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97节

  “校长,是不是你访美的时候,从中撮合了此事。”

  王季烈也很好奇,要是欧美大鼻子们都这么好说话,国内也不至于这么惨了。

  李奇维摇摇头。

  “我暂时还影响不了美国政府的决定。”

  “不过,我大概能猜到美国人的想法。”

  “他们是想通过建设带有美国风格的大学,让华夏学生对美国心生向往。”

  “而这些学生未来必然是华夏的精英,他们会担任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

  “试问,如果哪一天,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全都是这样的学生身居高位。”

  “那么国家的未来会如何?”

  真实历史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美国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出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

  “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华夏的发展。”

  “那就是,使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他们领袖的方式。”

  嘶!

  王季烈和于天池听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是搞教育的,最清楚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这个时间段,正是年轻人三观成型的关键时刻。

  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灌输很多理念,以后就难以再改回来了。

  于天池惊道:“那是不是要立刻向上汇报,叫停这件事?”

  李奇维断然否定道:“不,这是阳谋。”

  “我们如果反对,那就是自绝华夏的教育,国际教育界对我们就会抱有警惕之心了。”

  “而且,我和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有过约定,双方要加强学术交流。”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做。”

  王季烈说道:“奇维说的不错。”

  “现在广东大学内就有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交换生。”

  “教育就是应该多交流才能进步。”

  “而且,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华清学校是美国人的阴谋论。”

  “说到底,只要我们自己的学生们争气,心中始终想着祖国。”

  “那么美国人只能干瞪眼,赔了夫人又折兵。”

  “穷孩子看到富孩子的父母那么有钱,但很少有愿意当别人儿子的。”

  李奇维笑道:“哈哈,王大哥说的不错。”

  “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这就是我办黄埔理工大学的目的。”

  “只要我们华夏的教育能超过美国,那么一切阴谋都会不攻自破。”

  “如果以后留学黄埔比留学欧美更让大家向往。”

  “那么还有谁会在乎华清学校的优势呢?”

  “而且美国人的教育,未必就比我们强很多。”

  “这些年,我游历西方诸国,得到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确实落后很多,但是没有本质的差距。”

  “西方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制度完善,但是对于培养人才,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我们的广东大学,拿到国际上一点都不差。”

  “之所以现在没有人家的大学有名气。”

  “那是因为时间太短了。”

  “剑桥大学都已经成立大几百年了,如此深厚的积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

  “不然的话,那就是不尊重科学。”

  王季烈和于天池都点点头。

  主观上要藐视对手,但是客观上要重视对手。

  二人心中感慨,要是没有李奇维,华清学校最终肯定会达成它的隐藏目的。

  毕竟,又有谁能拒绝当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诱惑呢。

  虽然美国的科学在国际上只能算二流。

  但是国内清楚的人很少啊。

  而且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人家至少还是二流,国内是根本不入流。

  但是现在不同了,华夏有了李奇维这尊大神。

  他就像定海神针一般,为国内的教育人士拨开迷雾。

  西方的任何计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和欧美教育争锋的底气。

  黄埔理工、广东大学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目标。

  要是这两个大学,能培养出自己的诺奖出来,那就真的能站稳脚跟了。

  但是,那一天多久才能到来?

  接下来,李奇维又问了国内现在教育的整体情况。

  比如每年的毕业生有多少,从事工业、科技领域工作的比例有多少等等。

  听完王季烈分享的各种数字后,李奇维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诞生,并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

  远远比不上那些风云人物弄潮儿。

  但他们却真实地慢慢提高华夏的底蕴。

  李奇维豪气道:“老王,天池,走。”

  “我帮我们华夏的精英学子们,给欧美祛祛魅。”

  王季烈笑道:“哈哈,奇维,我就知道你早有准备。”

  “还和我抱怨时间紧,想不出演讲主题。”

  李奇维哈哈大笑。

  但内心坦诚:哥,不骗你,我真是现编的。

第377章 一杯水,不用火,如何能沸腾?

  广东大学。

  这所集合全省之力打造的南方大学之最,坐落在广州市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位置。

  如果单纯从面积比较,远远超越了欧美的很多大学。

  当然,目前的生源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王季烈的介绍,目前广东大学每年招生人数在五百人左右。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数绝对算多了。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虽然有着李奇维很早就开始布局。

  但是整体的进度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

  也就是广东大学和京师大学有这种规模,一般省份的大学,每年也就是两三百人的规模。

  此刻,学校的报告大厅内,两千多的师生已经全部就位。

  没有任何人请假或者不来,所有人都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会场的前排,王季烈、于天池,以及学校和教育界的高层们坐在一排。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李奇维在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走上演讲台。

  他轻轻一挥手,台下便瞬间安静下来。

  如此恐怖的影响力,让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这是我们华夏的科学之神!”

  李奇维看着台下众人的崇拜,心中无限感慨。

  因为华夏的年轻人已经压抑的太久了。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华夏的人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尤其是和西方比起来,那更是自惭形秽,相形见绌。

  这种观念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上到那些精英,下到普通的百姓,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因为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了这点。

  西方人有坚船利炮,电报传音。

  他们的科技碾压世界,和华夏仿佛是两个次元的存在。

  毫无可比性。

  因此,现在国内的很多学生,想的都是去外国留学。

  虽然李奇维创立了黄埔理工大学,但是毕竟时间太短,和那些老牌世界名校还有差距。

  最重要的是,偌大的华夏,只有一所黄埔理工。

  所以注定了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选择留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西方已经有了上百年的积累,超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李奇维已经打好了基础的开端。

  虽然还很弱小,但至少是从无到有的区别。

  而现在,他要解决的,就是给年轻学生们带来自信。

首节上一节497/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