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过舒服了,苦的还是百姓,咱是穷苦出身,深知百姓的艰难,他们也是穷苦出身,怎么就会忘本呢!”
明朝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是穷苦出身,人穷志短,就算后来日子过好了,也想多捞钱,多置办一些产业,其中以淮西勋贵最为严重。
花船的事幸亏是朱英这个吴王办的,要是换成其他官员,恐怕事后一定会遭到淮西勋贵的报复。
“大孙啊,咱告诉你,你以后不能对他们太好,包括蓝玉,常茂这些人,外戚专权,帝国之祸也!”
“孙儿知道了!”
“你知道个屁!”
朱元璋白了朱英一眼,神情凝重的说道:“你这孩子就是太重感情,这不是什么好事,你是皇长孙,将来的储君,大明的皇上,这些外戚都是潜在的危险,这个道理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孙儿明白皇爷爷的意思!”
朱英说道:“请皇爷爷相信孙儿,孙儿心里有数!”
朱元璋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不说这些了,走,去吃饭!”
“您请客?”
“这是自然!”
爷孙俩来到教坊司不远处老许的摊子,点了几个家常的小菜,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吃饭时,朱元璋眯着眼睛,看到教坊司门口,有些出神。
“老爷子,您怎么了,看到啥了?”朱英回头看了几眼,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礼部郎中孙仁魁!”
朱元璋冷声道:“另一个好像是工部的,咱有印象,就是想不起来叫啥了,回头让锦衣卫好好查查!”
“这些该死的狗东西,日子过的太舒服了!”
朱元璋愤恨道:“娘的,这些狗官怎么就杀不尽呢!”
“皇爷爷,先吃饭吧!”
朱英劝道:“吃饱了才有力气杀人!”
朱元璋听到此话,顿时笑了:“大孙,你这话咱爱听,你说的对,吃饱了回家磨刀子,砍了这些狗官!”
吃饱喝足,爷孙二人回到了皇宫,搬着凳子坐在谨身殿门口,喝着茶,欣赏着月色。
朱元璋感慨道:“世人都羡慕皇上,但不知皇上也有苦恼啊,咱这个洪武皇上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被逼出来的!”
朱英听后笑了笑,故意拍马屁说道:“当年皇爷爷看不惯百姓被伪元朝廷剥削和欺压, 这才揭竿而起,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皇爷爷能当上皇上,那就是天意!”
朱元璋听后大笑了两声,随后摇摇头,说道:“真不是,咱当年造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但有口吃的,谁他娘的会去造反啊!”
“有馍吃,有地种,咱就知足了,可惜的是什么都没有,狗日的伪元把咱这个朱重八硬生生的逼成了朱元璋!”
“咱虽然当了皇上,但咱从来没忘记幼年的苦难,百姓的艰辛!”
“咱爱惜百姓,但咱下面的官员却阳奉阴违,想着法的从百姓身上捞钱,拿着百姓的血汗钱去干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
说道此处,朱元璋神情黯然,无奈的说道:“大孙啊,咱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想起了刘伯温曾告诉咱的一句话!”
朱英没有说话,等待着朱元璋继续说下去。
“曾经咱让刘伯温推算大明国运,结果这个狗东西告诉咱,大明的京城只有两代帝王气,气的咱差点没砍了他,大明兵强马壮,怎么会他娘的二世而亡……”
这话别人或许不理解,但朱英却清楚的很,心中暗暗惊叹道:“这刘半仙有点东西啊!”
朱元璋继续说道:“以前咱不信这些鬼话,但最近几年咱是越来越担心了!”
“前几个月,你查了花船,竟然抓到六十多官员,这事足以证明大明的臣子已经深陷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之中,什么为民请命,什么为君分忧,早就抛到脑后了!”
“现在整个金陵就像一个巨大的磨盘,正在一点点消磨大明的精气神,这样下去,大明真有可能二世而亡,刘伯温没有理由拿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来骗咱!”
“皇爷爷,您的意思是?”朱英已经猜到了老爷子想干什么了。
“金陵城太舒服了,舒服的不太像话!”
朱元璋极为严肃的说道:“咱想换个地方!”
“皇爷爷,您想迁都?”朱英连忙问道。
朱元璋点点头,直言道:“没错!”
“您想迁哪里?”朱英追问道。
朱元璋正色道:“刘伯温曾告诉过咱,按照风水上说,西安的九龙拱卫要比应天的虎踞龙盘更有帝王气……”
“其实咱也不信这些东西,但应天已经不适合再做为大明的京城了!”
第184章 坏事做尽的二叔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
“这个混账!”
御书房内,朱元璋将手上的奏疏狠狠的摔在地上,气的将御案掀翻在地,随后拔出挂在墙上的宝剑在房间内一阵乱砍。
云成听到声音慌忙走了进去,却看到严重失态的皇爷半瘫在地上。
“圣上……”
云成大喊一声,连忙跑了过去:“快叫御医……”
“别他娘的嚎了!”
朱元璋一脚将云成踹翻在地,随后直接坐在地上,整个人显得十分冷漠,那一双虎目仿佛随时都能吃人。
“去把太子,还有吴王给咱叫来!”朱元璋语气非常冰冷。
云成吓的全身发抖,一刻都不敢耽搁,颤颤巍巍跑了出去。
朱元璋已经好几年没发过这么大火了,不知道又是何人干了触怒皇上的事了。
云成自己去了东宫找太子,又命人去了坤宁宫找吴王。
东宫离的比较近,但朱标由于身体较胖并不能走快,反倒是距离远的朱英先一步来到了御书房。
看到朱元璋瘫坐在地上,朱英大惊失色,呼喊道:“皇爷爷,您这是怎么了!”说着连忙快跑过去将朱元璋扶了起来。
“谁惹的您,竟然发这么大火?”
看着一片混乱的御书房,朱英可以想象的到,老爷子刚才一定愤怒到了极点。
“还能有谁,咱的逆子!”
朱元璋愤恨道:“咱怎么会生这样的儿子!”
朱英愣住了,连忙问道:“不可能吧,我爹好像没做什么错事……”
话还没说完,朱标气喘吁吁大步走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父皇……儿臣……参见父皇!”
“过来吧,标儿!”
朱标猛咳了两声,灌了两口茶,这才缓解过来。
“出什么事了,父皇,谁惹您生这么大气?”
朱元璋指着散在地上的一份奏疏,说道:“你自己看看吧,这是从陕西送来的!”
提到陕西,朱标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二弟秦王朱,心中不免怀疑是不是二弟又闯祸了,如果真是朱,一定闯了大祸,不然不能把父皇气成这样。
朱标怀着忐忑的心将地上的奏疏捡起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仔细端详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直接将朱标看愣住了。
朱元璋指着朱英,说道:“你也不是外人,去看看你二叔干的好事!”
果然是秦王朱之事,朱英硬着头皮从朱标手上拿过奏疏看了起来。
这份奏疏没有多少华丽的言辞,全部都是用大白话写的,通俗易懂。
主要记录了秦王朱在封地的所作所为。
凡是秦地百姓,无论军民都要纳税,本就贫瘠的百姓们根本掏不出钱,于是几百人联合到朱府邸下跪求饶减免纳税,朱却视其为刁民,当场打死一位老人,更是捉拿了百名百姓。
当年,朱元璋为了招揽奇男子王保保,主动示好,将俘虏的王保保妹妹观音奴嫁给秦王朱为秦王妃(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但朱十分不待见这个蒙古女子,将她直接赶到后院与仆人一起干活,观音奴每日靠吃些烂菜叶生活。
朱最宠幸侧妃邓氏,这邓氏乃名将邓愈之女,虽出身名门,但却不是什么好东西,二人蛇鼠一窝,平日最爱的便是虐待折磨太监取乐。
太监们有的被割舌,有的被埋在雪中冻死,或者用熊熊烈火将人活活烧焦,而朱怕太监们去京城告发,于是将知情者全部处死。
为了使邓氏开心他专门派遣人去沿海为她购买金银玉器。他特意为邓氏量身打造了皇后所穿的衣服,还将自己的床上雕刻上五爪金龙。
朱英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自己的这位二叔在封地胡作非为,所做之事简直令人发指啊!
只见朱标跪在朱元璋面前,说道:“父皇,儿臣不相信二弟能做出这些混账之事,这其中定有隐情啊!”
“隐情?能有什么隐情!”
朱元璋吼道:“老二是个什么混账,你这个当大哥的难道不知道吗?”
“你娘死的时候,你哭晕了三次,这个狗东西没掉一滴眼泪,私下竟然还派人去买珠宝!”
“你和老二都是一个爹娘生的, 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怎么差距这么大?咱怎么会生出如此残暴不仁,罪恶滔天的混账儿子!”
朱标跪在地上,哀求道:“父皇,儿臣和二弟从小一起长大,儿臣不信二弟会有如此行径,儿臣请求父皇派人彻查此事!”
朱元璋听到此话更气了,指着朱标骂道:“标儿,你不用为这个狗东西求情,他刻龙床,制凤衣,他想干什么……”
“娘的,他是想造咱的反吗?他是想等咱死后,造你这个太子的反!”
此时,朱英站出来说道:“皇爷爷,孙儿听说二叔贪玩,这刻龙床,制凤衣可能就是觉得好玩而已,哪有什么造反的意思!”
要说朱坏事做尽,这确实无法反驳,但要说他想造反,这就真的冤枉他的。
“对对……”
朱标连忙说道:“父皇,雄英说的对,二弟只是觉得好玩,却是没有什么造反的意图!”
“你闭嘴!”
朱元璋指着朱英大吼道:“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朱英无奈的站到一旁,心中嘟囔道:“没我说话的份你叫我来干啥,刚才还说我不是外人……”
“父皇,儿臣……”
“你也闭嘴!”朱元璋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之前耿炳文告诉过咱一些事,那时候咱还不信,现在地方官的奏疏都上到咱这里了,咱还能不信吗?”
“咱倒是不愿意相信,但事实摆在咱面前,咱不得不信,一个侯爵联合地方官去诬陷一个大明藩王,标儿,大孙,你们信吗?”
朱标和朱英都没有说话。
朱元璋见次拿起一堆奏疏仍向二人,怒吼道:“咋了,你们哑巴了?”
“皇爷爷,不是您让我们闭嘴的吗?”朱英苦着脸回答道。
“咱现在让你们说话!”
气头上的朱元璋脱掉鞋底子直接扔向朱英,但没扔中。
顶一句就行了,再顶下去非得将老爷子气出好歹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