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64节

  天启皇帝就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而魏忠贤魏公公的作用也和萧何、李善长没有区别,和天启皇帝、魏公公的功劳相比,自己这点小功根本微不足道。

  如此,袁崇焕建议朝廷论功当以皇帝和魏公公为首功,他们只是次功罢了。当然皇帝本人不可能看重这份功劳,因为皇帝已经是九五之尊,要这功劳并没什么用处,至于魏忠贤魏公公,作为天启皇帝身边的忠仆,实际的荣华富贵也没什么意义,而且魏公公本人也不需要什么官职,天下人谁不知道魏公公视官职如粪土,心中只有大明和皇帝?

  其他的不说,魏公公作为内廷第一人,却不是司礼监一把手,主动把掌印让给了他人,仅从这点来看就能体现出魏公公的高风亮节。不过袁崇焕觉得千万不能委屈了魏公公,虽然魏公公不在意世俗名利,可大明百姓包括他袁崇焕必须要记得魏公公的功劳和为大明所做的一切。

  何况这几年魏公公协助皇帝管理朝政,为民间做了许多实事,尤其是去年的地方减税政策更让天下百姓获利甚多。这一次宁远大捷,又救了辽东军民水火之中,辽东百万军民对魏公公感恩戴德,袁崇焕建议效仿江南,在辽东给魏公公建立生祠,以此来感谢魏公公的大恩。

  作为正牌子进士的袁崇焕写文章自然是没任何问题,这份奏折洋洋洒洒千言,引据论道观点确凿有物,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很快,给魏忠贤的书信包括这奏折就送往了京师,没几日就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先读完书信,又读了袁崇焕的奏折,魏忠贤心情极佳,当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袁崇焕还是很聪明的,魏忠贤他就喜欢聪明人,因为聪明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明白应该怎么做。

  人嘛,哪里有不犯错的,何况袁崇焕还是一个年轻人,自己总得给年轻人一点机会不是?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的书信奏折所写的内容简直说到了魏忠贤心里去,尤其是奏折中把魏忠贤和萧何、李善长相比,让让魏忠贤得意万分,事实也是如此,自从魏忠贤崛起后,辽东战事所需要的钱粮军械什么的,不都是魏忠贤绞尽脑汁从各处想办法弄来的?

  如果仅仅靠大明那些可怜的赋税,辽东哪里有现在的宁远大捷?这些功劳就和袁崇焕说的一样,他们虽然是前线打仗的将领,可奠基基础的却是他魏忠贤啊!要没有魏忠贤,辽东别说和后金打仗了,连军队都吃不饱,军饷更是发不下去。

  高兴之余,魏忠贤挑了时间去见了天启皇帝,在天启皇帝面前帮袁崇焕说了几句好话。

  原本就因为宁远大捷对袁崇焕略有改观的天启皇帝正在兴头,现在又有了魏忠贤的建议,天启皇帝听后宁远如此功劳,仅仅给袁崇焕一个加衔的确有些低了,这样的话对功臣实在委屈,当即就问魏忠贤如何补救的好。

  魏忠贤早就有了盘算,说现在辽东巡抚之位空缺呢,要不让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一职?

  天启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点头就答应了下来,让魏忠贤自己去安排即可。就这样,得了天启皇帝的许可,魏忠贤让人拟好了升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的诏书,然后再盖印后转交给了内阁。

  内阁首辅顾秉谦本就是魏忠贤的人,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内阁当场就表示同意,接着由内阁叫吏部行文,仅仅一天功夫,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的旨意新鲜出炉,由人送往宁远传旨。

  几天后,盼星星盼月亮,袁崇焕终于盼到了从京师来的旨意,他忐忑不安地接了旨,等听完旨意中的内容后,前一刻还忧心忡忡的袁崇焕后一刻瞬间精神焕发,简直判若两人。

  太不容易了,辽东巡抚之位终于落到了自己头上,袁崇焕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个职务。由此,他真正踏上了封疆大吏的地位,这一步等了许久了。

  再回想之前的冲动,袁崇焕更是对魏忠贤心生感激,如果不是魏忠贤的大度,自己这辈子就全完了。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魏公公也!要不是自己人不在京师,他甚至想直接喊魏公公一声干爹呢,以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诚意。

  升任辽东巡抚的第二日,袁崇焕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在宁远给魏忠贤大张旗鼓地建生祠。这件事不是小事,要不是自己头脑灵活,突然想到了这么一招,魏忠贤恐怕还不会原谅自己,而辽东巡抚的位置也落不到他袁崇焕的头上。

  既然得了好处,那么所承诺的必须做到。魏忠贤有能力把他捧上去,同样也有能力把他从辽东巡抚位上拉下来。袁崇焕吃一亏长一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想再进步,必须牢牢抱住魏公公的大腿,只有这样他的辽东巡抚之位才能坐的安稳,甚至有可能取代高第登上辽东经略之位,哪怕就算是当初孙承宗的蓟辽督师之职也是有可能的。

第372章 利益团体

  2024-07-13

  “袁崇焕?”

  “正是袁崇焕!”

  朱慎锥神色凝重,他怎么都没想到会从周安民口中听到袁崇焕的名字。

  过完年,周安民正式移交了边贸事宜,把威远卫的工作交给了田尔耕的人,却没有回平顺,而是去了太原锦衣卫衙门任职。

  就此,威远卫由田尔耕的人来负责,周安民再不插手此事,不过虽然周安民人离开了威远卫,但实际上威远卫周安民还有几分话语权的,毕竟边贸一事从开始就是周安民在负责,上上下下的人全是周安民安排的,再加上草原那边也是自己这边的人,此外还有亢有福在负责细节,从这点来说哪怕周安民不再管这事,依旧有影响力。

  但周安民还是很爽快地把边贸一事给交了出来,去了太原继续当他的锦衣卫千户。为了弥补他从威远卫离开,田尔耕也给了他好处,这个好处就是给了周安民指挥佥事的加衔,同时还把整个山西千户所全都交给了周安民管辖。

  这也算是一个利益交换吧,双方心知肚明。所以周安民走后,威远卫的边贸还是继续进行着,表面上和原来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在换了人后,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对这种情况周安民自然心里清楚,而朱慎锥也是明白。

  边贸还能合作多久,这个谁都不知晓。不过在这两年里通过边贸朱慎锥已经拿到了不少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除去边贸获得的巨大利益外,就是以边贸为由在商业上的高速发展了。

  边贸开前,恒通商行虽在山西小有名气,可相比山西的豪商大贾而言还是相差甚远。但边贸之后,随着亢有福配合周安民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操作,恒通商行快速膨胀起来,通过一系列拉拢、联合、打压等各手段,现在的恒通已不同往日,不仅是山西数一数二的大商行,还把触角伸到了外省各地,同时又在各地开设了钱庄、票号,恒通的钱票已成了硬通货,不仅在大明商界能够顺利流通,就算在草原上,恒通的钱票同样可以当银子花。

  可在扩张的同时,恒通商行也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山西一地,和恒通不对付的商业竞争对手不少。

  其中领头的就是周浦张家和静升王家,这两家在山西商界地位崇高,再加其祖上身份贵重,一直都是山西商界的楚翘。

  在恒通联合山西各商行,意图形成联盟的时候,这两家反对的态度是最坚决的。一来他们看不起突然冒出来的恒通,二来恒通的崛起也威胁到了他们在商界的地位。所谓同行是冤家,张家和王家可不愿意看到恒通崛起后取代自己的地位,从而和恒通的关系很差。

  此外还有一家,那就是一直唯张家和王家马首是瞻的介休范家。相比张家和王家的态度,范家就看起来圆滑些,虽说范家同样对恒通不感冒,却没有直接表示反对,可从后期的调查来看,范家的小动作不断,更听说张家和王家之所以反对恒通联合,范家起了不少作用,看起来范家着实阴险。

  由于之前出过事,当年的幕后黑手一直没有找到,朱慎锥也一直怀疑那事的背后有人搞鬼,更把目标放到了山西商界之中。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朱慎锥一直都没放弃查找真相,甚至还利用手段打击了几个疑似可能的目标,可最终的结果却告诉朱慎锥,这些人并非当年的罪魁祸首。

  一来二去,朱慎锥渐渐把目标转移到了张家和王家身上,因为无论从实力还是其他方面来看,他们出手的可能性更大些。可随着调查的继续,朱慎锥又否定了这一点,虽然张家和王家同恒通不对付,但以对方的底蕴和背景还不屑于干出那种事来,哪怕现在因为理念的原因在商场上和恒通争夺资源,张家和王家的手段也只是体现在商业上面,并没有私下使阴招。

  如此,朱慎锥虽然没有完全打消对他们的怀疑,可也减少了怀疑这两家的程度。相反介休范家却渐渐浮出水面,让朱慎锥把目光转移到了他们身上。

  去年的时候,朱慎锥就让人开始调查关于介休范家的情况,现在周安民这边终于有了消息,但这个消息却让朱慎锥很是惊讶。

  他怎么都没想到,介休范家居然会和袁崇焕有关系,他们是怎么勾搭在一起的?范家在山西,袁崇焕在辽东,而且袁崇焕一直都是宁远的主将,前不久刚刚打了一场所谓的宁远大捷,正炙手可热呢,这是怎么回事?

  “袁崇焕有个弟弟叫袁崇煜,你可听说过?”周安民问道。

  朱慎锥摇摇头,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当即周安民给朱慎锥仔细解释其中的关系,袁崇焕家是兄弟三人,其中一人已经去世,只剩下袁崇焕和袁崇煜两人。

  袁崇煜年龄最小,和哥哥袁崇焕相比袁崇煜并不是读书的种子,别说科举了,就连秀才都不是。相比哥哥读书走仕途,袁崇煜更热衷于做买卖,在老家的时候袁崇煜就是一个小商人,等到了袁崇焕去了辽东,很快在辽东被孙承宗看重,并委以重任后,袁崇煜就从老家跑去辽东投奔了哥哥袁崇焕,借着袁崇焕手中的权利再加辽东复杂的政局做起了买卖。

  短短几年时间,袁崇煜就从一个小商人成为了辽东地方的豪商,他一开始做的是私盐贩卖和辽东的物资贸易。前者倒和朱慎锥当初操作差不多,不过袁崇煜的私盐贩卖规模可大得多了,背靠着袁崇焕,袁崇煜走私起来肆无忌惮,更从山东、山西两地和其他商家联手,利用军方直接垄断了辽东盐路,短时间内获得了巨量的财富。

  至于辽东物资贸易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孙承宗对后金建奴的经济封锁导致辽东的物资急缺,同样也使得辽东的粮食等日常物资的价格急剧上升。

  这就给了袁崇煜赚大钱的机会,袁崇煜和他伙伴私下运输了大量物资进行走私,从其中获利巨大,而他的合作伙伴中最重要的一家就是介休范家。

  “据查,袁崇煜有四成私盐,五成以上的物资都是介休范家提供的,这些物资中不仅包括粮食、布匹、茶叶等,甚至还有生铁、火药这些东西,而销售大部分全运去了后金建奴那边……。”周安民凝神说道。

  “混蛋!”朱慎锥抬手重重一拍,忍不住就骂出了声。

  这是资敌啊!辽东战场是大明眼下最要紧之地,自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在辽东屡战屡败,就连大名鼎鼎的熊廷弼之死也和辽东战场有关,自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以来,大明耗资千万,在辽东对后金建奴进行全面封锁,以守为攻这才稳住了辽东局势。

  可谁能想到,上面封锁,下面却在走私,而走私最大的实际人和获利者却是驻守前线,被称为“国之柱石”的主将的弟弟?这简直是讽刺之极。

  难道袁崇煜的所为他袁崇焕不知道么?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袁崇焕的默许甚至扶持,仅仅凭袁崇煜这个身无官职的商人就能干出这样的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说不定袁崇煜就是袁崇焕的白手套,一切都是出自袁崇焕的授意。袁崇焕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事居然也干得出来?他究竟想干嘛?

  “袁崇煜除和范家合作外,辽东将门中也在其中,袁崇煜能在辽东如鱼得水,祖家和吴家出力不少。其实辽东走私一直以来都有,早在老奴起兵之前,辽东将门就在干这种买卖,如今所为并不算稀奇。”

  “走私和走私也有区别,比如皮岛的毛文龙那边走私更为猖獗,但相比袁崇煜,毛文龙走私却略有底线,至少毛文龙不会把货物卖给后金建奴,而是往朝鲜、日本两地走私从而获利。”

  “这种情况杜绝是不可能的,我大明军方的弊端想来你也清楚,军中拖饷欠饷比比皆是,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出足够的饷银,边军要有战斗力,养家丁不可避免,而养家丁就要手上有银子。”

  “没了银子,手下军队连饭都吃不饱,更何谈打仗?尤其是皮岛毛文龙那边,朝廷给毛文龙的军饷定额一年是三十万,其中还不包括本色折色,真正落到毛文龙手中的更少。”

  “眼下皮岛军民近五十万人,一年三十万的军饷哪怕是足饷,平摊在一个人头上连一两银子都不到,如此毛文龙不走私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不过皮岛的情况和袁崇焕不同,袁崇焕的饷银可是十足的,而且他手下也没这么多军民,仅以宁远一地计算,充其量不过万人而已。”

  周安民的话说的明明白白,从他的态度来看他对袁崇焕也是极度不满,就像他说的那样,走私这种情况杜绝不了,这有着许多原因,尤其是作为边军将领根本没一个干净的,要说从不沾走私根本就不可能。

  要知道朱慎锥就是贩卖私盐出身,成立恒通后又带着商队北上通过和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才一步步做到了今天的规模。朱慎锥从贩卖私盐开始到如今,周安民在其中帮助甚大,可以说没有周安民当初的出力,也不会有现在的恒通。

第373章 背后真相

  2024-07-13

  朱慎锥在走私过程中,各个关节也必须打通,无论是地方卫所或者边关守军,不给好处是不可能畅通无阻的。

  谁也不是什么圣人,没有谁比谁高贵的说法,更何况大明的许多情况也是摆在那边,尤其是军中的诸多问题,包括最重要的军饷等等,作为领军的将领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么他还怎么能继续带兵打仗?

  哪怕当年大明和蒙古人三天两头打仗的时候,九边的明军私下走私的情况也从来没有杜绝过,这已经成了一个默契和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但现在后金和蒙古人是不同的,后金已成了大明的巨大威胁,孙承宗好不容易通过各种手段封锁住后金,并以守为攻步步紧逼,让后金苦不堪言。可在这种时候,作为前线将领却私下和后金贸易走私,不顾大局,这就实在过了。

  就像周安民提到皮岛毛文龙一样,毛文龙也走私,可他走私目标大多是朝鲜和日本,此外坐镇皮岛,皮岛作为贸易中转要地,毛文龙更多干的是收取“买路费”,以此来获得稳定的收入。

  当然了,毛文龙私下究竟有没有和后金方面走私,这个就很难说了,朱慎锥觉得这个情况肯定有,但应该不多,毕竟毛文龙和后金有着深仇大恨,全力资敌绝对是不会的,但在商业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略微放松一下,从建奴手里狠狠赚上一笔银子这肯定免不了。

  可相比毛文龙,袁崇煜的操作就完全不同,后金建奴可是他的主要贸易对象,在朝堂全面封锁后金的情况下大量的物资从他的手里流入后金,这等于完完全全的资敌了。

  想到这,朱慎锥眉头紧皱,又想到了介休范家,再从之前事的发生时间来判断,那时候恰好就是袁崇焕到辽东不久的时候。难不成当年草原遇袭的事还和袁崇焕有关?可仔细琢磨也不对啊,自己和袁崇焕从来就不认识,而且双方也没交叉,那时候袁崇焕刚至辽东不久,还不是宁远主将呢,怎么可能注意到山西这边的情况?

  如此,这就是介休范家所为?可介休范家为什么要这么干?一时间朱慎锥沉默起来,他想了许久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姐夫,你能不能查一下袁崇煜和范家合作是袁崇煜找的范家还是范家找的袁崇煜?”

  周安民微微一愣,若有所思问:“你的意思是……?”

  朱慎锥点点头,正色道:“如我猜的不错,应该是范家主动找的袁崇煜,而在和袁崇煜合作之前,介休范家就已和辽东建奴暗中互通了,之所以找到袁崇煜合作,无非就是范家要在大明这边找一个有足够背景并且能够拿捏得住的合作伙伴,这个人选中数来数去,袁崇煜是再合适不过。”

  “有理!”周安民点点头,作为锦衣卫他不缺敏感,更不少分析问题的头脑。朱慎锥这话顿时就提醒了他,假如朱慎锥猜的是真的,那么介休范家就太不简单了。

  说不定很早之前介休范家就和建奴有着私通,一直为建奴运输大量物资从中谋取暴利。而随着孙承宗到了辽东后,大明对辽东的战略部署发生了改变,采取了军事和经济双重封锁的策略,使得辽东建奴的日子越发艰难。

  这种情况下,仅凭介休范家要继续维持向建奴运输物资很是困难,一旦被查到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所以介休范家必须要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而且这个合作伙伴要能帮自己打通商道,同时也能绕开大明这边的封锁。

  这样的人并不多,孙承宗当然是首选,可孙承宗肯定不会这么干,他来辽东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建奴问题,彻底消灭辽东建奴是孙承宗唯一要做的,至于其他的他根本不在乎,要不然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怎么可能督师蓟辽?安安稳稳在京师当他的帝师和大学士,或者当内阁阁老不好么?何必这么一把年纪还到辽东吃这样的苦?

  既然孙承宗不可能,那么只能退而求次,选来选去最合适的人就是袁崇焕了。不过袁崇焕这人性格骄傲,自然是看不起普通商人,而且他热衷于权利,在辽东钻着脑袋琢磨如何升官呢,要说服袁崇焕合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很快介休范家就注意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作为商人,袁崇煜可没那么多顾虑,自己经商多年一直都是小打小闹,现在好不容易哥哥袁崇焕当了大官,手握兵权,不趁此机会扯虎皮当大旗更待何时,到了辽东后不久,袁崇煜就开始小规模地尝试私盐走私和贸易,几次下来就赚了不少银子。

  这样的一个目标恰恰就是介休范家最好的合作方,如此介休范家怎么放过这个机会?没花多少气力,介休范家就和袁崇煜一拍即合,双方开始合作,有了袁崇焕作为保护伞,他们的生意是越干越大,也从其中捞了无数银子。

  这些都是朱慎锥的猜测,不过这种猜测的可信度很高。周安民要做的就是继续查实介休范家是不是在很久前就和建奴合作,而这种合作也在袁崇焕辽东崛起后渐渐坐大,一旦证实了这点,那么朱慎锥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周安民明白了朱慎锥的想法,当即表示他会继续派人追查,现在山西的锦衣卫都是周安民的下属,查这些问题应该不难,只是需要些时间罢了。

  “小弟,如果查实,要不要我这边出手?”周安民询问道,同时抬手做了个姿势。

  “不必,先查实再说,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如果真如想象的那样,别忘了介休范家背后还有袁家兄弟。”

  “这倒也是……。”周安民点点头,袁崇煜也就罢了,但袁崇焕却不一般。

  随着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声名大噪,眼下是炙手可热的朝中红人。而且就在前几日传来消息,朝廷已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眼下袁崇焕已是封疆大吏的存在了。

  随着孙承宗去职后,高第担任辽东经略,可高第这个辽东经略实际权利根本比不上当初的孙承宗。就和当年熊廷弼和王化贞有些类似,孙承宗去职之后,袁崇焕本作为孙承宗培养的接班人,顺理成章就获得了辽东军方的支持,再加上袁崇焕本就和辽东将门关系甚好,更牢牢掌控了辽东大部分军权。

  据说现在高第这个辽东经略干的不如人意,再加上袁崇焕又成了辽东巡抚,隐隐已有和高第分庭抗礼的能力。宁远大捷后高第已以自己不合适担任辽东经略的理由上书辞职,袁崇焕盯着辽东经略位置虎视眈眈,弄不好过不了多久,袁崇焕就能再进一步,取代高第。

  在这种情况下,得罪袁崇煜就等于得罪了袁崇焕,袁崇焕可不是大度的人,而且随着袁崇焕上书建议在辽东为魏忠贤修生祠起,全天下人都已知道袁崇焕是魏公公的红人了。

  所以要动手也得要有一个十全的办法,朱慎锥可不想现在去招惹袁崇焕,何况他的身份敏感,万一惹恼了袁崇焕,这家伙和疯狗一样扑过来,把朱慎锥的底子全挖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暂且就如此吧,实在不行就先对付范家,对方能做初一,我们也能做十五,想想其他办法,不在大明动手,也能在长城外动手。”周安民建议道。

  默默点头,朱慎锥也是这样想的,虽说没有十足的证据,可现在的朱慎锥已经确信当初对自己出手的就是介休范家了。狐狸藏的再好,这尾巴终究会露出来,范家当初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自己刚前判断的外,恐怕还和建奴、林丹汗有关。

  林丹汗和努尔哈赤一直不对付,双方更是死对头,为了拉拢林丹汗,大明方面也和林丹汗达成了协议,形成了战略联盟。当时阿失帖木儿部又是林丹汗的直属部下,朱慎锥娶了塔娜后给部落带来不少利益,部落也随之壮大起来。

  阿失帖木儿部的强大,也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增加不少,既然介休范家和建奴是一伙的,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为了打击林丹汗,同时也削弱林丹汗的实力,从中搞鬼,一方面袭击朱慎锥的商队,另一方面挑动阿失帖木儿部内部争斗,两者只要做成一个,那么阿失帖木儿部必然元气大伤,林丹汗也会损失惨重,从而让建奴方面获利。

  这个猜测假如是对的,那么一切答案就有了解释,也能彻底搞明白当初发生的那些事真正的背后黑手是谁了。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冷笑起来,好一个介休范家,居然藏的这么深,差一点让老子栽了大跟头,要不是自己运气好,再加上早有准备,一旦被其得逞,不光是整个部落没了,就连塔娜和自己的儿子也身死当场,如此大仇如何不报?

  杀意从朱慎锥的眼中闪过,朱慎锥下定决心,现在弄不了老奴,也对付不了袁崇焕,自己还对付不了你介休范家么?等着瞧!马王爷不发威,他都不知道几只眼呢。

第374章 密谋

  2024-07-13

  京师。

  宁远大捷后,满朝一片沸腾,上下欣欣鼓舞,仿佛此战后建奴束手已在眼前。

  可实际上,宁远之战明军并没有占多少便宜,更因为觉华岛一战让明军损失极其惨重,不仅被屠杀了一万多辽东军民,更让觉华岛囤积的大量物资付之一炬。

  这两场战役虽然朝廷是分开论的,可实际上是同一场仗,假如这样算起来明军的损失远远超过后金建奴。不过为了激励士气,安抚人心,更减少觉华岛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朝廷上下都很默契地把它们分了开来,大力宣传前者,对后者闭口不谈。

  也算是一种无奈吧,可就算这样,觉华岛之战后所带来的问题也要解决,因为如此大的损失,使得辽东方面的储备物资严重不足,大明朝廷需要重新调集物资重建觉华岛,以备军用。

首节上一节164/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