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自然又在旁边说几句违心的虚言恭喜嬴政。
儿子……
他赵高也想要个儿子啊,怎么老天就是不给他个儿子呢。
每次看着大王和太子两人坐在一起,赵高心里别提多羡慕。
等到他要是有了儿子,一定给他全天下最好的东西。
再这样下去,他没儿子,以后怎么传宗接代啊。
扶苏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出入章台,甚至于翻看嬴政批阅过的奏章,还得归功于嬴政一时高兴做出的许诺。
话说扶苏创造出三百个精简过的文字后,朝臣就一直想知道扶苏到底能不能继续精简出新的文字。
这可就考验扶苏的专业课基本功了。
嬴政把扶苏还有他的大臣们都叫到了章台宫中,让扶苏当着他们的面写。
扶苏不仅一一对应写出来了,而且还给众大臣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写。只有这么写,才能使得所有的文字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偏旁部首,方便其他的文字的撰写、传抄、辨认、识读。
众大臣亲眼见到八岁的娃将文字的事情说的头头是道,双目熠熠,神采飞扬,那一个个自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怀疑扶苏的真实能力了。
扶苏提出,就要把这些新的字体称呼为隶书,以后在全国推行。
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嬴政也高兴地将此事定下。
扶苏自打过了五六岁,很少被嬴政高高地抱起。
只是这一次,嬴政破天荒地抱起了将有七十斤重的扶苏。
嬴政非常高兴,扶苏太给他长脸了。
作为父亲,嬴政非常自豪;作为秦王,嬴政非常骄傲。
嬴政激动之余,把扶苏抱在怀里,“扶苏,你立下如此大功,寡人也要重重地赏赐。说说看,你想要什么?”
嬴政不想落于华阳太后的下风,早就想着要给扶苏更加厚重的赏赐了。
对待八九岁的孩子,方法很简单,只要对他比其他任何人对待他都要好就可以了。
嬴政和华阳太后早就暗暗较劲了。
不料,扶苏却当着众人的面道。
“孩儿只希望自己可以和君父可以像君父与朝中大臣等可以畅谈国家大事那样相处。”
满座大臣闻之,都被扶苏的话给感动了。
就是嬴政,这心窝里也一阵阵地发热。
“孩儿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可以前来章台宫和君父相处一个时辰,帮助君父批阅奏章。”
这若是别的君王,也许就此就要远离厌恶太子了。
可是嬴政没有。
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这件事。
从那以后,扶苏每天都会来章台宫。
无论刮风下雨,扶苏每天按时来章台宫陪嬴政一个时辰。
宫中人都说,扶苏真是随了大王,有这样强大的毅力,根本不像是不爱读书的人啊!
只有扶苏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不用学那些讨厌的条条框框了,而且他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和嬴政培养感情。
不仅如此,他要向这个时代最巅峰的男人学习!
没有人比嬴政更适合做自己的师傅!
第63章 简矣
有些人,即便你不惹他,可是当他感到和你是异类时,就会想要攻击你、甚至铲除。
扶苏自己也没想到,他和嬴政、熊启、熊毅、李斯、赵高、姚贾等人的恩恩怨怨,竟然都是从韩非开始的。
在嬴政忙着给他的‘天赐神将’王翦举办庆功宴时。
而扶苏则在羽阳宫里跟着韩非读文章。
这是腊月的末尾,中原独有的梅花于寒天彻底里开着。在银装素裹的冬日,红色的梅花自然成了咸阳王宫里最亮眼的风景。
羽阳宫里,如今处处植着梅花。
扶苏和韩非坐在一张案前,韩非对他逐字逐句讲解他的著作。
今番讲的正是《说林》。
韩非的文章,因为说理性过强,而且是先秦时代由中国本土学说体系中生发出的逻辑论证,再加上是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就是扶苏本人读起来也非常难懂。
所以扶苏要读韩非子的文章,自然最好是直接请教本人。
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他们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读懂韩非文章,至于愿意去读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则因为韩非师承大名鼎鼎的荀卿,继承了荀卿的学说;二则韩非天资过人,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了对君权臣权关系、以及治理国家的手段等的思考,所以越发显得他的文章十分冷僻。
这个时代,流行的是燕赵之地的侠义风尚、信陵君的信义、战国纵横家的辩合之术。
而韩非写的东西,因为太具有前瞻性。
就算是目光敏锐之辈,即便读懂了他写的每一个字,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精华要义。
就是嬴政,那也是时时按着韩非的文章,夜夜琢磨、仔细反复研读。有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会和赵高、李斯等人一起琢磨。
所以扶苏才非要弄懂韩非的文章。
因为只有读懂了韩非的文章,才能知道嬴政、赵高、李斯这些人都在想什么。
读战国时代最新的文章,重要不是去听什么新鲜事,重要的是去掌握思想。
韩非的文章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这就像是两千年后的马克思主义忽地横空出世一样新颖,韩非的文章一样在启发这个时代的人。
嬴政对韩非的文章奉为圭臬,就是在接受韩非的思想用以治人、治国。
思想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始终在无形地引领时代前进;引领一个人如何做事、做人。
要想和嬴政这些人能够坐在一个棋盘上,就得先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树其党,寡力者借外权。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
“如果君王同时重用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势必其中一个实力大,其中一个势力小。”
“势力大的人自然而然会去树立他的党羽,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势力小的人,则一定会为了自己不在下风去借助外权,勾结诸侯,形成势力。”
“在众多的臣子当中,有的在内树立私党来傲视君主,有的靠结交外敌来分割土地。”
“这样一来,君王的国家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韩非文章的妙处。
也是扶苏不读孔孟的根源。
孔子是教导人如何做君王、做臣子、如何做普通人。可是这大部分情况下没啥用。
孟子是愤青,上怼君王,下斥佞臣。天上地下,有理者就是老大!唯孟子也。
而韩非,他则是通过事情的现实结果来告诉你,如果你同时重用两个人,那么结果一定是你的国家会被分裂。
韩非教导扶苏的是,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发生,和仁义礼智信、道、正义,都没关系。
事情是必然发生的,我们只考虑如何解决它。
扶苏听韩非给他讲课,那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那君王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简矣!”韩非脸上洋溢着喜色。“从一开始就不要想着能够让两个人同时都效忠于君王。更要从一开始就提防杜绝臣子将会权力过大的隐患,时时提防,每一刻都不能松懈。”
“君王绝对不可以将自己的权力下放给任何人,否则日后必定祸患无穷。”
扶苏昂着头问韩非,“这是说,君王要始终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权力这把剑,一旦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就绝对不可以丢弃,绝对不可以松开。”
韩非闻言非常高兴。
他发现扶苏真的是天资过人,自己给他讲解《五蠹》,他隔天就给自己把《五蠹》背下来了。
自己给他讲解《说林》,没想到他竟然不仅听懂了,还有了更深的领悟。
“善。是以为君者,恐怕是全天下最辛苦的人。因为一刻也不能对臣下掉以轻心。”
扶苏想到了每日在章台宫辛勤处理奏章的嬴政。
韩非见扶苏低头开始思索了,也不再打扰他。
这世间的学问,首先是靠学,请教夫子的教导;而更重要的,就是领悟。领悟这一关,师傅是帮不了什么忙的,只能让扶苏自己来。
扶苏坐在案前,人望着竹简,心里却翻江倒海。
这些日子听韩非讲课,扶苏有大彻大悟的感觉。
从一个穿越者可以凭借嫡长子的天然优势轻轻松松地成为太子。
可是这一旦坐上太子之位,扶苏发现自己的日子并没有比过往更加好过。
他的身边开始有了各路人马的眼线。
华阳太后的,君父嬴政的人,母君的人,赵高的人。就连信,也会找个宦侍让他把自己给看好。
也许,很多人一开始的目的只是单纯地为了他好。但是在他成为了太子之后,扶苏却感觉他们都变了。
因为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更是秦王和秦国王后。
嬴政派亲信看着扶苏,扶苏在做公子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只是生活里麻烦些。
可是当他成为了太子,他便感觉事情的性质截然不同了。
这到底是保护还是提防?
而华阳太后送来的宫婢,温柔可人,体贴机灵,其用心难道也是单纯地为了自己好吗?
整天被十几双眼睛盯着,扶苏在环境中慢慢地学着成为一个不得不谨言慎行的人。
每说一句话,都要经过漫长的思考。
原本扶苏还对宗室里一些长者这样庄重、沉稳、舒慢的作风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的表现像是树懒一样。
结果只半年的功夫,当扶苏和他们一样身居权位,他很快就明白了这些原先在自己看来很可笑的行径,是非常可取的。
现在,他也开始慢慢地变了。
做个学生,一辈子的天地也就只有书中的描绘的那么大;而成为太子,居高临下,每天见到形形色色的人。
扶苏每天坐在羽阳宫的上座,听着、看着,慢慢地,他在学习生涯里一直漏掉的课程人性。
评论区可把我气坏了。我找了那么多专业书看完才有把握写这一章,还害怕有些理论读者没有专业基础无法理解,删改很多次。饭都没吃写了两小时,结果评论区居然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