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62节

  跟横城那边的租赁合同已经签好,一共800支三八式道具枪,2月10日之前到位。

  魔影厂那边已经完成50式夏季军装的样品,按照你的要求进行了多次漂白做旧,给沙教授发过照片确认,他回复说基本符合原貌。等群演确定,就可以放量生产。”

  说话间两人回到大壮的办公室,刚坐下就看到小美抱着本子进来,原来金盾和魔影的投资款到位了。

  金盾一笔4500万(包括兵工所和军区的代投款),魔影一笔3000万,都已经打进了爵迹的账户。

  不得不说几个投资方够大气。

  项目主控魔影打钱痛快还可以理解,毕竟是总公司给“子”公司放款。

  相比之下军方的痛快劲儿更胜一筹,协助拍摄的人员和设备根本不做预先扣除,投资款直接百分百一步到位,连分期控制的投资大原则都没有顾及。

  陈一鸣因为忽悠小姐姐产生的那一丝悠哉,立马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资金到位的这一刻,《1951》真正给他带来了“投资过亿”大项目的沉重压力,这要是给他搞砸了,除了麻溜滚回原时空,他想不出其他的解决办法。

  前世他就是个喊咔工具人,别管他拍的那些神剧对外号称多少亿的投资,赔多赚少都与他毫无关系,他只要按照制片表打卡上下班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掌控一个数百人的超大剧组,是他前世从未肖想过的。

  大把大把的钱通过他的签字批准花掉烧掉,一旦赚不回来,他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责任人。

  陈一鸣深吸了一口气,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镇静下来。

  毕竟项目得到了军方的大力协助,对比立项之初的估算,拍摄成本已然大幅降低,他具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也就是说,他可以拍得“稍微”恣意放飞一些,而无需担心拍到一半花光预算。

  他暗地里给自己打着气,有一镜到底的噱头,像《魔都假日》那样票房过亿不敢想,海外收个三五千万坚果币,应该算不上异想天开。

  想到这里他开口问马云腾,“大壮,上周你和申大姐联系过吗,关于《1951》的海外发行,她有什么看法?”

  马云腾想了想说道,“她现在一心扑腾《魔都假日》,暂时顾不上《1951》,不过她提过一嘴,华纳兄弟对你的第二部电影很感兴趣,可能近期华纳中国会派人来咱们公司。”

  陈一鸣眉毛一翘,“来干啥?这么早又没样片可看。”

  大壮一脸的不以为然,“联络感情嘛,一回生二回熟,等片子出来不就占个先机?你还是专心拍电影吧,外头这些应酬你不懂。

  哦对了,申大姐还说过,既然确定要搭欧洲三大这班车,车次一定要选好喽,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开叉了道。”

  陈一鸣一听这话有了些兴趣,这才是关系到项目KPI的大事。

  马云腾也不卖关子,直接揭晓了谜底。

  “她说了,2月份的柏林电影节你肯定赶不上,只能考虑5月的威尼斯和8月的戛纳。

  欧洲三大的参赛影片,硬性要求必须在电影节首映,所以你一定要想好,如果按照原计划6月份上映,那么《1951》就只能去威尼斯。

  不过申大姐说今年的威尼斯可能不太适合《1951》,因为下周电影节就会对外公布,本届评委会主席由高卢影后安娜-丽贝卡担任。

  欧洲三大奖不同于奥斯卡,评委会要么7人要么9人,人越少主席手上的2票就越关键,主席真心力挺的片子,就算博不到金的,起码也能撸到个银的。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题显然将围绕女性题材展开,一部战争电影真的没必要头铁硬往上撞。

  申大姐大力推荐《1951》去戛纳,那边的评委会主席虽然尚未公布,但不出意外会是鬼才导演托尼-塔伦蒂诺,他格外钟爱战争与犯罪题材,《1951》肯定能对上他的胃口。

  今年申菲依旧是戛纳的选片人之一,她说只要《1951》符合参赛要求,光凭一镜到底的噱头,就可以轻松入围主竞赛单元。”

  虽然是马云腾转述,但陈一鸣依旧听得出申菲的潜台词。

  这位大姐显然对一部主旋律战争片不抱任何期待,所以只提入围三大博曝光,压根儿没接海外发行的话茬。

  不过申大姐的意见是中肯的,戛纳确实比威尼斯合适。

  《1951》可借不到公主的东风,三大如果撸不到奖,就少了最大的宣发卖点,海外票房肯定大打折扣。

  这样一想,似乎8月中下旬上映,才是最为理想的档期。

  既可以吃到暑期档的尾巴,又能把映期延伸到9月,错开国庆档韩三爷的《开国大典》。

  如此操作,制作周期也更加宽裕,完全可以等到春暖花开的四月份再开机,拍摄时间相应放大到3个多月,冗余度一下子暴增一倍。

  陈一鸣决定明天就打着申大姐的砖家旗号去忽悠大马董,务必要把《1951》的首映拖到8月份的戛纳电影节。

  结果他还在琢磨面对二大爷的说词,后者的电话先打过来了。

  “一鸣,准备一下马上跟我飞帝都。”

  陈一鸣被吓了一跳,他刚想追问出了什么变故,结果那头电话已经撂了。

  会议室里的铂爵三人组面面相觑,马云腾着急地追问,“我爸语气怎么样,听得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吗?”

  这个时候去帝都,肯定是剧本审核的事情,别无他想。

  陈一鸣没有理会大壮的提问,也完全不去回忆二大爷的语气。

  他的内心在反复权衡,如果剧本真的需要大改,自己的底线应该设置在哪里?

  如果项目最终流产,铂爵已经搭进去的投资,又有哪些可以收回。

  虽然做了最坏的打算,但他坐到马二爷身边听到的第一句话,还是让他感觉内心发凉。

  “一鸣,后天帝都电影学院有一个研讨会,参会的是来自电影局审查委员会、影联、影研以及帝都几所高校的专家,你要准备一下发言并回答提问。”

  陈一鸣不由得问道,“马叔,这么大阵仗,不可能是专门儿为我预备的吧?小子何德何能啊!”

  马二爷呵呵一笑,“你小子哪有这个分量,这回啊,算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研讨会其实是给韩老三预备的,咱们是被捎带脚了。”

  陈一鸣一脸不解,“《开国大典》触及什么敏感点了?不能够吧,韩三爷可是一贯根正苗红呐。”

  马二爷尽量安慰他,“那是韩老三的事,咱们不用管。

  你把心放回肚子里,《1951》的剧本我和老郜、老孙都看过,我还让厂里的老编剧老导演把过关,确实有所突破,但是没有原则问题。

  军方的意见到了帝都你直接问老孙,魔影这边我现在就告诉你,一路绿灯。”

  陈一鸣努力平复心情,问道,“马叔,我要准备些啥呢,发言总要有个主题吧,对了,那个研讨会是个啥名堂,没名字吗?”

  回应他的却是一声嗤笑,“屁的主题,不过是那帮老古董秀存在感罢了,六十年大庆,正事是掺和不动了,但人不能缺位嘛。”

  陈一鸣听得半懂不懂,二大爷也不解释,只是吩咐道。

  “一鸣,到时候我和孙副主任也会列席,你就围绕剧本的创作思路简单讲几句应付一下就行。

  咱们不是研讨会的正主,就别去抢正主的风头。”

第80章 档期难选 持中略正

  陈一鸣觉察出二大爷不想就研讨会多聊,于是就把话题转到《1951》的档期上。

  当他知道项目推进不会受阻之后,对所谓的研讨会也就没了关注,爱谁谁,只要不耽搁他拍电影就成。

  本以为是一句话就得的“小事”,没想到二大爷还挺为难。

  显然马老板不是因为对威尼斯金狮情有独钟而纠结,那就是有难言之隐喽?

  “一鸣,我之前跟你说让出暑期档,其实是有原因的。

  你知道的,华国跟坚果签订的电影谅解备忘录有明文规定,2003到2008是过渡期,从2009年开始,进口电影原则上享受国产电影一致的国民待遇。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帝影、魔影引进到国内的外国电影,安排档期时要与国产电影一视同仁,映期比照海外首映,不宜有两周以上的延迟。

  去年为了《官渡》,我和韩老三硬顶着拖了一年,在暑期档只上了2部好莱坞电影,还都不是分账大片,而是买断的批片。

  今年又赶上大庆,《开国大典》预留了国庆档,如果咱们再朝暑期档伸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1951》不是不能把档期调到8月,但是这样做等于直接与好莱坞大片打对台,你应该了解过,今年坚果都有哪几部票房炸弹预备役吧?”

  陈一鸣当然做过功课,他喃喃自语道,“《潘多拉》、《变形金刚2》、《方舟》。”

  马二爷把手一拍,“对喽,说说,《1951》撞得过哪个?”

  陈一鸣嘴硬反驳,“总不能三部都挤在一起上吧,反正《潘多拉》肯定赶不上暑期档。”

  二大爷双手一摊,“那也行,你是想打《变形金刚2》,还是去怼《方舟》?”

  陈一鸣也纠结了,两个都是特效大片,前一个是童年回忆,后一个是世界末日,哪个噱头都比《1951》足。

  他迟疑地说道,“马叔,要不咱们9月上?暂时先不考虑延期密钥的事情。”

  这句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不妥当。

  以华国目前的市场盘子,9月份的4周时间,哪怕是周周票房冠军也就能把票房顶到2.5亿,1亿投资根本收不回成本。

  把赢利预期全部压在海外运作上,实在是太过冒险。

  当然,《1951》具有主旋律的属性,少赚甚至稍微亏一点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陈一鸣刚通过《魔都假日》大赚一笔,业界正是对他追高估值的时候,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扭头就大亏,后续他再组局肯定要平添很多波折。

  二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一鸣,档期的事还早,不必急于一时,你的任务是全神贯注地把电影拍好,其他的交给我。”

  飞抵帝都修整一晚,第二天陈一鸣跟着二大爷再次拜访总政文艺中心。

  孙副主任对《1951》的剧本很重视,他属于老一辈的文艺工作者,比起分镜稿,更看重文学剧本,特别是剧情、人物和台词。

  他找来审核剧本的专家,自然也都是他那一挂的。

  在现场陈一鸣看到了好几个熟人,比如军艺团的李箭、侯永,八一厂的谢千里、王树斌。

  侯老师笑着主动上前和他打招呼,原来段一宁和石磊被李团长嫌弃“接戏不严肃一身市井气”,这会儿正在晋省驻地强化军训,所以都没有过来。

  王树斌是八一厂的创作组长,既能编也能导,长征题材专业户,上次一起喝大酒结下的交情。

  不认识的几个专家,主要来自总政文艺中心的研究室和业务部门。

  孙副主任很尊重主创,虽然会议主题是讨论剧本修改,但流程上却是陈一鸣首先通读原版剧本,然后回答专家提问。

  言下之意,只要陈一鸣能够有理有据地回应专家的疑问,那么就可以按照原剧本来拍摄,总政不会按着他的头逼他接受修改意见。

  经过陈一鸣魔改的《1951》,只是披了一层《1917》的皮,电影内核已经完全不同。

  电影圈一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一个导演的一生,就是不断重复自己的处女作。

  其实挺有道理的,套用到众多名导大导身上,都说得通。

  哪怕陈一鸣算不上名导大导,出的活儿也都是些换皮西贝货,这个论断在他这里依旧适用。

  《魔都假日》是陈一鸣两辈子的电影处女作,用一天两夜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

  《1951》的故事内核,其实就是对《魔都假日》的重复,只不过主角从女孩变成了男孩。

  陈一鸣也仔细思考过,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是出于怎样的思考逻辑,把《1917》这样一部反战电影,给魔改成《英俊少年》的?

  想来想去,他只能归结为自己积淀不够、修行不厚,潜意识下能够探讨的主题,够不到诸如命运、生死、孤独、漂泊等等形而上的层次。

  一切故事里的波折,他只能归因到“成长”这个相对浅显的阶段上。

  说到底,陈一鸣就是一个神剧导演的底子。

  前世的记忆可以让他随意借鉴无数电影名篇,但是无法带给他电影主创背后的思考,看幕后花絮可解决不了思想内核缺失的问题。

  陈一鸣读的很快,《1951》本身台词量也不算多,段一宁“牺牲”之后少了一个话痨,电影里就更加惜字如金。

  剧本读完之后,专家们开始依次发言质询。

  《1951》的剧情一马平川,具有完整人物弧光的角色,也只有刘东君一个,讨论自然就围绕着刘东君的变化展开。

  第一个提问的是战史专家余与飞,他是沙教授的同事,老沙跟组常驻外景地之后,他就把审核剧本的活儿接了下来。

  “陈导,开场时的主角,是不是有些过于木讷了呢?

首节上一节62/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