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42节

  扶苏自然只是摇头,还认真地说,等到他长大了,这些金子上都要生虫子了,封邑都要成荒土了。

  王后听得一愣一愣,终究是只能放手不管。

  而另一边,文字精简的事情,扶苏一刻都没停下过。

  他在马不停蹄地精简文字,速度之快,文字通行程度之高,让李斯和一众文吏瞠目。

  这下,扶苏神童的名声,彻底坐实了。

  到了秋日的时候,秦国的文字精简统一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速度之快,震惊全国;至于传到全天下,那是年冬的事情。

第57章 都是废物

  !

  话说这一年秋时,秦国咸阳城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列国的士人,比以往一年的加起来都要多。

  这事还得从缭当朝辱骂嬴政,而嬴政当著众臣的面不改色,最后还拜他为太尉这件事情说起。

  正是此举传遍了天下。天下大多数士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会有过错的,而嬴政却是不计较这些过错的人。所以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来到秦国。

  而嬴政也凭借此举洗刷了当时天下对秦国的谩骂。有人仅仅因为秦王政是秦国的王,所以不愿意辅佐他。

  但是现在,这个二十六岁的男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了。

  他们开始因为秦国有大王政,纷纷赶来秦国效力。

  他们认为,嬴政将是完成一统天下的使命的人。

  这些来到的秦国的士人对秦王这么说著,嬴政终于领悟了魏缭的用心,一时间激动之余,立刻请缭前来。

  章台宫中,嬴政穿著冕服,非常恭敬、谨慎地接待缭。

  嬴政惊讶,“太尉如何得知,寡人如今缺贤才呢?”

  缭还是穿著他那身粗布麻衣,虽然衣服质地很下乘,但是缭穿著他却像是穿著丝质的衣服一样,异常自信,完全无视旁人异样的目光。

  缭笑道,“大王,想当初,微臣只是进了个宫门,就知道了大王身边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大王想要的是什么。”

  “此话何解?”

  “臣进入大王的宫室前,一路上没有人对臣的衣著表示不满,可见大王任人唯才,以前就召见过臣这样的布衣,所以郎卫宦侍无有感到惊讶的。”

  “臣进入到大殿后,上至丞相,下至大夫,都是以礼相待,没有用鄙弃的眼神看我这一番穿著的。可见大王的臣子不以出身论英雄。”

  嬴政想起来了,蒙武果然没有欺骗寡人。

  嬴政作揖,又为缭奉酒,“先生果然是大才啊!”

  缭接过酒,却还没有喝。

  “可是,大王身边都是权臣贵戚,没有真正的有识之士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嬴政拉起袖子,坐在了缭的身边。他全然不顾缭已经几天没洗澡,身上臭烘烘的。

  赵高看著嬴政异常高兴,便下令让那些郎卫婢女都退下,让大王和缭单独详谈。

  “先生是如何知道的?”

  缭捡起一片树叶,拿在嬴政面前,嬴政慢慢地接过。

  “先生是说,先生可以透过一片叶子见到整个秋天。”

  缭点点头。

  “真正为大王著想的臣子,会主动将有才能的人举荐给大王使用,好对国家做出贡献。而害怕大王的人,才会拦著有识之士不让其前进到大王的面前。”

  嬴政自然听懂了。

  “大王,臣只能言尽于此。”

  这些日子,他越发觉得他的丞相有问题。

  熊启和熊毅会去发掘人才,为秦国服务,可是并不会把人才引荐给自己。

  在他们举荐完有才之士后,不允许这些士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如果他们有意效忠寡人,二相就不再支持他们,甚至会痛下杀手,诬陷他们入狱。

  如此在朝中达到威慑群臣的目的。

  本以为李斯是个可用之才,可是没想到他也是昌平君推荐而来的。

  这样一来,嬴政便又没有了重用李斯的心思。

  至于熊启,嬴政知道熊启想做个好丞相,甚至是一直做秦国的丞相。

  可是,他既没有管仲的才能,也不能做成全他自己做寡人的鲍叔牙。

  寡人留著他,有什么用?

  更有朝中那些贵族出身的士大夫上卿,上呈奏疏连篇累牍都是废话,不如韩非只言片语之精妙。

  都是废物!

  “寡人今日受教了。”嬴政对缭心悦诚服地说,“可是先生什么时候才能给寡人献上治国良策呢?”

  缭和嬴政相处的越久,越了解嬴政的本性。

  他还是没有告诉嬴政想要的。

  嬴政只能目送缭又一次离开。

  在缭走后,嬴政想了很多。

  他知道,自己也是王室贵族之后。可是同样是贵族之后,人和人之间却存在著天大的差别。

  有人虽为贵族,从来不做欺男霸女之事,恪守礼仪规矩;而有人为贵族,贪婪无度、不学无术、奢侈淫逸。

  现在像后者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

  嬴政不由得皱起眉头。

  贵族,是靠实力和能力捍卫自己地位的,可不是说生下来是贵族,所以就能一直是贵族的。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一再地昭示,好逸恶劳没有好下场的。

  这些贵族,他们太贪婪了,什么事都不做,却想要占有所有的好处。

  简直比硕鼠还可恶!

  隆冬。

  咸阳的天空中总是雨雪交加。

  郊野外,倒是空气清新,天上虽然乌云滚滚,可是不见雨雪。

  扶苏在外出打猎的时候,越过了林地,来到坝上,听到远处有妇女大冬天的一起在河边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扶苏被裹在厚厚的棉袄里,过了秋季之后,整个人的形体也随著年纪增大开始变样了,身材往颀长瘦削发展。

  扶苏换上便衣骑马出行,脖子上围著的狐裘让路人见人侧目。

  和王宫不同,王宫之外的郊野之地,总是充斥著一股子热情、热烈的氛围。士兵们冬日大都穿著袄子,坐在石凳、木桌边上,烤火、喝酒。

  赵国和韩国此刻是遍地狼烟,而秦国内部则是一派歌舞升平、欢庆胜利的篝火。

  大家围著篝火,在大呼,“风!风!风!”

  扶苏的瞳孔里映著篝火,这就是关中一带风土人情的来由吧。

  秦国,算是天底下庶民相对过的最好的国家了,当然这是整个秦国子民连年不休劳动的结果。

  秦国的政策就是如此,把国中每一个人丁都放置在国家的管理之下,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家中的妇女连年都在养蚕缫丝织布,制作布匹交税之后,剩下的用于制作衣服。

  除此之外,家里的人丁,种地的人口和入伍的人口数,总是经过地方县丞、乡长等严格按照秦律加以控制。

  是以既能保证前方战事上兵源充足,又能保证后方田亩上有一定数量的农夫耕种。

  甚至于,为了尽快地收割新的劳动力。秦国规定,男子十六成年后,立刻与年满十四岁的女子成婚,组建成为一户家庭,随后被编入户籍。

  是以秦国的子民,在这种体制下养成了勤劳、淳厚、忍耐的美好品质。

  求个打赏,爬榜。又被踢下去了。

第58章 韩非的到来

  整个秦国上上下下都呈现出一种很富裕的气象。

  大部分家庭都能保证食物充足、衣服供应不缺。

  冬有厚袍、夏有罗衫。

  而走在大街上,见到的人都是忙忙碌碌、来来去去的。

  你几乎见不到什么游手好闲的人。在秦国,这样的人会被鄙弃。

  也就是在咸阳城内,酒肆林立,一些权贵之家养著的武士还有士人会不时进入酒肆。

  自古以来,读书人就活得比较潇洒自在。

  但是只要远离王宫和城池,往郊野乡邑人家走去,到处都是连片的黄泥瓦屋、木屋,庶人们在冬天大多都是躲在家里,靠著茅草和麻衣渡过寒冬。

  一个家庭,一年的辛勤劳作勉强只能够保持温饱,多余的劳动所得,都被缴纳给了王室和贵族。

  胜利的果实有大有小,不可能每一个参战的人都有机会砍下人头。

  韩国人和赵国人害怕秦国人,他们把斩首作为封爵的标准。韩国人和赵国人见到秦国人打过来了,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和秦人一战,剩下的大多都逃跑了。

  那么那些剩下的,运气不好的士兵,自然没有办法补贴家里。这时候家里还要给士兵寄送衣裳、金钱。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只有立下军功,斩首敌军,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家庭跟著一荣俱荣,摆脱贫苦,有额外资产。而所谓的摆脱贫苦,也只是满足温饱,有余力的,换一身贵的衣裳穿。

  这样的普遍穷困,是现代社会的人难以想像的。而秦国,是天底下最强大的国家,有法律作为保障,贵族这才不敢肆意搜刮百姓;

  又有军功爵制,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立功,立刻可以得到多余的物资补充。

  至于女人,在秦国亦或者秦朝,女人没有地位。

  她们大多在未出嫁前,是连衣服都没得穿的,都是躲在屋中,用破布遮羞。但是她们不能什么都不做,缝缝补补,那就是她们谋生的手段。

  对于这样尚且生女但是不能给女儿买得起衣服穿的家庭,她们的父母自然更希望她们可以被富贵人家带走,为奴为婢也罢,起码不用跟著父母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会有人认为,他们是唯利是图

  其实他们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因为他们被生活逼迫得只能心甘情愿地卖掉。

  认为割去心头肉,才能两全其美,让自己和孩子都饿不著肚子。

  尤其是到了快冬天的时候,家里的人都没衣服穿,捉襟见肘;一些人家就开始在大街上卖女儿。

  因为这些没有衣服的女子,有著过不了冬天的危险。

  ……

首节上一节4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