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46节

  “有些人是真的不会变啊。哪怕是过了十年,二十年,还是和当初一模一样。”

  刘长问道,“大夫竟然认识先生韩非。”

  “昔日同窗。”

  刘长听到了不得了的消息,第一时间冲回去告诉扶苏。

  “太子先生韩非和大夫李斯,他们竟然是同窗啊。”

  扶苏佯装才知道这件事,故作惊讶,拉长声调幽幽地说,“是吗?他们竟然是同窗啊,之前都没有人听人提起过。想必这二人还对彼此的才华互相欣赏吧。”

  “这二人,皆才华卓绝。虽然大夫李斯没有先生韩非的文章说理更为精辟,可是亦然文采斐然。我一直都很佩服大夫斯。”

  扶苏惊讶,这番话居然是林信说出来的。

  看来,林信并不了解李斯嘛。

  有气节的君子和能干的叛徒,信只会选择前者。

  

  章台

  嬴政又沉浸在处理政务之中。

  每一件政务都很麻烦,或大或小。

  但是嬴政一向是,每走一步都是难关,可是他关关都能过。更何况小小奏章。

  赵高早已经派人留在了韩非身边,眼线此时已经将扶苏和韩非的话传到了嬴政耳中。

  嬴政听了,对韩非颇多佩服,也有无奈。

  至于扶苏,嬴政自然更是欣赏他的儿子。

  “扶苏心中装著的都是秦国。”

  “太子毕竟是大王的嫡子,这言谈之间,颇有大王的风范。”

  嬴政听到,略感不爽。

  “寡人的风范?”

  赵高急忙解释,“儿子都像父亲。”

  嬴政站起来,忙了一天了,他也需要活动一下。而且刚才,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感觉有些头晕,还险些喘不过气来。

  嬴政命人打开殿门,冷风和新鲜的空气忽地一并从外面灌入殿内。

  他这才清醒了过来。

  他望著外面的冰天雪地,大雪纷纷扬扬。

  “明年是个丰年。”

  “都是因为大王英明神武所致。”

  待到天将要到傍晚时分,扶苏如期来到了章台宫。嬴政正在批阅奏章,满殿仆人见到扶苏到来也不通禀,只是一一低首。

  扶苏蹑脚来到嬴政的身边,翻起嬴政批阅好的奏章来看。

  嬴政见到扶苏来了,便问他,“你见到非了?”

  “我已经和他说过话了。”

  “你觉得他怎么样?”嬴政想著,如果韩非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把他留在宫里,写些文章,教教扶苏读书也未尝不可。

  扶苏认真地说,“他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

  嬴政听了,兴奋地看向赵高,“果然是寡人的儿子,和寡人的看法不谋而合。”

  赵高自然又在旁边说几句违心的虚言恭喜嬴政。

  儿子……

  他赵高也想要个儿子啊,怎么老天就是不给他个儿子呢。

  每次看著大王和太子两人坐在一起,赵高心里别提多羡慕。

  等到他要是有了儿子,一定给他全天下最好的东西。

  再这样下去,他没儿子,以后怎么传宗接代啊。

  

  扶苏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出入章台,甚至于翻看嬴政批阅过的奏章,还得归功于嬴政一时高兴做出的许诺。

  话说扶苏创造出三百个精简过的文字后,朝臣就一直想知道扶苏到底能不能继续精简出新的文字。

  这可就考验扶苏的专业课基本功了。

  嬴政把扶苏还有他的大臣们都叫到了章台宫中,让扶苏当著他们的面写。

  扶苏不仅一一对应写出来了,而且还给众大臣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写。只有这么写,才能使得所有的文字都有著相对固定的偏旁部首,方便其他的文字的撰写、传抄、辨认、识读。

  众大臣亲眼见到八岁的娃将文字的事情说的头头是道,双目熠熠,神采飞扬,那一个个自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怀疑扶苏的真实能力了。

  扶苏提出,就要把这些新的字体称呼为隶书,以后在全国推行。

  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嬴政也高兴地将此事定下。

  扶苏自打过了五六岁,很少被嬴政高高地抱起。

  只是这一次,嬴政破天荒地抱起了将有七十斤重的扶苏。

  嬴政非常高兴,扶苏太给他长脸了。

  作为父亲,嬴政非常自豪;作为秦王,嬴政非常骄傲。

  嬴政激动之余,把扶苏抱在怀里,“扶苏,你立下如此大功,寡人也要重重地赏赐。说说看,你想要什么?”

  嬴政不想落于华阳太后的下风,早就想著要给扶苏更加厚重的赏赐了。

  对待八九岁的孩子,方法很简单,只要对他比其他任何人对待他都要好就可以了。

  嬴政和华阳太后早就暗暗较劲了。

  不料,扶苏却当著众人的面道。

  “孩儿只希望自己可以和君父可以像君父与朝中大臣等可以畅谈国家大事那样相处。”

  满座大臣闻之,都被扶苏的话给感动了。

  就是嬴政,这心窝里也一阵阵地发热。

  “孩儿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可以前来章台宫和君父相处一个时辰,帮助君父批阅奏章。”

  这若是别的君王,也许就此就要远离厌恶太子了。

  可是嬴政没有。

  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这件事。

  从那以后,扶苏每天都会来章台宫。

  无论刮风下雨,扶苏每天按时来章台宫陪嬴政一个时辰。

  宫中人都说,扶苏真是随了大王,有这样强大的毅力,根本不像是不爱读书的人啊!

  只有扶苏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不用学那些讨厌的条条框框了,而且他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和嬴政培养感情。

  不仅如此,他要向这个时代最巅峰的男人学习!

  没有人比嬴政更适合做自己的师傅!

第63章 简矣

  !

  有些人,即便你不惹他,可是当他感到和你是异类时,就会想要攻击你、甚至铲除。

  扶苏自己也没想到,他和嬴政、熊启、熊毅、李斯、赵高、姚贾等人的恩恩怨怨,竟然都是从韩非开始的。

  

  在嬴政忙著给他的‘天赐神将’王翦举办庆功宴时。

  而扶苏则在羽阳宫里跟著韩非读文章。

  这是腊月的末尾,中原独有的梅花于寒天彻底里开著。在银装素裹的冬日,红色的梅花自然成了咸阳王宫里最亮眼的风景。

  羽阳宫里,如今处处植著梅花。

  扶苏和韩非坐在一张案前,韩非对他逐字逐句讲解他的著作。

  今番讲的正是《说林》。

  韩非的文章,因为说理性过强,而且是先秦时代由中国本土学说体系中生发出的逻辑论证,再加上是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就是扶苏本人读起来也非常难懂。

  所以扶苏要读韩非子的文章,自然最好是直接请教本人。

  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他们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读懂韩非文章,至于愿意去读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则因为韩非师承大名鼎鼎的荀卿,继承了荀卿的学说;二则韩非天资过人,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了对君权臣权关系、以及治理国家的手段等的思考,所以越发显得他的文章十分冷僻。

  这个时代,流行的是燕赵之地的侠义风尚、信陵君的信义、战国纵横家的辩合之术。

  而韩非写的东西,因为太具有前瞻性。

  就算是目光敏锐之辈,即便读懂了他写的每一个字,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精华要义。

  就是嬴政,那也是时时按著韩非的文章,夜夜琢磨、仔细反复研读。有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会和赵高、李斯等人一起琢磨。

  所以扶苏才非要弄懂韩非的文章。

  因为只有读懂了韩非的文章,才能知道嬴政、赵高、李斯这些人都在想什么。

  读战国时代最新的文章,重要不是去听什么新鲜事,重要的是去掌握思想。

  韩非的文章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这就像是两千年后的马克思主义忽地横空出世一样新颖,韩非的文章一样在启发这个时代的人。

  嬴政对韩非的文章奉为圭臬,就是在接受韩非的思想用以治人、治国。

  思想看不见、摸不著,可是却始终在无形地引领时代前进;引领一个人如何做事、做人。

  要想和嬴政这些人能够坐在一个棋盘上,就得先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树其党,寡力者借外权。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

  “如果君王同时重用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势必其中一个实力大,其中一个势力小。”

  “势力大的人自然而然会去树立他的党羽,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势力小的人,则一定会为了自己不在下风去借助外权,勾结诸侯,形成势力。”

  “在众多的臣子当中,有的在内树立私党来傲视君主,有的靠结交外敌来分割土地。”

  “这样一来,君王的国家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韩非文章的妙处。

  也是扶苏不读孔孟的根源。

首节上一节46/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