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24节

  再前面的袁应泰也是这样,把希望寄托在林丹汗身上,直到以身殉国也未见蒙古铁骑的出现。一次两次三次,林丹汗的所作所为早就把大明的耐心和消磨殆尽了,如此继续期望于林丹汗根本就不切实际。

  既然如此,大明何必在林丹汗一棵树上吊死呢?倒不如和蒙古其他部落合作更好些。原本最合适的目标是卜石兔,卜石兔不仅是土默特右翼的首领,也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可现在卜石兔这个顺义王根本名不副实,一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这种情况下腾格尔部就落到了魏忠贤的眼中。

第273章 龙虎将军

  2024-07-13

  腾格尔部在土默特右翼实力不弱,虽比不上卜石兔,可也是蒙古土默特右翼万户之一。而且相比卜石兔部,腾格尔部更靠南些,也就是更亲近于大明。

  如果能拉拢腾格尔部为大明所用不是什么坏事,而且魏忠贤告诉天启皇帝,虽然腾格尔是部落的台吉,可实际上部落真正做主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之前部落老台吉阿失帖木儿的女儿,也是腾格尔的生母,这个叫塔娜的女人和当年的三娘子一样仰慕大明,对大明颇为亲近,如果能拉拢塔娜,扶持腾格尔部,说不定这个叫塔娜的女人就是下一个三娘子。

  一直以来,大明对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拉拢分化从未停止过,而在三娘子执掌蒙古的时候,算得上双方最和睦的一段时间了。可惜万历四十一年后三娘子去世,蒙古各部又恢复了原本的情况,接着林丹汗上位,这个蒙古大汗不仅是个头脑简单的莽夫,更是一个没有政治智慧的人,这些年做出来的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把希望寄托于林丹汗身上倒不如另找人更合适些。

  魏忠贤觉得腾格尔部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塔娜这个女人亲近大明,值得拉拢。二来腾格尔部刚刚经历过内乱,塔娜作为一个女人能脱颖而出把自己的儿子扶持上位表示这个女人是很有政治智慧的。

  至于其三,就是大明需要找寻外界的盟友为大明分担压力,哪怕腾格尔部不能给大明辽东的战争帮上忙,但只要腾格尔部和大明之间保持友善,同样可以减轻大明北方边境尤其是山西边关的压力,从而能让大明从九边抽调军力支援辽东,多一分解决辽东战事的把握。

  这些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值得了,而且大明这边也不需要付出什么,除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册封外,最多也就是一些赏赐了,这些花费根本没多少,册封就是个由头,赏赐无非也就是一些区区礼物罢了,魏忠贤算了算不需要多少银子就能搞定,相比可能的回报,这些代价简直九牛一毛。

  天启皇帝静静听着魏忠贤的解释,等魏忠贤把话说完后,天启皇帝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微闭着双眼似乎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天启皇帝开口询问:“依魏伴伴的意思,册封腾格尔部如何封赏更合适些?”

  “皇爷,顺义王的爵位自然是不可能的,毕竟卜石兔现在依旧是顺义王,一旦把顺义王再给了腾格尔,必然就会得罪卜石兔。而且腾格尔部虽是大部落,却不像卜石兔是土默特右翼的首领,只是其中一部而已,所以这个册封奴婢觉得给个指挥同知更为合适些。”

  “此外,腾格尔之母塔娜,按奴婢的想法倒可厚封,反正一个女人所封的也就是浩命罢了。”

  “嗯,此言倒也有理。”天启皇帝微微颔首,对于林丹汗天启皇帝也心有不满,这些年林丹汗屡次放大明鸽子,把大明上下给坑惨了。林丹汗不可信,天启皇帝早就有了这个念头,非但林丹汗如此,卜石兔也是一样,作为大明的顺义王,卜石兔这些年光占大明便宜屁事不干,天启皇帝早就有敲打对方的心思了。

  现在魏忠贤突然提出了拉拢腾格尔部的建议倒是一步好棋,就像魏忠贤说的那样,好处不少,至于坏处么也没什么。哪怕卜石兔迁怒于腾格尔部,那也是蒙古人自己的事,天启皇帝还巴不得蒙古人自己乱起来呢。

  草原越乱,大明也就越太平,蒙古人和蒙古人打生打死关大明屁事,这些蒙古人全死光光再好不过,如果没了北边蒙古威胁,大明也不需要在九边养这么多部队,更能集中力量腾出手来对付辽东的后金建奴。

  越想越觉得这个操作具有可行性,哪怕就算失败大明这边也就付出一些不值一提的代价罢了。

  册封无非是皇帝的一句话,册封的又不是大明官场的实职,无论朝中诸公包括内阁都不会有反对意见,至于封赏的礼物什么,这更算不了什么,绫罗绸缎宫中有的是,这些玩意放在内库里都发霉了,拿些出来送去草原,再给个上千两的银子和珠宝什么就足够了。

  封赏看的不是东西的多寡,看重的是一个态度,再说了,大明皇帝的封赏从来都不多,就算是朝中重臣的封赏从来也没有过重金,有时候封赏大学士甚至内阁阁老,皇帝往往也就是赏一顿饭什么的。

  想到这,天启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魏忠贤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誉。

  还是自己的人好啊,这魏忠贤就是忠心,不仅帮着自己在朝堂上对付东林党,还不忘记天下政局,想尽办法为朕排忧解难。看看魏忠贤,再想想那些只知道说大话,平日里只知道鸡蛋里挑骨头找人麻烦,一碰到事却躲的比任何人都快的东林党人,天启皇帝更觉得自己用魏忠贤是真用对了。

  当即,天启皇帝表示同意了魏忠贤的建议,准备册封腾格尔和塔娜。对于腾格尔,天启皇帝觉得既然要册封就不能小气,区区一个同知算得了什么?反正这就是一个空头名义的官职,又不需要大明掏俸禄,为表现诚意不如厚封更合适。

  顺义王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就封一个龙虎将军吧?龙虎将军是大明武散官正二品,从品级来说不算低了,而且大明的惯例龙虎将军一般都是封赏给异族首领,比如当年后金建奴的努尔哈赤就向大明求过龙虎将军一职,而卜石兔在受封顺义王之前同样也是龙虎将军。

  给一个龙虎将军,也算是表示大明对腾格尔部的看重。此外腾格尔的生母塔娜,天启皇帝考虑后决定效仿当年册封三娘子一样给她一个忠顺夫人的浩命,这个浩命是一品,相比龙虎将军更为尊贵,足以能让腾格尔部队大明感激不尽。

  当天启皇帝表示了自己态度后,魏忠贤在一旁连声叫好大拍马屁称赞,耳边听着魏忠贤接连不断的马屁话,天启皇帝心中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舒坦,笑逐颜开。

  之后,魏忠贤又提出了一个小小建议,他建议既然册封腾格尔部,为了拉拢腾格尔部不如专门针对腾格尔给予边贸的权利。之前大明为和林丹汗合作已经开了边贸,眼下张家口那边就是大明和蒙古边贸的口岸。

  而现在,腾格尔部成为了大明的附属,既然已是自己人也要给点甜头,恩赐一个边贸的权利并不为过,而且腾格尔部强大对大明也有好处,说不定未来和辽东后金建奴作战还能从腾格尔部获得蒙古骑兵的支持,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对于这个建议天启皇帝略一考虑后表示可以试试,但这事最好不要由朝廷来明文下旨,还是要考虑到整体影响。而且内阁和东林党那边恐怕也会有反对意见,一旦提出说不定就推行不下去了。

  魏忠贤连连点头,低声说这个事就交给他来办,他会通过东厂和锦衣卫适当地进行边贸,这样一来就和朝廷无关。只要安排好边关那边,朝廷诸公根本就察觉不到,一切水到渠成。

  魏忠贤这话倒给天启皇帝提了个醒,他猛然就想到了去年调查山西的往事。冯铨回京后汇报了山西调查结果,声称所谓宗室走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现在大明宗室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中低级宗室生活艰难,哪里有本钱去走私边贸啊。

  相反,这一次调查反而查到了一些朝中官员和山西晋商勾结的迹象,其中还隐隐指向了他们背后的东林党。因为那时候天启皇帝为了确保江南赋税的推行,再加上东林党势大的缘故考虑再三没有直接下手,而是把这事告诉了内阁首辅叶向高,适当地敲打了一下东林党,并以此为政治筹码和东林党做了一次私下的交换。

  眼下江南的赋税情况已有好转,随着魏忠贤和派出去的地方税监包括以前由矿监转为地方任职的太监监督下,这两月江南赋税相比之前增长了不少。特别是商税的收入颇为喜人,但就算这样,大明花钱的地方还是太多,大明的财政依旧紧巴巴的,去年年底为了辽东那边的军费,天启皇帝又从私房钱里掏了一笔银子送去给了他的孙老师,现在孙老师决定在辽东建立关宁锦防线,宁远、锦州两地需要重新筑城,这又是花钱的地方。

  皇帝家也没余钱呀,天启皇帝手里的私房钱是不少,可那都是万历皇帝几十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现在可好,这些钱一来二去从继位到现在都已经出去好几百万两了,而且这些钱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长久下去坐吃山空如何是好?

  既然你们东林党和商人可以勾结,通过边贸走私弄银子,他这个皇帝又何尝不行呢?魏忠贤的建议瞬间打开了天启皇帝的思路,借着封赏腾格尔部由东厂甚至锦衣卫来负责和蒙古部落的边贸这不更好么?

  一旦边贸做起来,这些银子就成皇家的了,更重要的是不仅能赚到银子,还能就此给东林党和同东林党勾结的那些商人一个狠狠教训,让他们知道不要以为凭借东林党的背景就高枕无忧,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这个皇帝才是帝国真正的主人。

第274章 天启的智慧

  2024-07-13

  有了天启皇帝的支持,魏忠贤精神抖擞就去安排这个事了。

  等魏忠贤走后,天启皇帝笑着摇摇头,他自然明白魏忠贤如此热衷于此事究竟是什么打算,魏忠贤忠心能办事天启皇帝是知道的,册封腾格尔部固然有魏忠贤刚才说的那些理由,可背后魏忠贤也有着自己的算计。

  这算计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允许,利用腾格尔部把边贸控制在其手中罢了。边贸的获利是巨大的,上次冯铨回京后报上来的那些事天启皇帝至今还记得,他也没想到区区一个山西之地,晋商会如此之富,而和晋商勾结的朝廷官员尤其是东林党人在其中弄了那么多的银子。

  朝廷一直缺钱,天启皇帝为了弄银子想尽一切办法,这也是他私下让魏忠贤停止召回地方税监、矿监,并利用户部清税的理由迂回,从而从江南征商税弄银子的主要原因。

  现在赋税方面有了好转,可依旧还不能满足财政需求,再加上这两年内库的银子一直只出不进,长久下去天启皇帝也有危机感,而现在边贸的合作让他看到了开辟另一条财路的可能。

  至于魏忠贤在想什么,又为何如此热衷此事,天启皇帝心里也很明白。魏忠贤无非是想借此也弄点好处,从中中饱私囊罢了。不过这对于天启皇帝而言并不生气,相反他还是鼓励的,一来魏忠贤对自己的忠心不容质疑,二来既然要用魏忠贤就得有容人之量。

  常言说的好,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快是根本不可能的,做大事者有时候不能那么死板,只要下面的人听话,能给自己弄到好处,过手之间沾点油水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天启皇帝清楚如今朝堂上这样类似的事比比皆是,别说内廷了,外廷和地方上都成了惯例,上面拨一百两银子办事,到最后能落到实处的有两三成就算不错了,中间的差额早就成了所谓的“漂没”,从而落到了那些官员的手里。

  官员们都这么干,更不用说太监。再说了,太监是皇家的家奴,太监也是没有根的人。太监的银子捞的越多又怎样呢?这些银子又不可能传给自己的儿孙后代,作为家奴的太监手里的银子说白了无非就是替皇帝暂管罢了,只要皇帝一句话,太监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手里,那些银子随时随地都能落到皇帝的手里。

  所以说天启皇帝并不担心魏忠贤贪婪,只要他对自己有用就行了。这个事就交给魏忠贤去办,以魏忠贤的聪明一定能把事办好。

  暂且把此事放到了一旁,天启皇帝拿起了一旁的奏折细看。

  天启皇帝是少年君主,但他却有着年龄绝不相符的沉稳和智慧。在外人看来,天启皇帝喜好木匠,每日都呆在后宫热衷于木匠活,除了大朝会外,天启皇帝很少见朝臣,就连内阁阁老要求见皇帝也必须通过魏忠贤才行。

  这点似乎和他的祖父万历、曾祖嘉靖有些类似,都是不务正业的皇帝。可实际上天启皇帝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他虽然的确喜欢做木匠活,可喜欢归喜欢,天启皇帝对于这个爱好也仅仅只是爱好罢了,平日里做木匠活只是他的消遣,用这种方式锻炼身体和减轻压力,而不是沉迷此举而不拔。

  相反,天启皇帝对政事很是上心,无论朝堂和地方的事他一直密切关注,就连每日的奏折也都是亲自过目,表面上似乎把大权交给了魏忠贤,实际上魏忠贤只是天启皇帝摆在前台的工具人罢了,皇权依旧牢牢控制在天启皇帝的手里。

  天启皇帝的这种做法并不稀奇,无论是修仙练道的嘉靖皇帝还是他那位几十年不上朝的爷爷万历皇帝,他们表面上似乎都不问政事,一个热衷于修炼,一个热衷于在后宫当宅男。

  可谁又能知道,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却一直牢牢掌控着朝政,如果他们真如表面那样的话怎么可能做到呢?就和天启皇帝一样,外人只以为天启皇帝躲在宫中每天当小木匠,可实际上天启皇帝每日花费在政务上的时间远超出他干木匠活的时间,甚至许多时候都会熬夜看奏折,但传到外面却成了天启皇帝熬夜干木匠活了。

  对于这种传闻天启皇帝不以为然,甚至还默许传闻的散布。因为天启皇帝很清楚,自己表现的越发“昏庸”就能越让文官尤其是东林党人轻视,他这个皇帝假如摆出一副勤政的模样,那么必然会成为文官集团包括东林党人警惕的对象,到时候文官集团和东林党人就会团结起来和皇帝争夺权利,而天启皇帝也不可能像现在如此置身度外,让魏忠贤替他吸引火力,从而躲在一旁暗中操控了。

  这就是天启皇帝的政治智慧,现在的发展也正如天启皇帝预料的那样,随着他扶持的魏忠贤地位越来越高,手中的权利也越来越大,魏忠贤已和东林党斗的不可开交。

  魏忠贤每进一步,天启皇帝掌握的皇权力量就多了一份,反之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天启皇帝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放到旁观者的位置上,更能减少直接面向自己的政治火力,坐观魏忠贤和东林党越斗越烈,从而控制住朝政大局。

  看完一份奏折,天启皇帝凝神思索了片刻,提笔在边上的一张纸上记录了几个字。

  对于这些奏折他是不会亲自批阅的,从一开始天启皇帝就故意表现出沉迷木匠活不问政事的样子,为了更好掩饰自己,天启皇帝在看司礼监送来的奏折时从不亲自批阅,批红权直接交由司礼监来负责。

  不过谁都不知道,掌握批红权的魏忠贤只是天启皇帝的工具人,这些政事如此处置,天启皇帝自有想法,他每当看完奏折之后对需要处置的事务都会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写下自己的意见,等魏忠贤来取回这些奏折的时候,天启皇帝会把自己的意思告诉魏忠贤,接下来魏忠贤会按照他的想法去批红或者处置。

  所以在外人看来,天启皇帝从不批阅奏折是因为不关心政务,可事实恰恰相反,这也是天启皇帝的政治智慧和麻痹文官集团的一个手段罢了。

  把奏折放到一旁,天启皇帝取出下一份奏折细看。

  这份奏折是督师孙承宗孙老师的,对于自己这位老师天启皇帝不仅尊重,也很重视。去年的时候由于辽东大败,辽东残局无人收拾,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允许,就此孙承宗担任大学士、兵部尚书入内阁,接着就任命其督师辽东。

  孙承宗到了辽东后很快就稳定住了局面,随着孙承宗在辽东的布局逐步展开,辽东的局势渐渐有了好转,随后孙承宗向天启皇帝建议,在辽东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抗衡后金建奴,这个建议得到了天启皇帝的认可,这几个月孙承宗利用这样的战术稳扎稳打,开始由山海关向东收复失地,眼下已收复了宁远、锦州两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让天启皇帝很是高兴,天启皇帝觉得自己用孙老师是用对了,孙老师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是有真本事的人,他现在采取的战术的确是最合适辽东的战术,虽然这战术看似简单,效果也远不如一战而定那么干脆,可眼下大明在经历辽东几战大败之后已没有了面对后金建奴的绝对军事优势,从全面进攻到战略进攻,再从战略进攻到后来的战略防守,随后又经历了王化贞和熊廷弼的大败后,孙承宗能做到这样程度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奏折中,孙承宗向天启皇帝汇报了他已着手布置关宁锦防线的布置,关于关宁锦防线的设想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孙承宗已向天启皇帝提出并得到了天启皇帝的认可。现在关宁锦防线的设想已经开始实施,孙承宗也派出了精兵强将前往宁远修筑城池,以确保宁远成为打入辽东的一颗钉子。

  对于宁远修筑的具体计划,孙承宗在奏折中仔细讲解了一番,天启皇帝边看边思索,片刻后他站起身来走到一旁,在偏殿的另一处是他平日做木匠的地方,不过谁都不知道在这里还有一个精美的沙盘,这个沙盘是天启皇帝亲手制作的,完全依照辽东的地形弄出来的,他俯身在沙盘上细看,目光落到了位于宁远的位置。

  盯着宁远的位置仔细看了好一会儿,天启皇帝微微点头,继续再看手里的奏折,在奏折最后孙承宗讲述了宁远守将的布置,其中包括派遣满桂为宁远守将,祖大寿为副将,另外还让山石兵备道袁崇焕暂负责宁远兵备。

  对于袁崇焕此人,孙承宗在奏折中向天启皇帝做了汇报,言语中不仅告知天启皇帝关宁锦防线的设置袁崇焕作为提出人之一功不可没,而且袁崇焕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深受孙承宗重视,这一次让袁崇焕去负责宁远,孙承宗也是起着锻炼此人以备大用的想法。

  同时,孙承宗向天启皇帝还提出,希望皇帝能够升迁袁崇焕的官职,毕竟他去宁远只是暂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如朝廷能正式任命再好不过,孙承宗建议任命袁崇焕为兵备使,同时兼参政和按察司之职,如此他负责宁远才算名正言顺。

第275章 草原的反应

  2024-07-13

  天启皇帝已是第二次看见袁崇焕的名字了,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孙承宗刚去辽东担任督师的时候,那时候因为辽东战败后孙承宗主动请缨前往辽东督师,天启皇帝同意了自己孙老师的想法,下了旨意。

  不仅给了孙承宗督师辽东的职务,还从京中兵部调任了些许人前往辽东充作孙承宗的手下,以便替换原本辽东的那批官员。而袁崇焕当时是兵部主事,也是选定前往辽东的人选之一。

  袁崇焕离京的时候给天启皇帝上过奏折,天启皇帝看过这份奏折。他对这奏折印象颇深,因为袁崇焕在奏折里写了不少有关他对辽东局势的见解和判断,这些隐隐和当初孙承宗对自己所说的颇为契合,再加上一个区区兵部主事对于辽东局势有这样的了解,看得出袁崇焕是对前去辽东做了不少准备的,也有一定的想法,就此天启皇帝就记住了这个人。

  现在,孙承宗在奏折里又一次提到了袁崇焕,这让天启皇帝再一次想起了当初读过袁崇焕奏折的印象。一来有之前的印象,二来又有孙承宗的推荐,天启皇帝考虑了下后提笔在一张纸上把孙承宗的建议记录了下来,随后又画了个圈,准备依照孙承宗的建议落实此事。

  做完这些后,天启皇帝把奏折放了回去,伸手捏了捏发酸的眉心,目光再一次朝还没看完的其他奏折望去,喝了一口参茶,提起精神随手又取起一份,就着烛光继续细看……。

  几日后,经内阁同意,腾格尔部落的封赏终于有了决定。大明册封腾格尔部台吉为龙虎将军,其母塔娜为忠顺夫人,同时赏赐绫罗绸缎和金银。

  事情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由礼部派人前往草原封赏,魏忠贤礼部有人,暗中授意自己的人顺势把这个活给接了下来。这件事不难办,又不是去地方册封,如果是去江南什么肯定算是好差事,就算是去其他地方也不能算差,可这是去蒙古草原就不一样了,那些东林党人又不傻,草原对大明来说可算是蛮夷之地,蒙古人一向又是穷苦,连口铁锅都要向大明购买,去草原册封根本就没什么油水说不定还有风险,精明的东林党包括其他文官谁会眼巴巴抢这种差事?他们可没当苏武的觉悟,所以魏忠贤的人出手接下根本就没丝毫阻碍。

  消息传来,张锡钧连忙写信送去了草原,他要尽快把这件事告诉朱慎锥。

  这时候的朱慎锥已经处置完跌力波儿台吉部的后续,开始带人返回了自己部落。

  跌力波儿台吉这老小子跑的比兔子还快,哈图立格带人追了两日都没追上,无奈眼睁睁看着这老小子跑到了西海,再继续追下去风险实在太大,只能全体返回。

  对朱慎锥来说,抓到跌力波儿台吉固然是好,抓不到也没关系,反正跌力波儿台吉部已经拿下,没了部落跌力波儿台吉只是条丧家之犬罢了。

  对于跌力波儿台吉部的处置也有了决定,朱慎锥带走了跌力波儿台吉部近半的牧民和大部分牛羊,至于其他部分他直接留了下来,让俘虏的几个长老投领接管部落,并告诉他们以后跌力波儿台吉部不再存在,剩余的部落牧民从现在开始就是他们的子民了,未来部落怎样一切由他们自己决定。

  这个安排让这几个长老首领欣喜若狂,原本他们以为这一次说不定会性命不保,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们这些人不死也成奴隶。谁想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当即赌咒发誓自己都是忠于林丹汗的,和跌力波儿台吉划清界限,冒犯林丹汗的是跌力波儿台吉干的和他们无关,现在跌力波儿台吉跑了,他们作为蒙古人中的一员,自然继续支持林丹汗,并且以后在土默特草原唯腾格尔部马首是瞻。

  这些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嘴上又有多少真话朱慎锥根本就不在乎,反正他也没奢望过这些人真能和自己一条心。

  之所以这样安排,那是因为朱慎锥想省却一些麻烦,他固然可以举起屠刀对部落的人展开屠杀,或者直接把整个部落一口吞下,可这样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先不说这近万人的部落全部并入腾格尔部是否可以消化,而且还要考虑土默特其他各部的想法。

  此外,把这些人留下来并给他们一半部落的牧民也是为了以后着想,只要他们有本事控住住这些牧民,那么未来就算跌力波儿台吉再从西海跑回来,想拿回部落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人都是自私的,当部落的长老和头领哪里有当台吉来得好?等坐上了这个位置,控住住了部落的人,跌力波儿台吉就彻底没了拿回部落的可能。再加上跌力波儿台吉部的位置在腾格尔部的西边,一旦彻底并吞,那么西边大片的草原就没了主人,到时候腾格尔部也失去了西边的屏障,假如跌力波儿台吉借用西海本支的力量打回来,他们的存在对腾格尔部是很有利的。

  安排完这些后,朱慎锥就带着人返回了腾格尔部,其中不仅包括获得的人丁和牛羊马匹,还有俘虏的跌力波儿台吉家人和其他几个部落长老和头领。

  这些人除去普通牧民人丁牛羊马匹会并入腾格尔部外,其余的接下来都会送去察哈尔交给林丹汗处置。毕竟拿下跌力波儿台吉部打的是林丹汗的名义,征讨的是不臣部落,作为蒙古土默特右翼万户,支持林丹汗的直属部落之一,这样做根本就挑不出毛病来。

  回程的路上,关于跌力波儿台吉部的战争消息很快就在草原传开了,等到朱慎锥回到了腾格尔部,这件事也被土默特各部所知晓。

  一时间,所有土默特各部都大惊失色,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跌力波儿台吉部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完了,除去跌力波儿台吉部本人带着十几护卫狼狈逃走外,他的家眷全部落到了腾格尔部的手里,而原本颇为有实力的跌力波儿台吉部就此灰飞烟灭,虽然其部近半实际上还存在,可在那些长老和头领接手后,这还会是原来的跌力波儿台吉部么?

  原本以为阿失帖木儿死后,他的部落在内乱中元气大伤,现在又找了一个两岁的娃娃当了台吉,由台吉的母亲一个女人主政部落。如此看来,腾格尔部的衰弱是必然的,而且直到现在腾格尔部也没有得到林丹汗的正式承认,属于阿失帖木儿的济农头衔和右翼万户之职空悬,不能不让其他部落有了心思。

  在其他部落看来,哪怕塔娜扶持腾格尔坐上台吉之位也没用处,实力大损的部落根本就再也没资格接任济农和万户之职了。到时候他们这些部落都有机会取而代之,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一个个都在打算找合适出手的机会。

  可谁想到他们还没动手呢,腾格尔部就先动手了。打着为林丹汗征讨不臣的旗号突然对跌力波儿台吉部发动了攻击,一战之下就打垮了跌力波儿台吉部。

  虽然跌力波儿台吉部并没灭亡,可现在和实际灭亡已没什么两样了,近半的人丁和牛羊全归了腾格尔部,剩余部分成了原本部落长老和头领的子民,这和灭亡又有什么区别。

  这一战结果令人大惊失色,谁都没想到元气大伤的腾格尔部居然还有如此实力。大家都知道跌力波儿台吉部虽然不是土默特十二部中最强的部落之一,但也算得上实力中下的几个部落之一了。以跌力波儿台吉部的实力,就算是卜石兔部落出兵要如此轻易拿下也不容易。

  可偏偏腾格尔部就做到了,面对这个结果其他部落不能不重新重视起腾格尔部来。原本几个蠢蠢欲动对腾格尔部有想法的部落也就此熄了心思,反而派出了使者前来祝贺腾格尔台吉的继位,表现出了双方和睦相处的意愿。

  朱慎锥回到部落没几天,塔娜就接见了好几个其他部落的使者。

  “这些人真是贱皮子,如果不是我们这一次打赢了,他们怎么会有现在这副嘴脸?”面对这些部落使者,塔娜表现出了作为阿力亚的尊贵和大度,可见完人回到自己的蒙古包,面对朱慎锥的询问,塔娜又如一个普通女人一般依偎在丈夫的怀里,眉飞色舞讲述着刚才的情景,同时忍不住骂上这些人几句。

  “呵呵,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这些部落台吉也不是傻瓜,他们就和草原上的饿狼一样,当一头猛虎威风凛凛的时候,这些饿狼就会俯首称臣,而当猛虎受伤没了以前的力量时,这些饿狼又迫不及待地想冲上前来撕咬老虎的血肉。”

  “我们用武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巴巴地跑来讨好你我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你难道能保证他们现在的嘴脸就是真实的想法么?也许这些饿狼还存着别的心思,派出使者有着另外的用意呢。”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来既是表明态度,也是试探我们的底细?”塔娜若有所思地反问。

  朱慎锥点头,他想告诉塔娜就是这个道理,别看这一次通过攻击跌力波儿台吉部扭转了之前的困境,也震慑了土默特各部,可不等于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首节上一节124/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