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得有些啼笑皆非,不过是一个短视频团队的投资意向,居然让他联想到这么多有的没的,甚至一下子推演到了十年之后。
还把自己搞得这么意志消沉!
这算不算重生人士独有的自寻烦恼呢?
陈一鸣从躺椅上起身,来到书房掀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起了个名字叫《绊脚石计划》。
他的电脑里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想法,平时灵机一动激发的灵感,在每晚睡前都会被他整理到电脑里。
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今世的陈一鸣已经算得上行事有条有理,但他终究不是一板一眼的性子,时间一长,电脑里已经充斥了各种名号的文件夹。
他确实是把灵感都记下来了,不能说毫无卵用,只能说屁用不顶。
扔进电脑里时间一长就给忘了,对着速记只能阿巴阿巴,下次再要出创意还是要靠现想的。
幸好两世福利,让他对拉过的电影印象深刻,否则真就是穿越者之耻了。
新建了一个文档,陈一鸣写下了今后几年的工作意向。
当务之急,是加速推进类型片计划。
既然特效大片的退潮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现实题材电影会迎来难得的高速发展期,这个趋势就只能顺应而不能违逆。
既然后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让社会更加割裂与分化,这种对立自然就代表了某种社会现实,只能正视无法回避。
那么陈一鸣就可以得出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大浪打来要想不被卷到水里,唯有筑高自家的堤坝。
加速产出类型片,至少在影迷群体中成就铂爵的精品之名。
虽然陈一鸣参与的所谓精品,也都是魔改的。
但陈一鸣能够保证魔改的诚意,跟未来的同行相比,起码对得起电影票钱。
甚至陈一鸣还考虑,把类型片计划扩展到铂爵以外。
这不是资敌,而是最大限度地拉拢同盟。
单个导演的产出跟影迷的庞大需求相比,永远是微不足道的,跟铂爵同行的导演越多,华国类型片的平均水准越能保持稳步向上,影迷就越难被营销劣作所忽悠。
在短视频营销的大浪涌来之前,先拍上十几二十部类型片打底,在那些热门赛道先跑上几轮占个声名。
这就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然后是短视频平台这边,不管大壮的投资意向是否达成,都应该坚决地先行布局。
网购、电商、社交等互联网领域的竞争都表明,虽然市场竞争终将导向两强格局,但具体的细分垂直领域依旧大有可为,夹缝里只要深耕细作,都能活得不错。
陈一鸣的念想也不大,只要能在电影这个角落坐稳就行。
其实仔细分析就能知道,铂爵在这里是主场作战,单是版权就能把行业巨头搞得十分难受。
全领域的版权支出,与单独电影的版权支出,粗一比较已经是天差地别。
更别说铂爵作为制片方,在电影版权的运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版权互换就不是全领域巨头可以效仿的。
当然所谓的主场优势也只是一点点,眼下的铂爵还差得远,除了利用狼来之前的几年时间加速壮大之外,大壮的交际花工作也要大力加强。
总而言之,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个,多多拍片。
这样一想,《非常嫌疑人》一下子占用三个副导演,显然是过于老成持重了。
计划已定不宜贸然更动,大壮和小美好不容易把铂爵的业务流程理顺,陈一鸣当然不能带头违反。
但是后续的电影剧本,大可以提前策划出来。
唐人街宇宙,二和三可以先把主题定下来,等到曼谷出外景时跟田黎和李准讨论一下,给他俩在拍片之余找点事做。
情感剧场那边,祥瑞已经有了《夏至五百天》,她也不是高产那一挂的,实在不方便加担子。
倒是古越河,一直听他说打算转幕后,也许愿意当把导演试试水?
老古出道很早人脉很广,不愁他找不到靠谱的执行导演。
此外还有余荣光余大老板,作为导演和监制,制作了一大批精品电视剧,只是从来没往电影圈伸脚而已。
他所担心和玩不转的东西,铂爵都可以帮忙补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想来应该有意愿搞一部电影处女作出来吧?
以老余拍抗战剧的风格,拍一部唐人街前传是手拿把掐的。
然后就是他自己了,本来还想着继续犯懒的,但是考虑到今后要挥着小鞭子催人出货,他自己就不能过得太舒服了。
太遭人恨!
也许可以借着今年春节档《木兰》的热乎气儿,在来年春节档再续一轮?
第306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陈一鸣在键盘上激情澎湃地一顿狂敲,等到回过神儿来的时候,发现“垫脚石计划”里的新建文件夹又已经好几个了。
挖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
光是给每个坑起上一个名字,都让他觉得有些无从下手。
他决定先考虑唐人街宇宙,这个系列是铂爵未来的重中之重,立不起来的话一切休提,如果变成前世华纳的暗黑DC系列那样中道崩殂,那可真就是一个大大的杯具。
一般来说,系列电影的第二部都需要尽可能地承接前作的人气和阵容,最起码主角不能换。
如此一来,续集走向就比较受限,必须以段一宁扮演的包打听作为故事的起点。
《非常嫌疑人》规划的结尾是开放性的,为的就是拍续集,包打听的人设也在片尾彩蛋中进行了扩展,突破了原作黑道教父凯撒的隐形人设。
包打听有可能是凯撒本人,也有可能是凯撒请来处理“问题”的专业人士,自由裁量的余地很大,这样也就没有了一着不慎毁人设的风险。
既然老段占了续集的主角位,那么为了引入新人,续集就只能设置为双雄戏。
探案题材,双主角,边缘职业,陈一鸣在自己的“存货库”里一通筛选,最后定格在一部名叫《王牌对王牌》的电影上。
《王牌对王牌》是华文译名,如果按照原片英文直译的话,叫《谈判专家》更加贴切一些。
加里-格雷导演,塞缪尔-杰克逊和凯文-史派西主演,前世1998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
没错,又是凯文叔的大作。
这是一对谈判专家互相较量、彼此成就、惺惺相惜的故事,典型的双雄戏。
第一主角是“妈惹法克侠”杰克逊大叔,出场时是一个屡立功勋的王牌谈判专家,一出手就解决了一桩非常麻烦的人质劫持事件。
然而好景不长,杰克逊突然接到同局好友的电话,告诉他警局里有人贪污了警员基金,约他见面详聊。
杰克逊如约前往,理所当然地发现好友惨死,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他成了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现场对他不利的证据太多,杰克逊凭借专业知识与办案经验很快认定,自己被人预谋陷害了,正常程序下很难脱罪。
杰克逊当机立断,在被抓住之前劫持了督查部长和若干警局高官,并且宣称只跟隔壁警局的谈判专家凯文叔对话。
接下来然就是两个谈判专家之间意味深长的“专业对话”,随着彼此的了解逐渐深入,凯文叔察觉了幕后隐情,并顺着线索逐步逼近真相与元凶。
陈一鸣之所以选定这部电影作为魔改的“原胚”,有三点原因。
首先,谈判专家是一个很出彩的职业设定,比起电影里常见的刑警、缉毒警、特警、卧底等身份,谈判专家没有那么黑白分明。
简单讲,就是这个身份如果陷入灰色地带,不会像传统警察那样,引发观众心理上的不适。
这一点对于唐人街宇宙非常重要,因为这个系列的主角,都是穿梭于光影之间的边缘人士,不是绝对的恶,但也跟光明正大毫不沾边。
其次,《王牌对王牌》的基本框架对魔改很友好,人物关系很容易套用,而且扩展性极强。
杰克逊加上好友与幕后黑手是第一层关系,杰克逊加上人质与警局的其他警察是第二重关系,杰克逊与凯文叔是第三层关系,还有两个谈判专家与幕后黑手是第四层关系。
四层关系十分清晰,换到海外唐人街的背景下依旧顺滑。
这其中,除了杰克逊出场时人设既定,其他人物都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杰克逊的好友,可以是被劫持督查的下属,也可以是被灭口的同谋。
还有第二主角的凯文叔,可以是为了正义,也可以另有目的。
第三点,则是劫持这个元素正好与当前的热点话题关联起来,从而引发舆论热议。
新千年以后,海外安全日益成为一个华国人高度关切的议题,前世2010年的“8-23菲国人质危机”,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余波袅袅不绝。
今世陈一鸣没有查询到这个事件,应该是被蝴蝶了,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国人前往国外旅游、工作或是定居,在当地受到的不法侵害确实是与日递增。
陈一鸣觉得不妨先在电影里给华国人提个醒,就当未雨绸缪呗。
一边回忆着《王牌对王牌》的故事细节,一边往魔改版的《谈判专家》里填充要素。
很快陈一鸣就理出了一条粗略的线索,把原版的《王牌对王牌》跟唐人街宇宙勾连起来。
第一个安放下来的,是段一宁饰演的包打听,承接凯文叔的人设,扮演被杰克逊“召唤”而来的二号谈判专家。
原片中凯文叔扮演的谈判专家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尽忠职守探寻真相的好人一名。
魔改版需要继承《非常嫌疑人》的角色,老段再出场就不能是对案件一无所知的局外人了,而是佯装不知其实另有目的。
相应的,能兴师动众地劳动“问题处理专家”包打听出场,案件本身就不能局限于警局内部的贪污,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幕后黑手要跳出警局,向上关联高层大人物,向下危及唐人街的黑道势力,这样才能给主角二人组带去足够的阻力。
然后是原片中杰克逊扮演的一号谈判专家,既然将来会是系列主角之一,那么片尾的“事件解决”就不能一劳永逸,否则哪来的契机堕入灰暗呢?
如此一来就通顺了,陈一鸣噼里啪啦不到半小时敲完了故事梗概。
主人公王斌是马尼拉王彬街警局的一名谈判专家,三十出头,家有贤妻,春风得意。
这天他刚刚解决了一桩突发事件,成功规劝了一位试图跳楼轻生的女士,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接到好友的电话,好友表示两人之前经手的一起案子出了变故,见面详聊。
接下来依旧是典型的栽赃嫁祸现场,王斌转眼间沦为了嫌疑犯。
屋里的证据被安排的天衣无缝,屋外的警笛一声急过一声,这是一个精心安排的局,幕后黑手就在王彬街警察局里,而且地位不低。
王斌不敢把脱罪的希望寄托在敌友难辨的同事身上,他只能夺路而逃,先确保行动自由再做打算。
一通鸡飞狗跳的追逐过后,王斌得以逃离,脱身之后他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妻子,安慰她不要替自己担心。
随后他又联系了好友的上司,上级警署的内务督查部长,对方答应了见面。
到了电话里约定的地点,王斌却发现来人不是部长本人,而是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自称是部长秘书。
两人的对话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王斌意识到了不对劲儿,当机立断开溜的时候,果然发现周围有便衣的踪迹。
面对迫在眉睫的抓捕,王斌无奈之下只好持枪劫持了秘书,乘上车夺路而逃。
天罗地网之下,慌不择路的王斌冲进一家酒店,劫持了一个从华国赶来的纪录片摄制组。
王斌已经无法脱身,他只能借助局外人的力量,为了避免擦枪走火导致无罪变有罪,经验丰富的王斌知道,此时只能借助另一个谈判专家的力量。
对峙之下,王斌宣称自己只跟马尼拉北区总局的谈判专家对话,接到申请之后北区总局派出了二号谈判专家林轩。
初次对话两人并不互相信任,但王斌已经达到了目的,林轩的专业性与超然身份,成功把剑拔弩张的局势控制下来,也让王斌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随后借助彼此交织的关系网中不同身份的对话,错综复杂的案情逐渐清晰开来。
被劫持的秘书并不是真的对情况一无所知,无意中卷入的林轩也并非全然出于无意,王斌好友生前在电话里暗示的“出了麻烦的案件”,似乎关联着一个庞大的阴谋。
原本局限于言语交锋的现状,因为警局一次“草率”的突击行动而急转直下,一个警员死在了王斌的枪下。
王斌几乎因此崩溃,因为不管他能否脱罪,都已经改变不了他杀人的事实。
关键时刻林轩挺身而出,制止了后续突击行为,并进入酒店房间安抚住了王斌的情绪。
林轩此时已经确信王斌是被冤枉的,其好友的死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