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会有个别观众会在线下交际圈扩散对电影的观感,但也仅限于家人、同学等小圈子,影响并不会很大。”
陈一鸣指向内圆之外的第二个圆,“一部电影只靠网络观众是吃不饱的,2季度统计,我国网民数量不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三成。
所以接下来的第二轮循环,我们要从线上走向线下,让大部分不关注互联网的普通人,知道近期有一部名为《1951》的电影正在上映。
这不是依靠广告轰炸就可以奏效的,其底层逻辑是短时间内的高频次信息接触。
一个没有固定观影习惯的普通人,除去机缘巧合,想把他拉入电影院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能做的,只有让他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见到、听到《1951》,寄希望于某一次的有效触达,触动他脑海的某根琴弦,最终促成一次成功的观影。
所以这才是我们进行高强度路演的真正目的,我们要跟每一个路演成员讲清楚这层道理。
路演不是为了走流程打卡,而是为了把大荧幕上的虚拟形象,与影厅里及影院外的本地居民原本疏远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拉近。
在公交站牌上看到一张《1951》的宣传海报,与在本地电视节目中见到海报上的段一宁,或是在家人嘴里听到跟段一宁的面对面接触,个人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第一次循环中的线上种子用户,也只有在我们进一步把用户圈层扩大到线下,扩大到他们所在的城市时,其对各自线下社交圈的口碑扩散,才能有实质性的发挥。
由此引发的行动力度,自然也会大相径庭。
所以大壮,老唐,路演前后当地影院的数据追踪,一定要做细做扎实,同时分类留档保存,不止是此次《1951》宣发,对于铂爵今后的电影发行,同样作用巨大。”
马云腾听到这里明显兴奋起来,陈一鸣的讲述,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宣发和路演对他来说,就是例行公事的按部就班,大家都这么做,他也就跟着照做,至于这么做为什么有用,有多大用,其实他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陈一鸣的分析,让他一下子明白,从宣发到售票,中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有多少观众能够跃过鸿沟踏进影院,业内从未有过一个定量的估计。
至于以往的电影票房成绩还过得去,大概要归功于华国的地广人丰,毕竟只要基数够大,比例再低绝对数字也小不了多少。
他像课堂里的学生一样举手问道,“一鸣,是不是做到这一步,《1951》就可以票房爆炸了?”
陈一鸣点头又摇头,“那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爆炸,是像《三国上-官渡》那种大卖级,或是《有话躺着说》那种现象级,还是《冰海沉船》那种国民级。
现在想要打破《冰海沉船》的票房纪录其实并不难,因为1998年的电影票才5块、10块,现在则是30块,全国的影院数、银幕数更是翻了好几倍。
但是想要达到《冰海沉船》的国民度,达到当年那种万人空巷的社会影响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陈一鸣指着最外层的那个圆说道,“这就是最理想化的国民级,电影品质过硬,档期安排合适,舆论热度集中,以及,没有遇到大的社会变动。
如果《1951》在每一个路演过的城市都能引发社会热议,那么这种热度经过本地媒体的传播,会再度反馈到网上,形成第三轮循环。
这一轮循环所引发的口碑扩散,将是多点开花的指数级,其效果直观一点来说,就是某人在生活中总能遇到谈论《1951》的人,或者说《1951》本身就是一个讨论度极高的热门话题。
此时会有多少人因为《1951》踏足许久未进的电影院,有多少人会反复购票二刷三刷四刷,就很难评估了。
其实也没必要评估了,那时候票房有多高全看时运,除非突然主创暴雷。”
这次又是唐肖牛提问,“一鸣,你还是没有具体解释,从上到下的路演,和同心外扩的路演,有什么区别,具体又该如何执行。”
陈一鸣笑道,“路演就是路演,能有什么区别?执行上不还是老三样,跑影院、上节目、约采访么。
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很累很枯燥,时间一长厌倦、懈怠、应付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才需要我们片方画饼打鸡血嘛,画饼画饼,总要有饼可画不是吗?
像上次我让老古和莉莉多跑几次路演,他俩是挺配合的,该去的城市该跑的行程都跑到了,可是于他们自身而言,一看合约二看交情,除此以外还能有多大动力?
因为我自己也知道,《魔都假日》的上限就那么高,多跑几场也就是几百万上下的波动,无关大局的,所以我也就懒得解释那么多。
现在的《1951》就不一样了,一个是题材更泛受众更广,我们有可能吸引到一批中老年观众入场,二个是大环境更宽松,档期内没有大制作,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分票房。
也就是说,《1951》是有希望打开票房天花板的,路演的辛苦有看得见的回报。
此外也是更重要的,是《1951》肩负着扛起暑期档大盘的责任,这个坎迈过去了,上峰跟坚果的高层博弈也能更有底气。
这关系到所有华国电影人的切身利益,你们说,路演的时候,该不该拼了老命卖力气?”
……
第二天,《1951》的主要演员再度集合,以魔都为起点,正式开始大规模的巡回路演。
第一站依旧安排在魔都万象国际影城,时间是下午1点,由段一宁负责带队。
陈一鸣则暂时脱离大部队,前往漕溪路595号,跟马二爷汇报工作。
戛纳的情况他第一时间就跟几位大佬打电话做了沟通,但是亲自登门面见一次也是十分必要的。
进了办公室,马二爷已经等候多时。
依旧是迎到门口、沙发并坐的顶级待遇,陈一鸣第一时间先道歉,“马叔,上午睡过头了,实在不好意思。”
马二爷微笑挥手,“知道们落地没多久,又要倒时差又要准备路演,多睡一些是应该的,咱们爷俩没必要客套。”
陈一鸣把金棕榈的盒子与证书双手奉上,“马叔,幸不辱命,这趟戛纳总算是没有白跑。”
马二爷双手接过放在茶几上,先把奖杯翻来覆去地端详,接着再把证书展开一字一句地看过,良久之后才舒了一口长气说道。
“一鸣,你还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当初给你定的那个国内国外两开花的目标,我都没想过真能成,就想着能吃住一头就算胜利。
没想到8个月过后,你还真的做到了两头通吃,那头刷下金棕榈填补了华国电影节的空白,这头电影一上映就连破票房纪录。
专资办那边我上午刚刚确认过,上周末两天《1951》的票房合计1.53亿,你又破掉一个尘封多年的纪录。”
陈一鸣照例表示了一番谦虚,“也是运气好,赶上托尼-塔伦蒂诺这个混不吝做评审团主席,这个奖杯,至少有1/3的功劳该是申大姐的。
而且光靠我自己也做不到眼下这一切,没有马叔、郜叔、孙副主任的大力支持,这片子根本就搞不出来,到时候什么荣誉啊纪录啊都是白饶。”
马二爷挥了挥手,“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就别瞎谦虚胡扯淡了,发行部负责的那部纪录片我都看过,这电影就得你来,换个人就是我给再多资源,现在的《1951》也弄不出来。
一鸣,你可能不知道一座金棕榈对于当下的华国电影意味着什么,我只能说你可以尽可能地往大了想,最终影响一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具体的你自己去感受,叫你来是给你吃个定心丸,踏踏实实地把《1951》这个项目全功收尾,外头那些纷纷扰扰都不必介怀,你做的事上头都看在眼里,放心翻不起大浪来。
另外,成绩有了,地位到了,你也该进步进步了。
今年以内就两件事,一个是导演协会,一个是电影学会,这两个会员全都要办下来。
程序上我可以先帮你安排,但场面上还是要有个积极融入组织的态度,人总要去一次露个脸。
知道年轻人不喜欢束缚,也不高兴这会那会的繁文缛节,但这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官面上大家都在同一层级,你的年龄和资历不会再被人拿来说事。”
陈一鸣连连摇头,“马叔你为我好我都知道,而且有你替我张罗,我求之不得啊。
你放心,等《1951》的宣发忙完,我就去帝都专门走一趟。”
马二爷欣慰地点头,“行了,你去忙吧,奖杯和奖状先放我这里,我安排人做几个复制品,你孙叔那边,金盾那边,也得有所表示。
到时候原件会还给你,不必担心。”
陈一鸣赶紧澄清,“马叔,原件还是留在魔影,给大壮留一套复制品就行。”
第155章 恭喜发财 冷酷无情
陈一鸣告别马二爷往外走的时候还在想,这回哥也是大华影视圈的VIP会员了啊。
不知道下次能不能效仿一下前世的国师和诗人,也在大会堂搞一场首映礼,彰显一把咱华国最高端的逼格。
他打了个车直奔新影联旗下的一家影院,计划跟段一宁他们在那里汇合。
老唐为首的发行团队,就路演的具体形式,还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比如除了常规的放映结束后短暂互动的方式之外,还见缝插针地安排了映前互动、影院签售、客串售票员、COS调研员、演唱片尾曲等等花样。
目的很简单,给媒体记者和网上舆论尽可能多地提供素材。
陈一鸣到影院时,一进门就看见了在爆米花小哥旁边摆摊头的毛豆和刘东君。
两人站在柜台后面,一个派货一个收钱,忙得满头大汗。
卖的都是《1951》的周边,比如片中的老式军用水壶,压缩饼干外观的威化巧克力,几个主演的海报,片头松鼠的钥匙扣等等。
这是陈一鸣的主意,就是试试水,验证一下国内用户对电影周边的接受度。
东西是孙副主任找的军品供货商做的,种类不算多,价格也不贵,对比挖宝网上的价格,溢价不超过20%,原则上是打平成本和运费就行。
实在卖不掉,也可以用做微博活动的奖品。
陈一鸣站在外围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毛豆和刘东君对周边销售的刺激作用还挺明显,两米宽的柜台前一直站满了人。
两人很快就卖光了柜台里的存货,又帮着隔壁柜台卖了不少爆米花和饮料,才结束了这一波互动。
因为预定的路演场次马上就要结束放映,再不进去就来不及了。
陈一鸣与两人汇合一起往里走,一边走一边对刘东君说道,“木头,很受大姐姐欢迎嘛,被美女围着是不是很享受啊?”
刘东君这段时间修炼得已经有了几分他师傅的戏精特质,他一本正经道,“哎!一个两个看片掉泪都让我负责,我下个月才18,负得过来么?
另一边的毛豆作势干呕了几下,才指着他对陈一鸣说道,“这小子哪里木头了,分明是个社牛啊,那小嘴巴巴的,东西能卖那么快都是他的功劳。”
陈一鸣笑着朝毛豆点了点头,“毛老师辛苦,这段时间会很辛苦,你多包涵。”
毛豆摆了摆手道,“挺好的,电影我拍过,但路演还真是第一回,挺新鲜的。”
说话间三人到了8号放映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门,发现段一宁、张毅、张宇等几个主演都在。
隔着影壁墙,能够清晰地听见《永志不忘》的歌声。
到了间奏部分,影厅大亮,段一宁打头,一行人鱼贯而入。
“轰!”,放映厅内如同刮过一阵飓风,声浪一度压过了背景里第二段经过技术性放大的歌声。
几人在荧幕前站成一排,殿后的陈一鸣拎着话筒客串司仪。
“大家好,我是陈一鸣,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因《1951》而相遇,我们几位代表整个《1951》剧组,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鞠躬过后,互动正式开始。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流程上并不复杂。
影院工作人员拿出年会抽奖用的红箱子,几个主演轮流抽纸条,抽到哪个座位的观众,就送他一份签名周边,并回答一个问题。
打头阵的段一宁抽到一个年轻小姐姐,人家不提问只提人,捞到老段的签名合影机会,已经心满意足。
接下来的张毅抽到一个中年男观众,老哥还挺腼腆,接过话筒之后吭吭哧哧话都不利索了。
结果坐在他旁边的中年女士看不过眼,抢过话筒问道,“没啥不好说的,就是刚才看电影时,我随口说了一句打飞机的那个连长我老家话说的不地道,他就给记住了。
他问不出来我问,张连长,你肯定不是鲁省人吧?”
张毅大,演员讲究声台形表四门功课,现在自己的台词被人挑毛病了。
问题是他左思右想怎么都回忆不起来,具体会是哪句词儿出纰漏。
他是找团里鲁省同事帮忙,一字一句纠正的发音,按理说不该出错啊。
张毅知道自己不能强硬地反驳观众,那样只会让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变成不可收拾的大问题。
可是直接承认他又觉得委屈,哪个演员愿意在自己脑袋上扣一顶不敬业的大帽子呢?
稍作沉吟之后,张毅笑道,“我确实不是鲁省人,我老家是东北的,片中的方言是我的鲁省同事教我的。我多嘴问一句,这位女士,肯定不是泉城人吧?”
张毅的潜台词很明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鲁省大得很,又不是只有一种鲁省话。
中年女士当然听懂了,于是她光速秒答,“我还真是泉城人!”
放映厅里哄堂大笑,陈一鸣几人都绷不住,掩嘴的掩嘴,扭头的扭头。
张毅拎着话筒却只能阿巴阿巴,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去走道又拿了一份周边,走上观众席亲自交到中年女士手上,还把自己的手机交给他老公,请他给两人拍了一张合影。
这个大大方方的举动,自然博得了在场观众的普遍好感,纷纷送上一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