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第412节

宴真克制着颤抖的欲望,紧紧盯着那顶分明就在眼前,却无法触碰的幂篱,眼中神情狰狞起伏。

……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家格外热闹。

今日王大人上门,并带上了字画一幅。

见好友在旁赔着笑将画展开,张峦掀起眼皮子瞧了瞧,没说话。

564 诗会 (修仙万赏加更)

这画乃是王大人挂在外书房中的那一幅,他觊觎很久了,可王大人始终不肯割爱,连他上手摸一摸都像是要掉块肉似得。

眼下竟就这么乖乖送来了——呵,还真是世事无常啊。

次日,柳一清带着夫人前来作客。

且还捎带了家中养了五年的老母鸡两只,特地交待要让厨房现杀了,给张贤弟熬鸡汤补身子。

再隔两日,又送来几条黑鱼,再三强调是自己亲自钓来的,务必要让张贤弟尝尝鲜。

如此情形,直叫宋氏想到了自己坐月子时的待遇。

刘大人更不必提,每日上门赔礼且不说,还日日准时前往工部等张峦下值——走到半路或拉着人去吃茶,或去买点心,勤快程度比拐女婿时更胜一筹。

苍千户不善言辞,多是靠送东西来表心意。

可送东西,也不好没有由头,无端端地送,显得过分突兀。

于是,每逢节日,必要携礼上门,自己不得空,就使苍鹿带着家仆前去。

因觉得节日不够用,干脆连节气也不错过。

如此半年下来,直叫张眉寿忍不住惊叹——只有想不到的节日,而绝没有苍家伯父漏送的礼。

中秋后,天气一日日开始凉了。

用罢晚食,宋氏难得清闲一会儿,便叫丫鬟搬了椅子到院中,和丈夫坐在院中赏月。

丫鬟们摆好瓜果茶水之后,便识趣地退去了一旁。

张峦对月做了首诗,逗得宋氏笑出声来。

夫妻二人又说了会儿家常。

说着说着,宋氏讲到了丈夫身上。

“我瞧着这半年来,前前后后地可是将王大人他们忙活坏了,你也是时候松个口,改改脸色了——人家都是诚心赔礼,你怎好一直这般端着?”宋氏劝说道。

“可不是我求着他们做这些的。”

张峦惬意地靠在椅背上,语气轻松地道。

宋氏嗔了丈夫一眼:“分明早已经消气了,还在这装模作样个什么劲儿。”

张峦笑着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芩娘你这双慧眼。”

他确实早已消气了。

可当时想了想,若自己太过好哄,未免会叫人觉得他太没有尊严,再被看轻了去——俗话说得话,太容易得到的,通常都不被珍惜。

于是,他决定再晾一晾好友们,尤其是王大人那个处心积虑的骗子。

但如今晾着晾着,心中无气之下,倒不自觉享受上了这种生活。

好友们处处为他考虑,遇到难处,无需他开口,几位大人就已经在前面抢破了头;

而且说出来的话一个更是赛一个好听,生怕惹了他半点不高兴;

更不必说那些未必贵重,却总是格外合他心意的礼物吃食什么的……

“当心架子拿得太高,回头自己没了台阶下。”宋氏直截了当地交待道:“三日后是刘大人家小孙子的满月宴,礼我已经备好了,到时你随我一同去。”

张峦叹了口气,刚要说些什么,却见妻子一记冷眼扫了过来。

唯有连忙道:“好好好,我照做就是了……”

宋氏收回了视线去。

这还差不多。

近来她眼瞧着丈夫都快要被几位大人给惯出毛病来了,再这么下去,她怕是都要管不住了。

还是婆母说得对,男人万万不能惯着。

方才她好说好讲还行不通,一记冷眼过去果然就老实了。

……

三日后,张峦夫妻二人相携去了刘府。

张眉寿也被带了去,只是刚进得刘家,便被刘清锦拉着去了院子里说话。

“好些日子不见张妹妹了,张妹妹竟也不来寻我。”刘清锦笑着嗔怪道。

自去年在开元寺中听了张眉寿转达的那番话之后,她出于避嫌,便再也未曾去过张家——

既是答应了人家,就要做得干净利落些,总不好再叫他心中不安定。

可如此一来,她想见张眉寿,便也成了难事。

请柬送的多了,有时连个名目都找不着,她也怕传到张秋池耳中,让他多想。

于是,只盼着张眉寿主动找上门来说话。

张眉寿笑答道:“前些日子染了风寒,这几日才见好,今日不就来寻刘姐姐了吗。”

刘清锦性子爽利洒脱,极像刘夫人,张眉寿同她也确是投缘。

“近来夜里有些凉寒,可得仔细着身子才是,如今该是无碍了吧?”刘清锦语气关切。

听张眉寿道“已然痊愈了”,她才又拉着人去书房里看画。

“这几日刚作好,劳张妹妹点评赐教一二。”刘清锦将画在书案上铺开。

她这些年来读书作画,本是因张秋池之故,揣着几分投其所好的隐秘心思,可数年下来,倒是真有几分沉迷在其中了。

张眉寿认真欣赏了一番面前这幅山水图,夸赞之余,又笑着说道:“刘姐姐若闲来无事,倒不如多出门去散一散心。感其形态,悟其灵性,下笔时便能更添神韵。”

“张妹妹说得是……”刘清锦点着头道:“父亲也道我作画过重技巧,而少了灵韵——万物皆有灵,我是该多出去看看。”

张眉寿笑了笑。

实则,作画尚是其次——

较上次相见,刘家姐姐似乎又清减了些。

有些事情,自是不好说破多提,便借着作画之道,来规劝两句。

刘清锦边将画卷起,边笑着问:“对了,后日里城南清平馆内有诗会,张妹妹可要一同去?”

张眉寿想着左右无事,便答应了下来。

这个诗会,恰巧前几日她听伯安哥才提起过,阿鹿也有意想去凑一凑热闹。

待到当日出门时,又多了一个张眉箐,张辅龄,以及宋福琪。

一行人来至清平馆中,刘清锦已然早早等在了那里。

此时人还不算多,伙计们便领着张眉寿等人上了二楼。

二楼设有雅座,张眉寿带着张眉箐和刘清锦坐在一处,王守仁几人则坐在邻桌。

随着诗会开始的时辰接近,馆中便渐渐热闹了起来。

阿荔立在张眉寿身侧,隔着围栏朝着楼下看去。

她家姑娘平日里不爱凑这些热闹,因此她此番也是头一回过来。

阿荔目光流转间,忽在楼下堂中瞧见了一道颇算熟悉的身影。

565 赢酒

“姑娘,您看——”

阿荔轻声道:“那好像是大姑爷。”

张眉寿坐在椅中,循着阿荔手指的方向看去,只瞧见一道身穿靛蓝长袍的高大男子背影。

虽只是个背影,但也能大致认出,那人确是她那位大姐夫齐章无疑。

张眉箐也瞧见了人,有些惊讶地道:“原来大姐夫真是个文人啊,竟还会逛诗会呢……”

“怎么,是不是文人,还能是假的不成?”刘清锦听着了,在一旁笑着问道。

张眉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我以貌取人了。”

她只当那些将军什么的,都是不爱读书的。

“二姐,你说咱们可要上去说话么?”张眉箐悄声问道。

张眉寿看了看齐章左右,见并无女眷在,便摇了头:“此处人多,不必特意上前。待诗会结束之后,再去打声招呼就是。”

张眉箐点头应下来。

张眉寿的目光却追随了齐章好一会儿。

齐章一行有四人,除了两名随从小厮之外,还有一位少年。

少年身穿宝蓝色直裰,大致看去,应是十七八岁的模样。

张眉寿眼神里微微现出思索之色,是莫名觉得这少年有些眼熟,却一时又记不起在何处见过。

她这厢困惑间,只见齐章一行人已然由伙计领着上了二楼,被引去了南面的雅座上落座。

此处雕花围栏为环形,四面尽将楼下大堂情形收入眼底,张眉寿几人在北面,恰与齐章一行人面对面,只隔栏相对。

张眉寿瞧见那少年同齐章说着话,小厮接过伙计送来的茶壶,躬身斟茶。

听刘清锦说起了这诗会上的规矩和趣事,张眉寿适才收回视线,压下心中疑惑。

“这清平馆中的桃花酒乃是一绝,每逢三月一次的诗会上才能有这么两坛……”

刘清锦说着:“多是为两比,每比胜出者,座上可得一壶桃花酒。一是诗词书画茶,每次倒不同。其二便是投壶——到时也可下注助兴。”

“总而言之,同其他诗会上的规矩也无太大出入……”

张眉寿和张眉箐听得点头。

此时,与邻桌相隔着的屏风被叩了两下,紧接着便是宋福琪的声音传来:“我倒也想尝尝那桃花酒,可人家不肯卖。既如此,待会儿投壶我去赢一壶来,咱们分着吃。”

反正诗词书画什么的,是不指望了。

张眉寿听得想笑。

二表哥的投壶本领,她是见识过的,虽不算次,可她记得大约在两年前,已不是鹤龄延龄的对手了。

阿荔此时便悄声笑着说道:“那今日这酒一准儿是吃不上了……”

她家姑娘倒是投得极好,只是姑娘向来不爱与人前出风头,凡事只当个喜好来取悦自己罢了。

首节上一节412/6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