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72节

凉州是个混乱而庞大的地方,若要以这里为根基,就要有一个足以号召全境的理由。

纵观三国时代,政权建立的理由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传统。

具体的来说,是汉室四百年的统治惯性。

因为这种惯性的存在,拥有汉室名分的人,天然地具有十三州的法统,何况一个小小的凉州。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西凉多郡响应,若非郭淮极限操作,险些一举席卷整个关中以西,正是这种法统的力量所在。

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魏、蜀争夺的,也是这个法统。

一个说自己经过禅让程序,已经从汉室手中接过了天命“谁赞成,谁反对?”

另一个则把北定中原,讨贼兴复挂在嘴边,激烈地表示“我反对!”

至于东吴,这事和他没关系,无视就好了。

而对于此刻的徐嘉树而言,汉室的名头是不能再借了,因为安定郡是少数不认老刘家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有自己的传统,就是“豪”的统治。

第二种理由是功绩。

横扫六合,席卷八荒之人,自然拥有号令天下的权力。

历史上,若是曹老板赤壁一战功成,大概就能大大方方地代汉自立,而不用一步一步搞什么温水煮青蛙,到裂土封王这一步就戛然而止。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意思就是,尽管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依然是臣子。

后代想要拿过天命,就得真正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做到周武王做过的事情才可以。

可惜曹子桓错过夷陵的大好机会,不得不搞一套麻烦至极的禅让流程三辞三让、批发祥瑞、群臣劝进之类的,说到底就是功绩不够。

而这种功绩除了征服这种霸道之外,还有另一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搞好民政,也可称为王道。

具体来说,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和清明的政治,以成绩说话。

徐嘉树准备两者兼用。

而眼前这个一百来人的小种落可以算的上实验地点自己这几十号精锐完全镇得住场子,不用担心被掀翻;也有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与原先的下豪争夺民心。

如果这种方式可行,则可以复制到安定郡的其他地方,若是不可行,权当是避避风头了。

现在他的人头可挺值钱的,相信正在互相争斗的韩遂、马腾都不介意拿去找董卓换一个凉州牧的帽子,成为凉州名正言顺的主人。

其实除了上面两个理由,还有一种,就是搞神秘主义。

什么赤帝之子、什么独眼石人,什么黄天当立,什么基督次子之类的,可谓简单好用,平民玩家首选。

不过徐嘉树实在是干不来这种事。

原因很简单,脸皮不够厚。

自称天命之子什么的,臊得慌。

“小徐郎官”,见二人停手,柯木智捧着鱼干走过来,用羌人语言说道,“我阿母要我来换点布料。”

徐嘉树接过鱼干,随口问道:“的名字是?”

“柯木智。”

你们羌人能不能动动脑子想点别的名字,放过柯木智吧!

不过他提起阿母,徐嘉树倒是有印象,毕竟这个种落里不为了布料和钱币,单纯地对自己这伙人有好感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柯木智”,徐嘉树问他,“我们这里马上要征兵呢,你愿不愿意来?”

理论上羌人民风彪悍,兵源应该是不缺的,可他们毕竟是外人,难以取得信任,出钱出布料换劳力还可以,征兵的话,实在是没什么底气。

最好是有几个像柯木智这样的人率先做个榜样,有突破口才好办事。

“.”

柯木智挠了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没事,你先回去问问阿母”,徐嘉树给他拿了一匹布,“或者来我这里的学校也行。”

“学校是什么?”

当兵柯木智知道,学校可是个没听过的新鲜玩意儿。

“你阿母肯定知道”,徐嘉树道,“若是愿意,就来这里找我。”

在他的计划中,要在这个种落征几十个兵,和原来的锦帆游侠凑成两个屯,也就是一百人,分别属于甘宁和他统辖。

这是未来扩张的武力保证。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学校,教师暂时只有一个,就是他这个小徐郎官本人,毕竟只有他会羌人语言。

等到第一批学生毕业之后,这些学校就可以在整个薄落谷生根发芽。

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羌人并没有统一和通用的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本来就是逐渐融入汉人之中的,如今自己只不过在安定郡加速这个过程而已。

一文一武,软硬兼施,就是徐嘉树与这些当地的豪争夺统治权的手段了。

说起来,这其实就是功绩与传统的一种斗争。

以血缘纽带产生的聚落,每个种落的豪,身份理所应当的是世袭的。

虽然没有家谱之类的东西记载为什么就是这家人的血脉世世代代当豪,但这么多年的传统依然是根深蒂固。

作为外来人,他这个小徐郎官还是任重而道远。

“好!”,想着阿母嘱咐过要客气一点,柯木智决定先应付过去,“若是愿意,我就来这里找你。”

第98章 《薄落律》

徐嘉树这伙人来刚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一点在一个类似世外桃源的小种落里征兵,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就算是本地的下豪来可森,手底下都没几个真正意义上为他卖命的兵。

这种自带装备的(指干农活的家伙事),毫无组织度的(指打一顿就投降)乌合之众,与其说是兵,不如说是出于义气来帮忙打群架的。

柯木智以为自己知道当兵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不知道。

说到底,凉州如此地广人稀,这些羌人又躲在与世隔绝的地方,靠着泾河边上,连相互争夺水源都是很少发生的事情,生活得自给自足,缺少当兵的动力。

所以,如何招募到足够的兵员,是一个大问题。

“阿母”,柯木智回到家把布料放下,随口便聊起了徐嘉树说的事情,“那个小徐郎官说要在我们这里征兵呢。”

“你答应了?!”,阿母惊得差点把布扔地上这个傻小子别出去一趟就把自己的命卖出去了!

“当然没有!”,柯木智神色间颇有些自得,“你儿子又不是个木头做的脑袋。”

“那就好”

闻言,阿母拍了拍胸口。

虽然羌人是个民风彪悍的种族,但仅就薄落谷这里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当兵吃粮的传统,也只有那种坐拥几万人口的大豪手下才有真正见过血的武士,而那种羌人种落往往已经不自觉地往汉人的制度上发展了。

“哦,还有”,柯木智找了个地方躺下,准备睡个回笼觉,“他还说要在我们这里办个学校,还说阿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话还没说完,他的屁股就又被踢了一脚,用的力气还不小。

阿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太激动了,却顾不了那么多,只是让儿子快起来,“去,现在就去!”

汉代官学有一套自下而上的系统,太学只是这个系统的最顶端,底下的各个郡县还有自己的官办学校,称之为学宫。

她当初在金城县做婢女时,也只有当地家世最好的那一批汉人士人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

如今这个小徐郎官居然要在这个小种落办学校,看样子,还是那种有教无类的!

这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福分?

“可是他们的学校还没建好”,柯木智皮糙肉厚,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揉揉屁股就站起来了,“单单只是圈了一片地方,开始动工而已。”

“你懂什么,修学校这种大好事,去帮忙不是应该的?”,阿母气不打一处来,对儿子命令道:“千万要让小徐郎官看到你在卖力气,将来肯定不会亏待你!”

她这么激动是有理由的。

当兵自然不是什么好去处,尤其是这么些年来,凉州的战乱就没停过,可打来打去,死的不还是最底层的羌人和汉人?

那些中豪、大豪一个个扩张地盘,劫掠钱财人口,赚的嘴里流油。

可底下的人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分点残渣不说,一场败仗,攒的那点零碎就全部送了回去,小命还要被当成朝廷军队的军功。

要说让柯木智去当兵,阿母是一万个不愿意。

可是读书就不一样了,就拿她年轻的时候服侍的汉人大官来说(其实就是个县衙府吏),庄园里住着几百号人,都为他们一家子种地织布、看门护院。金城县郊外连着的一大片良田直望到天边也看不到头。

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人家读了书!

阿母也不敢想过上庄园里贵妇人的日子,只要自己这个傻儿子能靠着读书识字,去郡治临泾县,在杨秋手下谋个差事,不用继续在地里刨食,就心满意足了。

“.”

半是阿母多年积威,半是自己也好奇,柯木智终究是答应了下来,“那我现在就去找那个小徐郎官。”

“等等!”

刚开始动脚,柯木智便被叫住。

“你多带些人一起去帮忙!”,阿母嘱咐道。

虽然此时还没有“投名状”的说法,但一个人去和带上其他人去的区别,阿母还是很清楚的。

“哦”,柯木智点点头。

还没走出几步,便又被叫住了。

“带上这些东西”,阿母从陶罐里拿出宝贝一样的几条咸肉,“这是束,记得给先生。”

“束?”

“就是拜师的礼物,汉人的习惯”,阿母怕他惹小徐郎官不高兴,又警告道,“去了学校,记得把先生当成阿母来对待,不许胡作非为!”

“我晓得了!”

柯木智拿着咸肉,飞也似地逃离了阿母的唠叨。

种落里对学校感兴趣的人家还有几户,这些人加上柯木智拉来的七八个小伙子,就是徐嘉树第一批预备的学员。

学校建成之前,也作为劳力帮忙。

徐嘉树也不让他们白干,除了报酬照发以外,施工过后的休息时间也会抓紧时间开展一些学前课程基本上就是摆摆龙门阵。

这日,他和十几个羌人小伙子聊天,突然心念一动,问道:“你们种落的豪干过什么坏事吗?”

照徐嘉树的猜测,本地的豪虽然才管着百来号人,或多或少应该还是会有一点欺男霸女,仗势欺人的事情。

借这个机会搞一搞诉苦会,有利于后面展开工作嘛.

闻言,十几个小伙子你看我我看你,竟然是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来可森叔叔是个很好的人”,柯木智想了想道:“谁家遭了灾死了人,都愿意出手帮忙的。”

“没错”,另一个也叫柯木智的少年点头赞同,“他的儿子和我们还是朋友呢!”

说起来,若不是家里要求,就冲着首领来可森输给了这伙外乡人,他们也不会来帮忙建这个学校的,更别说上什么鸟学了。

首节上一节7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