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孙承宗的话,崇祯皇帝张大着嘴半天没回过神,他原本以为孙承宗要说的是如此调遣各部做好防守,可没想到这位孙老师这么大的年龄居然敢如此冒险,而且还谋划着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
“孙……孙老师,如把京师的兵力调走,万一建奴攻破京师可怎么办?”崇祯皇帝急忙问。
“陛下!京师绝对破不了,哪怕外面的军队全部调走建奴也拿不下京师,这点老臣可以以项上人头担保!”孙承宗斩钉截铁道。
简直笑话,京师哪里有这么好打破的?当初努尔哈赤这老贼打宁远,倾全力都没拿下小小的宁远更不用说京师这样的大城坚城了。京师的防御可不是宁远能比的,袁崇焕能守住宁远,难不成自己就守不住京师?更不用说京师还有京营在呢,哪怕京营糜烂再不能打,几万人上城墙拿石头往下砸总行吧?除非皇太极能招来天兵天将,要不然京师固若金汤。
“如果按孙老师的计策,蓟州、遵化那边派何部去好?”崇祯皇帝又问。
孙承宗想也不想直接道:“臣以为派关宁军去最为妥当。一来蓟州、遵化一地本就是蓟辽督师所辖,关宁军对其地形比其他部队更为熟悉,而且也能更好调动地方设置防线。”
“此外,关宁军是目前我各部中最精锐也能最能打的,如果我是皇太极,一旦得知我大明有军队赶往蓟州和遵化,那么必然会马上明白过来大事不好。为断尾求生,老臣有十足把握断定皇太极一定会弃京而不顾直接回军往回跑,赶在我部做好准备之前由蓟州到遵化一线逃回蒙古。”
“哪怕我部提前设置好了防线,皇太极也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他想全身而退只能猛攻蓟州到遵化一线,打破缺口逃之夭夭。故此,去那边的军队其他各部都不成,唯独关宁军能有正面和建奴一战的战力,假如让其他部队去,先不说能不能拿下遵化,一旦皇太极回军,我部一触即溃,这样一来就算能护住京师,却达不到歼灭敌军的效果。”
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孙承宗这话有几分道理,可问题在于让关宁军去他又实在不放心。虽然刚刚接到消息,祖大寿在收到袁崇焕的信后决定回军返回京师了,可问题来了,之前祖大寿和关宁军的举动让崇祯皇帝眼下很不信任他们,更不用说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关宁军了。
万一关宁军到时候又出幺蛾子怎么办?尤其是遵化离山海关近的很,一旦关宁军到了遵化根本不按照命令行事,直接拍拍屁股去山海关了呢?这如何收拾?
想到这,崇祯皇帝把脑袋摇成拨浪鼓,表示反对,同时问孙承宗不派关宁军,派满桂他们的宣大军去是否可行?但孙承宗告诉崇祯皇帝宣大军虽然也是边军,可战斗力不如关宁军,而且人数也比不上关宁军,更缺乏独一无二的关宁铁骑,和八旗交手并没有优势。
这支部队必须是最为精锐的,也是最能打的,因为他不仅要解决掉遵化驻守的八旗军,更要堵住这个口子,尤其是在之后的大战中还要承担住皇太极疯狂的反扑,假如做不到这些,那么计划根本完成不了,而眼下所有的明军数下来唯独也就关宁军有这个资格。
第490章 用人反疑
2024-07-13
听孙承宗这样说,崇祯皇帝心中迟疑不决,这时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崇祯皇帝这个人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刚愎自用容易冲动,而且疑心病特别重,可以说他从来不信任何人,做事瞻前顾后,面对决策时总是迟疑不决。
小事也就罢了,可在大事上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两军对垒交战的紧要关头,作为决策者首要的不是其他,而是能做出及时应对的能力。
军事上有一个说法,意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错误的决定也好过不下决定,可惜崇祯皇帝并不明白这些,当他听完了孙承宗的计划,心中虽然很是心动,可又担心计划会有问题,如果按照孙承宗这样安排,关宁军是否可靠?京师是否能真守住?万一计划落空会怎么办……?等等,崇祯皇帝考虑的太多了,也顾虑太多,迟迟没有决断。
见崇祯皇帝这副表情,孙承宗暗叹一声,心中对崇祯皇帝评价顿时低了不少。
作为老臣,他可以说是历经四朝了,万历时期,孙承宗只是一个小官,当时万历皇帝根本不上朝,就连内阁首辅要见皇帝也不是件容易事,更不用说他这个低级别的官员了。
所以那时候的孙承宗根本就没见过万历皇帝,不过万历皇帝再怠政,可在行事上的魄力和果断却是无人能比的,万历三大征赫赫有名,如果是一个没有胆略和作为的皇帝在位,也不会有这些发生了。
万历驾崩后上位的是泰昌帝,这位就不用多说了,当皇帝的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就没了,存在感不强。等到泰昌帝驾崩后,天启登基,而孙承宗那时候因为叶向高等人的推荐成了天启皇帝的老师,这才一步步进入中枢。
从这点来说,几位皇帝中他最熟悉的不过是自己的弟子天启皇帝了,对天启皇帝孙承宗是有很深感情的,而且他人生的辉煌也是在天启年间。
天启皇帝虽是少年登基,可这个少年皇帝无论是智慧还是手段都不缺,尤其是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整顿朝政的同时又把辽东托付给自己,足以看出天启皇帝的能力和谋划之强。
说实话,当年孙承宗去职时,心里虽有不满,可却对自己这位弟子也表示理解。因为那时候朝堂上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随着魏忠贤对东林党发起最后猛攻,东林党已没了多少招架之力,眼看着东林党就要覆灭,阉党即将一家独大。
表面上来看是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可孙承宗却明白这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权利争夺。因为魏忠贤的背后站着的就是他的弟子天启皇帝,而天启皇帝想要彻底压制文官集团,掌控绝对的皇权,必然要解决东林党的问题。
而那时候,孙承宗是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大佬之一,虽然孙承宗实际上不算真正的东林党,尤其是担任蓟辽督师后和东林党之间的来往也不多,可不管怎么说东林党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是无法除去的。
只要孙承宗在朝,东林党在被魏忠贤的阉党打压下虽然摇摇欲坠却依旧还有几分支撑,所以要彻底解决东林党就必须先拿掉孙承宗,只有孙承宗不在朝中,那么东林党也就失去了最后依靠,不再对皇权有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弹劾孙承宗表面是魏忠贤对东林党动手,可实际上也是天启皇帝的意思。而且天启皇帝对孙承宗这个老师还算不错,除了利用魏忠贤逼迫孙承宗去职外,丝毫没动孙承宗半分,甚至连退休待遇和荣誉都给予保留,也算对得起孙承宗了。
这个问题孙承宗很快就想明白了,自然也就没了对天启皇帝的埋怨。他可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自己的弟子作为帝王能做到这点他心中也有欣慰,假如一切顺利的话,等到天启皇帝彻底解决掉文官集团的问题,尤其是东林党的问题后,说不定那天天启皇帝会派人重新起复自己,再委以重任。作为老师的孙承宗太了解自己这个绝顶聪明的弟子了,以天启皇帝的手段完全会这么干。
可惜的是,自己这个弟子却是个短命的,居然在自己去职后没多久就因为落水染上了重病,之后驾崩了。
说起来也奇怪,天启皇帝的驾崩疑团重重,几乎和当年武宗事如出一辙,不过那时候孙承宗已告老还乡了,人不在朝堂许多消息闭塞,虽然他有过猜测,可却无法证明,只能因为自己弟子的驾崩黯然伤神,心中充满遗憾。
等到崇祯皇帝登基,上位后没多久就解决掉了魏忠贤,更是励精图治展现出一副大明英主的姿态。那时候孙承宗还是很高兴的,他觉得自己弟子后续有人,而且崇祯皇帝也是听过自己课,算得上半个弟子,大明有这样的皇帝也算是件幸事。
可过不了多久,随着崇祯皇帝施政的情况发生变化,孙承宗就感觉到崇祯皇帝在许多事上操之过急,而且他的经验不足导致许多政策中有着很大问题和漏洞,甚至还有不少恶政。虽然心中担忧,可孙承宗也无能为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一个退休的老头又能做什么呢?
这一次突然接到起复的旨意,来京路上孙承宗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能够再一次回到朝堂之上,甚至被皇帝如此看重,孙承宗心中希望有大作为。所以在见了崇祯皇帝后,直接就把自己心里盘算了许久的谋划和盘托出,希望崇祯皇帝能够听取自己意见从而支持自己,借这一次机会一举解决掉辽东建奴,扭转乾坤。
可惜的是,在听完自己的讲述和谋划后,崇祯皇帝却一直迟疑不决。最后直到等自己离开皇宫的时候崇祯皇帝都没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这让孙承宗失望之极,和天启皇帝相比,崇祯皇帝实在差的太多,这个年轻的天子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再加上他性格的问题所至,哪怕孙承宗恢复原职,未来也不会和天启朝一样被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日,孙承宗就接到崇祯皇帝正式旨意,旨意中告诉孙承宗不必考虑离京,让孙承宗在京师负责防务,并要赐尚方剑,规定京营总协及坐门文武、大小公侯、驸马伯、五城御史、顺天府官,尽听统辖。文武官员应用者,在朝在野,用后吏、兵两部奏闻。户部有应支钱粮,便宜取用,户、兵、工三部司官,违误军机,许拿问。入援各军有合行调遣者,便宜调遣。总兵以下有违误者,以军法治罪。
从圣旨的内容来看,崇祯皇帝给了孙承宗极大的权利,等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了。可是偏偏又驳回了他之前陈对的计划,把他留在了京师,同时也用这个方式告诉孙承宗,崇祯皇帝把京师安危托付给了他。
接到旨意后,孙承宗心里就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打算,表示自己领旨。
翌日,孙承宗正式到文渊阁上任,接过了崇祯皇帝给他准备好的印信,开始着手对京师进行布防和调整。
就在他到任后的第三日,关宁军在祖大寿的率领下回到了京师,孙承宗亲自去见了祖大寿等人,见到祖大寿当面就毫不客气地痛骂了他们一顿,面对孙承宗这位老上司,祖大寿包括关宁军诸将哪里敢分辨?一个个乖的和鹌鹑似的,低头站在那边一声不吭。
等骂完了,孙承宗就命令关宁军回到原来的防线,并警告他们一切以国事为重,不要再行自误,祖大寿等人表示之前的举动做错了,态度诚恳认错,愿意听从孙承宗的指挥。
可孙承宗自己都没想到,前脚刚刚安排好了回来的关宁军,对京师的布防也重新做了调整,还没等孙承宗进行下一步也就是调集各部军队准备和建奴八旗开战的时候,突然一道圣旨又到了。
这一道圣旨居然是让他去通州,因为刚刚接到消息建奴八旗有强攻通州的迹象,通州方面告急,崇祯皇帝决定派孙承宗去通州和建奴作战。看见这道旨意,孙承宗是哭笑不得,这一出出的朝令夕改,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更不明白他是怎么决定下这道旨意的。
原本如果按照孙承宗计划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在关宁军回来的半路上直接就让关宁军掉头北上去蓟州和遵化,同时派兵增强通州的驻防。只要明军这么一动,皇太极根本就坐不住,到时候皇太极为防备后路被抄退路被断,必然回军,那么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就到了明军手里,不再会给建奴牵着鼻子走。
可之前崇祯皇帝没有同意孙承宗的计划,而是硬把孙承宗留在了京师让他主持京师守备。现在才几日功夫,崇祯皇帝的想法居然又变了?因为通州传来的消息崇祯皇帝突然就下了这么一道旨意,让孙承宗去通州主持战事?简直就是瞎指挥。
孙承宗断定通州根本不会有事,就算通州有八旗出没那也是偏师而已,绝对不会是皇太极的主力部队。凭着通州的驻军就算野战打不过八旗,可要做到守住通州城是绝对没问题的。仅仅凭着模棱两可的消息就让自己从京师去通州,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
第491章 催促决战
2024-07-13
虽然孙承宗已经断定通州无事,可他却没有找崇祯皇帝分辨,在和崇祯皇帝接触之后,政治上老练的孙承宗就看明白了崇祯皇帝的个性,他很清楚自己一旦去找崇祯皇帝说出自己的判断,并且拒绝崇祯皇帝的这道旨意话,那么以崇祯皇帝的性格非但不会听自己的劝阻,反而会对自己有所怀疑。
在多疑的帝王手下干活不是那么容易的,假如这么干他孙承宗马上就会失去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还会怀疑孙承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无奈之下,孙承宗只能领旨,表示愿意去通州。就这样,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屁股都没坐热呢就带着崇祯皇帝给他的敕书、旗牌、关防等信物准备动身通州。
崇祯皇帝也够行的,是他下旨要孙承宗去通州救援,却没让孙承宗带兵前往通州。除了给孙承宗一堆信物外,崇祯皇帝只给了孙承宗二十四骑锦衣卫作为护卫,这些锦衣卫再加上孙承宗本人一共才区区二十五人,就这样孙承宗带着这二十四骑出了京师,一行人冒着风险穿过战区,快马朝通州而去。
等孙承宗走后,崇祯皇帝再一次调整了防御京师的部队。名义上依旧把这些部队交由大同总兵满桂来节制,可一来担心满桂压制不住各部,二来也是不放心满桂,崇祯皇帝想来想去后直接派出太监监军,让太监吕直入驻满桂军中,作为皇帝的代表。
这一系列操作如同走马灯一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别说下面的军队看不懂,就连军中大将也搞不明白崇祯皇帝这些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等到满桂接到旨意,得知他莫名其妙又一次成为了节制诸军的主帅后脑袋都大了。
之前得知孙承宗被召回京师委以重任,满桂还是很高兴的,对于这位老上级满桂向来就是心服口服,能继续在老领导的手下干,满桂对守卫京师充满了信心。
可转眼间孙承宗却被崇祯皇帝打发去了通州,节制诸军的统帅帽子又一次落到了自己头上,这让满桂诧异之下又是哭笑不得。
满桂耿直却不傻,他很明白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自己根本就不是这个料,宣大两部还好些,关宁军那边本就和自己不对付,自己下达的命令祖大寿会听?简直就是笑话。
假如是孙承宗自然不同,祖大寿敢给别人脸色看,但在孙承宗面前却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孙承宗当蓟辽督师多年,他们这些人无一个不是孙承宗的老部下,就连下狱的袁崇焕也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敢不听孙承宗的号令?
“公公,这……。”看着吕直送来的尚方宝剑和王命旗牌,满桂面露难色。
“满帅,皇爷如此重用满帅,咱家可羡慕的紧啊!满帅,还不快快接旨?”吕直笑呵呵地对满桂道。
“臣……领旨……。”满桂嘴里一片苦涩,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圣旨和吕直带来的信物,并朝京师方向叩首以谢皇恩。
等从地上爬起来,吕直上前拉着满桂的手亲切道:“如今各部都由满帅节制,咱家想通满帅私下说几句心里话。”
“公公请讲。”
“建奴入长城以来至今,京师之危已有月余,这些日子皇爷在宫中吃不好睡不好,咱家看在眼里也急在心中。如今皇爷对满帅委以重任,满帅可不要辜负皇爷和朝廷,当为皇爷排忧解难才是啊!”
满桂点头道:“在下明白,还请公公回禀陛下,满桂定不负陛下信任!”
“好!好!”吕直抚手大笑,他这一次来军中就是当监军的,目的是督促满桂尽快和建奴交战,打退建奴以解京师之危。
现在满桂的回答让吕直很是满意,吕直直接继续追问:“不知满帅何时调兵打退建奴?解皇爷之忧?”
“麻辣个巴子!”见吕直前话刚说完,接着连气都不给自己喘一口就追问出兵的具体时间,满桂肚子里顿时来气。
出兵出兵?出个毛兵!这是打仗不是玩家家,哪里有说出兵就出兵的道理?
吕直这个没卵子的太监懂个屁,只知道在皇帝面前拍马屁,根本就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
这一次勤王满桂带了五千大同军日夜兼程赶到,说是五千精锐骑兵,可实际上根本就称不上真正的骑兵,充其量只是骑着马的步兵而已。其中能有作战能力的是满桂的五百亲卫,其余四千五百人都是战斗力不怎么样的普通士卒。
等满桂赶到京师,不多久宣府和后续的勤王部队也陆续抵达,宣大两部现在加起来总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这个人数听起来似乎不少,可战斗力参差不齐,哪怕矮子里挑高个充其量也就不到三千人,这还是把满桂的亲卫(家丁)也算在了里面,至于其他军队人数纯粹就是凑数的。
这些军队作战能力堪忧,如果仅仅防守,靠着身后的城墙和大炮掩护或许还能和建奴一战,可要论进攻根本就不可能。满桂又不是没和建奴八旗打过仗,他当然清楚八旗的凶悍,自己这点兵力别说赢了,弄不好上去没多久就得给对方打得满头是包。
就连实力较强的关宁铁骑也是一样,之前袁崇焕不是没有试过,结局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满桂驻守京师外围,他心中想的只有怎么挡住八旗的进攻,至于主动发起进攻击退八旗,在满桂心中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现在吕直刚到军中就督促他尽快和八旗开战,这不是让自己送死去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守住就不错了,何谈主动交战?
不过满桂知道自己不能说这些话,吕直是皇帝派来的监军,他的背后就是崇祯皇帝,一旦说错了话自己就得倒霉了,虽然他和袁崇焕不对付,可袁崇焕下狱后满桂也不由得有些兔死狐悲之感,更小心了几分。
“公公,要调兵布置开战还需时间,还请公公耐心等候,等我妥善安排好各部,同诸将商议好,到时候一起反击建奴,这样的把握就更大些。”
“好好!满帅不亏是皇爷看重的大将,既然满帅心中已有了主意,咱家自然听满帅的。咱家不懂军事,皇爷派咱家来是辅助满帅,军中之事自然由满帅做主,咱家一定全力配合。”
满桂微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拍着胸脯向吕直保证自己一定不负君恩打退建奴,不过开战需要准备,还请吕直回禀崇祯皇帝,再给他些准备时间。
等送走了吕直,满桂之前的笑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愁容。
虽然他以准备为由打发走了吕直,可这件事并没算完。崇祯皇帝还在京师看着呢,如果一直拖延下去难保崇祯皇帝对自己有看法。以这位主子的脾气,到时候一直没见自己动作,说不定一怒之下以畏敌避战为由找他麻烦不是不可能,说不定就和袁崇焕一样直接夺职下狱,这样的话满桂不得冤枉死?
打肯定是要打的,可怎么打满桂还要好好想想。他总不能毫无准备就带兵去和建奴决战吧?这不是打仗而是去送死啊!
想来想去,满桂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作为武将的他让他冲锋陷阵毫无问题,可让他玩脑子却不行,无奈之下只能把手下找来商议,同时给近在咫尺的祖大寿去信,告知此事,希望关宁军在大敌当前之时放下私人仇怨,共同对敌,等打退了建奴,要自己怎么都成,哪怕给袁崇焕去磕头赔罪,他满桂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很快,账下众将赶到帅帐开会,满桂也不瞒他们,当即告诉了众人现在的情况,并且说了崇祯皇帝催促自己主动开战的要求。
听到这,众人大惊失色,因为大家都清楚仅凭宣大两军根本不是八旗的对手。现在仅仅只是防御就很吃力了,假如主动开战更是没有半分把握。众人你一言我一句,都是表示不同意主动开战,希望满桂和崇祯皇帝好好解释,打消这个念头。
对于大家的反对,满桂也是苦笑,他坦率告诉大家开战与否不在于他,更不是他能劝得了皇帝的。
满桂的想法是尽量拖延时间,等其他地方的勤王大军抵达京师,这样的话自己这边实力就能强些。战斗力不如,就用人数来凑,等到人数足够,那么主动出击哪怕敌不过八旗,也能和对方交手一二。
现在满桂让众人回去做好准备,随时等待他的命令,因为他也没把握各地的勤王大军究竟能什么时候到。但不管怎么样,能拖延一日就是一日,反正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这么干了。
听了满桂的坦言,众人也是无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说话,可目光中全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见此满桂也不再多说,摆手让大家各自回去准备,就这样一个会草草就开完了,参加会议的宣府参加黑云龙跟着其他人离开了帅帐,朝着自己的驻地返回。
第492章 黑云龙的焦虑
2024-07-13
建奴从京畿后,崇祯皇帝就号令天下勤王,宣大本就离京师不远,接到勤王命令宣大两部很快就赶到了京师,除去满桂所带的五千大同骑兵外,还有宣府的军队,而参将黑云龙作为宣府将领也在其中。
黑云龙抵达京师的时间比满桂稍晚些,他带的军队有三千多人,其中骑兵三百,其余都是步兵,在勤王军中实力并不算强,毕竟他只是参将,手中的兵力本就不多,而且离开驻地还要派部队驻守边关,不可能把所有军队全带上。
到了京师,黑云龙跟着宣府总兵侯世禄和八旗兵交了几次手,交手规模并不大,只是小范围的战斗。不过几次下来黑云龙都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点亏,更让他清楚的明白八旗的强悍和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就和满桂说的一样,凭借手里的部队依托京师为后盾进行防御战问题不大,可要主动出击其结果极为凶险。明军的战斗力不如八旗,而且八旗又都是骑兵部队,京畿外围一片坦途,极利于骑兵作战。
原本黑云龙以为只要坚守京师就足够了,可现在满桂却带来了皇帝催促出战的消息,这让他一颗心瞬间就凉了。黑云龙倒不是怕死,他从低级军官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其战功是实实在在的,当年辽东大战的时候,他黑云龙也是亲自上阵和八旗兵打过的。
作为武将,战死沙场也算是宿命,黑云龙早就有了马革还尸的准备。可不怕死就代表他心甘情愿去死,人如果能活着谁愿意去死?白白送命的事谁愿意干?
黑云龙的驻地离满桂不远,很快他就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其子黑明忠见父亲回来连忙上前,正要询问开会的情况和结果,黑云龙摆了摆手没说,直接反问了一句:“先生人在哪里?”
“回父亲,在您的营帐中。”黑明忠压低声音说道。
“去,准备些酒菜,晚些送我营帐去。”
“是!”
说完,黑云龙就朝着自己的营帐而去,到了帐前,有两个全副武装的明军站在帐外站岗,见到黑云龙来依旧站得笔直,丝毫没有行礼的姿态。而黑云龙似乎也对这两个明军的反应没有半点意外,反而向他们微微点头,接着走过他们身边,直接掀起帘子走进了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