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19节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最基本的区别是吃饱饭和没有吃饱饭的区别;而吃得发胖,身上有膘,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贵族出身。

  贵族里也有道德文化水平高低的分化。

  对道德水平追求高的人,不屑于以把自己和后代故意养得肥胖以标示自己,他们对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要让自己看起来美,看起来帅。

  而对道德、文化观念意识淡漠的人,不在乎这个。反正有钱、有权就行,有的是人愿意给他们俯首称臣。

  还有一些人,他们就算胖了,那也是眉清目秀。所以也压根不在意这些事。

  当项羽长得结实健壮起来,整个人的脸也被太阳晒得黑红黑红,像一头野猪似地除了用蛮力干人,除此之外啥也不会的样子被项粱看到后,本著‘兄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的原则,项粱天天追著打项羽。

  打完了之后,一边让仆人婢女给项羽上药,还要一边让项羽读书认字,学习做人、带兵打仗、为人处世的道理。

  几乎每隔几天,项羽都要挨一顿打,但是挨打之后,学习的效率那也是在整个项地数一数二的。

  有一天呢,项粱对项羽讲道理,说出门在外,要学会察言观色。

  项羽趴在榻上,他不屑地道,“我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你不做,那是要吃大亏的。”

  “察言观色,说白了不就是讨好他人吗。我可做不来这样的事情。”

  项粱很是无奈。

  “你这个小子,学习不肯踏实学习,练武又总是半途而废,就喜欢拼力气,哪里像个贵族?”

  项粱很生气,他心里已经认定教导小孩子读书算术、为人处世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可是项羽听到这句话后,却非常好奇。

  “贵族?是贵人吗?这里的老伯大娘,都是喊我小贵人。什么是贵族,什么是贵人。”

  项羽趴在榻上,手里抱著竹简,歪著头一脸认真地望著项粱。

  项粱一听到要聊这个,那是立刻精神抖擞,“贵贱是血液里流淌著的。一个人是庶民还是贵族,那是从出生之日起就决定了的。这贵族,生来就和庶民不一样。”

  “你和我都是贵族,这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传下来的。我们家族世代享受土地,为君王保家卫国。”

  “项也是尊贵的姓氏。”

  “我们贵族,懂得识文断字,享受庶民的衣食供养。这是上天赐予的。”

  项羽听著,眼中也燃著光。

  “我这么厉害的吗。”

  “傻小子,知不知道降生在我们项氏一族,本身就是前世修得的福气。可是你性格太顽劣了。如果不及时纠正,以后就会沦落为庶民,让我们数百年的贵族世家终结在你手上。”

  “贵族里的人本来也有高也有低。有些人活著是为国家的利益筹谋,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还有些人忘记了祖先的教诲,慢慢衰落了。”

  “如果你不好好反省你自己的作为,只知道打架,以后必定会遭殃的。虽然作为贵族,我们享受著庶民无法享受的东西。祭祀的主导权,广袤的封地,读书识字的权力,诸如此类。”

  “可是做贵族,并不代表著我们可以胡作非为。身为一个贵族,你要学做正人君子,而不是肖小无益之人。”

  项羽难得听得这么认真

  “正人君子?”

  “就是我教导你的那些,做人要讲求诚信。对外人还是对自己,都要做到诚实,不欺瞒。”项粱望著项羽,他知道就是这小子整天出去打著他的名义做坏事,今天他得把这小子的毛病治上一治。

  项羽听著,果然一五一十承认了他的错误。

  “其实前天,是我把尿撒在了祖父的酒爵里。”

  项粱听著,倒吸了一口凉气,已经想不出什么话来教育项羽了。

  “你还是好好在这里待著吧。”

  项粱早就习惯了‘油盐不进’的项羽,对项羽不抱啥大的希望了。

  以后项氏一族能否重振辉煌,这样的事业只能落在他的肩膀上了。

  项羽这个侄子,以后只能做他的打手了。

  项粱根本没在意今天他说的话,可是项羽却阴差阳错,只把正人君子以诚信为要这个道理记在了心里。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因为这一个道理,项羽却在之后慢慢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再也不张口就撒谎了。

  小孩子,睁著眼睛说瞎话的大有人在。

  而项羽这样主动开始意识到诚信是做贵族的根本的少年,从此之后走上了一条努力做一个正人君子的道路。

  项羽开始对过去嗤之以鼻的大道理不再那么反感,虽然还是不爱学习,但是他开始以君子的德行来要求约束自我了。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从不经意间被改变的。

请假

  明天见

第310章 又想骗我?(求打赏月票全订!

  )

  只是乡间散漫宁静的日子没有过多久。

  当秦军的擂鼓又开始震响,当楚国的烽火台上又点起了烽烟,那场压在所有人心头的战役终于来了。

  项羽看著众人把他的祖父从床榻上请下地来,四个侍女为他的祖父更换衣服,戴上沉重、散发著光泽的发冠。

  发冠上镶嵌著宝石,衬托得他祖父那张苍老的面容上气色润泽起来。

  一个原本暮气沉沉的老人,在华美的衣饰下顿时显得年轻了一些。

  项羽满腹狐疑,前天还看到祖父的头发都是偏白的,咋今天这就开始又变黑了呢。

  项燕坐在大堂里,一众家族亲戚也都陪著站立在旁边。

  项氏族中青壮,皆生得高大,相貌堂堂。

  一个个围在项燕身边,让那楚王身边的贴心太监看到,顿时嗓子一紧。

  他再三斟酌言辞,十分谨慎地将自己的来意说给项燕。

  项燕早有此料,他只能如实说道,“我这副身体,已经一年没怎么下过地了。今天早晨听闻是大王差遣大监前来,所以被后生从床上抬下来,这才没有怠慢大监。”

  “以我的身体状况,尚且都不能离开项地,遑论带兵作战呢。更不要说回到国都了。”

  太监听了,眼中流出两行清泪来。

  项燕不回去,楚王就会要了他的脑袋。

  太监顿时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大将军,如果您不出征,楚国就真的完了啊。像朝中那些大臣,又有哪一个比得上大将军您啊。”

  “您不出马,楚国就要被秦军的铁骑踏平了。”

  项燕望著这太监,他不是不想为楚国出力。

  “我曾率领二十万楚国的精兵,非但没有能够扭转战局,还让十万士兵埋尸他乡。当初就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带著家小回到项地苟活。”

  “我本欲引剑自杀,只是想到尚且未报大王知遇之恩,徒为做国都寿春城前一块壁垒,所以才苟活至今。”

  “等到秦军来攻城,我项燕到时只身坐在家中,只为拖延秦人,先大王一步而去。如此也算是报答大王。”

  其实项燕没自杀,单纯是因为败局未全定。

  双方都是各有各的说辞。

  太监便道,“明公对楚国,其心犹如明月,我楚国子弟,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上次我楚军之所以战败,和大将军有什么关系呢?大将军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原本可以拿下长葛。可是没有人和相助,让大将军险些丧命长葛。

  “我楚国百姓虽然都在江边,可是对前方战事的状况都一清二楚。大家都知道,罪不在将军。”

  项燕听了,还是不肯去。

  “统率三军之人,必得威震八方,如此才能使得士兵唯命是从。我一个败军之将,有何颜面继续挂帅呢?”

  众人闻言,也都附和项燕的说辞。

  “我父亲一战失利,折损江东子弟十万之众。只是因为百姓没有责怪,反而为父亲求情,这才折返留在项地。”

  “现如今,秦军来势汹汹,我项氏子弟愿意随战,哪怕战死疆场也不足惜。”

  “过去一战,我父亲苦心孤诣,力图破敌。可是军中将士多有不服,不愿意听从。战败之后,独独父亲一个人辞官归林。这些事情,天下人都知道。”

  “只是这请父亲再度出山,到时候天下人又如何想呢?楚国人又如何看待父亲呢?军中将士又怎么敢听从父亲的号令呢?”

  “出兵,素来讲求师出有名。而这挂帅印之事,关系到战事成败。父亲不愿意再使得楚国受损了。”

  项粱代替项燕说著这些事。

  这其实是项燕的意思。

  当初老子指挥得好好地,你们不听,打输了。老子要脸,辞官归家了。可是那帮只顾自己私利的家伙,却一直都待在寿春。

  如今秦国又打过来了,然后又推老子出来带兵。

  老子没啥好说的。

  要命就这一条,带兵打仗是不可能。

  项羽听到的,自然都是字面意思。

  他还觉得啥事都没发生呢,看双方神色也都和颜悦色,可事实上这已经是谈崩了。

  项燕想的是另一回事。他们是不是被秦人贿赂了,所以才提名自己。觉得自己没能力,又派遣自己再去输一次。

  项燕可不想这么干。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太监跪在了项燕的面前。

  “大将军,大王派遣小人来到此地,不是大王不够诚心,是唯恐路上遭遇不测。”

  项燕听到这个,目光开始游移。

  “现如今朝中,大王实在是想不出,还有比明公您更适合担任大将军的人了。”

  “朝堂上,那也是诸臣商议,争论僵持,大王力排众议,这才为大将军争取到机会。”

  “其实很多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将军,您这样的人亲自去带兵打仗,尚且会遭遇失败。若是真的让那些只懂得吃酒喝肉的人去带兵打仗,只会让更吐司兵和楚人葬身异地他乡啊。”

  太监十分诚恳地说著。

  项燕哆嗦著嘴唇,“我说过,我能打赢秦兵,但是我救不了楚国。而灭亡楚国的人,也不会是秦国。请大监回去,将这句话转告大王。”

  太监看项燕态度决然,已然身上落了一层冷汗下来。

  “明公,带话固然可行。只是如今我楚国遇到一个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机遇,只有大将军能够抓住这样的良机,再给秦国一个机会。”

  项燕也只是意思一下,随口问了句,“不知是什么样的良机?”

  战场上,良机一直都有啊。若是看不出这个,他还怎么被拜将啊。

  战败是因为没有机会吗,是因为身边的人不够齐心协力,机会送到眼前,也根本就抓不住。

首节上一节219/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