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23节

  接着长冈半太郎赶紧陪笑道:“李教授,希望你不要介意啊。”

  李奇维笑道:“年轻人嘛,长冈教授,你有个好学生。”

  “就凭这份胆识,差不了。”

  长冈半太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仁科芳雄却没有高兴。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没有人可以超越我。

  他永远只能是晚辈,仰视李奇维。

  很快,长冈半太郎的拜访结束。

  此行知道李奇维将在婆罗洲建设科学之城,就已经让长冈半太郎心满意足了。

  他觉得樱花国的机会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李奇维静静看着长冈半太郎等人在李三的带领下离开。

  他本来是准备把青花铀瓷送给对方,让其转交给他们的天皇。

  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这一世,他走的是煌煌大道,以碾压的姿态,让所有人臣服。

  这种小伎俩,给慈禧老妖婆用用还行。

  现在,他已经是科学领域的第一人,在华夏更是被民间封圣的人物。

  不能掉逼格。

  他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超然物外,高高在上,掌握乾坤。

第340章 布鲁斯场方程首个精确解!理论证明黑洞存在!第三预言突破!

  时间进入了1913年。

  广义相对论的发表和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召开,让李奇维成为了举世皆知的物理学家。

  不管是学术领域还是大众领域,所有人对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

  相对论的部分结论也是深入人心。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方邀请。

  李奇维收到的各种邀请函已经排到了明年。

  幸亏有着王路遥和香岚帮他整理,不然自己搞头都要大了。

  而且很多邀请他也推不掉。

  比如普朗克代表德国、居里夫人代表法国、洛伦兹代表荷兰、玻尔代表丹麦等等。

  都是以一国政府的名义,邀请李奇维前去访问。

  为了以后的科学之城大计,他不好推辞。

  李奇维感叹:“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王路遥抿嘴笑道:“原来当名人也挺累的,全世界到处跑。”

  李奇维搂着他笑道:“那说明我还不够出名。”

  “早晚有一天,我要坐在家里不动,各国领导人都得亲自来拜访我。”

  王路遥笑道,“你就吹牛吧。”

  就在李奇维准备全球访问计划时,一则消息瞬间引爆了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

  1913年1月15日。

  德国著名学术期刊《物理年鉴》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作者是史瓦西,他在论文中给出了布鲁斯场方程的第一个精确解。

  史瓦西找到了一种最简单的宇宙情况。

  即假设宇宙中只有一个天体,它的周围空无一物且空间各向同性。

  这个唯一天体本身是静止的、不转动、不带电,且球形对称。

  在这种情况下,史瓦西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

  得到一个结论:当天体的半径小于某个值r时,这个天体就会发生坍缩。

  此时天体的时空弯曲特别厉害,连光都无法逃脱。

  无论什么方向的光,都会被吸入这个天体的中心。

  这就是黑洞的理论基础。

  按照史瓦西的计算,地球如果想变成黑洞,那么它的半径需要缩小到9毫米左右,大约是一个乒乓球大小。

  论文一经发出,瞬间引发轰动。

  史瓦西的推导过程,极为详细。

  经过了广义相对论的洗礼,现在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能看到史瓦西的论文了。

  经过了多位同行的重复计算,史瓦西的结果得到确认。

  一时间,物理学界震动。

  五大预言中的黑洞,终于从理论上被证明了。

  此前,李奇维在广义相对论中,只是从逻辑上预言,必须会存在这样一种天体。

  而现在,史瓦西终于从方程中找到了黑洞的解。

  虽然它的形式较为简单,但意义极为深刻,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有人都振奋不已。

  剩下的就是通过实验,正式观测到黑洞了。

  那又是另外一个任务了。

  所有天文学家都信誓旦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不会错。

  黑洞一定存在!

  史瓦西凭借这篇论文,一跃成为知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要知道,此前,他还仅仅是天文台的负责人而已。

  而这个解也被人称为“史瓦西解”,形成黑洞的半径,也被称为“史瓦西半径”。

  宇宙学领域又添一重磅成果。

  随着第二届布鲁斯会议,李奇维的强悍出手,现在天文学已经正式承认宇宙学的存在。

  这个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从大尺度方向研究宇宙结构的学科,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尤其是其核心理论:宇宙大爆炸,更是让无数天文学家魂牵梦萦,视为珍宝。

  而史瓦西的成果,则为研究黑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其基础上必将能发展出更多的黑洞理论。

  史瓦西成为了黑洞理论的奠基人。

  随即,各个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大佬们,都公开发文表示祝贺,称赞这个让人兴奋的成果。

  李奇维更是不吝赞美道:“史瓦西教授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理论证明黑洞存在,将为后续的实验观测提供重要手段。”

  哗!

  学界震动!

  以如今李奇维的地位,他的任何一句公开发言,都引起无数人的关注。

  所有人都开始打听,史瓦西到底是何方神圣。

  连广义相对论的作者布鲁斯教授都找不到精确解,竟然被他给率先发现了。

  一时间,史瓦西风头无两!

  李奇维看着论文,心中感慨。

  史瓦西提前发表了论文,提出了布鲁斯场方程的精确解。

  这一世,恐怕他不会在战壕里冒着生命危险写论文了吧。

  希望他的命运能得到改变。

  德国,普鲁士科学院的选举会议上。

  史瓦西正在做关于他发表论文的汇报。

  台下坐着普朗克、爱因斯坦、劳厄等大佬们。

  此刻的史瓦西意气风发。

  他又想到了之前和劳厄等人在天文台的畅想。

  没想到,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

  而且还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我的论文中,讨论的是数学意义上的理想情况。”

  “虽然现实宇宙不存在这种状态,但是对于太阳系,可以用史瓦西解进行非常好的描述。”

  “因为太阳本身近乎球形,其周围的星球物质相比太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约等于真空。”

  “所以,我计算出来的太阳弯曲时空,可以解释太阳系内各行星的运行轨道。”

  “另外,该解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因为它的计算过程与恒星的类型无关。”

  “史瓦西解只依赖于一个参数,那就是质量。”

  “而与太阳本身的质量分布、密度等无关。”

  “按照我的计算,如果太阳要变成黑洞,那么它的半径需要坍缩到3公里左右。”

  “即整个太阳的质量保持不变,经过不断的压缩,半径达到极限,就能成为黑洞。”

  “我相信,宇宙中一定存在这样的过程。”

  哗!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史瓦西的报告精彩至极。

首节上一节423/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