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在制做了精美的盒子后,应该事先告诉卖珠者,要买盒子就要买珠宝,只有买珠宝才能买到盒子。”
“如果楚国的卖珠者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他才算是没有白白制作盒子。”
“当一个人见识的事情不够多,观念狭小,仅仅局限于小小的一方天地。那么他做起事情来,就总是容易只能着眼于局部而微小的地方,从而让大局失去控制。”
“要做大事,就要经过深思熟路的谋划,否则就会在执行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如今秦国要去攻打楚国,这要考虑的就是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就要考虑到,为什么我秦国要去攻打楚国,为的自然是一统天下;其次要考虑,秦国攻打楚国未来会发生的各种事情。”
“在攻打的过程中,战场上会发生什么问题,而战场后方同样不可忽视。”
“在攻打完楚国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如何在未来治理楚地,安抚楚地的百姓。”
“如果做不好这些,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君为公主的境遇伤心,楚国的卖珠者卖掉了所有的盒子,最后卷着珠宝回到楚国这样的事情。”
“如今秦国马上就要去攻打楚国了,那么要商量为了让战争获取胜利,就应该不要着急,过分地盯着目标,只会招致失败。”
“我听说易经卜卦的妙用就在于,当有疑问的时候才去卜卦求问天地鬼神。卜卦最忌讳的就是心中有疑问,但是卜卦的人前去卜卦时,却已经在心中事先预设了一个答案。”
“比如,一个大龄未婚的女子前去卜卦询问她何时能够出嫁。可是未婚的女子心里很着急,她卜卦的时候心里却想的是,我今年能不能出嫁。”
“着急出嫁的女子这样去卜卦,心里想的是今年能不能出嫁,嘴上默念的却是什么时候能够出嫁。这样卜出来的卦,又怎么可能是灵验的呢。”
“如今制定攻打楚国的计划也是一样。倘若事先就预设了让楚国获得胜利的目标,随后却又去兴师动众,四处征集意见,问要如何攻打楚国。”
“那么这样的商议又有什么用呢。”
“原本要商议的问题本该是如何才能攻打楚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太过执着于追求胜利,实际上想的却是怎么才能让攻打楚国胜利。”
“这不就像是楚国的卖珠者吗。他原本为的是要去卖掉珠宝,可是卖珠宝的过程中因为想到要制作精美的盒子,但是执行的过程中却忘记了如何卖掉珠宝。”
“原本要考量的问题是如何攻伐楚国,但是李将军却把问题变成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楚国。”
“目标都已经从怎么做被偷偷更换成了怎么嬴,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失去准绳,做的事情也会变得不切实际起来。”
“现在,李都尉还觉得,攻打楚国,可以用二十万兵力吗?”
扶苏一连串说下来,嘴唇都微微发麻了。
他急需要一杯茶来润润嗓子。
李信听得十分清楚,当扶苏把问题抛回给他时,他顿时恍然大悟。
李信低下了头,他不敢面对秦王了。
太子的话,让他想到了早年学习射箭的经历。
因为他过分地盯着靶子,就导致射箭的时候手势出错。
满朝文武也都是一片寂静。
在良久的寂静后,朝中忽地爆发出一阵赞赏声。
“太子高见。”
“太子一席话,真是让我等茅塞顿开。”
“醍醐灌顶啊!”
众臣都说着。
坐在王座的嬴政,也是饶有兴味地看着扶苏。
做君王的人,有时候什么都不会才对。
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各种有才华的人前来。
但是像扶苏这样的才士,他一个人能力超群,会让其他的才士都不敢靠近他。
因为旁人都比不过他。
他若是寡人的臣子,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176.第174章 那我出十万(求打赏月票!)
176.
李信顶不住了。
太子一开口竟然能说这么多,也因为他说的多,倒是显得他对了。
李信只好将目光投向嬴政。
嬴政选择李信,是因为现在他只能抽调出二十万兵马迅速攻打楚国。而只有李信有把握率领二十万兵马攻打楚国。
可比起李信的骁勇善战,扶苏明显是个全才,可是要嬴政拿出四十万兵马出去,还是给他这样的毛小子,嬴政还是不想。
因为不敢。
这可是打仗,动辄上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国之主,他要胜利,也要为国中子民负责。
“太子所言,言辞犀利,说理透辟。打仗前,就要做好未来管理的准备,打仗时,同样要考虑军队后方阵地民众安抚的问题。”
“可是以我秦国如今的兵力,只能拿出二十万兵马。而楚国已经做好了随时进攻我秦国的准备。”
“谁能用二十万兵马攻打下楚国,寡人就派谁挂帅伐楚。”
李信闻言,自然大喜。
“我去!”
李信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此事。
李信敢提出用二十万攻打楚国,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有一定的实力,二则是李信早就做好了用二十万攻打楚国的计划。
他还是要用长途奔袭的战略,战略要机还是在于一个‘快’字。
李信从这种战术上吃了不少甜头,屡试不爽,他自然也是有自信的。
“君父,臣可以用十万的兵马,在楚地加强边防,抵挡楚国的进攻,为秦国准备充足的时间,只等一年之期满。到时候楚人已经失去战意,而我秦国则兵马粮草俱足。”
“一旦四十万兵马准备充足,我秦国攻打楚国,到时候就有十足的把握。
“至少在我看来,若是能够以不废一兵一卒的代价,为秦国争取一年的战事准备时间,这会让攻打楚国的胜算更大。”
李信用骇然的目光看着扶苏。
嬴政也是一惊。
满朝文武听到太子的主张后,这下他们可不服也得服气啦。
众多的老臣先是互相面对面看着,望着,随后一起都点起了头。
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王绾不想再放过这个机会了
“大王,臣以为太子提出的这个方案确实要比直接用二十万攻打楚国更有利。一则,我秦国连年征战,将士们也需要休整。二则,这些年我秦国攻打下来的城池日渐增多,本来就需要治理和安抚。尤其是去年和今岁加起来我秦国获得的城池要比过往加起来的都要多。”
“这第三嘛,微臣以为,我秦国已然是疲弊之兵,虽有士气;可是面对楚国三十万兵马,本就在数量上不占据优势。”
“再者,楚国趁着我秦国在攻打他国的时候,多年来一直在筹备兵马粮草,实在是实力不可小觑。”
王绾说毕,其他臣子也纷纷跟着进言。
“丞相所言极是。当从太子之谋。”
嬴政听了,心里却像是什么到手的鸭子忽然被扶苏放跑了一般。
寡人本来马上就可以得到楚国了,区区齐国,不足挂齿。算算时日,寡人不出三十六,就可以一统天下。
但是扶苏却建议寡人等上一年。
即便满朝文武都是一个声音又怎么样,现在的秦国,早就被嬴政打造成了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
嬴政不开尊口答应,满朝文武纵使也没有用。
坐在王座上的嬴政一反常态沉默,这么多大臣见状,原本异口同声的赞同声音竟然渐渐微弱了下来,直到在殿中彻底沉寂。
李信见到这样的场景,自然也是更加崇拜嬴政。
大王就是秦国最至高无上的人,大王说了算才算。
李信原本还对这些大臣众口一词都支持扶苏感到有压力,但是当看到大王的魄力后,他反倒是站得更直。
扶苏不想浪费这样的机会,就算昌平君不叛国,可是他没有兵权和实力,拿什么去和晚年昏聩的嬴政去抗衡,没有战功未来继位又如何压制群臣。
别看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面对秦王政都乖乖的,可是这些大臣,都是天底下最有名的人。
只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人是嬴政,所以他们才会如此乖巧,可一旦把他们放在其他诸侯国,其他诸侯主绝对招架不来。
自己如果总是被嬴政压制在幕后,活在宫里,活在众人的嘴里,就算没有沙丘政变,可是难保他不会遭遇戾太子刘据这样的处境。
扶苏只好反其道而行之,“君父,用二十万攻打楚国,有战败的风险。一旦在楚国的战事上败了,攻打齐国的战事也必然会延后。”
“倘若给秦国一年时间准备战事,那么攻打楚国到时候仅仅用半年的时间,而且战胜楚国的把握可以提到十成,攻打完楚国后,定然可以顺带就拿下齐国。”
“到时候灭掉楚国和齐国,加起来也最多用一年的时间。”
扶苏是看出来了,嬴政想着非常心急,急着要在这两年就完成平定天下的战事。
那自己为什么不给他画个更大的饼子。
原本对扶苏的正确建议,嬴政是心里明白但是刻意忽略,但是当听到这个解决方案,嬴政果然又眼前一亮。
“用一年的时间,同时攻下楚国,灭掉齐国。这是不是太快了。”嬴政做事都不问可能不可能,只管事情做的到底怎么样。
“君父,微臣以为,用兵就要多多益善。如果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让秦国能够准备四十万乃至六十万大军,到时候不仅吸纳了旧赵、燕、韩、魏、楚的士兵,在数量上会形成对楚国的碾压。”
“臣听说高人说,要做成一件事情,准备的时间总是很长,而实际上去完成它的时间非常短暂。”
“战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要迅速地占领楚国,首先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算是要拿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不也同样需要花费时间整顿兵马,挑选最精锐的士兵,最精良坚固的马车,最锋利的箭矢吗?”
“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花费一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天下人都不可匹敌的军队。”
“光是在数量上,就以压倒性的优势折服对方。”
177.第175章 谁去?(求打赏月票!)
177.
扶苏觉得,用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根本就是逞个人之威风。
有些话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说,但是事情的真相如何,众人也都是心知肚明。
这下就是李信,也不得不服了。
因为太子提出的主张显然是能够让秦军的伤亡数量大大降低。
没想到,太子这么年轻,这打仗的作风竟然有些像大将军王翦。
在太子的主张中,秦国等候一年备战所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直接率兵二十万攻打楚国。
李信低下了头,他左顾右盼。
曾经阿谀逢迎嬴政的心意,赞同他李信二十万攻打楚国的高官现在一个个都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