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24节

  全部都是精确的计算和理论分析。

  他对于布鲁斯场方程的理解,超越了在场的所有人。

  光看着那些公式,就让人头疼。

  而史瓦西,竟然还能从中找出一个精确解,数学功底着实可怕。

  果然不愧是和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相交的人,数学就是好。

  不要以为史瓦西只是找了一个特殊情况,就认为计算很简单。

  布鲁斯场方程再简单的情况,也需要经过大量复杂的运算。

  所以,在场大佬们都对史瓦西佩服不已。

  这个平平无奇的中年人,堪称一鸣惊人、大器晚成的典范。

  在这个年轻人主导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时代,史瓦西的成功给老一辈带了巨大的鼓舞。

  忽然,爱因斯坦提问道:

  “史瓦西教授,你认为你的精确解,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影响有多大?”

  如今的爱因斯坦已经是德国的物理学教授了。

  史瓦西闻言思考了片刻,说道:

  “众所周知,布鲁斯教授在广义相对论中一共提出了五大预言。”

  “除了黑洞外,其它四大预言,都是经过了他理论的计算或者分析。”

  “所以,如今我算是补齐了黑洞的计算短板。”

  说到这里,史瓦西忽然振奋地说道:“但我个人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目前还只是从理论上证明了黑洞的存在。”

  “并没有从实验中,正式观测到黑洞这个极其特殊的天体存在。”

  “所以,我想我们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台下大佬们默默点头。

  史瓦西的严谨也让众人敬佩。

  这毕竟是理论上的胜利,但还需要实验的证实。

  史瓦西接着说道:

  “我的两位好友,其中爱丁顿在攻克光线弯曲,而哈勃在研究宇宙膨胀。”

  “我相信,如果他们二位的研究有了突破,那将会是一锤定音的成果。”

  “广义相对论的正确将再无异议。”

  轰!

  台下人群震动!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撼。

  这两个可是真正的实验观测结果,一旦证实,其说服力远远超过史瓦西解。

  普朗克、爱因斯坦等大佬们,是肯定不会去做这些实验的。

  因为它们都只是广义相对论的附属实验而已。

  就好像当初的光电效应的实验。

  这些理论物理学家大佬,自然是没有兴趣的。

  反正他们从心底里已经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了。

  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

  这就是李奇维带给他们的自信。

  但是,若是五大预言,最终都被个个证明,那也确实是震动物理学界的大事。

  因此,大佬们虽然不参与,但依然很在意实验的进展。

  史瓦西的成果报告,惊艳了普鲁士科学院的众多院士。

  经过紧张的投票环节后。

  普鲁士科学院院长普朗克,上台宣布了选举结果。

  “经过投票选举,我宣布,史瓦西教授正式成为普鲁士科学院新的一员。”

  “大家欢迎!”

  哗!

  众人全部站起来,掌声欢迎。

  史瓦西毫无疑问当选了普鲁士科学院的院士。

  从此成为德国的科学大佬。

  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伟大。

  仅仅因为其中一个极小的部分,就让一位教授瞬间名声大噪,成为学术界的知名人物。

  接下来,史瓦西更是被天文学界邀请,作关于黑洞理论的报告。

  史瓦西解,对于观测和分析宇宙恒星的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在报告中提道:

  “广义相对论的五大预言,其实就是它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

  “光线弯曲、引力红移、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胀。”

  “这是五个预测的实验现象。”

  “而现在,所有的理论计算已经结束。”

  “下一阶段,天文学的任务就是验证这些现象。”

  “史瓦西解的提出,不是广义相对论的终结,而仅仅是开始。”

  “黑洞的存在,不仅需要理论的证明,还需要实验的发现。”

  “就好像当初麦克斯韦通过电磁方程,预研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

  “未来,我们天文学领域将会出现5个类似的成果。”

  “未来可期!”

  哗!

  史瓦西的学术报告取得了巨大成功。

  天文学领域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开门红。

  所有天文学大佬们都感觉到新时代的到来。

  新出现的宇宙学,现在它的内涵已经逐渐丰富了起来。

  宇宙大爆炸、黑洞、星系.

  在场的大佬们相信,接下来天文学将迎来超高速的发展。

  人群中,爱丁顿无比激动和兴奋。

  史瓦西的成果,对他而言就是最强烈的激励。

  他已经开始憧憬自己成果发表的那一天了。

  不过,爱丁顿的研究比较特殊。

  他想要证明广义相对论第一预言,光线弯曲,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

  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计算。

  地球质量对时空的弯曲程度很小,所以对于光线弯折的影响很小,几乎观测不出来。

  为此,爱丁顿选择用太阳作为研究对象。

  太阳的质量足够大,所以对于经过它的光线,有很明显的弯曲。

  爱丁顿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日全食。

  通过比较在日全食期间,某一恒星的照片,和正常夜间这个恒星的照片,然后算出差异。

  因为按照光线弯曲原理,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观测恒星的位置会发生偏移。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计算,这个偏移值是1.75弧秒(约0.02786度)。

  爱丁顿作为天文学家,知道最近一次的日全食,是在1914年8月21日。

  所以,他还需要慢慢等待。

  真实历史上,1914年的这次观测,是由爱因斯坦的助手,弗洛因德里希,和美国天文学家坎贝尔联合实施。

  根据计算,观测的最佳地点,是在俄国的克里米亚半岛。

  但是很不幸,当时恰逢一战爆发,俄国和德国又不对付。

  所以,弗洛因德里希一行人刚到克里米亚,就被俄国军方当成间谍给抓了起来。

  于是观测任务也泡汤了。

  由于坎贝尔来自美国,是中立国,所以他很快被放了出来。

  坎贝尔没有放弃,他想继续一个人观测。

  然而厄运接踵而至,那一天,天空乌云密布,根本看不见太阳,测量无法进行。

  于是,实验失败。

  根据推测,下一次最佳的日全食观测时间,是在1919年5月19日。

  那一次,爱丁顿带队,圆满完成了实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但是此刻,爱丁顿可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战争。

  他已经开始为1914年的日全食做准备了。

  这个实验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复杂。

  需要全天候拍照,且对天体运动有很深的了解。

  爱丁顿已经从理论上做了充足的分析。

  他有自信,绝对可以一次成功。

  就在史瓦西声名鹊起,爱丁顿摩拳擦掌的时候。

  李奇维也开始了他的装逼之旅。

首节上一节424/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