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320节

“过两天断粮了怎么办?”吴承恩苦着脸问道:“会出大乱子的。”

“今天最晚明天,伍记的船队会送来三千石存粮。”赵昊给他吃颗小小的定心丸道:“然后陆续还能有个一万石左右,差不多半个月内就能送到吧。”

“那也就是半个月的量。”吴承恩无奈的看着赵昊。“这下知道以工代赈的可怕了吧?那就是个无底洞啊。”

“这几天林中丞就到苏州了。”赵昊想一想,挠头道:“他应该会让府里再调拨一批。”

“那还成。”吴承恩松口气道:“有巡抚大人亲自照会,知府衙门就是再拖延,十天半个月也能送来粮食,正好接上。”

“那个指望不得。”谁知赵昊却摇摇头道:“巡抚只能命令知府,不能亲自操办,有的是办法拖一两个月。”

“蔡知府干嘛要拖我们啊?”吴承恩不解问道:“难道昆山县不是他治下吗?”

“蔡知府是高阁老的学生……”赵昊瘪瘪嘴道:“听说,去年是高肃卿亲自打招呼,把他从户部郎中调升为苏州知府的。”

“高拱?”吴承恩一愣道:“那又怎样?难道你爷俩除了得罪徐阁老,还得罪了高阁老?”

“这跟我父子没关系。”赵昊不由讪讪道:“是我家老爷子,据说跟高拱有死仇。”

“呃,好吧。”吴承恩的嘴角也抽动两下,心说这下可好,成孤军奋战了。

……

要是原先徐阁老在位,蔡国熙要夹着尾巴,大家还得和平相处。

现在谁都知道,高拱复出是早晚的事儿,蔡国熙肯定要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的。

什么,李春芳?大家都心知肚明,过渡期的摆设而已。

大明首辅之位不是谁都能做稳当的,没牌面的甘草国老坐不稳的。

“既然苏州如此不友好,为何当初还要选这里呢?”吴承恩大惑不解。

“因为是苏州啊。”赵昊笑笑不解释。

为了点着商业革命那把火,哪怕是去吴县他都甘之若饴,何况现在改任昆山还有个缓冲。

只是,就苦了赵二爷了。

想到这儿,赵昊益发觉得责无旁贷了,便沉声给吴承恩打气道:

“你只管放粮就是,其余问题交给我来解决。”

“怎么解决?”吴承恩却直皱眉道:“还有件事儿没跟公子说,今天陪着盘库的户房司吏说,上午去苏州进货的粮商都空手而归了。据说是存货吃紧,只能优先供给府城。”

说着他语重心长叹口气道:“公子,这世上有些事,用钱也解决不了的。”

“这个我承认。”赵昊点点头,却话锋一转,洒然一笑道:“但绝大多数时候,只是给你钱的不够而已。”

“公子准备加钱买粮?”吴承恩眉头却皱的更紧了。“哄抬粮价是大忌啊。”

赵守正口头下达的救灾令中,就有‘严禁哄抬粮价’一条。

同样道理,知府衙门和各县也不会坐视昆山县高价收粮的,那样会扰乱全府的粮价。

这对一个实际八百万人口,一半以上的粮食靠从湖广购买的地区来说,是灾难性的。

“想避免也很简单,只要采用场外交易就成。”赵公子淡淡一笑道:“你就别操心了,赶明儿我出去转一圈,保准把粮食给你凑齐。”

“哎,好吧。”吴承恩是个爱操心的性子,又是初次跟赵昊办事儿,自然是一百个不放心了。

但这县衙里实际上说了算的是赵昊,就连县老爷也得听着。吴承恩只能按下担心,静候佳音了。

“还有件事要请示公子,这些粮食怎么入账?算是县里跟公子买的,借的。还是公子捐的?必须要有个明确的章程。”

第四十九章 神秘的江南公司

后衙花厅中。

这笔钱到底怎么出?这问题,已经在吴承恩心里憋了好久了,都影响他构思新情节了。

“私人捐钱给官府,很容易惹麻烦的。”吴承恩轻叹一声,幽幽道:“沈万三就是昆山人,公子不可不慎啊。”

两百年前的大明首富沈万三,就是忽视了这一点。又是帮朱元璋修南京城墙,又掏黄金百万替皇帝犒赏三军,结果惹得朱元璋犯了红眼病,寻个借口就抄了他的家,把他发配云南充军去了。

“咦?射阳先生好奇怪,谁说我要给县里捐款了?”赵昊眨眨眼道:“千里当官只为财,哪有自己贴钱搞建设的道理?”

“那公子准备怎么办?”吴承恩白他一眼,跟老夫还要演。

“本公子只能帮忙牵个线,联系看看有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借款给县里。”赵昊煞有介事答道。

“全天下不就公子一家公司吗?”老吴直翻白眼。

“射阳先生有所不知了。现在北京那边,已经开了十几家公司。听说山西太原都开了一家。”本公子还有百分之五的干股呢。

“哦,是吗?”吴承恩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身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应该紧贴时事,什么都略懂一点才对。

其实也不怪他,毕竟大明朝经济新闻的传播速度,远不如政治新闻。

何况除了太原的山西煤业股份公司外,那十几家都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

“不是西山公司的话,会是哪一家呢?”吴承恩好奇问道。

“是一家名叫江南公司的,全称是江南投资有限公司。”便听赵公子一本正经道。

“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呢?”吴承恩追问。

“就是一帮狗大户有钱没处花,凑份子组成了这么家公司,东投西贷、让钱生钱呗。”赵公子答道:

“恰巧本公子也在里面有点股份,就给父亲牵了个线,人家答应可以借款给昆山县。”

“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吴承恩权且信了赵公子的说法。

这时候有奶就是娘,管她亲娘还是干娘。

“二十万两够不够?不够再让他们加二十万。”赵公子眼都不眨道。

“够,肯定够了!”吴承恩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难以置信道:“不过那可是四十万两啊,顶县里多少年的收入了!那江南公司图什么呀?”

“人家当然不是做慈善了。”赵昊沉声答道:“县里要把土地租给他们,用地租抵债的。”

“这样啊?”吴承恩终于感觉有些合理了。“县里十万亩官田,一年能收个三四万石的租子。利息不太高的话,慢慢还倒也能还的上……”

说到这,吴承恩的脸色却渐渐难看起来。

大明朝的税制十分荒唐,各县的税粮并非统一交到县里,再由县令统一上缴分配。而是由粮长直接解送到指定地点……通常是南京以及附近的卫所。

所以知县能自由调配的,只有归属于县里的官田。

包括县太爷在内,几百号官吏差役吃的皇粮;全县日常的运营费用;修桥铺路,救灾赈济,兴学育化等各项开支……全都要从官田里出。

“昆山县本来就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了,再背上如此沉重的债务,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明知道大老爷是不得已而为之,负责任的吴师爷还是有义务提醒赵昊一句,这是在饮鸩止渴。

“哈哈哈,射阳先生放心,人家没打咱那点官田的主意,要租的是杨林塘以北的抛荒地。”却听赵公子一脸圣洁地说道。

“啊?”吴承恩大吃一惊道:“要那玩意干啥?一年三百六十天,得有两百天泡在水里。搞来养鱼吗?那还不如直接租阳澄湖呢。”

“人家可能要养泥鳅吧。”赵公子打个哈哈笑道:“说不定人家有什么奇思妙想,到时候咱们会大吃一惊呢。”

“好吧,那就拭目以待。”见既不用增加县里负担,又没有损失县里的财产,吴承恩自然乐见其成。管他是养泥鳅还是养蛤蟆呢。

“那什么时候能签契约呢?”

“契约得过几天,人家董事长来了再签。不过江南公司已经给了笔预付款,够解燃眉之急了。”

赵公子说着,从会票夹里点出两万两会票,递给吴承恩道:“回头让赵士祯去兑了,先给金将军那边拨一笔款子。再给老爹一笔,让他把下面人的俸禄给发了。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咱更没法既让马儿跑得快,又让马儿不吃草。”

“几千两银子就够了,用不了这么多。”吴承恩一边接过会票,一边狐疑的看着赵昊的钱夹子。

他不由深切怀疑,那所谓江南公司,是不是只存在于赵公子的钱夹子里。

“县里接下来开销大,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赵昊便笑着一摆手道:“大头本公子亲自处理,日常琐碎的开销,就不要来烦我了。再说我这两天还要出去一段时间。”

“哎,好吧……”吴承恩虽然觉得这不合规矩,但事有从权,一切为了抗洪嘛。

……

下午徐渭回来,三人又抓紧时间开会,结合赵昊今日调研的结果,拟定出了‘昆山县抗洪时期暂行章程若干’。

然后修改誊写,抄录用印,送去南山寺给赵二爷过目签名。

其实本不用这么麻烦的,反正赵二爷看了也白看,徐渭直接给代签就可以了。

要知道徐大师除了会双手作画,还会仿制名家字画,造出的赝品可以假乱真。模仿赵二爷的签名完全信手拈来。

之所以还要多此一举,不过是三位幕后大佬在自觉维护工具人的体面而已。

然后,工具人……哦不,赵二爷便命郑应龙等联络人,将章程的副本送去各自家中,请士绅们动员百姓全体参与抗洪。

其实,昆北的老百姓,早就人心惶惶,担心土坝决堤,自己的家园也像昆南一样被洪水淹了。

为了保住夏收,所有人都是愿意上堤抗洪的。

但必须要等到那帮乡绅发话,全县的乡民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皇权不下乡,不是说着玩的。

县城之外的地方,县老爷是不能直接插手的,必须要通过乡绅来办。否则,他什么都办不成!

好在士绅们早晨才刚发过誓,又听说大老爷已经住在了堤上,下午时就见赵守正拿出了一套宽严相济、周密合理的章程。

不由对这位新来的老父母刮目相看,心说状元郎果然名不虚传,就是跟冯知县那种庸官完全不一样啊。

他们终于纷纷打起精神,召集各村的里长到家里开会,命他们每户出一丁,带好工具干粮,明日跟自己上堤抗洪。

第五十章 告示

翌日一早,昆山县官差在申明亭,并城内各人烟稠密之处张出告示。

百姓冒雨聚集围观,识字的便高声念道:

“新任昆山知县赵,急告全县父老五月入梅以来,淫雨连月,太湖猛涨,汛情经年不遇。昆南已成泽国,吴淞江堤危在旦夕。

一旦江堤失守,全县皆遭没顶之灾,房倒屋塌、颗粒无收,饿死溺亡者不知几番!

本官与众同僚不忍看百姓遭此劫难,誓为昆山守堤到底,洪水一日不退,吾等一日不下江堤!

呜呼,昆山乃百姓之昆山,人人皆有守土之责,我等众志成城,洪水不能侵也!

自今日卯时起,本县进入紧急状态,为上下一心,全力抗洪,特颁禁令九条,望周知:

一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二禁造谣生事,蛊惑人心!三禁打架斗殴,动辄诉讼!

四禁偷窃诈骗,哄抢物资!五禁知情不报,串通一气!六禁擅离职守,麻痹大意!

七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八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九禁不遵号令,临阵脱逃!

有违此九禁者,无论官民于国法严惩之外,一律枷号十日,立耻辱碑于朝阳门内,为百世唾弃!

昆山知县赵守正;县丞何文尉;主簿白守礼;典史熊夏生联署。”

这篇严厉决绝如檄文的告示,登时让本就人心惶惶的昆山县城炸了锅。

县城的百姓算是彻底从麻痹状态中警醒了,惶惶不安的议论起来。

“这么狠?这下来还怎么做人啊?”

“是啊,又是枷号又是耻辱碑,甭在昆山露面了。”

首节上一节320/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