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40节

  祥瑞也知道爱教片在口碑传播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因此特意在取景方面加以弥补。

  送别安西西之后,陈一鸣在周二那天如约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动作指导,从港城赶来的谢天放。

  这是一个老帅哥,稍显松弛的腮肉与些许前倾的脊背,暴露了他年近六旬的真实年龄。

  然而一眼看去,谢天放也就是四十来岁,举手投足干脆利落,依然绽放着当年动作精英的风采。

  少许寒暄之后,老爷子就直截了当地询问项目,还颇为谦逊地表示,“不知道能不能帮得上忙,尽早对接以免误事。”

  陈一鸣拿出涉及到追逐片段的分镜稿,对照着讲解。

  “谢老师请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二三十层的楼宇群,错落地矗立在高差巨大的坡道上,不同楼层之间由廊桥相连。

  我希望呈现的效果,就是借助廊桥在楼宇间追逐。”

  谢天放一张张地反复翻阅分镜稿,好半响之后才开口答道,“别这么客气,叫谢哥。

  来之前MISS侯跟我讲的是跑酷指导,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高低差,可不止跑酷那么简单啊,已经称得上蹦极啦。

  看这张图,16层直落8层,这样的高度靠翻滚卸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听说这是一部科幻电影,演员设定有超能力或是未来科技吗?”

  陈一鸣答道,“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他们掌握的是某种规则之力,他们虽然不是超人,但是具备某种走捷径的能力。

  你可以想象为,虽然廊桥被修筑在高度间隔很大的楼层之间,但是世界底层规则中存在着不可见的过渡楼层,也是电影片名里的第13层。

  从16层跳下之后,看上去是直接掉到8层,但中间还有看不见的13层作为缓冲。

  电影里的每一栋楼宇,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第13层,由于楼宇群的每栋楼基础标高都不一样,因此也就相当于整个楼宇群具有很多个看不见的缓冲踏板。”

  谢天放一下子就听懂了这个设定,因为港城那边的高楼,同样是12直接跳到14的,要么就是弄一个12A之类的代替。

  老爷子被这个点子激发出了创作欲,忍不住接口问道,“这个看不见的踏板,具有真实的物理反馈吗?”

  谢天放不愧是自学成才的电影人,一下子就抓住了这场戏的痛点,陈一鸣自己都在犹豫不决。

  只是隐形台阶的话肯定不行,剥离了具体环境,追逐战会显得十分魔怔,完全就是两个超人在半空中跟空气斗智斗勇。

  但是陈一鸣又不想突破基本的物理规则,搞成《黑客帝国》里的尼奥大战史密斯,他总觉得那样处理过于虚浮了。

  如果设定为本该被规则束缚的对象一旦触碰到规则,就会引发底层架构的可视化效应,倒是可以解决“虚空台阶”的力反馈问题。

  但是这样又带来另一个难题,就是可视化的第13层具体如何呈现。

  这个设定是他根据渝城的实景衍生的,已经脱离了“拷贝”与“魔改”的范畴,属实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陈一鸣只能不好意思地承认,“谢哥,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你有什么点子吗?”

  谢天放呵呵一笑,“实不相瞒,退休前我还在筹备拍摄一部跑酷主题的动作电影,当然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也是我过来的主要原因。

  那时候我就觉得2层楼高度的攀爬跑跳不够酷,武连靖年轻的时候跳过4层楼,被认为是特技动作的极限。

  这一点我也承认,再提高度也没意义,除了能证明武行不怕死。

  我当时的想法,是借助电影设定,通过简化借力动作的方式来重新设计跑酷桥段。

  比如某种未来科技的手套,可以放大对下坠力道的缓冲作用,让演员在楼层边缘只搭一下,就直接降落8层楼。”

  陈一鸣听得眼前大亮,所以说动作设计还是得专业人士来做。

  谢天放的想法,让他想到了前世李连杰主演的一部好莱坞电影《龙潭虎穴》,里面李连杰扮演的特工,有一段从摩天大楼顶层徒手下落,一路扒着阳台缝隙空降潜入的镜头。

  这一段当然是借助剪辑分段拍摄的,李连杰就算功夫了得,真这么干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摔成饺子馅。

  但这段戏跟谢天放的想法一结合,就完美解决了陈一鸣苦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搭一下真是一个天才创意,这样一来不可见的第13层只需要暴露实际接触的一小块空间,极大地提升了跑酷段落的趣味性与悬疑感。

  果然姜是老的辣,老爷子搞了一辈子动作片,肚子里的干货太多了,半成品掏出来都有振聋发聩之效。

  陈一鸣激动地把自己的联想和盘托出,谢天放听了也大点其头,“很好,这就是我当初想要呈现的跑酷。

  把极限运动原样搬到电影里不算本事,拍戏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让观众看了就觉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

  陈一鸣油然而起知己之感,这句话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拍电影不就是做白日梦么。

  两人一下子谈兴大发,索性就在办公室里一页一页地过分镜稿,这张怎么拍摄,那张如何处理,聊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方面就是谢天放的优势领域了,特技镜头的视觉欺骗,他可太有经验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爷子不是正经武行出身,对所谓“耍滑头”的技术手段并不排斥,而且颇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我们拍戏的当口,哪有什么电脑特效,都得真摔真打,兄弟们就是拿命换钱花。

  那时候要是有绿幕,何至于搞得我那些老伙计一身伤病呐。

  吴越和阿龙我都合作过,后生仔有福气,赶上了好时候啊。”

  谢天放详细解释了他的动作设计方案,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利用绿幕抠像和CG成像技术,把虚空追逐戏挪到影棚里面完成。

  第一步是取景地外采,把渝城的对应实景完整地复制到电脑里,以之为基础拟定追逐路线。

  第二步是分镜切片,把整段戏分割成一个个镜头,每个镜头独立建模,把其中涉及到的建筑在电脑里全盘复刻出来。

  第三步是插入13层楼板,在符合牛顿定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楼宇高度在路线中添加借力点。

  第四步是实体建模,把每个从楼宇跳出的房间、阳台或窗台在影棚里重构出来吊到高处,片场四周和地面都用绿幕围起来,半空中的搁板也用绿幕包起来。

  到这里开拍前的准备工作算是基本完成,演员绑上安全绳就可以开始跑酷了,想要省钱楼宇内部的追逐戏可以实拍,当然预算充足最好还是搭棚,更容易把控进度。

  再往后就不是老爷子的工作范围,而是特效工作室的活儿了。

第327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第十三层楼》

  陈一鸣跟谢天放堪称相见恨晚,两人初次见面就聊到了夜半时分,老爷子已经迫不及待一展身手了。

  以至于得知陈一鸣因为试镜不得不在魔都呆到周末时,他等不及地先一步奔赴渝城,实地勘察外景地的情况。

  陈一鸣无奈之下也只能送走了老谢跟陪同他的小儿子,自己先忙活魔都这边的事。

  然而本以为要颇费踌躇的汉子试镜,却是出人意料地顺利。

  其实参加试镜的三个演员,陈昆、刘易军、潘月明,陈一鸣都打算留用,区别只在于各自扮演的角色。

  因此试镜流程也比较特别,三人不是演一段,而是每个角色一段一共演三段,之后再根据演员意愿与陈一鸣的评估来决定最终人选。

  试镜前已一周,完整的角色剧本就已经发给了三位演员(当然是签了保密协议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料做准备。

  阴差阳错的概率很大。

  要么陈一鸣觉得合适的,演员不愿意演,此处给陈昆标重点,这位可是圈子里有口皆碑的任性。

  要么是分配之后的结果差强人意,比如以陈一鸣的考量,刘易军演男主就不是特别合适,潘月明演警察也差着点意思。

  第一个试镜的是陈昆,一进来就直截了当地跟陈一鸣说,打算表演女主丈夫的片段,而且只准备了这一段。

  放着男主角不演却盯上了男三号,任性是真任性,不过发挥空间也是真的大。

  陈一鸣的魔改版本里,女主丈夫并非原版中的天生死宅,从头到尾都无可救药。

  他算是一个有着难得赤子之心的人,天真、热诚、好脾气,只是孩子心性比较贪玩儿而已。

  否则他也不会跟性子较真儿的女科学家组建家庭生活多年,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心结,大概就是丈夫沉迷游戏不思上进了。

  陈一鸣给男主安排的嗜好,更贴近当下的华国男青年,而不是原版中那个喜欢收藏恐怖片的暗夜怪客。

  也正因为如此,女科学家开发出“沉浸式虚拟网游”之后,第一个内测玩家就是自己的游戏迷丈夫。

  毕竟她的研发初衷不是成为游戏大亨,而是探索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仅把睡眠时间利用起来进行深度学习,而且更进一步地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修正”。

  然而女科学家事与愿违了,自家老公确实不再玩儿游戏,而是开始沉迷于真人角色扮演。

  随着对虚拟空间探索的逐渐过线,丈夫天性中恶的一面开始不受制约地扩散开来,曾经那个好脾气的温吞宅男一去不复返。

  虚拟空间中的非凡上帝,与现实生活中的无力宅男,巨大的反差最终彻底击溃了丈夫的控制力,他开始一心一意地构建自己的虚拟帝国。

  这个角色算是一个半成品,因为剧本里故事开始时,他早就嘎了,女科学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谋杀亲夫的操作,正在进行第二步意识移植的流程。

  只不过因为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时间流速不一致,才让丈夫在意识空间里,成了一个都市传说一样的背景板。

  他的所有戏份,不是倒叙,就是插叙,时间线也是完全打乱的,很考验演员的“建模”能力。

  更关键的是,角色的行为动机完全需要演员自己设计,陈一鸣这里并没有参考答案。

  他在虚拟空间里追求的是什么,掌控虚拟帝国时是怎样一种堕落,被拔掉插头前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如何定义自己妻子的所作所为,这些都需要演员自行脑补。

  简而言之,就是揣摩一个疯子的想法,同时让他的举动为正常观众所理解。

  反正陈一鸣是不知道该怎么演,他自己还希望从演员那里得到一些启发呢。

  不得不说,陈一鸣跟陈昆的初次见面谈不上和谐,可能是因为带着戏来的,昆哥给陈一鸣的感觉十分阴郁,甚至隐隐有被冒犯的错觉。

  然后表演之前先来了一通质疑,“陈导,丈夫初入意识空间时,在多个NPC之间反复横跳,COSPLAY玩儿得不亦乐乎,这在逻辑上说不通。”

  陈一鸣一听,昆哥私下里没少做研究嘛,COSPLAY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因此他嘴角一翘问道,“哪里说不通?”

  陈昆面无表情地回答,“既然是一眼现实真假难辨的世界,NPC不可能全都长成一个样子,比起后期加特效我更亲近自然的表演。”

  陈一鸣听出了陈昆的潜台词,这个段落不该是丈夫的戏份,而应该是丈夫化身的戏份,他对特效换脸的操作并不认可。

  这属于对剧本理解的问题,陈一鸣忽略了陈昆后半句话里暗含的挑衅,直接回答道,“程序AI辨别彼此的依据,不是长相而是ID。

  你可以这么理解,在单机游戏里,玩家不管扮演谁,对于NPC来说都是漆黑中的萤火虫,无所遁形。

  对于尚未产生自主意识的程序AI来说,长成什么样毫无意义,你觉得刚出生的婴儿,会因为身上长了胎记而向母亲抗议吗?”

  陈昆若有所思地陷入沉默,好半响才继续说道,“好吧,我接受这个解释,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就此推理,丈夫所沉迷的,不止是掌控世界,还有支配他人。”

  陈一鸣对陈昆更加欣赏了,他一下子就抓住了《异次元骇客》的主题思想。

  支配与反支配!

  单机游戏再好玩儿也有一个限度,自主AI与现实玩家的加入,才是丈夫沉迷并堕落的真正原因。

  愚弄他人,影响他人,驱使他人,支配他人……

  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陈一鸣点点头又摇摇头,“如何理解是你的范围,我能说的是,给你的剧本,就是确定由你真人出镜的全部戏份,不存在变脸,也没有特效。”

  陈昆点了点头开始垂头准备,15分钟过后,他表演的正是他刚开始提出质疑的段落,初入意识空间的丈夫,专注而虔诚地扮演各式各样的NPC。

  听说帝戏表演班的每周作业,就是先做人物观察再做模仿小品,讲究扮一行像一行。

  陈昆身为帝戏高材生,给陈一鸣现场演示了一下COSPLAY的三重境界。

  他的表演顺序严格遵从剧本,初降临是一位渝城棒棒,也就是挑夫。

  陈一鸣一眼就看出了昆版棒棒的亦步亦趋,表明他在认真而拙劣地模仿。

  与此同时,他说话神态和语气,又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善良品性,哪怕是面对程序化的NPC。

  第二个COS的是卖瓜小贩,此时他已经非常熟练了,一举一动毫无本体宅男的影子。

  再下来COS的是办公室白领,面对的是某个被他察觉的自主AI,他的举手投足依旧专业,不过嘴角一丝若隐若现、意味深长、似嘲似讽的微笑,多少暴露了他的本心。

  最后则是剧本里丈夫亮相的最后一个身份,意识空间第13楼的首席科学家,尽管现实中他并非科研人员,但他的派头和气场,却与自己的妻子别无二致。

  嘴角的微笑还在,但是味道跟上一个白领却完全不一样了,陈一鸣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姑且称之为蒙娜丽莎的微笑吧。

  最开始是皮像肉不像,接着是皮像肉也像,再来是皮像肉像骨不像,最后皮骨肉都不像。

首节上一节240/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