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140节

  不同文化之间,除了异见、误解和冲突,真的有互谅互信的可能性吗?

  跟托尼握手、拥抱,接过金灿灿的奖杯,陈一鸣看着台下给出热切反应的嘉宾们,却有一种旁观荒诞剧的错觉。

  这么开放自信的好莱坞,很快就将一去不复返了,他算不算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呢?

  想到这里,陈一鸣临时替换了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的颁奖词。

  “谢谢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谢谢金球奖,谢谢托尼,谢谢陪我一起周游大坚果的前辈导演们,我爱你们。

  我是一个华国人,拍了一部60年前华国与坚果打仗的电影,然后在60年后获得了坚果电影金球奖,这听上去有些怪异,简直就是前代大毛的冷笑话。

  不过我想,全世界坚果之外的电影人,都会喜欢这个笑话,并和我一样,对金球奖的开放、平等与博爱,表示钦佩与赞赏。”

  陈一鸣说到这里不得不暂时停下,因为台下的嘉宾们有些失控,掌声与喝彩声已经盖过了麦克风的音量。

  看来高傲的坚果人也是人,同样免不了在外国人的几句好话跟前得意忘形。

  陈一鸣知道,虽然他今天当众插下了FLAG,今后其实该怎样还是怎样。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电影不过是其中一个小浪花,违逆大势纯属痴人说梦。

  尽管如此,他还是这么说了,就当是对这段短暂蜜月的祭奠吧。

  “最后,借此机会再一次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好兄弟马云腾和伏瑞香,以及《1951》的每一个团队成员,这个奖同样属于你们。

  哦对了,我必须再额外感谢一下好莱坞记者协会,感谢你们没有设置最佳摄影奖,让我可以暂时摆脱我的摄影师保罗-哈里森先生。

  这个颁奖季里,绝大部分场合都是他在台上致辞,我在台下鼓掌,如今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打发回家看电视。

  嘿保罗,好吗?”

  陈一鸣冲着摄像机比划着奖杯,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让现场再次爆发出哄堂大笑。

  与托尼并肩往回走时,这家伙还在揶揄陈一鸣。

  “我打开信封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我托尼的品味和格调,居然降到跟记者协会那帮老古董一个水准。”

  混了大半个颁奖季,陈一鸣当然听得出托尼的潜台词。

  本届金球奖评委会把最佳导演颁给他,其实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冷门。

  之前舆论呼声更高的,一直是《王者之声》的导演汤姆-赫伯特和《社群网战》的导演大卫-芬里斯。

  得了便宜的陈一鸣嘴上却不肯认输,“放眼全球,谁不知道托尼老师喜好的怪异,跟你品味一致,你真的不是在讽刺评委们非主流吗?”

  两人斗着嘴回到圆桌坐下,台上开始颁发最后一个大奖,剧情类最佳影片。

  事实证明金球奖的这届评委把搞事进行到底了,赢家同样出人意料,竟然是赔率比《1951》更低的《替身演员》。

  陈一鸣发自内心地给上台的制片人、导演达伦-瓦洛夫斯基送上掌声。

  这位大兄弟绝对是颁奖季的最佳男伴,次次扶着女主角出席,次次待在下面鼓掌。

  没办法,《替身演员》的女主角颁奖期间先曝离婚再曝怀孕,把单亲妈妈的得奖标签顶在脑门上。

  她把冲奖公关玩儿的特别明白,也把《替身演员》的奖运收拢得一干二净。

  达伦能怎么办呢,自己选的女主角,心里再苦也得支持到底啊。

  第68届坚果电影电视金球奖就此结束,《1951》五提二中,成绩尚可。

  最重要的,还是两个零的突破,华国电影在金球奖上总算不是零蛋了。

  接下来的一周,颁奖季的最后几个奥斯卡风向标尽数颁出,《1951》横扫了最佳摄影,拿下3个最佳外语片、1个最佳导演、1个最佳影片。

  更令人惊喜的是,还拿到了坚果评论家选择奖的最佳男配,老段成功开胡。

  当地时间1月25日,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了提名名单,《1951》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的提名,意外之喜则是陈一鸣拿到了最佳导演提名。

  同时提名两个以上奖项,《1951》又小小破了个纪录。

  陈一鸣则无需理会这些了,漫长的颁奖季终于告一段落,这意味着他可以回国过年了。

  其实对于陈一鸣回国,祥瑞和莉莉是一百个不情愿,拐弯抹角地让他去温哥华感受一下唐人街的异域春节。

  陈一鸣当然是严词拒绝,开玩笑,去年那是为了大庆拍戏,不回家过年还算情有可原,今年他要是还敢赖在外头不回家,估计以后都不用回家了。

  不过为了体现对两个妹子的关心,他还是去温哥华探了班,现场视察了一下《超感》的片场。

  没错,在新一版剧本定稿之后,经过反复讨论,祥瑞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最终定名《超感》。

  这名字其实只算是差强人意,多少带了点科幻感,不会像以前那个《双面疑杀》,第一眼像是破案片。

  片场位于温哥华市郊,是一个烂尾度假村,温哥华电影局买下之后,把它改建成了一个小镇,专门租给好莱坞的中小剧组做外景地。

  陈一鸣赶到片场的时候,正拍到桌游店的情节,雷大头脸上扣着绿色眼罩,嘴上咬着绿色口塞,猫腰撅腚地缩在角落里,妥妥的一个变态。

  祥瑞站在摄影机后面亲自掌镜,看来是打算编、导、摄一肩挑。

  现场没见到美术指导梅根,不知道是不是去准备下个外景地了。

  祥瑞一声“ACTION”,头顶的大灯关闭,几个片场助理举着遮光板营造出微光氛围,莉莉扮演的女主与一个白人小帅哥打着手电筒推门入镜。

  这场戏难度不大,很快祥瑞就喊停结束拍摄。

  看到陈一鸣来了,祥瑞严肃的脸立马垮塌下来,咬着嘴唇挪到陈一鸣身前,下一刻仿佛就要哭出来了。

  陈一鸣笑出声来,“伏大导演,在片场一言九鼎的感觉很不错吧?”

  祥瑞深吸了一口气,总算是没有失态,“一鸣,还没恭喜你,金球奖最佳导演。”

  陈一鸣摆了摆手,“都是浮云,不值一提。怎么样,拍得还顺利吗?”

  祥瑞第一反应明摆着想摇头,不过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还好,问题不大。

  虽然你都听腻了,我还是要谢谢你。幸好我听你的,提前拍了一场绿幕戏验证特效,否则肯定要出大事,现在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

  陈一鸣拍了拍妹子的肩膀说道,“这个心态就对味儿了,既然是导演,那在片场就不存在问题,伏导成长得很快嘛。

  我就看看,你去忙你的,有话咱们晚饭时说。”

  祥瑞重新跑回摄影机后面开工,几个短镜头之后,雷大头今天的戏份结束,可以卸下变态套装了。

  陈一鸣过去找他聊天,其实这次跑来温哥华,主要目的就是探望一下雷大头。

  毕竟是陈一鸣开口让人家过来救场的,演的又是小成本电影的龙套配角,不打个招呼实在太失礼。

  “雷哥,多谢支持啊,应该不会耽误你回国过年吧?”

  雷佳声憨憨地摇头,“不会,我的戏份不算多,这礼拜应该能杀青。”

  “那就好,我对嫂子可以交待了。”

  “不至于,我家里很支持我出国拍戏的,谢谢陈导给我这个机会,我这回出来,团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呢。”

  “哈哈,没给你添麻烦就好,这片子兴许能在国内上映,到时候也不算让你白忙一场。”

  大头一听这话明显活跃了不少,都是圈里人,当然明白出口转内销的口碑红利。

  晚上聚过餐之后,陈一鸣看了一下已经处理好的特效镜头,基本上符合要求,对得起B级片的平均水准。

  特效合格,这个片子也就稳住了一半,至于实景拍摄,经过两部电影磨砺的祥瑞完全HOLD得住,陈一鸣对妹子的能力充满信心。

  结束温哥华的探班,陈一鸣赶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回到了阔别已久东北老家。

  东跑西颠整一年,回家没有一分钱。

  陈一鸣这个10亿大导演其实外强中干,在外头是打着出差的名义全程报销,回到家则是一把年纪吃爹妈啃老。

  因为他的现金全扔在了房子上,工资又要还房贷,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

  这事儿不能细想,一想全是泪。

第178章 华山论剑 古装大片

  安静祥和又鸡飞狗跳的正月,陈一鸣过得出人意料地有些快。

  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偶尔走走亲戚见见同学,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元宵节。

  陈一鸣好说歹说推掉了央视元宵晚会露脸的“殊荣”,他实在是受不得那个。

  不过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的年会就真的没办法推了,他也只能惆怅地离开温暖的被窝,离家前往帝都。

  说起来,今年这两个会明显有着特殊的意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邀请了不少内地之外的华国导演,港城来的最多,基本上有名有号的都来了,台岛那几个文艺片导演也悉数出席。

  两岸三地英才齐聚,很有些华山论剑的架势。

  陈一鸣电话拜年时,马二爷给他科普过背景,说穿了很简单,年底被好莱坞大片三连重击之后,不服气的华国电影人打算绝地反击。

  从去年11月开始,《变形金刚2》、《方舟》、《潘多拉》三部大片接力,在华国电影市场掀起了好一阵腥风血雨。

  陈怀开的《一代名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吴克森的《三国下-赤壁》才是最大的输家。

  吴导没想到他为了躲开《潘多拉》,都把片子推到2月份的春节档了,却还是被台风尾刮得七晕八素。

  《潘多拉》去年12月下旬登陆华国,立刻让华国电影人想起了被《冰海沉船》支配的恐惧,而且这一次的势头比12年前更凶猛。

  华国总数不到一百个3D放映厅连着一个月爆满,黄牛票直接炒到三位数,帝都那两个IMAX影厅的价格,更是一度逼近四位数。

  普通影院同样大排长龙,一个词概括,就是现象级,还是比《1951》更现象的现象级。

  于是《三国下-赤壁》就这样灰灰了,被一部上映40天的电影按地摩擦,毫无还手之力。

  大年初一,《潘多拉》再次走出逆跌曲线,豪取4500万票房,将总票房推至13.5亿。

  《1951》打破《冰海沉船》的纪录不过几个月,卡隆就用《潘多拉》又把纪录刷回来了。

  而同一天首映的《赤壁》,只拿到2300万票房,势头大坏。

  等到春节档期结束时,《赤壁》勉强破亿,然而口碑已经彻底崩塌,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一波其实是吴导自己作的,否则就算是正面对上《潘多拉》,也不至于扑得这么惨。

  《官渡》的成功让吴克森信心爆棚,于是果断把前作首席编剧鲁一围赶走,自己上手掌控剧本。

  结果显而易见,擅长兄弟情和暴力美学的吴导搞不定历史题材,武戏倒是诚意满满,文戏却是逻辑崩坏,熟悉三国历史的华国观众完全不买账。

  加上吴导私心过重,《官渡》还象征性地请来沈明当个招牌,到了《赤壁》连招牌都不要了,所有主要角色一水的港城台岛的演员。

  这种门户之见显然不值得提倡。

  如果《赤壁》票房大爆,吴导自然可以挟胜逞威,别人看不过去也只能捏着鼻子认。

  可现实是《赤壁》扑到了地心,吴导要还是头铁硬顶,那就是智商欠费了。

  港城电影人是最具危机意识的群体,因为港城市场狭小,而从业人员众多,一旦失去内地市场,无异于自我灭绝。

  与内地同行相比,他们还有着技术追赶的心气,反正就是堆特效呗,加人加钱总有办法,实在不行还可以请国外的特效团队。

  可是追赶的前提,是内地得看在华国人是一家的面子上拉偏架,钱、地、人、物、市场都得大力支持,否则港城导演就是再有志向,也是对着空气输出。

  这才是两岸三地导演大聚会的真正原因,急的是港城人,内地再不济也还有本土喜剧片可以折腾一下,而且就算真的躺平也没什么大不了,以前又不是没躺过。

  至于两个年会的具体情形,实在是一言难尽不提也罢。

  陈一鸣是一门心思只带两个耳朵去的,虽然准备了发言稿,也不过千把字的小文,说的还是“重视类型片市场”的老调常谈,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

  然而与会的众多大导名导都不肯放过他,说起来他这个金棕榈加金球奖获得者,单论奖项也确实是会场里最能打的。

  于是每上去一个人,讲完了都要顺带@他一下,弄得他不得不保持全神贯注,连溜号上厕所都不方便。

  好吧,这两场年会其实都是推介会来着。

首节上一节140/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