此,为父便放心了。”
李适之点头。
“父亲,高翁告诉孩儿,丰安军副使很可能是李林甫推荐。”
李将这件事告诉李适之。
“什么!”
“老匹夫没安好心。丰安军使陈回光年前入京时来拜见我,当时我还信赖他。现在看来,陈回光一定是李林甫的鹰犬。”
李适之勃然大怒。
他身为兵部尚书,军使们入京,需到兵部向他述职。
他以为陈回光从一个小卒,因战功而升任将军,会是一名宿将。
因厌恶李林甫,使李适之此时对陈回光极为唾弃。
“待七郎前丰安军,为父便将陈回光调回京,安排在兵部任职。丰安军还有一名副使,让他接替丰安军使的位置。七郎刚任副使,在没有战功的时候节制丰安军,会惹来非议,让圣人不满。”
气消以后,李适之的想法,与李不谋而合。
“孩儿有自知之明。”
李没想过现在就掌握一军,但李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李林甫玩弄权术的时候,一向诡谲而阴险,绵里藏针。
连李适之都能识破,做出应对,李林甫不可能想不到。
即便意识到不对,李也会毅然北上。
李林甫纵然智计过人,但他绝对想不到李能通过一首《牡丹》,讨杨玉环欢喜。
想不到李会通过后世的见闻,得到李隆基倚重和信任。
更想不到李会为高力士带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专利”。
还有就是,李林甫远远低估李的武力。
失败与成功的因素,也只有这些了。
第22章 宁远将军
翌日,刚下早朝不久。
李适之还未回来,宦官林招隐就携带诏书来到左相府。
“左相之子李,神勇矫健,谋略深广,堪当阃寄……特任为丰安军副使,授宁远将军。”
“赐雕弓和宝剑各一柄,玉佩一块……”
林招隐宣读诏书后,李拜谢恩典。
宁远将军为正五品上的武散官。
皇帝会经常为功勋卓著的臣子授予散阶。
特别是出任军使的将领,必然有武散官加身。因为在“使职差谴”的制度下,使职无品级。
散官没有实权,设立它的作用是标示官员的基本身份等级。
一些皇帝宠幸的臣子后代,功臣后代,都会授予散官。
如开元宠臣王毛仲的儿子,刚出生三天,就被授予五品散官。过段时间,王忠嗣其中一个未成年的儿子,也授予五品散官。
李的丰安军副使,加宁远将军以后,就是五品官。
直封五品,证明李隆基对李的宠信。
当然,也有宗室后代、李适之身为宰相的因素在里面。
李接过皇帝赏赐的三件物品。
一件是昨日他在皇宫使用过的雕弓。
一件是名匠打造的宝剑。
还有一块温润的白色玉佩,为飞鸟衔花的图样,一看就价值不菲。
剑与玉佩,代表李隆基认可李的武艺和才华。
象征着身份的银色鱼袋和鱼符也少不了。
特别是鱼符,为匠人连夜雕刻。
“陛下令将军五月之前,到达任上。”
林招隐离开之前,还不忘提醒。
李一见圣人,就成圣人的红人。昨天离开兴庆宫后,和他的顶头上司高力士相谈甚欢。
林招隐可不敢得罪。
“林常侍放心,我一定会尽早到任。”
李向林招隐回答。
丰安军也在灵武郡内,虽然是一军副使,但他要先到朔方节度使治所灵武郡回乐县,向节度使王忠嗣报到。
送走林招隐,李带著罗兴,起身前往兴宁坊高力士的府邸。
兴庆宫北面为永嘉坊,再北面就是兴宁坊。
从这里出通化门,就是赫赫有名的龙首原。所以是一个权贵密集的大坊。
长安的王公贵族在得知高力士今日不当值,纷纷携礼而来。
哪怕见不到高力士一面,也要将礼物送到。
李刚到高力士府邸所在的巷子,就看到“填塞街陌”的一幕。
车马都无处停靠。
来拜访的权贵,都希望自己是幸运的,能得到高力士的接见。
此时,高力士府中的管家,站在门前。
一个个京城权贵、地方官吏自报身份,但都被管家摇头拒绝。
李带著罗兴,排列在队伍中。
排队的达官贵人,看到队伍中突然出现一个毛头小子,纷纷嗤之:“什么人都敢来见高翁?”
还有人嘲笑:“他见高翁,是想要什么官吗?”
虽然李身材高大,但嘴边胡须还是细毛,谁都能看出李还未成年。
“放肆,我家郎君是左相七子,圣人刚册封的宁远将军。”
作为仆人的罗兴,立刻向这些嘲笑李的权贵喝道。
主人刚被圣人册封,罗兴也与有荣焉。他必须要捍卫主人的尊严。
“原来李七郎,失礼,失礼……”
一听李是左相的儿子,还是最近风头正盛的李,权贵们赶紧赔礼道歉。
有消息灵通者,已经得知圣人召李于兴庆宫。
现在听说李被封为宁远将军,更是觉得不得了。
而在大门前的管家听到罗兴的喝声后,连忙下台阶,向李小跑来,躬身说道:“郎君大驾光临,何必在这里排队呢。老奴受阿翁吩咐,正是在等你呀!”
管家言语惊慌,如果高力士知道李在门口等许久,一定会责备他。
“我也是刚来此。”
李性情随和,不会计较。即便多等一会也无所谓。
“请郎君快随老奴入府,阿翁盼著您到来。”
管家伸手请李。
李点头,进入高力士的豪宅。
“这就是写下多篇名作的李七郎,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原来是李七郎,怪不得高翁会让管家在门口等待多时。能受高翁青睐,李七郎前途无量。”
“刚才那青衣仆僮说李七郎被授宁远将军,这是武散官啊!王公之子,不应该被授文散官吗?”
“传闻李七郎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昨日圣人召见,或许是封了十六卫的官职,所以才会授武散官。”
李进入高力士府邸后,一众权贵们众说纷纭,猜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