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23节

  现在留给跌力波儿台吉唯一的生路就是继续往西跑,一直跑到西海去投奔自己这一支部落的本支部落,也就是当年西迁的真相台吉部。

  只要到了那边就算远离土默特草原了,他们这些人也就能活下来,有了本支部落的庇护,哪怕林丹汗也不可能继续找他们的麻烦,虽然没了部落,可至少性命能保住了。

  随着跌力波儿台吉的逃离,部落的蒙古人在所谓的林丹汗大军压力下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念头,虽然巴图带着他的人和朱慎锥的骑兵部队拼命,但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仅仅聚集起来几十个人的力量根本就不是数倍对方骑兵的对手,更何况朱慎锥的骑兵装备精良,又拥有佛郎机这样的大杀器,两个回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哪怕这样,巴图依旧还是不肯投降,直到佛郎机一炮轰过去,巴图受伤从马上跌下这才彻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当巴图被俘后,部落的抵抗渐渐弱了下来,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跌力波儿台吉部之战终于结束。

  这一仗赢得干脆利落,跌力波儿台吉部战死二百余人,伤者超过了三百,大部分普通蒙古人不是主动投降就是见事不可为后放弃了抵抗。

  而朱慎锥战死了一十七人,受伤不到五十,从双方的伤亡比例来看这是一场大胜。

  战后,朱慎锥让人把缴械的蒙古人全部圈管了起来,而部落中的贵人包括跌力波儿台吉的亲属家眷一个都没跑,这些人全被押了过来,一个个跪在了朱慎锥的面前。

  看着这些平日高高在上的蒙古贵族,朱慎锥的目光在他们身上一一扫过,在他身边,一个蒙古人轻声解释着这些人的身份,而这个蒙古人就是当初朱慎锥派来这里的使者。

  使者一边为朱慎锥讲述这些人的身份,心里是高兴异常,当初在这里受到了屈辱,而现在这口恶气彻底出了,他也没想到札鲁忽赤会带着骑兵赢得如此一战,这一战简直出乎意料,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大部落啊,蒙古人各部落的交战哪里有如此轻松的?许多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冲突打上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常有的事,而札鲁忽赤居然在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把跌力波儿台吉部直接给打残了,除去跌力波儿台吉和十几个亲卫狼狈逃窜不知所踪外,其余家小一个都没跑。

  一仗让使者从内心对朱慎锥无比敬佩和崇拜,蒙古人向来就是强者为尊,虽然朱慎锥是一个明人,可他不仅是台吉的生父,更是部落的札鲁忽赤,有这样的札鲁忽赤带领部落,未来部落一定会更强盛,之前因为部落内乱让使者内心为部落未来忧虑的想法在此时此刻一扫而空。

  听着使者对这些人身份的讲述,朱慎锥大模大样坐在那边,心里却在思索着如何处置这些人。

  全部杀掉是不可能的,虽然蒙古人部落和部落的交战很是残酷,尤其是蒙古帝国初期,也就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部落的交战胜负代表着部落的存亡,失败的部落人丁和牛羊全部被掳走,而部落的男人不是被杀就是成为俘虏,尤其是部落的贵人,凡是高过车轮的男人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当年成吉思汗就是如此,年幼的他差一点就死在了屠杀之中,要不是当时他还小,没高过车轮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蒙古帝国了,更不会有黄金家族的存在。

  而现在,跌力波儿台吉部被俘虏的长老、头领和跌力波儿台吉的族人,除去战死的外足足有上百人,这些人有老有幼,有男有女,一个个跪在自己面前,任凭自己处置。

  如果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来自然没什么问题,可这样做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毕竟土默特各部虽说内部有着矛盾,可依旧还是一个整体,这一次突然出兵打赢了这一仗,假如朱慎锥是蒙古人的话或许不会有什么非议,可偏偏他是明人,一个明人这么干,万一激起土默特其余各部的激烈反应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朱慎锥出兵的目的是要借此镇压部落内外,以确定部落在土默特部的稳定,其中也包括塔娜和腾格尔的地位稳固。尤其是在经历了部落内乱,各部对部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用这么一场胜利来警告其他部落,同时也借此赢得林丹汗对部落的支持,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可假如由于杀戮的缘故激起反感,就偏离了朱慎锥的初衷,他考虑之下决定暂时不杀,把他们先关起来在说。不过这只是对部落的长老和首领处置,不包括跌力波儿台吉的家人,跌力波儿台吉的家人的处置就没这么轻易了,这些人留着都是祸害,况且跌力波儿台吉逃离了部落,万一把这些人留着弄不好以后会有麻烦。

  挥挥手,让人把那些长老和首领先带下去关押,随后留下来的就是跌力波儿台吉的家人了。

  跌力波儿台吉有好几个福晋,现在活着的还有三个,至于儿女也不少,除去重伤未死的巴图外,还有其他五人,其中最小的看起来似乎才四五岁的样子。

第271章 胆大包天

  2024-07-13

  其中一个小子跪在那边,虽然低着头,眼中却带着无比仇恨的目光,当朱慎锥扫视过去的时候,这小子把头更低了些,试图刻意避开朱慎锥的眼神,可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些全被朱慎锥看的清清楚楚。

  微微皱起眉头,朱慎锥询问这小子是谁,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跌力波儿台吉的幼子之一,今年才不到六岁。

  听到这个回答,朱慎锥笑了起来,他向一旁的王海抬手示意了下,王海迈步就向这小子走去,伸手就直接把他提了起来。

  被王海提在手里,这小子拼命挣扎叫喊,一旁他的兄弟姐妹包括他的生母都惊恐万分地抬头望去,眼中全露出恐惧的神色。

  王海表情平静拔出刀就和杀鸡一般顺手一抹,这一抹之下,这小子的喉咙直接就被割断,整个人剧烈抽搐,喉管冒出的鲜血如同水柱般喷了出来。

  接着,这小子被王海往边上一甩,落在地上一时间未死,眼珠子瞪得滚圆,嘴里想叫喊却喊不出声来,只能发出嘶嘶的响声,用力瞪了几下腿,片刻动作就慢慢缓了下来,转眼功夫就没了气息,直到死去,这小子稚嫩的脸上依旧带着惊恐和无法想象的表情。

  一个大活人,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就和杀鸡一样被王海干脆利落地斩杀了,这一幕让其他人全都吓坏了。别说其余几个孩子了,就连年长的那几个也是吓得面无人色,个个胆战心惊。

  看着他们的反应,朱慎锥很是满意,他挥手让人把他们全带下去关押,至于重伤的巴图能治就治,不能治也给他一个痛快,省得浪费粮食。

  朱慎锥不算什么坏人,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人。这些年他杀的人可不少,先不说最早贩卖私盐的时候和人火拼时杀人,如果把这一个月死在他手里的人命算起来就不是少数。

  其中亲手杀的就好些,人命对朱慎锥来说已不算什么,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杀你。更何况,朱慎锥刚才在那孩子眼中看到了无比仇恨和强烈报复的决心,这样一个满怀仇恨的狼崽子朱慎锥是绝对不会留下来的,他不会因为对方的年龄幼小就放他一码,而朱慎锥也需要用这种手段来给跌力波儿台吉的妻儿老小提一个醒,他们的生死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千万不要意图挑战自己的耐心,要不然送他们去见长生天根本就是轻而易举。

  “主子,这些人要不要都……?”把人押下去后,王海回到朱慎锥身边小声询问。

  摆摆手,朱慎锥拒绝了王海的建议,假如跌力波儿台吉也被俘虏的话,朱慎锥自然不会手软,要杀光他们也就是一个眼神罢了。

  但现在跌力波儿台吉跑了,哈图立格已带人去追,可能不能追上希望很渺茫。毕竟草原太大了,跌力波儿台吉这老小子跑的又快,间隔了这么些时间,很难找到他的踪迹。

  在这种时候,一旦杀光跌力波儿台吉的家眷不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朱慎锥心里曾经这样想过。但理智告诉朱慎锥,虽然赢了这一仗,可接下来这个部落如何处置,这些人又如何安排千万不能大意。

  最终朱慎锥还是没下狠手,除去那倒霉孩子外,其余人的性命暂时保住了。接下来朱慎锥准备把跌力波儿台吉的家眷以俘虏的名义全送给林丹汗,他一次出兵打的是林丹汗的名义,理由也是讨伐不臣,这些人由林丹汗来处置更为合适。

  至于部落的牧民和牛羊,朱慎锥不会放过,随后会直接迁移至自己部落那边然后吞并。草原部落之间基本都是如此处置的,这在草原上是很正常的事,接下来要做的事不少呢。

  就在朱慎锥率部攻破跌力波儿台吉部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辽东督师孙承宗脸色铁青在痛骂一人。

  被骂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兵部主事袁崇焕,如今袁崇焕已是山石兵备道,带管宁前兵备道事,在孙承宗手下颇受重用。

  “你……如何做得出这等事来?”孙承宗恨铁不成钢责骂道。

  “回大人,卑职此举乃是奉巡抚大人之命……。”袁崇焕拱手回道,虽然低着头毕恭毕敬,神色中却依有一丝不以为然。

  孙承宗重重一拍案几,怒目圆睁:“还敢狡辩?我问你,阎大人让你去干什么?”

  “回大人,阎大人派卑职检阅新兵,核实虚伍。”

  “既然如此,阎大人可有授你王命旗牌或尚方宝剑?予你临机决断之权?”

  “这……。”袁崇焕一时无语,不知道如何回答。

  孙承宗继续追问,袁崇焕无奈摇摇头,告诉孙承宗并无。

  听到他的回答,孙承宗心里就更为生气,他直斥袁崇焕,既然巡抚阎鸣泰只是让袁崇焕去检阅新兵,核实虚伍,那么袁崇焕只要做好这件事就行了,为什么到了那边居然直接杀人?还差一点激起军中哗变?

  袁崇焕连忙解释,他杀人不是乱杀的,因为在检阅新兵,核实虚伍的时候,袁崇焕发现守备莫大功的营内有两个校尉是冒名顶替的,既然冒名顶替那么就是虚伍,他是兵备道有节制兵事之权,军中虚伍不是小事,袁崇焕以军令斩杀二人并无过错,至于哗变什么的,虽然杀了人后军中的确一时不稳,可他袁崇焕已经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带兵强行压了下去,现在这个事都过去一个多月了,何必再提呢?

  见袁崇焕一副不以为然,甚至还觉得自己没做错的样子,孙承宗心中更是生气。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看重的袁崇焕居然是如此一人,又如此大胆妄为。

  当即,孙承宗反问袁崇焕,你一没有王命旗牌二没有尚方宝剑,根本就没资格随意斩杀军校,而且当初巡抚阎鸣泰只是让你视察新军的,也没有授权你临机决断的权利。

  既然如此,你在视察新军过程中发现问题,直接把真实情况汇报上来就是了,为什么擅做主张直接杀人?更为严重的是你袁崇焕杀人事前不请示,杀完人事后又不汇报,就连差一点激起军中哗变这个事也私自隐瞒了下来,如果不是自己从其他人处得知这个情况,这件事直接就被袁崇焕给遮掩了过去,你袁崇焕直到如今还不以为然,居然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孙承宗越发生气,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人命不是韭菜,你一刀子下去割下来的脑袋还能再一次长出来。

  作为朝廷命官,当以法度来处置,先不说冒名的两个校尉其罪不至于死,你不经程序就直接杀人,作为官员已经犯了法。更何况,事前事后都不汇报,你把领导放在哪里?还有差一点激起哗变更是严重,辽东局势刚刚稳定下来,一旦军中哗变可不是小事,东边的后金建奴虎视眈眈,自己这边因为这事乱了阵脚,万一闹出大事来,后金建奴趁虚而入,必酿成大祸!

  袁崇焕被孙承宗训的和灰孙子一般,面红耳赤无法反驳,孙承宗说的没错,这件事他的确考虑不周,不过袁崇焕心里觉得不是因为自己杀了人错了,而是想到了自己没有王命旗牌或者尚方宝剑杀人是不对的,而且事后也没汇报的确是有问题。

  袁崇焕心里暗暗记下,以后再杀人必须要有王命旗牌和尚方宝剑,有了这两个玩意杀人就没问题了。至于杀完后也要汇报给上面,这样的话自己也就没了责任。

  吃一亏长一智,袁崇焕决定牢记这个教训,抬头朝孙承宗望去,见这老大人还依旧气呼呼地瞪着自己的时候,袁崇焕连忙顿首谢罪,表示自己这个事的确做错了,请求孙承宗原谅。

  孙承宗见此长叹了口气,挥手让袁崇焕下去。等袁崇焕告辞离开后,孙承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幸亏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问题在于袁崇焕的做法让孙承宗很是不满,尤其是这小子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一个文官的胆子居然比武官还大,做事根本不计后果肆意妄为,如此下去还能了得?

  如果是其他的人话,孙承宗根本就不会把人叫来臭骂一顿,直接以督师的名义暂停袁崇焕的职务,然后上书朝廷让他丢官罢职了。可是这人偏偏是袁崇焕,孙承宗就不得不考虑应该不应该这么做。

  自从袁崇焕来了辽东后,孙承宗发现袁崇焕这人对于辽东局势颇有见解,而且不少观点和看法也对自己脾胃。在日常工作中,袁崇焕也干的不错,以文官的身份能和那些武将打成一片,和士兵同甘共苦,这在大明文官群体中是很少见的。

  一直以来,孙承宗都有意把袁崇焕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毕竟孙承宗的年龄不小了,他在辽东能干几年谁都无法保证,以目前大明的实力要短时间解决辽东问题根本不可能。

  袁崇焕是他看好的年轻人,如能培养好了未来接自己的班,那么辽东就无忧了。可孙承宗却怎么都没想到,袁崇焕居然做出了这样的事,而且孙承宗看得出袁崇焕虽然最后顿首告罪,可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似乎没有彻底明白他的错误问题。

  一时间孙承宗心里甚至起了让袁崇焕回京的念头,他这个性格和脾气实在不适合继续留在辽东,现在闯了小祸,未来假如闯大祸的话怎么办?可想来想去,孙承宗又把这个念头生生按了下去,毕竟人才难得,还是自己以后多敲打敲打袁崇焕的,如果袁崇焕能记住这个深刻教训,以他的才能而言的确是自己最佳接班人。

第272章 讨封

  2024-07-13

  袁崇焕的事最终不了了之,被孙承宗强按了下来。

  得知消息后,袁崇焕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就靠山就是好呀,常言说的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孙老师这样的大佬在上面帮衬着,自己还担心什么呢?

  低调了半个月,等事情过去后,袁崇焕半点责任都没担。接着,孙承宗把袁崇焕招去,和他商议起修筑宁远城的大事。

  在去年的时候,袁崇焕就提出了修筑宁远的建议,宁远原本是熊廷弼和王化贞时大明在山海关以西的第二道防线,可因为王化贞兵败的缘故,熊廷弼决定全军撤回山海关,就此把宁远主动丢给了后金。

  明军撤回山海关后,山海关以东的地盘全部落到后金手里,孙承宗担任督师之后在山海关整顿兵马,以守代攻开始着手收复失地,在历经一年左右的准备下,明军已试探着朝山海关以东用修筑城堡步步为营的方式夺回失地,其效果从目前来看还算不错,毕竟后金人丁不足补给困难,宁远一带也不适合后金长期驻军,没花多少力气就夺回了宁远。

  拿回宁远后,袁崇焕和茅元仪建议在宁远正式建城,以宁远为主要基地连同山海关、锦州建立关宁锦防线,以进一步稳住山海关以东的防御。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承宗的认可,一开始是打算让茅元仪修筑宁远的,不过前不久觉华岛缺人,孙承宗已把茅元仪给派去了觉华岛,这样一来最合适的人选就成了袁崇焕。

  得知孙承宗的想法后,袁崇焕主动请缨去宁远,孙承宗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除去袁崇焕外,孙承宗还把满桂和祖大寿两部交给了袁崇焕,就此袁崇焕以山石兵备道暂管宁远兵备派驻宁远,全面负责宁远修筑和防御工作。

  这一次任命可以说对袁崇焕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在驻守宁远之前袁崇焕只是担任监军和兵备道的职务,他这两个职务虽然不算低却也不算高,而且通常都是在孙承宗下打打下手,做的也是一些辅助和琐碎的工作。

  可到了宁远就不一样了,虽然宁远守军是满桂,副将是祖大寿,但袁崇焕作为文官暂管宁远兵备,实际上等于袁崇焕成了宁远军中的一把手。

  就此,袁崇焕可以说开始正式独当一面,孙承宗的重用让袁崇焕感激不尽,去宁远之前袁崇焕当着孙承宗的面拍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在宁远一日,后金建奴就过不了宁远。

  亲自送袁崇焕离开山海关,看着一声戎装即将东行的袁崇焕,孙承宗拉着他的手叮嘱了好一会儿这才放开,等袁崇焕带人远去后,孙承宗依旧没有收回远望的目光,他真心希望袁崇焕能够通过驻守宁远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大明栋梁。

  京师,张锡钧的书房。

  在张锡钧的面前摆着一份书信,这是他刚刚收到的。

  书信是密写的,经过密码本译出后,张锡钧已经得知了草原部落发生的一切,包括朱慎锥夫妻已控制住部落的经过。

  说句实话,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也让张锡钧有些意外,他怎么都没想到阿失帖木儿的部落会发生如此巨变,而朱慎锥的长子腾格尔居然会成为部落的台吉,而他也通过塔娜和腾格尔掌控住了整个部落。

  这一切实在有些太离谱了,一个大明人,而且是大明的宗室摇身一变成了蒙古部落的掌控者,腾格尔这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娃娃成了部落的台吉?

  不过在惊愕之余,张锡钧一时间却兴奋起来,要知道阿失帖木儿的部落可不是小部落,这是一个数万人的大部落,虽然在土默特各部中实力不是排在最前头的,但也不算差。

  这样一个部落落到朱慎锥的手里意味着什么?以张锡钧的聪明他不会想不到。至于接下来朱慎锥怎么做,又会利用部落达到什么目的,张锡钧同样心知肚明。

  拿起信,再仔细看了一遍信中的内容,张锡钧默默盘算了起来。这信里朱慎锥和张锡钧交代了一些事,张锡钧要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操作才行。

  蒙古和大明,虽然这两家自朱元璋起义到驱逐北元恢复中华起打了近三百年,相互一直都是对手,可在这么长的时间双方交战之间也有过一段断断续续的和平甚至紧密合作。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阿失帖木儿部落的优势在朱慎锥这边充其量就是从草原不断获得财富,加强联系,并且在未来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部落的力量罢了。可现在不同了,随着部落正式落到朱慎锥的手里,部落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后,除去未来继续加大草原贸易外,能做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

  想了一夜,第二日张锡钧就找到了魏良卿,私下向魏良卿拜托了一件事,魏良卿和张锡钧关系极好,爽快地就答应了张锡钧的请求,不多久就把消息递到了魏忠贤那边,魏忠贤得知后考虑了两日,亲自把张锡钧招来询问。

  “土默特右翼?土默特右翼不是顺义王部么?”乾清宫的偏殿,天启皇帝皱眉反问。

  “皇爷好记性。”魏忠贤先是一记马屁拍上,随后解释道:“土默特右翼的确是顺义王部,如今的顺义王是俺答汗五世孙卜石兔,万历四十一年,卜石兔正式受封顺义王,至今已有十一年。”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册封腾格尔部?腾格尔部只是顺义王附属部落,何必多此一举?”天启皇帝不以为然继续反问。

  魏忠贤早就知道天启皇帝会有这么一问,当即给皇帝解释起了有关土默特部的详细情况,他告诉天启皇帝卜石兔受封顺义王主要是因为三娘子的缘故,当年三娘子辅助俺答汗、黄台吉父子,按照蒙古人的规矩,俺答汗死后三娘子嫁给了黄台吉,黄台吉死后三娘子又嫁给了俺答汗的孙子、重孙,最后一次改嫁就是嫁给了卜石兔。

  按照三娘子的辈分来说,她可以算得上卜石兔的祖奶奶了,可偏偏一嫁再嫁,先后嫁了四次,最后这一次居然嫁给了重孙子。这在大明是匪夷所思的,可在蒙古却是再正常不过。

  三娘子在蒙古威望甚高,早在穆宗时期大明就封她为忠顺夫人,嫁给卜石兔的时候三娘子都已六十三岁了,而且成婚之后没多久三娘子就因病去世。但因为三娘子的缘故,卜石兔借着娶三娘子的机会获得了大明册封,拿到了顺义王的头衔。

  虽然卜石兔获得了顺义王的头衔,成了名义上土默特右翼的领。可卜石兔在三娘子死后没有彻底掌控住土默特右翼,土默特部号称十二部,卜石兔只是其中一部而已,而且随着林丹汗继大汗位,蒙古本部由土默特东移至察哈尔后,卜石兔根本不可能有父祖那样威望。

  换句话来说,眼下卜石兔的土默特右翼首领之位只是名义上的,他实际的地位和其他部落首领没什么区别。再加上这些年林丹汗一直意图以武力统一蒙古,虽说土默特部一直都属于蒙古本部之一,但卜石兔一直对林丹汗阳奉阴违。

  “依你说法,卜石兔的这个顺义王早就名不副实?”天启皇帝皱眉问。

  魏忠贤点头:“皇爷圣明,皇爷请看,这是东厂和锦衣卫收集来的信息。”说着,魏忠贤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了上去。

  天启皇帝接过细看,片刻后看完若有所思。

  “魏伴伴!”

  “奴婢在!”

  “如依你意思,封赏腾格尔部我大明又有什么好处?”

  “皇爷,奴婢是这样想的……。”魏忠贤对天启皇帝说,一直以来大明朝廷都有联合蒙古部对付辽东后金建奴的想法,作为蒙古的共主林丹汗从万历皇帝时期就是大明拉拢的对象。

  大明的算盘打的不错,林丹汗和后金不对付,大明和后金又有血海深仇,既然如此两家联手对付后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

  可问题在于林丹汗这人志大才疏,明面上和大明合作,私下一直打着算计,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一直没有改变。

  之前大明几次在辽东战败,林丹汗的责任不小,尤其是王化贞丢失山海关一战中固然有王化贞本身的问题,可王化贞过于轻信林丹汗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大战打响的时候,王化贞还对林丹汗抱有极大希望呢,意图打算等林丹汗的援军赶来以守转攻,可惜直到丢失辽东林丹汗的骑兵连毛都没见。

首节上一节123/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