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220节

  到了永平附近,阿巴泰接到部下汇报,说捉到了一个明军,让部下把人带来后询问得知这明军居然是永平城的一个驻军,这个明军是从永平城逃出来的,主动投靠建奴。

  询问了对方才得知永平城拒绝了刘兴祚入城驻守的要求,所以刘兴祚和他的部队一直不在永平城里,而是在永平城外。当知道这个情报后,阿巴泰和济尔哈朗同时大喜,两人一瞬间都想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也是一个弄死刘兴祚的好机会。

  区区一个永平城和刘兴祚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后者给建奴带来的威胁远大于前者。只要刘兴祚没了,那么永平城根本不足为虑,眼下关键就在刘兴祚身上,为引诱刘兴祚上钩,阿巴泰和济尔哈朗商议后决定以小股部队押送物资和人丁的方式诱骗刘兴祚出击,并且让投降他们的永平城驻军士兵给刘兴祚送去假情报。他们相信以刘兴祚的性格,一旦得知了这个消息绝对会迫不及待地出兵,只要一出兵,远离永平城,那么机会就来了。

第510章 师爷爷来了

  2024-07-13

  刘兴祚因为没把孙承宗的警告放在心上,或许是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当他得知有小股的八旗和蒙古兵押送物资和人丁出现之后,他根本就没多想就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这仗和刘兴祚预料的差不多,打得很是顺利,阵斩几十八旗和蒙古兵外,还缴获了物资和解救了被建奴掠走的百姓。

  打完这一仗,刘兴祚的步兵押解着缴获先行一步,自己带骑兵在附近搜索了一番,搜索到翌日这才回军,但他根本不知道就在他往回走的时候阿巴泰已经先行一步去堵他的后路了,而济尔哈朗也没闲着,领军在后面不急不慢地追赶,等着刘兴祚自己钻进埋伏圈。

  刘兴祚带着部队对此丝毫无知,由于回军的原因他的行军速度并不快,而且加上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刘兴祚根本就没想过建奴会算计自己。在部队行至两灰口的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了阿巴泰的兵马,直接堵住了他的去路。正当刘兴祚惊愕之下仓促应战的时候,后方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济尔哈朗从他的部队后面出现,两支建奴精锐八旗军一前一后直接把他夹在了两灰口内,令他进退两难。

  面对这样的变化,刘兴祚一瞬间就明白自己中计了,可这时候他没了其他选择,唯一可能做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投降,一个是死战。

  投降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作为满清叛将刘兴祚很清楚皇太极早就想杀他后快乐,投降同样也是一条死路,既然如此倒不如死战,集中力量和对方拼杀一番,说不定还能冲出去。

  就这样,大战爆发,刘兴祚带着他的精锐骑兵和阿巴泰、济尔哈朗两部殊死决战,由于战事爆发突然,正在行军过程中的刘兴祚连盔甲都没来得及穿,直接就带部下应战。

  这一仗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刘兴祚虽然作战勇猛,他的骑兵也悍不畏死,可面对早就有准备,无论从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强过自己的八旗精锐,最终刘兴祚还是败了。

  奋战到底,刘兴祚最后中箭身亡壮烈殉国,他的精锐骑兵百不存一,就连刘兴祚的弟弟刘兴贤也没能逃脱,被阿巴泰生俘。

  战后,阿巴泰等人在战场上找到刘兴祚的尸体,把其尸带了回去给皇太极看,皇太极看见尸体后很是高兴,当即下令把刘兴祚尸体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可怜刘兴祚死后不仅给建奴开膛破腹,更没能留下全尸。

  刘兴祚死后,孙承宗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孙承宗心中悲痛不已,更为刘兴祚的忠义深感之德。为此孙承宗亲笔向崇祯皇帝写了奏折,以奏明刘兴祚兵败身亡的经过,同时恳请崇祯皇帝善待刘兴祚余部,让其弟刘兴基统帅余部,继其参将之职,同时朝廷给与刘兴祚身后恩德。

  崇祯皇帝接到消息后同样也心中悲痛,更为刘兴祚的遭遇感动。崇祯皇帝下旨升刘兴祚三级,授予他的儿子刘大缙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职。此外,崇祯皇帝还热议为刘兴祚赐祭六坛,造坟安葬,以示身后荣恩。

  因为孙承宗的缘故,京师情况得到了极大好转,随着皇太极的主力把注意力从京师转移到蓟州到遵化一线,在京畿纵横的八旗兵逐步离开了京师,这让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其他各地的勤王军也开始陆续抵达京师,使得在宣大军遭受巨大损失后的兵力得到了补充,也让黑云龙等人的心彻底放了下来。如果一切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的话,京师安危不再会有太大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皇太极就要回军了,等皇太极北出长城后,大明面临的这场危机就能渡过。

  “先生,您说建奴还会回来么?”营帐中,黑云龙忧心忡忡对朱慎锥问道。

  这个问题朱慎锥也在考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皇太极已放弃了继续进攻京师的意图,其原因有三。

  第一,京师不是那么好打的,哪怕打残了宣大军,可关宁军还在,再加上京师的城高墙厚还有火器之利,皇太极要拿下京师的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孙承宗的战术变化已经打到了皇太极的痛处,皇太极把主力从京师附近撤走就是担心孙承宗切断他的后路。虽然建奴回师后战场从京师转移到了蓟州到遵化一带,而且建奴还有意图进攻山海关一线的意图,从这些举动来看,皇太极头脑很是清醒,他之所以这样打就是避免孙承宗把这一线连成一片,封锁自己的退路,从而造成关门打狗的姿态,他现在在和孙承宗抢时间,以点破面猛攻永平等地,打破孙承宗的布局。

  至于第三就是各路的勤王军已经陆续抵达京师了,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皇太极的八旗再厉害,连同蒙古兵加起来也不过六万多人,之前和明军作战还有损失,就算临时拉附庸兵参战,皇太极前前后后也损失了好几千人,实力已没有最初攻进长城时那么强大了。

  综合上述情况判断,朱慎锥认为目前京师的困局已经基本解了,皇太极应该不会再掉头来打京师,必须先保证自己的退路安全。不过这个判断虽然可能很大,但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准确,毕竟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万一忽略了京师防御被皇太极抓到机会掉头再来攻也不是没这个可能,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皇太极找到破绽的机会,配合孙承宗继续给皇太极施加压力,逼迫建奴回军。

  “先生说的有理,这几日我推算战局也是如此认为,如能早一日逼得建奴离开,也能彻底放下心来。只是……哎,可惜了……可惜了……。”黑云龙边说边摇头,长吁短叹。

  黑云龙心中在想什么朱慎锥很清楚,因为他也觉得可惜。

  话说现在的局势改变完全是因为孙承宗的缘故,如果不是孙承宗在满桂战死后果断调整战术,皇太极恐怕还在围攻京师呢。

  联想到之前孙承宗给崇祯皇帝出的主意,当时孙承宗就建议崇祯皇帝采取自己的办法,调集大军直接堵住建奴的退路,然后以在京师的宣大军和其他勤王部队为力量拖住皇太极北逃,只要争取到时间,一旦彻底拿下蓟州到遵化一线,那么皇太极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优柔寡断,根本就没接受孙承宗的建议。而且他前几日给了孙承宗最高的军事指挥权,过了几日后突然又出尔反尔,直接把孙承宗给打发到通州去了,这才导致了之后满桂临时接管京师各部,被催促着出兵作战,仓促之下宣大军惨败,满桂等人战死的恶劣后果。

  虽然现在孙承宗采取的战术和他之前建议崇祯皇帝的相差不多,可实际上此一时彼一时,效果完全不同。

  当时宣大军主力还在,满桂等人也都活着,孙承宗的谋划成功率极大,手中能调用的兵力也比现在强上不少。一旦发动,孙承宗完全可以通过宣大军暂时拖延皇太极北上的时间,再加上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和行军速度,也可以配合山海关的明军和马世龙等部快速占据蓟州到遵化一线,直接赶在皇太极反应过来之前关上大门。

  可现在呢?宣大军残了,满桂没了,孙承宗已没了拖住皇太极阻拦对方及时北上的强大军力。再加上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一直都在京师,也没北上,孙承宗手里只能依靠马世龙的部队再加上临时从山海关调来的辽东二流部队去堵口子。

  这些部队无论从人数还是战斗力都不算强,面对建奴在蓟州和遵化一线的留守部队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相反,两者相比明军还差一些,这也是孙承宗一开始两战皆败的缘故,可就算这样他的意图也让皇太极吓了一大跳,接到消息后火速丢下京师回兵北上,因为皇太极太了解孙承宗这个老家伙了,这可不是一般人,一旦被堵住后路,他的大军就岌岌可危了。

  从这些来看,孙承宗现在的战术对于之前的谋划而言天差地远。如果按照之前的谋划是可以全歼至少也能给与建奴沉痛打击的。可如今至多也就做到了围魏救赵的结果,把战火从京师转移到了蓟州到遵化一线,让京师脱离了险境罢了。

  接下来情况会有什么变化,皇太极又会怎么做,谁都无法知晓,他们只能静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

  正当黑云龙和朱慎锥探讨之后战局可能的时候,李佑来了,他在帐外通报了一声,入帐后见黑云龙在,迟疑之间却没有说出来意。

  “军中还有军务,如此就不打搅先生了,末将先告辞。”黑云龙也是有眼色的,见李佑这样子分明就是有什么事要说,自己在不方便开口,当即装着什么都没看见,笑着起身说道。

  “我送送黑帅。”朱慎锥笑着也起身,开口道。

  黑云龙也不推辞,两人说着话出了帐,到了帐外双方拱手行礼,黑云龙快步就朝自己的中军走去,等黑云龙离开后,朱慎锥这才收回了目光,低声问李佑何事。

  “六爷,王指挥使到了。”

  “王指挥使?”朱慎锥一愣,李佑点点头轻声提醒:“就是王老爷子,俺的师爷爷……。”

  朱慎锥瞬间回过神,连忙问:“老爷子来了?人呢?什么时候到的?快!快带我去!”

第511章 责问

  2024-07-13

  李佑口中所说的王指挥使、王老爷子不是别人,正是朱慎锥的舅舅王荣。

  王荣作为作为潞州卫指挥使是山西地方的驻军,这一次建奴入长城兵指京师,朝廷向各部发出了勤王诏令,九边的边军是第一批接到勤王旨意的,其中袁崇焕的关宁军、满桂的大同军、侯世禄的宣府军等因为离京畿近,也是第一批抵达,此外还包括在京畿附近的昌平总兵尤世威、保定总兵曹鸣雷等人。

  之后山海关总兵马世龙是袁崇焕的后续部队,除去他们外北直隶还有部分来勤王的各支部队,不过这些部队的人数都不多,战斗力也不强,抵达后分别由各部节制直接指挥。

  随着皇太极几次猛攻京师,崇祯皇帝惧怕之下再一次下旨让各部勤王,直接开始调动地方卫所军队,令其也赶来京畿勤王。

  等到满桂战死,京师岌岌可危,崇祯皇帝更坐不住了,他慌乱之下又一次下旨各地勤王,似乎在他看来来的勤王部队越多越好,只有各地的部队全来京师,作为皇帝的他才有真正安全。

  就这样,这些日子各地陆续赶来的勤王部队越来越多,有北直隶的军队,也有山东和河南的军队,甚至还有山西、陕西等其他地方远道而来的军队。这些军队有多有少,多些的几千上万人,少的仅仅千人而已,风尘仆仆一路而来。

  在这种情况下,王荣作为潞州卫指挥使自然也少不了,但朱慎锥却没想到王荣会来的这么快。得知王荣抵达京师后,朱慎锥哪里还坐得住?当即追问李佑王荣在哪里?要去拜见一番。

  李佑告诉朱慎锥不用去拜见,王荣已在过来的路上了,因为朱慎锥的身份敏感,王荣决定亲自来见朱慎锥。听到这番话,朱慎锥让李佑连忙去安排酒菜,他要在帐中接待王荣,同时询问王晋武去了哪里?让他马上过来。

  小半个时辰后,王荣来到了这,作为潞州卫指挥使,王荣的官职不算低。大明卫所的指挥使是正三品,从品级来看和参将职衔相等,不过大明的军制比较复杂,卫所是朱元璋时期设置的,是大明建国时就有的军职,卫所最高指挥官就是指挥使,而一省最高武将是都指挥使,再上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之职了,由此可见指挥使的级别并不算低。

  之后,大明军中进行了调整,设置了游击、参将、副将(副总兵)、总兵等军职,不过这些军职从一开始只是领兵之职,和卫所军官的职务不类同。用通俗的话来形容,指挥使就等于军衔,而参将、副总兵、总兵这些等于军队的军职。

  军衔是军衔,军职是军职,并不类同。可在之后上百年里,因为卫所逐渐糜烂,卫所军不堪重用,大明的军职和军衔开始了改变,之前的军职逐步和指挥使这些军衔开始合并,这才造成了现在大明军队的这种特殊情况。

  一身戎装的王荣大步流星来到,他虽然年龄不小了,可身子骨却丝毫不差,而且这些年在指挥使职上呆的久,举止也比以前在百户所时更多了几分气势。

  到了朱慎锥的营帐,一眼就瞧见朱慎锥和自己的儿子王晋武两人一副讪笑来迎接自己,看见他们王荣就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瞪了他们一眼,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就迈步进了营帐。

  “舅舅!”

  “爹!”

  朱慎锥和王晋武有些虚心地对视一眼,两人低着头跟着王荣进了营帐,等到了里面,两人连忙开口向王荣行礼,同时喊着舅舅和爹。

  “你们还知道我是长辈?我是你的舅舅?你小子的爹?”没了外人,王荣毫不客气劈头就骂:“们好大的胆子!居然私自带兵来了京师?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舅舅,您别生气,这远道而来辛苦了,先坐下喝口茶,歇歇再骂。”朱慎锥尴尬笑笑,硬着头皮上前安抚,一旁的王晋武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可就偏偏怕两个人,一个是表哥朱慎锥,一个就是自己老爹,尤其是后者,别看自己老爹年纪大了,可要真发起火来下手可狠,王晋武从小到大可没少挨老爹的揍。

  “喝茶?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喝茶?老子有这个心情喝茶?”王荣没好气地又骂道,抬手一指朱慎锥就训:“别以为我老糊涂了,这个事肯定是你的主意!老六啊老六!你小子从小就胆大,可我怎么都没想过会胆大成这样?你做其他事也就罢了,这一次居然冒险身赴险地,你难道就不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这战场刀枪无眼,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再者,你是什么身份?能轻易露面?冒险来京师一旦身份泄露是如何后果?朝廷的规矩摆在哪里,你就不为自己着想,难不成还不考虑家中老小?如果出事,你又如何处置?”

  “舅舅,您别生气,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此事的确是我鲁莽了,表弟也是我带来的,行事之前考虑不周,让舅舅您担心了。请舅舅放心,类似的事绝不会再犯,还请舅舅您消消气。”

  “消消气?老子不给你气死就算好的了,得知你们的事后我是吃不好睡不好,这一路来就担心听到什么坏消息,亏得老天保佑,你们两个这才……。”王荣依旧气呼呼地说着,说到这突然一停,左右看了看,顿时劈头又骂道:“茶呢?遭瘟的,差一点把老子气糊涂了,不是要请老子喝茶么?这说的唾沫都干了,茶又在哪里?”

  “在这在这,外甥给您沏茶。”朱慎锥连忙狗腿似地上前一步,端来茶水双手递上,王晋武在一旁同样点头哈腰,搀扶着自己老爹先坐下,还一脸媚笑着帮着老爹按摩肩膀。

  喝了两口茶,王荣的气也渐渐消了,他刚才见着朱慎锥和王晋武的确是很生气,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一次朱慎锥的所谓实在是太冲动了,如此大战怎么能让自己身陷险地呢?

  一直以来,王荣对自己这个外甥都很放心,朱慎锥无论心性还是其他全远超常人,这些年的谋划也是步步稳妥,从来没让他担心过。可这一回他也没想到朱慎锥会如此大胆,居然带着不足千人就跑来了京师,还参与了明军和建奴的大战。

  得知消息后王荣惊得差一点掉了下巴,心中担忧不已,此时又接到了朝廷勤王的命令,王荣急忙集结军队二话不说就来勤王,他来勤王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救援京师,而是要救自己的外甥和儿子,至于皇帝什么的,在王荣心里根本就不重要,大明宗室多了去了,皇帝老儿的死活关他屁事,自己外甥和儿子的安全才是最要紧的。

  紧赶慢赶终于抵达,得知朱慎锥他们安然无恙后王荣提着的心终于落下,可就算这样当一见到朱慎锥和王晋武的时候,王荣心中的怒火忍不住又冒了出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一点都不给两人面子。

  气渐渐消了,王荣这才询问起正事来。因为出发之前得到的消息不多,而且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都在赶路,王荣对京师目前的情况也不清楚,更不了解朱慎锥和王晋武他们的具体情况。

  对于王荣的询问,朱慎锥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即就把自己带人抵达京师后的情况一五一十给王荣做了汇报,王荣听完后差一点又要破口大骂,他没想到宣大军惨败时这两小子就在军中,差一点就全陷了进去,要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手下又有部分新军和骑兵,再加上运气好,说不定就跟着满桂等人一起战死了。

  好不容易忍下怒火,王荣想了想问朱慎锥如今新军和骑兵的情况,朱慎锥告诉他新军没什么损失,骑兵的损失也不大,自己足够自保。而且他和黑云龙的关系很好,尤其是救出黑云龙后,黑云龙已对朱慎锥感恩不尽,他们在黑云龙军中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

  “外人毕竟是外人,如今黑云龙能视你为救命恩人,但终究黑云龙不知你的身份,一旦得知你是宗室,谁都无法保证黑云龙会如何想。何况就算黑云龙依旧能冒险护你,可能知晓他的部下又是什么心思?你在黑云龙军中不妥,这样,反正我现在也来了,你的人和我的人合并一处,明面上由我统帅,实际兵权交由你来处置。”王荣想了下说了这一番话,不得不承认王荣的顾虑是有几分道理的,而且和王荣合兵对自己的安全的确也有更好的保证,有了王荣带来的卫所兵在,朱慎锥手中的实力也增强许多。

  和其他卫士相比,王荣的潞州卫完全不同,因为朱慎锥的财力支持再加上之前走私私盐和贸易的获利,潞州卫要比大明各卫所的情况好上许多。更何况这一次来京师王荣名义上是调动了潞州卫的军队,可实际上他直接调用了赵屋岭和羊头山的精锐,其中光新军就有一千人,再加上精锐骑兵五百,此外才是潞州卫的卫所军。

  全部算下来,王荣带了两千五百人来勤王,还有一千辅兵和辎重,在各地抵达的勤王部队中人数虽不算多,可要论战斗力却极强。

  王荣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为朱慎锥考虑,他几乎把卫所和赵屋岭、羊头山的精锐全部抽调了,除去朱慎锥留在草原上的精锐外,大明这边能动用的军力几乎全用上。

  有这一支军队在手,再加上朱慎锥现在手里的兵力,联合在一起足够有强大的自保能力,哪怕皇太极的八旗兵掉头再来打京师,朱慎锥也丝毫不惧。

第512章 失陷

  2024-07-13

  王荣的好意朱慎锥无法拒绝,虽然他信任黑云龙,哪怕黑云龙真的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绝对不会泄露出去。不过王荣提醒的也对,就算黑云龙本人可信,可黑云龙的部下是否可信谁都无法确保,之前也就罢了,现在他带兵来勤王,为安全起见合兵一处更为妥当。

  就这样,朱慎锥采纳了王荣的建议,直接和王荣的卫所军合兵。当然合兵之前他向黑云龙告知了此事这才行动,对此黑云龙倒也没有多想,因为他早就知道朱慎锥和潞州卫有所联系,既然潞州卫的勤王军来了,朱慎锥和潞州卫合兵也是很自然的事。

  跟随王荣来的有以前王家村的几个老人,自王荣在卫所任职后,他就陆续把王家村一些信得过的老人带去了卫所,这些年陆陆续续通过各种手段把他们提拔了起来,安插在卫所各部,算得上是心腹。

  除此之外,还有在羊头山的李虎和赵屋岭的陆义生也都来了,这两位早就有百户之职了,得知王荣调兵勤王,又听说朱慎锥现在就在京师的时候,李虎他们说什么都要跟来,王荣觉得抵达京师恐有大战,李虎和陆义生不仅是自己人,同样也骁勇善战,所以决定带上他们一同前来。

  合兵之后,朱慎锥很快就见到了李虎和陆义生他们,见他们也来了心中很是高。几人简单见了个面,告知了目前情况和局势后,就让他们暂时安顿士兵,重整营盘,至于其他等后续再说。

  忙碌到傍晚,一切这才妥当,王荣这也算松了口气了。等简单用了晚餐,把王晋武等人打发走后,营帐里就只有王荣和朱慎锥舅甥两人了,没了外人,王荣这才压低声音问朱慎锥。

  “你给舅舅说实话,此次前来是否还有其他打算?”

  “什么打算?”朱慎锥一时间没回过神,不知道王荣指的什么。

  王荣瞪了他一眼,欲言又止,他抬手朝着北方指了指,随后再一次压低声音道:“你没打算顺势入京师干点什么吧?”

  这话一出朱慎锥哑然失笑,摇头道:“舅舅您想到哪里去了,如此大事我怎么可能轻易去做?再者,就凭我手中这些人,根本也不成啊!”

  王荣松了口气,这才放心道:“你没这个想法就好,我一路赶来除担心们安危,怕就怕你小子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是外甥的错,让舅舅您担心了……。”

  王荣摆手道:“担心是自然的,我是你舅舅,你爹娘去的早,娘舅大如天,我不照应着你还能谁来?你从小就懂事,又有主见,这些年在谋划些什么舅舅心里也清楚,不过有些事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轻为,这点你可得注意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无绝对把握之下,一切都得慎重。”

  “当年太祖皇帝起兵时,正逢元末大乱,当时天下群雄并起,要论比太祖皇帝实力强的英豪可是不少。你可知为何最后别人没有成事,反而让太祖皇帝夺了这个天下?”这话王荣似在问朱慎锥,又似乎在问自己。

  他继续说道:“朱升当年给了太祖皇帝九字,这九字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因为这九字缘故,太祖皇帝这才一步步打垮了各路对手,最终成就帝业,才有了如今的大明!”

  “虽时过境迁,可这九字如今同样可用。这些年,我大明已有乱象,尤其是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各地叛乱四起,朝中乱象横生,现在居然连建奴都打到京师来了,如此下去怎能了得?”

  “你是太祖后裔,正儿八经的宗室子弟,想要有所作为必当牢记这九字,凡事谋定而后动,千万不得莽撞,你可知晓?”

  “外甥知晓,外甥谢舅舅提醒!”朱慎锥起身,对着王荣郑重一礼,恭恭敬敬回答道。

  见朱慎锥的态度诚恳,眼光中也没任何躲闪之色,王荣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抚着短须微微颔首。

  这么多年,朱慎锥在做些什么,自己儿子王晋武又跟着做了些什么,王荣都是一清二楚,当然明白朱慎锥的想法。作为朱慎锥的舅舅,王荣可以说是朱慎锥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了,同样从王荣内心来说也是希望自己这个外甥能够成事的。

  不过就算这样想也要考虑到实际,王荣就担心朱慎锥年轻人会冲动,有些事一旦冲动就容易坏事。

  其实王荣的担心并不无道理,说句实话当初朱慎锥带着王晋武和李佑来到京师的时候,原本只是打算借这一次机会摸一摸皇太极的八旗战斗力和明军的情况,倒也没其他什么想法。

首节上一节220/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