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29节

  不得不说,秦王政十年如一日坚持这样标准的跪坐姿态,无论有大臣在还是没有大臣在,这个样子真的是英明神武,天潢贵胄之态。

  “太子知道,给秦国一年的准备时机,楚国会在这一年里,趁机偷袭秦国吗?”

  嬴政压低了声音,朝中上下鸦雀无声。

  国尉今日也在朝会上,他就坐在武官之列的首座。

  太子提的方案是对的,只是是和大王的心意逆着走。

  扶苏仍旧坦然从容,“如果楚国决定偷袭秦国,那必定是小规模的进攻。若是成功了,他们势必士气高涨,接着才准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所以儿臣以为,接下来的时日,我秦国应该及时准备整顿兵马粮草。”

  “以我秦国的情况,有君父这样的大王,朝中上下一心,以我秦国如今的国土面积、人力储备,我们秦国备战一年,抵得上楚国备战数年。”

  “就算楚国有意偷袭,可是以我秦国的实力,攻伐楚国尚且有胜算,难道说防守就会逊色?”

  嬴政从来都不小看扶苏,对这些话,他并没有像个昏庸之主一般把它当做是对自己王权的挑衅。

  恰恰相反,因为扶苏说的很中肯,有道理,所以虽然他讲的话逆着自己的心意,嬴政仍然是耐着性子去听。

  扶苏见嬴政愿意听自己的见解,他没有像自己计划的那样还需要依赖其他众多臣子在侧使得秦王有所顾忌迫不得已继续去听,这就让扶苏非常心里一热。

  扶苏又道,“臣之所以向君父提出这样的建议,正是因为臣前往颍川郡回来后,在了解了我秦国新攻略下的他国城池治理的状况,于是臣对这些年我秦国逐步蚕食的楚国旧地治理情况做了个推测。”

  “连天下心脏颍川郡这样的地方,都时常有暴乱的情况发生,虽然有贵族的挑唆,可是臣还是看出了旧日的韩国子民,他们的心并不是向着大秦的。”

  “而这需要时间。”

  “但是,楚地一带,也留有不少旧日的楚国贵族,他们分散在各地。可是楚地东部一带,诸如南阳郡、南郡这些地方却从未发生过叛乱。”

  “臣对此反而为之深忧,那些潜藏在暗处,没有浮现出来的祸患,反而是最危险的。”

  “臣以为,要趁着这些时间,加强对已经攻占的地区的管辖和防守。让国中的将士们回家休整,让更多人回归于农事劳作,这样我秦国的粮草兵马将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数量迅速提升。”

  “臣以为,欲速则不达。越是在这种楚国枕戈坐甲,严阵以待,急欲进攻我秦国的态势下,我们秦国越是要稳住心态。所谓,敌不动我不动。如果贸然比楚国先一步进攻,我秦国反而是中了楚国的奸计。”

  缭听了,忍不住捋着他那把随意的山羊胡。

  太子说的,有点意思。但是这敌不动,我不动,好像不是他教的吧。

  其实战争的较量,何尝不是心理的博弈。

  “战场上未必能够抢得先机的那一个才是赢家,有时候,越是能沉得住气的那个,静得下心来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赢家。”

  “微臣以为,兵法要道在于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当敌军要和你去争夺先机时,我们要做的是和他们博弈心态;挑衅他们,引诱他们,设伏他们,吊着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败下阵来。”

  “当敌军要和我们玩博弈之术时,我们再反其道而行之,到时候我们抢先战机,反过来去偷袭他们。”

  扶苏这些话,把秦国一众军功晋升崛起的庶族百姓们说的一愣一愣的。

  他们纷纷互相望着。

  太子一向文绉绉的,说起话来无不引经据典,今日谈论军事,却是话糙理不糙。

  嬴政听得很乐。

  看着扶苏自信满满,似乎楚国就在他掌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难得在上座放声大笑。

  “好个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想必这是蒙将军的教导吧。”

  蒙武黑着脸,他站出来道,“大王,臣惭愧。太子所言句句金玉,只是这些道理并不是臣教的。”

  说完后,蒙武看向了缭。

  缭便拱手作揖,“大王,这应该都是太子所领悟到的。臣也没有教导太子说过这样的话。兵法兵书,每本都不相同,但是所讲述的道理要义,却和太子讲的话异曲同工。”

  “臣以为,以太子的谋断,可以为中军之将。”

  王绾早就听说了李信要拿二十万伐楚,自己担心触怒嬴政,落得和昌平君一样的下场,所以一直没有对外明说。

  现在好了,太子公然起了这个头,那他倒是要把那些许多早就想说但是没有机会的话都给说出来。

  “大王,臣以为太子的主张言之有理。若是我秦国能够有一年的时间,专门用于休养生息,整顿兵马,筹备粮草,一定会增加伐楚的胜算。”

  “而且太子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对这些旧国城池和民众的管理。这些事情本来就是隐患,若是能够暂时停下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于国大有裨益。”

  王绾谦卑地说着。

  看到王绾也帮着扶苏说话,嬴政莫名有些不爽。怎么丞相憋了这么久,今天扶苏一上朝,丞相就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呢。

  李信立在一边,听着丞相和国尉都开腔帮助太子,心里多少不乐意。

  太子没有实战经验,说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除非他能打胜仗回来。

  这些人根本就是看太子长得比他英俊,所以才会帮着明显不行的太子。

  攻打楚国,还得是看他李信的。

  李信便站出来再道,“大王,臣以为太子所言固然有理。可是兵贵神速。如今我秦国已经接连拿下赵、代、燕,现在王贲将军正在水淹大梁,相信不出半个月,魏国就到了大王的手中。”

  “臣以为,趁着我秦军如今将士们士气正盛、人心鼓舞时,一鼓作气,可直捣楚国国都寿春。”

  “臣可以将兵二十万,不需要等待时机,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可帮助大王攻下楚国。”

  李信说的,同样有理有据。

  “楚国强大,实力未必输于昔日的赵国。如果用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我相信都尉信可以为我秦国抢夺二十座城池回来。”

  “但是以楚国腹地纵深,疆域风土地貌和中原诸国迥然不同的状况,李都尉怕是进得去楚国,夺得下城池,但是李都尉未必能够回得来,未必能让这些城池墙头换上我秦国的旗帜,把城头楚人的碑匾换成我秦国的文字。”

  二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争辩起来。

  “太子,我曾经攻打过很多国家、应付过各种危局。我秦国攻打天下,并不是外人想的那么容易和顺利。如果真的有那么容易,那么我秦国早就把天下都打下来了。”

  “每一场真实的战争,带给我的都是受益无穷的经验。兵书上写的那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整理后得来的东西。等我打完楚国,臣也可以写这些东西出来献给大王。”

  扶苏听了自然不满。

  这个李信,真是幼稚,自己不过是多说了几句。他这就明着和自己争抢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了。

  我可是嬴政的嫡长子。

  居然和我争。

  感冒了,体力不支。今天睡了一天,还是没好,脑子晕晕乎乎的。

  下一章大概两小时后。

175.第173章 我可是韩非的徒弟(求打赏月票!)

  175.

  “楚王曾经问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著的学者。他身体力行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讲的话很多却不动听,这是为什么’”

  “田鸠回答说,过去秦国君主把女儿嫁给了晋国公子,叫晋国为他女儿梳妆打扮,跟着陪嫁的那些衣着华丽的女子都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那些陪嫁的滕妾,却看不起他的女儿。”

  “这可以说是善于嫁妾,而不能说是善于嫁女。”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贩卖珠宝,他用木兰树的木头做了一个盒子,盒子用桂椒等香料熏过,用珠宝玉石进行点缀,还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

  “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善于卖盒子而不能说善于卖珠宝。”

  “如今有人有着非常多的战绩,几乎是场场胜利。这只能说明,他善于打仗罢了,而不能说明他善于用兵。”

  “打仗是一回事,用兵却是另一回事。”

  李信听得后脑勺直嗡嗡嗡,开始发热发痒。

  可他也是读过书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太子在说什么。太子是在讥讽他,会打仗但是并不懂韬略。

  “太子,打仗就是用兵,用兵就是打仗。这怎么能不是一回事呢。”

  李信嘿嘿笑道。

  “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打仗就是用兵啊。”

  在座的众臣一个个都眸中放着光,耳朵也都竖地高高的。

  大家伙饶有兴味地看着太子和都尉李信。

  李斯一听这些例子,立刻就想到这是韩非文章里的。

  太子曾经得到过韩非的教导,他本就善于言说,都尉李信和他辩论,不能说会输,而是一定输得很惨。

  扶苏却道,“秦君本意难道是出嫁滕妾吗,他出嫁的是公主。可是效果却是相反的,因为秦君只考虑到了要让公主风光出嫁,以彰显公主的地位超然。”

  “楚国贩卖珠宝的人,难道他的本意是为了去卖盒子吗?当然不是。”

  “楚国贩卖珠宝者,他本就是为了去卖掉珠宝,所以才把盒子装扮的非常漂亮,好让郑国的人看到珠宝后想要去买。”

  “楚国的商人本来就没有做错,甚至他做的非常对。给珠宝润色,再怎么费力,都于事无补。可是效果却并不是他所期待的那样。”

  “秦君和楚国的商人,他们本来做的都是对的,可是为什么最终会招致失败呢。”

  扶苏的话,引起了秦王政的兴趣。

  而满朝文武,也同样被这个问题所吸引进去。这个问题就像个没有底的漩涡,很多人都陷入进去无法自拔。

  李信自然一脸懵。

  太子说的没毛病,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斯也暗暗琢磨,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秦君和楚国商人,他们计划事情的初衷本来是对的,可是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那是因为计划的时候总是考虑片面。

  ‘秦君以为,要想让公主在晋国被尊重,得到晋国公子的厚爱,就需要用滕妾彰显公主的地位尊贵。可是秦君没有预料到,太多美貌的滕妾前去,反而让公主在群芳之中显得不够突出。’

  ‘楚国的商人也确实如太子说的一般,他的初衷并没有错。要想吸引买珠宝的人,需要把盒子装饰的很好看。可是他却把盒子装扮的太好看了,以至于让盒子的光彩超越了珠宝。’

  当看着扶苏在殿下侃侃而谈,嬴政想到了当初和那个人促膝长谈的场景。

  望着扶苏,嬴政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那个人的身影。

  “有些事情,看着是一回事,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事情的性质却会发生改变。”

  “这用兵和打仗,看着确实是一回事。打仗就是用兵,用兵就是打仗。”

  “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事情却会变得截然不同。”

  “用秦国庞大的军队力量去攻打所剩无几的赵国,弱小的代国,狭小的燕国,这时候打仗根本需要运用的韬略只是如何快速的歼灭敌军。”

  “可是当让秦国去攻打楚国,这时候,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因为楚国的地势特殊,楚国的人数兵马数量几乎可以与秦国相抗衡,而楚国因为地缘优势,已经经营了几乎数百年,这样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考虑去灭掉它,就应该提前部署,精心谋划筹备。”

  “如果仍旧用过去的思维,认为用兵就是单纯的去比拼谁的军队数量更多,谁的进攻速度更快,谁的战车更加牢固,谁的箭矢更加锋利。”

  “那么这时候的用兵,自然就不合时宜。”

  “秦君出嫁公主,如果考虑的不仅仅是凸显秦国的实力,彰显公主的尊贵,而考虑到未来公主在晋国的处境,那么他就会想到,不仅仅要给公主配备众多滕妾前往,同时还要让这些滕妾的容貌都不如公主的容貌,让滕妾的才能都不如公主的才能,让滕妾的德行比不了公主。”

  “可是秦君为什么没有能够做到全面而完善的考虑呢,只想到了其中一点呢。因为秦君在遇到出嫁公主这件事时,他只看到了眼下,没有考虑到公主在晋国的处境。”

  “楚国的卖珠者如果想要卖掉珠宝,他确实应该制作精美的盒子。因为他的目的是要让精美的盒子去烘托珠宝,为珠宝增加筹码。”

首节上一节129/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