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这一场仗弄的虎头蛇尾就此结束,表面上来看腾格尔部损失惨重,部落的几个头领直接“战死”,部落也损失了近千骑兵,这对于部落而言这个损失已经不小了。
可实际上借着此战朱慎锥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部落的内患,那些战死的部落头领和骑兵实际上并不是朱慎锥的人,甚至是和他貌合神离的。
这些人一死,部落内部就再也没人能够挑战朱慎锥和塔娜夫妻的权威了,同时也能清理掉林丹汗伸向部落的触手,斩断林丹汗对部落的影响力。
接下来,朱慎锥会重新提拔人取代这几个首领,而这些人也将是朱慎锥真正能够信任和重用的自己人。随后部落的全部权利再不会分散,朱慎锥也就真正成了部落的太上皇,从而说一不二。
另外,借战败的责任,回到部落后朱慎锥还会对部落内部进行清理,那些依附那几个头领的部落中下级军官正好一并处置,这样处置任何人都不说出话来,因为战场发生的一切所有人全看在眼里,如果不是他们临阵脱逃,怎么会导致惨败而归?
处理完这些,顺势再给林丹汗一个交代,把责任全部推出去,林丹汗也拿不到任何把柄,最终的结果只能捏着鼻子认可。
还有就是北进的一路上,那些头领攻击其他部落掠夺的财货这些也可以就此没收,他们辛辛苦苦捞了这么多,还以为能够享受一番,可万万没想到朱慎锥早就把这些东西视为己物了,之前只是放在他们手上保管罢了,现在再直接拿回来,一部分用来安抚战争中战死的部落子民家属,另一部分直接落到朱慎锥的口袋里,简直两全其美。
回到部落后,朱慎锥直接宣布了此战的情况,告知了所有人因为两翼崩溃擅自逃脱导致战败。
得知这个消息,再加上回到部落的战士们亲眼目睹战场经过的传闻,部落中顿时一片大哗,无数人开始咒骂这些贪生怕死逃离战场的胆小鬼,更极力要重重处罚他们。
鉴于民意,朱慎锥从善如流,在假模假样召开了部落高层内部会议(其实就和和老婆孩子亲热一番),第二天就宣布了处罚结果。
按照军法,对逃离战场的罪魁祸首进行最严厉的处分,并且没收其家财,家人剥夺贵族的身份,家中女人重新分配给有功之臣,至于儿子什么的大的替父赎罪打成奴隶,小的送人,就连没有出征,但算是这些人一伙的几个也没逃脱,一一贬为牧民。
三下五除二,解决完后朱慎锥恢复了王海的职务,又陆续提拔了几个人接替原来的头领之职,从而重新整合了部落内部。
布日固德虽然嘴上不说,也不知道朱慎锥和卜石兔私下的合作,但他却看得明白经此事后,朱慎锥在部落的地位再无人可以动摇,从上至下全是朱慎锥的人,而他也很聪明地表示了自己臣服的态度,主动交还了手里的兵权,又提出回镇虏堡继续负责边贸事宜。
对于布日固德朱慎锥还是网开一面,一方面是他们之间的交情不同,另一放布日固德怎么说也是塔娜的堂哥。另外,布日固德没什么野心,很早就表明了自己支持腾格尔的态度,只要朱慎锥不直接把腾格尔赶下台吉之位,一直让腾格尔担任台吉,一向看重情义和血脉的布日固德就不会反对朱慎锥。
留下布日固德远比处置掉他更好,这也是朱慎锥的看法。他也需要布日固德的支持,毕竟布日固德的身份不同,他是阿失帖木儿的侄儿,身上流着和塔娜一样的血脉,既然他支持腾格尔,朱慎锥也不会废掉自己儿子取而代之,何必去动他呢?
大战之后,卜石兔“击退”了腾格尔部,并一举灭掉了包括腾格尔部一部在内的其余两部人马,斩首千余,获得了一场大胜。
消息传到林丹汗那边,林丹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怎么都没想到腾格尔部如此不堪一击,这才过了多久就给卜石兔打得落花流水。
这时候朱慎锥的信也到了,信里朱慎锥把战败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林丹汗,并且破口大骂林丹汗派来的两部援军简直就是无能的废物,如果不是他们没能顶住卜石兔的攻击,擅自脱离战场逃跑的话,凭借自己中军根本就不会战败。
更让腾格尔部愤怒的是,他们败就败了,可偏偏连累了腾格尔部,导致腾格尔部的几个头领战死,骑兵也损失了上千人。
现在腾格尔部新败,又遭受如此损失,好不容易拼命击退了卜石兔的追击,继续交战已是不可能了。形式如此,不是腾格尔部不出力,是再也没办法打下去了,朱慎锥只能向林丹汗告罪,表示自己只能撤军,接下来的战争就靠林丹汗自己了。
看着这信林丹汗脸上的表情红一阵白一阵,信中朱慎锥大部分阐述事实,可也透露出了一些不满,按照之前朱慎锥三番五次催促林丹汗尽快进军,两部配合作战,这一仗绝对不可能打成这样,可偏偏林丹汗死活不动,最终造成了这样后果,朱慎锥心中也有怨气。
想到这,林丹汗也不由得有些后悔,如果当初自己的主力不是按兵不动而是主动配合,卜石兔哪里会赢得如此轻松?对于腾格尔部的遭遇林丹汗没什么同期,只是觉得有些可惜罢了,又对临战脱逃的两部恼怒异常,忍不住破口大骂。
可骂归骂,接下来战争还要继续,是直接和卜石兔打还是怎么说?林丹汗又开始举棋不定了。
可他犹豫,卜石兔却没给他太多时间,在“解决”掉腾格尔部和联合作战的其他两部骑兵后,卜石兔的大军就没了后顾之忧,联合已经赶来的援军合兵一处,向东边的林丹汗摆出了防范姿态,一副根本就惧林丹汗的架势。
这时候林丹汗见再开战就得亲自下场了,卜石兔的实力未损,援军又已到达,再打就算赢了也有些得不偿失。最终林丹汗下令撤军,他的大军连真正的战场都没抵达,只是跑出来溜达了一圈就灰溜溜地回去了,而这场突发的战争就以如此虎头蛇尾的结束,让人哭笑不得。
第357章 人货被扣
2024-07-13
宁远城。
袁崇焕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因为熊廷弼死了。
天启皇帝终于杀了熊廷弼,并且砍下他的脑袋传首九边。作为宁远的守将,袁崇焕已见到了熊廷弼的首级,当看见装在盒子里那微睁双眼的首级时,袁崇焕的心中一时间不知如何形容。
当年袁崇焕还是一个小小的兵部主事,曾经去天牢里探望过熊廷弼,并且向他请教了辽东战事。熊廷弼也没因为袁崇焕的官职卑微而轻视于他,甚至还倾囊以授,令袁崇焕收益良多。
袁崇焕到了辽东之所以能很快上手,在这一批文官中脱颖而出,最终得到孙承宗的认可和提携,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兵部主事步步高升,从而坐到如今的位置,熊廷弼对他的帮助是极大的。
从这点来说,熊廷弼算得上是袁崇焕的恩人,也是他半个师长。没有当年熊廷弼的无私帮助,也就没有今日的袁崇焕。可现在,熊廷弼却已死了,还以这种不怎么光彩的方式被传首九边,不能不让袁崇焕感到悲哀。
作为朝中公认的名将,之前的辽东经略,熊廷弼的死表示他彻底落下了历史舞台。而且他的死让人很是意外,因为熊廷弼几年前就因为辽东战事的缘故和王化贞一起被下了狱,并且判了死刑。可一直以来熊廷弼的死刑都没执行,天启皇帝也从未催促,仿佛已忘了熊廷弼一般。
大部分人都以为,熊廷弼或许会逃脱一死,天启皇帝把他关上几年就会找个机会赦免于他,毕竟熊廷弼的才能是公认的,直接杀掉未免太过可惜。
可谁都没想到突然间天启皇帝默许魏忠贤杀了熊廷弼,这实在是太过意外。当袁崇焕的目光朝着熊廷弼的首级掠过的时候,心中冒出了一股寒意。伴君如伴虎啊,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如此手段毒辣,不仅砍了熊廷弼的脑袋,还借熊廷弼一事借题发挥,其锋锐直指东林党。
长叹一声,袁崇焕默默摇头,熊廷弼的前车之鉴让他深思,熊廷弼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虽有他的性格原因,可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始终未能真正掌握住辽东的军权才是造就这一切后果的根本。
当初作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是辽东战事的一把手,可偏偏被王化贞这个辽东巡抚给压的死死的,王化贞仗着自己朝中有人根本不把熊廷弼看在眼里,独揽了辽东大权,使得作为一把手的熊廷弼除了身边天启皇帝给他的三千京营外根本就调动不了辽东的军队。
这也是辽东经抚之争爆发矛盾的原因,更是后来大明在辽东惨败,直接丢失山海关以东防线的开端。实际上当初在王化贞兵败的时候,熊廷弼是有机会稳住辽东战事,至少那时候还是可以守住宁远一线,可熊廷弼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主动领兵后撤,不顾王化贞苦苦哀求,直接就放弃了山海关以东的全部领土,率军撤回了山海关。
熊廷弼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或许那时候他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心里憋着一股气要王化贞好看。在他认为当初的战败完全是王化贞的缘故,自己没必要为王化贞擦屁股。
现在王化贞狼狈逃回,如果自己出手帮他,那么结局就让王化贞逃过一难,这是原本就把王化贞恨得咬牙切齿的熊廷弼是不愿意看见的。熊廷弼索性撂挑子赌气,目的就是要借这事整倒王化贞,在他看来王化贞有如此大过不仅巡抚当不成,还得承担辽东战败的主要责任。
自己虽然是辽东经略,可满朝上下都明白他熊廷弼在辽东就是个摆设,手里也没有什么军队能听他的,更没有反攻的能力。所以熊廷弼退守山海关也是无奈,要怪就怪王化贞吧。
可熊廷弼怎么都没想到他实在是高估了自己,或者说他这种只顾报私仇而不顾大局的做法惹怒了包括天启皇帝在内的所以人,这也是熊廷弼最终和王化贞一起下狱的原因,最终落到了如此凄惨的下场。
熊廷弼的结局让袁崇焕有兔死狐悲的伤感,同样也让袁崇焕心里更坚定对绝对权利的信念。在他看来,熊廷弼有才又有能力,他今日的下场其实就是因为熊廷弼没能掌握住真正的军权而导致的,明明作为当初的辽东一把手,却始终被王化贞压着一头,当主帅当到如此憋屈的程度,熊廷弼也真是够可怜的。
因为熊廷弼的例子在前,袁崇焕在辽东异常重视军权的掌控,之前当监军的时候袁崇焕就利用手里的权利拉拢辽东将领,之后孙承宗派他主持宁远防线后,袁崇焕这样的事就做的更多了,尤其是对当初自己的两个副手满桂和祖大寿极力拉拢。
其中满桂是孙承宗指定的宁远守将,祖大寿是辽东将门出身,也是宁远地位仅次于满桂的高级将领。
通过给银子给补给再加上诸多许诺,袁崇焕力图把这两人拉到自己的阵营,为己所用。
可惜的是满桂这个人耿直的很,作为蒙古人出身的满桂是个直肠子,根本就看不起袁崇焕,更对文官直接插手军事表现出极度不满。再加上满桂的官职较高,袁崇焕虽然是文官可官位却不如满桂,一来二去袁崇焕非但没能拉拢住满桂,还因为为了控制满桂直接以军饷和粮草为威胁,逼迫满桂站队使得满桂对袁崇焕很是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日渐越深。
这时候袁崇焕见满桂油盐不进,直接就放弃了继续拉拢的想法,转而盯上了祖大寿。
相比一条肠子的满桂,祖大寿就完全不同了,祖大寿为人圆滑许多,再加上袁崇焕作为文官和上级又礼贤下士,对祖大寿多有亲近,这让武人出身的祖大寿对袁崇焕的感官极好。
一来二去,两人就看对了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崇焕靠着一手金银一手施恩的法子很快就和祖大寿成了自己人,关系好的不行。接着,又让自己弟弟袁崇煜带着祖大寿一起做买卖,暗地里弄了不少好处。
常言说的好,人生三大铁,靠着这些手段,袁崇焕和祖大寿之间直接就占了三大铁中的两个,一个是一起当过兵(宁远守军上下级),另一个就是一起分过赃(私下一起做买卖,袁崇焕还在军饷和粮草分拨时特意照顾祖大寿。)
至于第三铁一起嫖过娼恐怕也是有的,反正这个时代听听小曲,去青楼找找美人什么的算是风雅事,红袖添香向来就是文人所追求的,祖大寿虽然是武将,可也经常附庸风雅,可谓兴趣相投。
如此,袁崇焕和祖大寿的关系一日千里,都快到了两人斩鸡头烧黄纸的程度。
再加上祖家是辽东将门之一,同辽东其他将门关系极好,相互还有姻亲。其中副将吴襄就是祖大寿的妹夫,在辽东军中握有实权,因为祖大寿的缘故,吴家同样和袁崇焕关系极佳,双方眉来眼去,很快就勾搭在了一起。
吴襄此人虽后来当到辽东总兵之职,也算得上军中大将。可他实际上真正的战绩并没多少,而且历史上也没太大名气,大明历朝以来,如同吴襄这样的军将比比皆是,根本就不起眼,可他偏偏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如今在辽东号称“忠可炙日”的少年将领吴三桂。
就这样,在祖大寿的协助下,袁崇焕在宁远的权势日渐稳固,手中也有了一批能堪一用的可靠将领。眼下的袁崇焕在宁远可算得上根基稳固,甚至说一不二,就连总兵满桂都只能避其锋芒。
熊廷弼的下场给了袁崇焕极大警惕,这也是袁崇焕极力拉拢武将和掌控绝对权利的真正目的。在拉拢人的同时,袁崇焕也不忘记打压对手,凡是不听话的不是给袁崇焕边缘化或者就是利用手里的权利在军饷和粮草的下拨时进行克扣,以这种方式逼迫对方就范。
从这点来说袁崇焕现在干的算是不错,就算是和他有点不对付的满桂表面也只能维持过得去的态度,不敢在大事上直接顶撞袁崇焕。而对满桂,袁崇焕暂时也没太好办法,因为满桂挂着总兵衔,又是孙承宗指给袁崇焕的搭档,无论如何孙老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只要满桂不给自己找麻烦,袁崇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哥!”
正当袁崇焕凝神思索的时候,外面突然就传来了弟弟袁崇煜的声音,一抬头,就见袁崇煜风风火火从外走了进来。
“何事如此慌张?”见到袁崇煜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因为走的急额头还带着汗珠,这让一向把“每临大事有静气”挂在嘴边的袁崇焕皱起了眉头,自己这个弟弟太不成才,读书读不出来,只能在自己的庇护下做些买卖,可历练了这么久依旧是毛毛糙糙的,成什么样子?
“出事了!出大事了!”见到袁崇焕,袁崇煜连忙说道,神色中满是焦急。
“大事?你能有什么大事?”袁崇焕冷笑一声,自己这个弟弟就是做点买卖,他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也不是军中将领,有个屁大事。
“真出大事了!”袁崇煜一屁股坐下,探头就急切对袁崇焕道:“洪秀连人带货被毛文龙给扣住了,方奉前去交涉居然被毛文龙的部下也给抓了起来,这不是大事是什么?”
第358章 毛文龙
2024-07-13
“洪秀?方奉?”
袁崇焕微微一愣,这两个名字略有耳熟,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哪里听过。
见自己大哥这副表情,袁崇煜连忙解释了一番,告诉袁崇焕洪秀和方奉是自己的手下,就是帮着自己打理买卖的那两个家伙。之前袁崇煜带他们来宁远见过一次袁崇焕,不过这是去年的事了,时间也有些久了。
听着袁崇煜的解释,袁崇焕这才想起了这事,记忆中的确有这么两人,这两人是商人出身,因为袁崇煜靠着自己的关系在辽东做买卖,这两人很有眼色又机灵投靠了过来,后来就成了袁崇煜的人,是他手下的掌柜。
不过虽然搞明白了这两人是谁,但袁崇焕也有些奇怪,这两人怎么就和毛文龙产生关系了呢?毛文龙是皮岛之主,东江镇总兵,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官居一品武将,是赫赫有名的将领。
早在万历三十三年,毛文龙就在辽东领兵,萨尔浒之战时,毛文龙驻守沈阳,协助沈阳游击柏世爵击退后金偏师立下功劳,算是此战明军惨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泰昌帝继位,毛文龙因功升迁为都司,后在杏山寨亲自领军击退来犯之敌,还亲手阵斩一人。
之后毛文龙在前辽东经略袁应泰手下因功再升游击,袁应泰殉国后,毛文龙心灰意冷准备返乡,没想到刚上任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求贤若渴,让人找到了毛文龙。
就此毛文龙被王化贞付以重任,根据王化贞的命令只身带了不足两百人深入敌后,仅两月内就站稳脚跟,收纳一千四百余辽东百姓,整编成军接连出击,先后斩获后金将领、八旗兵数百员,甚至亲自领兵渡江偷袭,直接俘虏了后金大将佟养真父子其下属共六十余人,战功显赫。
之后毛文龙驻军皮岛,继续收辽民四万余人,练兵上万,以皮岛为根据地在后金建奴的后方和朝鲜等地多次进行多次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极大打击并牵制了后金军队,为辽东正面战场减轻压力。
天启元年,毛文龙就是副总兵了,到天启二年时,因为毛文龙的战绩,皇帝特许他开镇东江,一跃成了东江镇总兵,成了大明军中的高级将领。
近两年里,毛文龙在后金背后活跃异常,不仅牵制了后金军力,还多次派兵偷袭斩获甚多,极大打击了后金嚣张的气焰。
尤其是之前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山海关以东全部防线后,后金之所以没能继续进攻不是因为后金的实力不足,而是背后毛文龙出兵直接威胁到了后金腹地,为保证后方稳定无奈只能掉头对付毛文龙。
毛文龙打仗很是灵活,战术运用多变,他每每开战都是打到了后金最难受的部位,而且挑选开战的时机也挑选的异常之好,只要后金建奴一有西进的动作,在皮岛的毛文龙就会出来捣乱,领军冲入后金腹地烧杀抢掠,削弱后金力量。
一来二去,后金上下对毛文龙是痛恨不已,却又拿他毫无办法。而毛文龙也以他辉煌的战绩和东江镇的巨大作用被天启所看重,官职一升再升,如今已经官居一品,达到了武将的顶峰。
毛文龙的官职和地位远不是现在的袁崇焕可以比的,虽然大明文贵武贱,可也要看和谁来比。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参将什么的,袁崇焕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可毛文龙不仅是东江镇总兵,更是左都督,这是一品武官,再加上天启皇帝对毛文龙极为看重,还给了他尚方宝剑,以其地位显赫官职之重,又手握兵权,就连蓟辽督师孙承宗也要给几分面子。
让袁崇焕奇怪的是自己弟弟的人怎么会落到毛文龙的手里?而且还搞出了这样的事来?皮岛在东边,和宁远相隔甚远,其中还隔着大海呢,他们之间并没什么来往,这洪秀和方奉又是怎么惹到毛文龙的?
当袁崇焕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袁崇煜表情变得有些尴尬,说话也吞吞吐吐。
见到他这样,袁崇焕皱起了眉头,自己弟弟是什么货色他再清楚不过,当即追问袁崇煜让他把情况说个明白,要不然自己绝对不会出手相帮。
“这个……这个……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小弟有一批货物经过皮岛被毛文龙给扣了。”袁崇煜硬着头皮回答道。
“货物?什么货物?怎么会去的皮岛?为什么会扣?”袁崇焕哪里有那么好糊弄,当即继续追问。
在他的追问下,袁崇煜只能说出了实情,他告诉袁崇焕自己的这批货物大部分是粮食,还有一部分是盐、茶甚至包括铁器等军械之类,这些货物他本是打算经皮岛送至安东(今丹东地区),同后金、朝鲜进行贸易。
辽东是苦寒之地,但辽东同样也有出产,后世就有东北三宝的形容,人参、貂皮、乌拉草(或者鹿茸)就是辽东的特产,而朝鲜同样也是如此,朝鲜的高丽参等物在大明内地市场不错,也能卖得出好价钱,而在当地却不值什么,只需要不多的银子就能买到。
而且这些年里,因为大明对后金建奴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使得后金建奴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孙承宗的战略布置已有了效果,随着封锁的逐步加强,后金建奴那边已饭都吃不饱了,再加上后金建奴和蒙古人一样不善于冶炼,很难自己打造铁器,而铁器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用都是必备的物资。
此外还有盐巴、茶叶、丝绸、药材等各类物资,都是急缺的,朝鲜那边同样也是如此,随着辽东的后金崛起,这仗一打多年,朝鲜和大明之前正常的贸易商路早就断绝了,要想和大明这边做生意眼下唯一的商路就是途径皮岛中转,这也是袁崇煜派人把物资运去皮岛的缘故。
“你好大的胆子!”
听完袁崇煜的解释,袁崇焕一拍桌子,气的鼻子都歪了,他没想到自己弟弟的胆子这么大,居然敢私下搞这样的动作。
没错,袁崇焕是知道弟弟袁崇煜在做买卖,而且他能做这个买卖还是自己默许的,并且给与了诸多便利。但一直以来袁崇焕只以为袁崇煜是通过普通的走私小打小闹,充其量从辽东的军民手里收些土特产,然后运到大明内地销售罢了。
但没想袁崇煜贸易的对象不仅是朝鲜,还包括了后金建奴,甚至还直接运去了大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中又包括了铁器等这种军用物资。一直以来,大明都对后金建奴进行军事和经济上的封锁,可偏偏袁崇煜居然敢这么干?这不是资敌么?简直是胆大包天。
气急之下,袁崇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弟弟哪里弄来的粮食和铁器?当即连忙追问,在他的追问之下袁崇煜这才吞吞吐吐告诉袁崇焕这些东西的来源,当得知这些东西居然都是从自己的手里流出去的,换句话来说这些其实是明军的战略物资储备时,袁崇焕气得火冒三丈,恨不能直接抽刀子把这个弟弟砍死。
“混蛋!你想找死不成?谁让你这么干的?可知道一旦消息走露会是怎样的后果?就算是我都保不住你,甚至连我也会被你害死!”
“大哥!”袁崇煜被袁崇焕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很是委屈,他忍不住就道:“私下贩卖物资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干,这样干的人多了去了,只是大哥你不知道罢了。再说了,干什么买卖都没这样来银子快,你知道现在辽东的粮食卖到后金那边能值得多少银子,又换多少财物么?”
“还有,你也不想想,要不是我想办法做买卖,大哥你手上哪有这么宽裕,赚来的银子大半不都是给大哥你花了么?真正落到小弟手里的能有多少?”
“小弟冒这样的风险不全是为了大哥你么?要没这些收入,你拿什么去拉拢辽东的将门?又怎么让他们听话?现在倒好,银子想要,风险却让小弟一个人担?天下哪来这么便宜的好事呀?我们兄弟二人还分彼此么?小弟这么做不全为了大哥你?”
说着,袁崇煜显得委屈之极,眼睛都有些红了。
看着自己弟弟这副样子,再加上袁崇煜的那番话,袁崇焕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袁崇煜说的也不算错,他做买卖本就是自己默许的,而且袁崇焕自己在买卖的收益中占了大头,这些赚来的银子只有很少部分落进口袋,大部分不是用来打点朝中的关系送礼什么的,就是用来拉拢辽东的将门了。
要没这些收入,凭着袁崇焕的俸禄怎么可能,要知道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历朝以来最低的,这些俸禄别说做事了,连吃饭都难吃饱,千里当官只为财,这可是官场的至理名言啊。
何况作为驻守宁远的主帅,袁崇焕很清楚现在后金的情况,更知道这些物资如果卖给后金的话会有多大的利益。这可不是小数,是一笔巨款,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在手,他什么事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