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125节

“这是交给你了!”朱英淡淡说道:“要把事情办的让别人说不出来话!”

“臣明白!”

……

虽然李景隆明白吴王殿下的意思,但具体如何处理这六十多个累赘,让他苦恼了一夜,直到第二天进宫早朝,让他灵光乍现,瞬间有了一个好主意。

下朝后,李景隆并没有回去,而是找到了宫里的太监之首,云成。

“云公公!”李景隆十分热情的喊了一声。

“拜见曹国公!”

云成坦然道:“不知曹国公有何事?”

谁知李景隆一开口,却把云成吓了一跳,说道:“云公公,我给你找六十多个干儿子,你要不要?”

云成听后瞬间皱起了眉头,尴尬的笑道:“曹国公说笑了!”

“没给你说笑啊!”

李景隆很严肃的问道:“我听说你们宦官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叫什么二十四衙门,有这回事吧?”

“有!”

云成点点头,越来越糊涂,问道:“您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景隆没有回答,继续问道:“这二十四衙门中,最苦最累的是哪个衙门?”

云成虽然没明白李景隆的意思,但还是回答道:“是十二监中的直殿监,主要负责每日清扫皇宫各处污垢,清刷尿桶之物等等!”

李景隆听后很是满意,笑道:“这样吧,云公公,你把这个直殿监改成国子监吧!”

云成直接愣住了,用着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他,说道:“曹国公,您没喝多吧,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

“别急啊,听我说完!”

随后,李景隆在云成耳边低声了几句。

云成听后皱着眉头,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这真是吴王殿下的意思?您可不能坑我!”

“害!”

李景隆坦然道:“咱这关系,我坑谁也不能坑你啊,你要不信可以自己去问吴王殿下!”

云成看着李景隆严肃,认真的表情,心中信了大半,仔细一想,以吴王殿下机灵古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事风格,说不定真能干出这事!

最终,云成将此事答应下来,并交代李景隆把人先送到净身房。

老李自然没意见,看着云成离开的背影,小声笑道:“老子坑的就是你!”

“哎……我也是为了吴王殿下,云公公,你可千万别怪我!”其实老李心里也是愧疚的。

转念一想,给他找个六十多个儿子,也是做了好事,他凭什么怪我?

想通这个道理,李景隆心中那一丝丝愧疚感荡然无存。

第182章 一顿酒喝断了前程

李景隆告别云成,正准备回教坊司补个觉,还没走出皇宫的大门,身后听到一阵喊声。

“曹国公请留步!”

李景隆回头看了一眼,顿时心里紧张起来,只见云成这个死太监正慌张的跑来。

“云公公,怎么又回来的?”李景隆有些心虚的问道。

云成气喘吁吁的说道:“曹国公,太子殿下请您前去东宫,有大事相商!”

“太子殿下?”

李景隆心中担忧起来,自从回来后,先是被皇上揍了一顿,又被吴王敲打一次,难道太子殿下还不放过自己?

无奈的李景隆,怀着忐忑的心情,硬着头皮来到东宫,看到太子朱标十分热情的招呼自己,还设下一顿丰盛的酒宴,心中的的顾虑减去一大半。

“太子殿下,臣敬您!”李景隆端起酒杯,起身敬酒。

朱标轻轻咳了两声,却喝起了茶,说道:“九江,孤最近身体不适,御医说不可饮酒,只能以茶代酒了!”

太子身体不适还要请自己喝酒,这闹得哪一出?

李景隆心中免不了有些怀疑,但还是关切的问道:“殿下要保重身体啊!”

“无碍的!”

朱标笑道:“其实今日请你喝酒是想请你帮孤一个小忙!”

一听太子殿下要请自己帮忙,李景隆心中顿时喜悦起来,连忙说道:“殿下客气了,我们既是君臣,又是皇亲,有事您尽管吩咐,臣一定竭尽全力!”

朱标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孤就直说了!”

“孤想让你担任皇孙的老师,传授弓马武艺之术,不知你意下如何?”

听到此话,李景隆瞬间乐了,他压根没听出来朱标说的是皇孙,而不是皇长孙,感情还有这好事,想都没想,直接说道:“殿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好好教导皇长孙弓马骑射之术!”

朱标听后,眉头一皱,提醒道:“九江,孤说的是皇孙,不是皇长孙!”

“殿下,这皇长孙不就是皇孙,,,”

李景隆瞬间反应过来,脸色骤变,皇长孙可以是皇孙,可皇孙不一定就是皇长孙啊,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

“殿下,难道不是皇长孙,吴王殿下?”

朱标点点头,说道:“雄英有蓝玉和凌汉教导,孤放心,孤想要让你担任允的老师,你可愿意?”

“这,,,”

李景隆傻眼了,要是以前,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现在嫡皇孙回来了,谁他娘的愿意去搭理一个庶出的皇孙,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引火烧身,但不答应便会驳了太子爷的面子,这实在太难了,就连八面玲珑的曹国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当朱标提起为皇孙找武艺师父的时候,李景隆瞬间想到的就是皇长孙朱雄英,哪怕是给嫡次子朱允当老师他都认了,谁会闲着没事和一个庶子搅在一起。

李景隆沉默下来,脑海中拼命的想借口推辞,说道:‘殿下,臣武艺松松,弓马也不是很擅长,万一误了二爷,臣万死也难恕其罪,,,’

说着,看到朱标脸色有些不好看,立马补充道:“殿下,臣实在难当此大任,臣推荐郑国公常茂,茂太爷的武艺天下无双,深的开平王真传,整个大明也难遇敌手,担任二爷的老师再合适不过了!”

听到此话,朱标并没有生气,反而唉声叹气的说道:“九江啊,你不知道,你在山东赈灾的时候,孤已经找过凉国公和郑国公,他二人军务繁忙,实在抽不出身,最后才向孤推荐了你,难道你也要驳了孤的面子?”

蓝玉说军务繁忙,这是事实,常茂就顶着世袭国公的爵位闲置在家,连个官职都没有,能有什么忙的,整个大明的公侯就数他最闲,屁事没有,天天闲着抡着禹王槊在自家后院一通乱砸。

心里这么想,但嘴上还是说道:“臣不敢!”

见李景隆迟迟不答应,朱标笑道:“郑国公现在还在西南平叛,想来也快回来了,他可是拍着胸向孤保证,说你一定会答应的,你可不要让孤失望啊!”

面对赤裸裸的威胁,老李是有苦难言啊,今天若是不答应下来,不仅太子会生气,等茂太爷回来也一定不会放过他。

“臣,,,臣愿意!”

胳膊始终拧不过大腿,而且还是两条大腿,李景隆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下来。

“好!”

朱标立马吩咐东宫太监将朱允叫来,随后端起茶杯,笑道:“九江,孤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老李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苦闷道:“谢殿下!”

没一会儿,吕氏将朱允带了进来,朱标招招手,说道:“允啊,快来拜见曹国公,曹国公以后就是你的武艺老师了!”

朱允很是高兴,曹国公可是铁杆太子党,更是与大哥朱雄英一条心的人,如今却成了自己的老师,这将意味着以后自己的身后有一位国公支持,而且这个国公还是皇亲国戚。

“拜见老师!”朱允十分恭敬。

“二爷不必客气!”李景隆挤出一丝笑容,简直比哭还难看。

吕氏在一旁笑道:“以后麻烦曹国公了,罪妾感激不尽!”

李景隆已经笑了不出来,只是微微颔首,装都懒得装了。

谁都知道朱雄英和朱允从小就不合,长大了更是相互看着不顺眼,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来继承大统的十有八九是皇长孙,到时候眼前的这个庶子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必然的事实,现在和一个庶子绑一起,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想到此处,老李的心都凉透了。

“九江,这可是宫里的好酒,外面喝不到,孤听说你是海量,今天一定要不醉不归啊!”

朱标说道:“在孤这喝多了,谁也说不了什么,回头孤让人送你回去!”

一个烧饼换来一顿毒打,如今几杯酒葬送了整个前程,李景隆哪里还有心思去品尝什么宫廷御酿。

最后硬着头皮喝了一杯,装出一副喝醉的样子,在几名太监的搀扶下回到了曹国公府。

等太监走后,老李立马从床上爬了起来,仰天怒吼,将房间的东西一顿乱砸,用以发泄心中的怒火。

“完蛋了,完蛋了,这该怎么给吴王殿下交代了!”

发泄完后,李景隆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和朱允绑一起,这等于引火上身,自毁前程啊,将来皇长孙继位必然会遭到清算。

“不行,老子不能坐以待毙!”

李景隆跑出房间,冲着仆人大吼道:“赶紧备马,去凌汉老大人府上!”

第183章 迁都

傍晚,忙碌的一天的朱元璋乏累不已,于是将手上的奏疏全部交给太子朱标处理,自己则叫上大孙,出宫透透气。

一老一少走在街上,看着繁华的金陵,不知不觉间走到了玄武湖望着风平浪静的湖面,朱元璋感慨道:“当年咱就是在这训练的水军,后来才打败了陈友谅!”

朱英点了点头,问道:“皇爷爷,孙儿听说当年鄱阳湖水战打的非常惨烈,皇爷爷也是险胜而已!”

“没错!”

朱元璋沉声道:“当年陈友谅兵多将广,兵力极强,要不是为了自保,咱当年是真不愿意与他打这一仗!”

“哎!”

朱元璋叹息道:“不打就得死,咱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在那鄱阳湖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惨啊,那一战是咱经历最惨的一仗,好几次差点被陈友谅击败,好几次命悬一线,要不是你外公常遇春舍命相救,挡住了那万人敌的张定边,咱这条命早就沉到湖里喂鱼了,哪还有今天的大明!”

“所幸皇爷爷打赢了!”

朱英笑道:“陈友谅只是算是枭雄,而皇爷爷却是明主,他哪里比得过!”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正色道:“大孙,你错了,陈友谅是咱平生遇到的最强的对手,当年要不是郭英误打误撞,一箭将他射死,最后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准!”

“虽说最后打赢了,咱也损失了三十多位大将,丁普郎这家伙比你外公常遇春还要猛,身受十几道刀伤箭伤,孤身血战,整整砍了八个时辰,最后力竭而亡,头都被陈友谅的士兵砍掉了,仍然自立不倒,持兵器继续砍杀数十人,犹如天神,当真不可思议,还有韩成,陈兆先,,,这些人要是活到大明开国,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朱元璋望着远处,继续说道:“咱时常想起当年跟咱打天下战死的老兄弟,花云,胡大海,廖永安、张德胜,叶琛、赵继祖,耿再成,,,这些人都他娘的是好样的,可惜他们没有等到大明开国,没有享受过一天的荣华富贵,更没有看到如今的洪武盛世!”

“活下来的,咱也杀了不少!”

朱元璋突然问道:“大孙,你说咱对这些老兄弟是不是真的太苛刻了?”

“皇爷爷,您想听心里话吗?”

“废话!”

朱英思考片刻,说道:“您杀的每一位功臣都有帝王的考虑,不过,对有些人确实苛刻了,就像韩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基!”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他们为了大明是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该给的咱也给了,但他们不满足啊,一个个得陇望蜀,贪得无厌,比起开国前就战死的那些老兄弟,他们有什么脸问咱要这要那的……”

“哎……”

“人心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

首节上一节125/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