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6节

  “舅舅,这不至于,再说了您要表弟的脑袋干嘛?这么大一个玩意放床边晚上您就不觉得得慌?”

  “哈哈哈!”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连王荣也笑的连连摇头。

  饭桌上主要是聊事,聊完正事大家吃饭。

  因为明天要启程,大家没喝什么酒,准备好的那壶酒也就喝了两口意思意思,等用饭后,各自起身回去,约好明日清晨出发。

  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朱慎锥醒来后和王荣父子一起用了早餐,随后带上行囊就去了村口。

  到村口,人已经到齐了,除去朱慎锥、王晋武和昨天见过的王初二、王贵、王银生外,还有十六个年轻人。

  这十六个年轻人中一个姓夏,还有一个姓赵,其余的全是王家子弟。

  姓夏的后生是夏冬的二叔家的,也就是他的堂弟。姓赵的后生是铁匠赵大家的侄子,他们也都是王家村的人。

  大伙都已做好了准备,见朱慎锥来了连忙上前行礼。

  朱慎锥摆了摆手,先看了看他们的准备情况,一圈转下来后颇为满意,毕竟这种活他们不是第一次干了,两年下来已成了行家老手,一切都妥妥的。

  “舅舅,家里这边还拜托您多盯着点。”

  “家里尽管放心,你们此去一路小心。”王荣正色点头。

  冲王荣拱了拱手,朱慎锥转过身去,对大伙道了一句:“出发!”

  众人应了一声,接着赶着驴骡,挑着担子,默不作声地沿着村口的小道渐渐远去。

  走私盐,是很冒风险的,朱慎锥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东边的赵村。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也是有讲究的。

  赵村位于山西东部,过了赵村再往东就是玉峡关,等过了玉峡关翻过太行山就是林县,而林县那边就属于北直隶的地界了。

  山西走私盐的人可不少,主要的还是那些大商家。

  自老朱在山西实施开中法以来,晋商借着盐引私下贩盐早就成了常例,而且由于这些晋商的垄断,许多商路早就瓜分完了。

  像朱慎锥和王家村这些小私盐贩子,要想在山西和这些晋商争夺市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人家家大业大,半官半私,背后还有着千户所、指挥使甚至边军的参将、副将、总兵这些大人物为后台,虎口夺食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安全起见,朱慎锥这两年可没少花心思,好不容易选出了两条私盐商路,其中一条就是他们这一次走从王家村到赵村的路。

  这条私盐商路不太好走,而且赵村那边和王家村一样只是小小的百户军屯村落,需求有限,远不如其他商路。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晋商来说得不偿失,可对于朱慎锥却又不同。

  朱慎锥他们每次走盐也不过四五十石而已,这个数额对于普通人来算得上不少,可对于每次以几百甚至上千石的晋商大户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

  哪怕量少也是有利可图的,私盐的利润可是极大。

  大明朝盐最便宜的是景泰年间,每斤盐仅1.79文,嘉靖年间盐价在45文左右,高时达到10文。

  万历年间,盐价常有波动,而且按照南北不同盐价也不相等,从万历初年到如今,各地盐价都是上涨趋势,以北直隶为例,如今的盐价在每斤43文上下。

  朱慎锥他们的盐从解州弄来的成本仅2文一斤,也就是说把盐运到赵村贩出去,其中足有二十多倍的利润。哪怕这个利润赵村那边要分去三成,留给朱慎锥他们也有十几倍。

  这么跑一趟,获利大约在200多两银子。

  这个获利着实不小,大明的银子购买力是极强的,二百多两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作为宗室的朱慎锥俸禄全额是三百石,按照后来的折色比例是三成,也就是九十石,再按照万历的永为定额制度,折算下来全部到手差不多是45两银子,也就是说朱慎锥只要跑这么一趟,前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到自己近五年的俸禄。

第12章 指点

  2024-07-13

  如果不是如此大的获利,朱慎锥也不可能冒这样的风险。

  也是因为他带着王家村贩卖私盐,这两年里自己家和王家村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至少能不再为吃不饱饭而烦恼。

  但贩私盐的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按照大明律被抓到最轻的也是徒刑,重些的直接砍脑袋,这个买卖说白了就是提着脑袋在干。

  所以朱慎锥他们每次走道异常小心,除了其他准备外,选择的路线也极有讲究。

  他们从不走官道,一路上大多都是翻山越岭的小路,而且队伍前后都有人轮流更换,在前面开路的随时警惕,后面压阵的同样如此,一行人赶着驴骡肩挑背扛,一路上风餐露宿辛苦的很。

  除去这些外,还得防备其他意外。

  路上一旦遇事拔刀子是常有的。当然也不是说碰到人就这样,朱慎锥他们是求财又不是强盗土匪,荒山野岭碰到砍柴或者打猎的普通老百姓,只要对方不表现出敌对,通常大家都是有默契的。

  你不招惹我,我也不找你事,大家各干各的擦肩而过,这种情况很是常见。

  从王家村出来,一行人先向南过汾河后折返朝东,一路专走偏僻的小路。这一日大伙都在蒙头赶路,直到太阳快落山之前,等过了龙沟进了山后,这才松了口气。

  进山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半个多时辰后,在前面探路的王初二跑了回来。

  “六爷,前面的兄弟们打探过了,驻地一切如常!”

  朱慎锥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回头对大伙道:“大家再辛苦一下,马上就要到驻地了,到了地头好好歇歇。”

  “好嘞!”队伍的众人听了都露出了笑容,这一路下来大伙走了三十多里,从清晨一直到黄昏没怎么停,而且这些路大多都是山路,饶是他们这些壮小伙子也够辛苦的。

  不过前面就到驻地了,也代表今天的路总算走完了,接下来就能安顿下来吃点东西,好好休息休息。

  继续朝前,转过了一处山坳,前面不远处片谷地,朱慎锥一行人并没有往谷地走,反而继续朝上,又走了一段路,在山腰处有个地方,这里有处面积不算小的石窝,这就是朱慎锥他们今天的驻地。

  所谓的石窝就是风蚀壁龛,和山洞有些类似,但因为是风蚀所至里面通常不深,一般浅的也就两三米,深些的十来米而已。

  像朱慎锥他们休息的这个石窝算中等的,高的地方大约四五米的样子,内部最深处有着七八米,而且位置极佳,四处都是茂密的树木,两侧有凸出的石岩,位置又在山腰,无论由上还是由下看,都很难发现。

  这个地方是朱慎锥之前带着人走这条道的时候无意发现的,后来几番探查过,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一来二去就把这里当成了临时驻地,每次走这条路,他们都会在这里歇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这两年下来一直如此。

  到了地方,不用朱慎锥吩咐,众人就按部就班地各做各的事。

  有下去打水的,也有捡柴火生火的,还有把货物从驴骡背上卸下来放到一旁整理的,当然也少不了负责警戒的……。

  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朱慎锥松开绑腿,绑腿也叫脚绷,这玩意原本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大名鼎鼎的《诗经》里就介绍过绑腿,北宋时期的梁山好汉也用绑腿,这玩意看着简单,走远路尤其是山路却是必须品。

  “今天这一路下来感觉怎样?”解着绑腿,朱慎锥问一旁的王晋武。

  这小子倒是精神抖擞,一点都没半点累的样子,乐呵呵说感觉不错,只是这路比他预料的走的短了些,原本他以为今天能到浮山呢,谁想离着浮山才走了一半。

  “你小子,以为这和平时进山打猎一样呀?这么多人,这么多货,哪里能走这么快。而且我们这一路要的是安全第一,可不是仅仅贪快。”朱慎锥笑着说道。

  对于自己这个表弟,朱慎锥特意指点了一番,和他说了说为什么要选这条路,又为什么这样走的原因。同时,他让王晋武留意队伍里各人负责的角色,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好处又在哪里等等。

  王晋武是憨但不傻,他当然明白这是朱慎锥在教他东西呢,当即聚精会神听着朱慎锥的讲解,同时目光也朝着忙碌的众人望去,心里把朱慎锥说的和眼前看见的一一对应,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一天,朱慎锥也没和王晋武说的太多,毕竟这路还长着呢,后面有的是时间让他慢慢领会。再说,讲的太多,这傻小子也记不下来,每天教一点,等这一趟走完,王晋武也就能基本搞明白了。

  走私盐可不是出去游山玩水,一路的警惕是必须的,到了驻地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养足精神第二天继续赶路。

  在彻底天黑之前,众人逐一安顿好,烧了热水大家泡了脚,再用了带着的干粮,除了安排几个小伙轮流放哨外,其余人就各自休息睡觉。

  朱慎锥把带着的油布铺好,合衣盖了件羊皮袄歇了下来,在外没那么多讲究,朱慎锥早就习惯了,王家村的众人也是如此,倒是第一次跟着走的王晋武因为兴奋的原因躺在朱慎锥身边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半夜时分这鼾声才响起。

  第二天天亮,等王晋武醒来后发现除了他一个人外,其他人早就起了,大伙都在忙碌着,把货物重新装上驴骡,整理着行装。

  “六哥,俺……俺……。”连忙揉了揉眼睛起身,王晋武来到正指挥大家做事的朱慎锥身边,红着脸也不知说什么好。

  “杵着干嘛?还不去搭把手?”朱慎锥看都没看他,伸手就朝着一个方向指去。

  王晋武一愣,回过神非但不恼反而乐颠颠跑了过去,这小子一把力气可不是吹的,百来斤的盐他一个人上手直接扛两包,转身稳稳放到了骡架上。

  朱慎锥看得连连点头,自己这边表弟其他的暂且不说,这力气可真不是摆着的,尤其是这身板这个干活实在利索,放后世工地搬砖妥妥一个月能拿好几万的主,做这些事还不是小菜一碟?

  忙活了好一会儿,终于一切准备妥当,大伙简单用了干粮,继续启程。

  今天的路程不短,不仅要继续走山路,还得绕过浮山那边的官道,等过了浮山后才能找地方歇息。

  招呼一声,前面开道的几个兄弟已经提前出发了,后面的大队伍和昨日一样各自就位,赶着驴骡挑着担子继续上了路,一行人的身影在山林中穿梭,所有人除了呼吸声外都不怎么说话,埋着头静悄悄地朝着太阳的方向继续前进。

第13章 坐山虎

  2024-07-13

  转眼就是六日过去,这六日里朱慎锥一行很是顺利。

  虽然在山间穿梭,不可避免也碰上了些人,不过并没有什么事发生。

  朱慎锥他们一行足有二十一人,而且全是青壮的年轻人,队伍里还有驴骡和担子,这样的队伍普通人一看就明白是干嘛的。

  私盐贩子,这在山西很是寻常,也唯独只有贩私盐的队伍是这样的打扮和走这样的小道。不过普通人也都知道,只要不去主动招惹这些私盐贩子,通常他们也不会招惹你,大家就算不巧碰上了,各自心照不宣当时没看见就是了,毕竟贩私盐求的是财,又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土匪。

  这一日,朱慎锥一行来到羊头山附近,过了羊头山前面剩下的路程就不远了,最多再有三日就能抵达赵村,等到了赵村把带着的东西交了货结了账,这一趟行程就算走完了。

  随着离赵村越来越近,众人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因为大伙都知道,到了赵村交了货这趟就算走完了,回去的路就没必要这么辛苦,完全可以顺着官道往回走。

  再想想这一趟完后,按照规矩各自能分到手的银子,许多人心里已经琢磨着给家里添置点什么东西了,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谁都没想到,刚进羊头山不久前面就出了状况。

  “六……六爷……前头……前头……。”

  朱慎锥走在队伍稍靠前的位置,见探路的王贵一副慌张的模样,连忙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王贵喘了几口粗气道:“前头……前头遇上一伙强人……。”

  “强人?”朱慎锥皱眉问,他还以为碰到官兵了呢,微松口气的同时,朱慎锥心里又疑惑不解,这羊头山是前往赵村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他们不是头一回走,每年都要走好几回呢。之前一直都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冒出强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哪来的强人?有多少人?领头的又是谁?”

  “俺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一股强人,他们人可不少,瞧着约莫着好几十呢,领头的人俺也不认得,俺和初二哥几个正在前面探路,一不留神就撞上了,这不初二哥让我赶快回来向六爷您禀报呢。”抬起袖子擦了把脸上的汗,王贵比划着心有余悸地说着。

  听着王贵的讲述,朱慎锥的表情变得严峻起来,如果王贵说的属实,这还真是个麻烦。

  “初二人呢?”

  “初二哥带着兄弟守着道口呢,六爷您放心,兄弟们手里的家伙也不是吃素的。”

  朱慎锥听还没打起来,心里更是稍定,他当机立断吩咐众人除留下几个看守货物外,其余人做好火拼的准备。

  走私盐,本就是提着脑袋的买卖,朱慎锥他们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如果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也干不起这个活来。

  要知道两年前朱慎锥开始带着王家村子弟干这个活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和其他私盐贩子争夺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去赵村这条路,要说起来就是朱慎锥带着人出来的,这个不光是用两条腿,靠的也是一对拳头。

  朱慎锥的命令下达,所有人马上准备,几个人把驴骡开始汇集在一起,其余人从带着的行李里取出家伙什,这些东西平时不露,都和货藏在一起呢。

  唯独第一次跟着走的王晋武顿时来了精神,手里提着把刀,两眼冒着精光,嘴里还嘀咕着:“强人!好哇!那个不长眼的敢惹到爷爷头上了?今天非得让他们瞧瞧爷爷的厉害不可!”

  看着他一副雀跃的样子,朱慎锥不客气一巴掌就拍了过去:“嚷什么!出来前我怎么交代的?”

  “六哥,俺就是嘴上说说,放心,俺一切听你吩咐。”这一巴掌顿时把热血涌上头的王晋武也抽醒了,回过神的他摸着朱慎锥抽过的脑袋连忙说了这么一句。

  朱慎锥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路上遭遇强人,能不打最好还是别打的好,一旦动了手哪怕他们这些人不惧,但万一有伤亡也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他们走盐为的是求财,只要不逼到绝路上通常是不会直接动手的。

  当然了,如果真干起来,朱慎锥也不怕,先不说他们这些人都是年轻力壮的练家子,别说是强人了,哪怕就是小股的官兵也敢碰一碰,何况自己怀里还藏着件大杀器呢。

  朱慎锥的武器就是他手上一直拿着的枣木棍,不过和平日里练武时不同,他这根枣木棍别有妙用,只见朱慎锥从背着的包袱里取出件东西来,这件东西是精铁打造,长度一尺半,在阳光下黝黑发亮,两边锋利如刀,尖端闪着寒光,仔细看分明就是一个铁枪头。

  枪头下部有特制卡槽,恰好可以把枣木棍插入,插入后朝右可以拧紧卡槽,再用特质的铜箍套上加以固定,眨眼间就成了一杆利器。

  前后也不过几分钟时间,朱慎锥他们就已全副武装。

  留下几个人守着东西,剩余的人跟着朱慎锥朝着前面走去,边往前,朱慎锥边留意四周的动静,防备有什么埋伏。

首节上一节6/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