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131节

  陈一鸣耸耸肩说道,“可不就是泥石流么,这是不可抗拒的大势,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泥石流上冲浪找刺激,而是抢先一步站到高处去,等着泥石流把其他同行都卷走。

  未来是一个碧蓝的世界,谁活到最后,谁就活得最好。

  而安全的高处,就是类型片市场。

  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准这个市场,然后深耕细作,在里面当好钉子户。”

  大壮反应过来了,当即问道,“是喜剧片吗?”

  陈一鸣却连连摇头,“喜剧高度绑定演员,就算我们把用户培养出来了,跟制作也关系不大,演员一跑观众也全都跟着跑了。

  所以偶尔玩一玩可以,当做基本盘不行。

  结合咱华国国情,我能想到的可以稳定产出的类型片,主要有下面几个。

  一是悬疑探案题材,导演和编剧容易发挥,公司口碑也容易树立,算是一个好高地。

  问题在于过审困难,我能想到的变通方式,就是把故事搬到国外去,比如小日子啊,棒国啊,东南亚啊,甚至高卢坚果枫叶国也不是不行,反正有华裔聚居的地方都可以考虑。

  至于出国拍片的成本控制问题,就是咱们申大姐发挥的舞台了,这方面有大把的运作空间,铺垫到位的话,说不得还能多赚一笔退税。

  二是女性情感题材,同样属于强编导类型,而且一年四季档期不断。

  这一类的问题在于靠谱的导演不太好找,项目成功之后也不太好留,这就要看咱们马公子的个人魅力了。

  三是青春片,这个类型被开发得比较充分,因此竞争特别激烈,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上限相对也高。

  看上一年这个类别有哪些烂片,把里面的元素归纳提炼然后反着来,下一年就能博到一波好感,即便不大爆,赔钱的概率也不大。

  最后一个是软科幻,这个类型就需要咱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了,观众群体需要从零开始慢慢攒。

  不过只要坚持下来攒出规模,基本上就是咱们一家通吃,护城河宽得吓人。”

  大壮懵懂开口,“最后一个类型不就是科幻片么,为什么要区分软硬?”

  陈一鸣叹了口气,“硬科幻是属饕餮的,既吞金钱又吞时间,几亿几亿的资金一压好几年,你觉得咱们受不受得了?”

第165章 未知远景 持币观望

  陈一鸣说完之后,把笔一扔,重新泡了一壶茶,靠在椅背上翘上二郎腿喝茶。

  大壮拿起那张纸盯着出神,好一会儿过后起身也去拿了纸笔,在纸上各种划拉,一边划拉一边念念有词。

  十几分钟过后,大壮抬起头说道,“一鸣,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千万出头的投资,演员、场景、服化道等等的选择就很有限了,相应地,对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就会很高。

  同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特效只好能省则省,观众会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看电视剧吗?”

  陈一鸣笑着双手虚拍,“腾少这不是对未来趋势把握得挺精准嘛,将来还真就是这样,垃圾电影当电视剧拍,精品电视剧当电影拍。

  电影可以搞慈善公益场,不要钱免费看,电视剧自然也能搞VVVIP,想看完要充三回会员。”

  马玉腾只当陈一鸣是在开玩笑,“一鸣我说真的,我不怀疑你写故事的水平,但是你说的那几个类型,似乎都没有必须看大屏幕的理由。”

  陈一鸣拍了拍额头,叹道。

  “时代变了啊,大人!

  如果你真正认同我所说的单片上限3000万观众的市场规模,那么就不能不同时认同相应的几个推论。

  其一,观众群体上了一定规模之后,观影频次一定是金字塔型的,我们瞄准的,是年观影次数两位数的腰部以上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每个月看上几次电影,是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跟内容与热度无关。

  想要笼络住他们,不需要在年度排行榜里挤进前十,只需要在同期电影里坐三望二。

  我这样说,你还觉得获得24万观影人次遥不可及吗?

  其二,既然我们认同有这样一个习惯出入影院的群体存在,我们就得认同他们意见领袖的地位,以及挑剔、多变的口味。

  现在市面上大杂烩囫囵一堆的电影产出,一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才说要类型化,电影调性要清晰可辨。

  其三,如果我们认同两大金主加速进入电影圈的判断,那么今后几年,观影人次的翻倍扩充就是显而易见的。

  当单片上限在几年后达到6000万、1个亿观影人次的时候,观影群体的分化会更加明显,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主角可未必是我们制片公司了。

  所以,我们得走在潮流的前头,至少要走在两个狗大户前头,现在类型片尚属初露端倪的节点,正是新公司冒头的最佳时机。”

  大壮不明所以道,“一鸣,前两条我还能理解,第三条怎么听不懂呢,看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多,那不是好事吗?”

  陈一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因为移动互联网+金融资本两相结合的巨大威力,超出了基于常理的推测和预见。

  所谓的信息茧房理论,不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的,谁知道标榜着分享与自由的互联网,发展到瓶颈之后会那么凶狠和贪婪呢。

  背靠资本,数字可以虚构,舆论可以操控,口碑可以逆转。

  当电影不是文化商品而是资本游戏的时候,当拍电影很搞笑地不再通过票房赚钱的时候,电影人只能接受或者同流合污或者避之一隅的结果。

  不过陈一鸣估计,自己那时候应该已经退休了。

  他自认做不到像国师那样,跨越四十年风云变幻,始终稳稳踩住时代的节拍,七十多岁的高龄依旧可以玩儿转新规则。

  陈一鸣只能含糊带过,“那是未知的远景,咱们还是脚踏实地吧。

  马董,《1951》才下映,想见到回头钱至少也得转了年春节过后,全收齐怕不是要到下半年,你想大展拳脚,也得手里有米才行啊。

  所以我觉得咱们可以先提前做点准备工作,接下来的小半年辰光,再耐心观察一下。

  老唐、老贾那边,可以让他们先接几个外活摸摸路子,接活的时候尽量贴近我说的那几个类型,《建国大业》过后,会有很多国产片扎堆上映,样本应该不难找。

  毕竟我说的腰部群体也好,类型片基本盘也罢,都是理论上的推测,并没有多少实感。

  利用等米下锅的这段时间,老唐的团队在线下,老贾的团队在线上,可以把行业调查做得再扎实一些,正好用别家的资源收集自家的数据,赚钱摸底两不耽误。

  另外,既然要做大做强,每年不止开一个项目,铂爵就得有自己的制片团队。

  大壮,现阶段国内这种人可是稀缺资源,没想象中那么好找。

  类型片的商业逻辑,就好比搭积木,导演、编剧、演员、幕后,一切参与者都是零件,随时可替可换,某种意义上,说是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也不是不行。

  编、导、制作方面是我这个创作总监的分内事,但是我不会分身术,做不到全程钉在别人的剧组里亦步亦趋,真要那样,我自己动手不是更省事?

  所以得有一个制片人,能代表我贯彻项目会议上确定的制作思路,管住天生放飞的导演。这就决定了他得懂电影制作,不能被几句科班术语绕昏头。

  还是这个制片人,要代表你管住流程管住预算,因此他还得懂剧组里的各种猫腻,知晓行情熟悉圈子,这样才能不被坑。

  先不说这种全才找不找得到,即便真能找到,你要怎么安置人家,上升通道怎么设计?

  我倒觉得,在寻摸人选的同时,多培养培养小美才是真格的,至少你我都信得过。”

  大壮听得点头不止,虽然对陈一鸣所说的“类型片理论”尚未完全认同,但是陈一鸣最后讲述的这段“持币观望”战术,他接受的倒是挺顺畅。

  他到底开公司当老板有几年时间了,从小有耳濡目染,知道信得过又有能力的项目主管有多难碰,明白没有人才什么业务都是空谈。

  陈一鸣见大壮听进去了,当即起身走人。

  “行了,就刚刚这些够你忙活一阵了,可别再催着我开工了哈,我接着休假去。

  房子我等你消息,别给我找老大的,我一个人住不过来,也住不惯。”

  10月份,网上报上电视上的焦点,属于《建国大业》。

  被《1951》带到火热的影市,凉得不会那么快,余温刚好包裹住接棒而来的《建国大业》。

  7天长假,这部韩三爷韩导的收山之作,以每天5000万上下的凶猛势头收割票房,除了长假最后一天稍有回落,可以说是一往无前。

  首映日6700万,上映7天3.27亿,这个票房成绩远超预期,仅次于《1951》次周的3.99亿。

  舆论特意给《建国大业》创造了一个“国庆档票房纪录”,被誉为一己之力让国庆长假真正具有了独立档期的意义。

  到陈一鸣从西双版纳旅游归来的时候,《建国大业》结束了第三周的放映,相较上一周跌幅稍大,不过依然能够维持周票房过亿。

  此时《建国大业》总票房已经突破5亿,在下映之前爬上6亿“及格线”十拿九稳。

  考虑到这部电影延期上映几成必然,韩三脸皮厚一厚的话,摸到7亿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跟人丁稀少的《1951》相比,《建国大业》可供炒作的热点可太多了,一百多个明星一天两个都有富余。

  这段时间,祥瑞又给陈一鸣发过两版剧本,提升很明显,看来确实走出窠臼正式上路了。

  陈一鸣给祥瑞提了几个建议,不涉及剧情细节,只调整影片节奏。

  他也在利用这个机会,慢慢摸索自己创作总监的角色。

  没有哪个导演甘心做一个工具人傀儡,再怎么强调院线电影的商业性,其包含的艺术性都无从回避,哪怕是纪录片,也是有其创作主旨和主题思想的。

  所以不管是项目外的艺术总监,还是项目内的监制,都需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跟导演的关系。

  陈一鸣拍摄《魔都假日》和《1951》的时候,大壮说是制片人,其实就是个管家头子,他的大部分职能其实被陈一鸣一并兼了。

  别说干预创作,就是钱怎么花,大壮都从不插手。

  这样的制片人显然是每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可惜陈一鸣是个双标狗,他自己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其他导演免谈。

  当然,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什么都管,往死里管,导演束手束脚多半也拍不好电影,而且也不利于维护导演的权威,到时候剧组肯定乱套。

  所以陈一鸣也在主动调整与伏瑞香的关系,那终究是祥瑞的项目,他只是个编外顾问,比创作总监还要远一些,他必须掌握分寸。

  现阶段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恪守商业电影原则的剧本医生,诊断范围仅限于逻辑和节奏,帮着找找BUG和硬伤。

  至于具体的剧情编排、故事主旨、价值探讨等见仁见智的部分,一概不涉及。

  10月底,陈一鸣在大壮推介的几个楼盘里,挑选了一套位于魔都浦西内环边临江的一栋12楼新房,面积115平,含税费在内总价660万。

  陈一鸣掏空了家底勉强凑够了首付,分红之前的月供还找大壮借了点,唯一的好处是,房子是精装修的,拎包入住。

第166章 宅家 莉莉

  新房到手,陈一鸣自然暂停了出游,呆在魔都收拾新家。

  这一片属于博览会的外围区域,距离浦江不超过一公里,中间则是博览会的几个分馆。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窗边,可以直接远眺江景。

  陈一鸣越住越是喜欢,这样好的地段、景致、楼层、朝向,又是这样低的价格,大壮想必是没少动员朋友圈的地头蛇二代。

  他天天乐呵呵地逛电器城,先把前世未尽的愿望逐一实现。

  占据大半个墙壁的超大屏电视,投影仪,影碟机,全都安排上。

  各种型号的游戏机和外设一样来一套,街机都整了一台,直接堆满了半个房间。

  按摩椅,跑步机,电竞椅,全给整上,要不是大房间放不下了,他连台球桌都想弄一个。

  折腾一个礼拜,狠狠地过了一把大撒币的瘾,算是把穿越至今的消费欲望给一朝出尽了。

  然后他就猫在家里开始当宅男,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看电影晚上打游戏,睡前先健身后按摩,饿了就叫外卖,怎一个神仙生活。

  期间大小马董,小美,《魔都晚报》的程昱,帝都的孙副主任,都曾打来电话,陈一鸣全是同一个回答。

  谢邀,不约!

  11月中,《建国大业》终于下映了,映期6周,总票房将将迈过6亿。

  看来韩三爷是个厚道人,没有赶尽杀绝。

  其实后期颓势已显,包场都救不回来,下映算是顺水推舟。

  因为外部局势也在发生变化,华国与坚果经过几轮口水交换达成共识,这一波较劲终于告一段落,可以正常做生意了。

  于是被憋了半年多的好莱坞大片,如脱缰野狗一般开始集体返场。

首节上一节131/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