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10节

  “说实话还挺有意思的,古代历史的女将军并不少,唐有李秀宁,宋有梁红玉,明有秦良玉,谁规定木兰一定要是北方胡人呢。”

  “木兰的身份很早就被拆穿了啊,同乡更是一开始就知道她是女儿身,不过王文度居然没有用这一点攻击木兰,逻辑上讲不通。”

  “肯定是武后伸手帮忙了呗,电影里有过暗示的。”

  “结尾木兰凭什么不支持武后呢,陈一鸣肯定在这里夹带私货,木兰怎么也不该是一个忠诚于李唐皇室的人呐。”

  “导演的意思,应该是木兰厌恶长安城的勾心斗角,所以才会一直蹲在西域不挪窝。”

  “那也要武后愿意才行吧,665年到690年这可是二十多年的时光,让一个武将手握一地兵权这么久不动弹,这得是何等的信任啊,简直太不武则天了。”

  “好家伙这电影看得我腰酸背痛,2个多小时连个上厕所的空隙都没有,这明明是三部曲的容量吧。”

  “还真是,我没仔细算过,好像打仗的片段快占到一半篇幅了,互相还不重样儿,这回可是一波吃了个饱。”

  “昨天看新闻,还提到几年前陈导评价《官渡》马上的打戏有突破,这回轮到他自己拍,直接把《官渡》秒成渣了。”

  “哈哈哈,是教主大人的风格了,像《1951》的一镜到底一样,要拍啥就直接给拍成影史天花板。”

  “两段胡旋舞好好看,忍不住想二刷了,陈导好狡猾,之前那么多版预告片,偏偏就没有这两段舞蹈。”

  “万芊该和长安城里那个舞者对调一下的,明明酒楼的妹子才更像异族人。”

  “长安城本来就很多胡姬好不好,现在这样没毛病,万芊在片子里的设定是业余选手,跳得更情有独钟,酒楼妹子是职业的,所以长相、打扮还有舞姿都更华丽。”

  “实锤了,陈一鸣就是个色批,一部古代战争片,拍得最吸睛的却是两个跳舞的妹子。”

  “谁说的,片尾的女版公孙瓒不飒么?高马尾才是俺的最爱。”

  “哇你这个绰号好贴切,西突厥白马义从哎。”

  混在人群里穿过长长的走廊,形形色色的议论在回音中激荡,陈一鸣听下来觉得影迷评价还算可以,没有什么令人厌恶的毒点。

  其实这也符合《木兰》的定位,故事脉络简洁清晰,主打动作戏和大场面,目标就是覆盖观众在放映厅内以及外出走廊里的这段距离。

  等观众的影像记忆随着时间削弱之后,自然能挑出一些不合三观或是不符逻辑的地方,不过那已经与电影本体无关了。

  也许会对映后口碑有一些影响,但是铂爵众人在开会讨论后觉得,可控的争议不算坏事,反而有利于制造话题性和讨论度,只要不被有心人利用形成负面风潮,就问题不大。

  摆手谢绝了出口处做问卷调研的兼职小哥儿,陈一鸣自顾自地挤开人群往外走。

  以小哥为中心观众居然聚成了坨,因为接受调查之后有福利领。

  电影里铂爵动态LOGO的那个松鼠形象,老贾拿去申请了专利,以之为基础做了一大批周边。

  问卷小哥送的是最便宜的亚克力钥匙圈,影院前台那里还有更精致的公仔售卖。

  除了铂爵松鼠,同时上架的自然少不了《木兰》里的系列周边,最受欢迎的是整套的Q版瓷俑。

  陈一鸣驻足观察了一会儿,这一批观众里卖的最好的娃娃,果然不是主演木兰和女粉众多的老胡,而是万芊和狄丽扎两位舞姬。

  说明之前预告片保密的做法十分正确,好东西确实应该藏着点儿。

  一般来说,试映第一天的观众都属于活跃用户,大多由资深影迷和主创粉丝构成,对电影的评价多少都会带着点正向滤镜,也就是评分虚高。

  这一点也从当晚的问卷汇总中体现出来,第一天5个城市16场放映,共回收有效问卷112份,5分制打分平均得分3.8。

  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换算到蚕豆大概是8.5上下。

  比起主流国产商业大片7分起评的均线,当然是非常出色的分数,但是考虑到陈一鸣的“品牌美誉度”,则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毕竟之前的《魔都假日》和《1951》,可都是9分以上跳空高开的。

  老贾据此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会有一波“陈郎才尽”的口碑反噬,肯定有同行跟着踩上一脚。

  对此铂爵的宣发团队自然早有预案,不外乎转移话题、把水搅浑乃至我黑我自己这三管齐下之策,陈一鸣当下的IP价值尚属坚挺,撑到大规模上映问题不大。

  《木兰》的试映刚好是春节前的腊月最后几天,人们忙于过年无暇娱乐,影市惯例是要萧条一阵子的。

  这样一来,《木兰》的试映成绩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票房和上座率较之平均水平都有所下滑。

  当然,这种情况整个行业都心照不宣,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对《木兰》予以攻讦。

  毕竟跟同期正式上映的其他电影比起来,《木兰》凭借微不足道的排片率,已然在周票房榜单上悄无声息地跻身前列。

  除了跟余威犹存的《泰不容易》差距较大,其余的2到5名彼此不过伯仲之间,票房都是一般无二的可怜。

  这说明,其他电影放上一天的观影人次,跟《木兰》放一两场的观影人次差相仿佛,这要再喷《木兰》非蠢既坏,而是蠢的清澈坏的清新。

  同样道理,春节前炒新闻的看新闻的都分心的厉害,又有春晚这个话题巨无霸从中作梗,于是《木兰》的舆情不温不火,夸的骂的都聚不出声势。

  日子一天天流水一般的过去,很快就到了春节当天。

  《木兰》项目的一干人等自然是没年可过,陈一鸣自然是在路演团队里,准备开始又一轮的高强度“旅行”。

第281章 橄榄枝

  2月10日,《木兰》以52.7%的平均排片率,在全国正式公映。

  没错,在这个档期《木兰》没有对手,不仅没有新片同期上映,上一周有点分量的老片,唯有周票房已在千万徘徊的《泰不容易》。

  大年初一,天气却是暖意融融,因为陈一鸣人在穗城。

  《木兰》的演员阵容十分庞大,大家也都比较配合,因此老牛把路演强度整得相当大。

  全体主创被分成三组,陈一鸣、郁南、古越河分别带队,在各大城市交叉往复地高强度刷脸。

  郁南领着太保们从北往南走,古越河带着妹子们从东往西走,讲究的就是一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陈一鸣则被安排由南往北走,他的腕儿最大,自己一个人就镇得住场子,因此跟他同组的都是老将,侯天莱、余荣光、汪劲松等人谁有兴致就过来跟一段儿,来去自由。

  穗城星汇影城,第6放映厅,映前广告已经轮播完毕,放映厅的灯光却迟迟没有熄灭。

  观众们尚在奇怪时,陈一鸣与余荣光从过道内走出来到台前,立时引发一阵惊呼与骚动。

  “教主大人看这里!”

  “陈一鸣哎,活的!”

  “余老爷!余老爷!”

  两人一左一右站在幕布之前,鞠躬、招手、作揖三连发,轻松HOLD住场面。

  拜过年之后,陈一鸣觉得气氛不错,灵机一动没按台本走流程,而是笑眯眯地先介绍起余荣光来。

  “我身边这位想必大家都认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荣光余先生。”

  老余大场面见得多了,一时被抢了台词却不慌乱,就势接话反损回来。

  “是我,反过来我身边这位恐怕不少朋友不认识,非著名记者陈一鸣陈老板。”

  两人这相声一般的开场白,令放映厅内爆发出一阵哄笑。

  陈一鸣就着话头继续临场发挥,“那我作为一名记者,就代表观众朋友采访一下余先生,出演《木兰》感受如何啊?”

  余荣光拖着戏腔哼哼呀呀地答道,“黄沙百战穿金甲,征尘洗罢引军还。”

  陈一鸣眯着眼接道,“这不对吧,一仗打完你手下哪还有军队了,分明是落荒而逃啊,余老师你是懂胜利转进的。”

  余荣光抬着下巴不屑一顾,“能在木兰对面全身而退者,舍我其谁?”

  爆笑声中,两人连连招手,结束了这个“相声”小段儿,控场的主持人上台,进入真正的路演程序。

  经过《1951》的磨炼,陈一鸣对影院路演已经轻车熟路了,聊聊辛苦,谈谈感想,卖卖好感,求求点赞,再回答几个观众提问。

  索性《木兰》可以聊的东西很多,不说试映场结束后的大规模网上讨论,单是预告片就放出了长长短短十几版,文的武的都有,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自然不会少。

  陈一鸣充分发挥了素材多的优势,没剪进正片的精彩片段,被他“废物利用”塞了不少到预告片里,单看品质完全不输正片。

  比如有观众就问,预告片里武则天跟木兰大吵一架,是不是过于戏说了,那可是武后啊。

  好吧,其实预告片选用的片段是郁南与宋嘉的临场飙戏,属于探索表演边界的实验式演法,单场看看很刺激,但放在全片里就有些格格不入。

  正片里这一段根本不是那样的,奈何观众不知道哇。

  陈一鸣模棱两可地答道,“毕竟是救命恩人嘛,当时也只是武后不是武皇,我个人觉得这场戏张力十足,很触动我。”

  能不触动么,都有《回家的诱惑》片花内个味儿了,不然二十几段同类素材,也不会只把这条扔到预告片里迷惑大众。

  背景魔改的问题自然不会没人问,陈一鸣估计这个问题恐怕要贯穿整个上映期了。

  对此陈一鸣准备了好多种答案来应对,突出一个立场灵活,有争议才有热度嘛。

  今天他挑了一个比较突破三观的。

  “其实我最初考虑过更贴合历史的剧情,木兰替父从军,从的是娘子军,也就是初唐公主李秀宁的部队。

  与电影里高高在上的武后相比,李秀宁这位在一线带兵的女将军,想必更能理解并支持木兰的那份事业心,谁说女子就不能心怀建功立业之志呢?

  我承认我功利了,单论知名度,李秀宁跟武则天根本没得比,木兰是一个文学人物,如果要在历史人物中抱大腿,肯定要挑粗一些的那个来抱。

  这是我这个编剧的问题,大家千万别怪郁南。”

  陈一鸣面对面的“坦诚”还是很能博取观众好感的,至于这个言论扩散开来之后的负面影响,其实正中陈一鸣下怀。

  本来魔改的就够乱套的了,再乱一点又何妨?

  历史大片天生就有这种优势,电影中如何,文本历史中如何,真实历史中如何,三种真实本就具有丰富的话题性。

  陈一鸣巴不得专家都来喷他“发明历史”,到时候自然有脑后长反骨的网友们站出来挺他,喷得有来有回声量才够大!

  现场当然不能冷落了余老爷,第三个问题陈一鸣边回答边引导,给余荣光创造发挥口才的机会。

  问题很常规,关于武戏和替身。

  陈一鸣依旧“坦诚”,确实有用替身,但大部分动作戏都是真人上阵,包括几位老先生。

  话头儿顺利交接给老余,后者笑呵呵地答道,“陈导当初找到我时说的好好的,几个镜头客串一下,三天搞定。

  结果我去了片场才知道上了大当,天天都要骑在马上吃沙子,一吃就是一天。

  到第三天终于不用骑马了,改下河游泳了。

  杀青宴上我才知道,我还算是好的,侯老师才是真辛苦,年过半百还要吊威亚。

  说这些不是叫苦博同情,只是说明《木兰》拍摄的一丝不苟,每个演员都拼到了个人能力的极限,除非实在做不到或是动作不够漂亮,才会上替身。

  大家一会儿看电影时,可以特别留意一下,看我说的对不对。”

  激烈的掌声中,三个问题答完,陈一鸣和余荣光齐活儿退场。

  毕竟这一场路演安排在电影放映之前,拖拖拉拉的没完没了,就讨人嫌了。

  两人并肩往外走,陈一鸣侧身拱手道,“余老师辛苦,大年初一劳烦您在外奔波,大恩不言谢。”

  老余摆摆手说道,“咱爷俩不扯这个,都是演员的本分,不值一提。”

  随后他挑挑眉一脸促狭地说道,“不过你要是愿意欠我个人情,我还真就厚着脸皮收下来,陈导的人情可是价值连城。”

  陈一鸣丝毫不觉得余荣光“得寸进尺”,老爷子的圈内地位摆在那里,与其说是要人情,不如说是递出了常来常往的橄榄枝。

第282章 吃亏是福

  余荣光出身帝都演艺世家,中年时在港城发迹,年老后于滇省成就一番事业,属于真正在华国娱乐圈立一方山头的人物。

  三地人脉聚于一身,本人也乐于提携后辈,单是他在滇省运作的演艺学校就不得了。

  以往老余跟魔圈的交情不算深,不过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借《木兰》搭上了线,后续自然有大把的合作机会。

  两人搭伴走了华南、西南五六个城市,朝夕相处之下交情突飞猛进,分手时俨然已是忘年交了。

首节上一节210/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