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奖励李奇维,她答应了玩李奇维的小游戏。
身份游戏。
李奇维坏坏地讲解游戏规则:
他是:太子;
王路遥要把他变成:木子;
然后再他变成:杰子;
最后李奇维又变成:太子。
一轮游戏结束后,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味道。
1902年12月23日,李奇维到达法国巴黎。
他和王路遥在居里夫人的家里,一起度过了圣诞节。
看着和王路遥开心聊天的居里夫人,李奇维心中忽然有点悲伤。
如果历史没有变化,1906年,居里先生就会在一场马车车祸中不幸遇难。
失去丈夫后的居里夫人,很快就陷入了丑闻之中。
而男主角正是居里的博士生,郎之万。
对方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居里夫人,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李奇维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偏见。
如果深究,其实历史上那些名人,都有普通人觉得难以想象的各种黑料。
哪怕是爱因斯坦也一样。
人无完人,科学家也是人,不应该被神话。
或者说,可以神话科学家的成就,但是不能神话他的为人。
成果有高低大小之分,人格都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圣人终究是少数。
随后,在居里夫人的介绍下,李奇维认识了她的好友,法国数学家庞加莱。
今年48岁的庞加莱已然是大师风范。
他被公认为19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领袖级数学家。
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
甚至对于相对论也有独到的见解。
充分说明牛逼的数学家,只要愿意,可以从事任何领域。
他留下来的庞加莱猜想,更是对后世的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奇维以晚辈的身份,和庞加莱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双方都震惊于对方的学识。
李奇维的年轻让庞加莱内心感慨万千,他想到了伽罗瓦,同样都是在年轻时就耀眼无比。
庞加莱对于未来的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李奇维连忙感谢。
在满满的收获中,李奇维拜别众人。
1902年12月28日,李奇维到达比利时布鲁塞尔。
这个城市承载了他太多美好的记忆。
未来他也许会在这里留下更多的传奇。
他受到了索尔维最高规格的接待。
当得知他要返回国内后,索尔维仰天长叹,仿佛痛失知己一般。
搞得李奇维不知说什么好,他只是回国一趟,又不是生离死别。
他哪里知道,索尔维已经将他看做了福星,没有他的日子里,或许一切都会变了。
1902年12月30日,李奇维到达荷兰鹿特丹。
见到洛伦兹后,李奇维对没有去参加他的诺奖典礼而道歉。
洛伦兹无所谓的一笑,他知道李奇维马上就要离开欧洲了,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来不及去。
李奇维开起了玩笑:“教授,等下次你再获得诺奖,我肯定前去祝贺捧场。”
洛伦兹哈哈大笑道:“布鲁斯,我觉得这话应该我对你说才是。”
“我认为你再次得诺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到时候,你可得再请我吃顿好的啊。”
李奇维笑道:“要是我能得第二次诺奖,请你十次都没问题。”
洛伦兹又说道:“布鲁斯,你是我见过最有物理学天赋的人。”
“希望你回到你的国家后,不要忘记继续学习物理,我等待你的归来。”
李奇维郑重说道:“一定会的,教授。”
和洛伦兹道别后,李奇维于12月31号晚上回到剑桥家里。
至此,这一趟回国前的旅途和告别正式结束。
接下来,他就要为博士毕业答辩做准备了。
第145章 豪华的博士答辩委员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来到了1903年。
新年的第一天,李奇维和众人聚在一起,胡喜忠和盛景然两人也难得回来。
大家开心地吃吃喝喝,畅想着回国后的各种生活。
李奇维亲自给胡盛二人敬酒,让两人受宠若惊,连忙站起。
“这一段时间,两位辛苦了。”
“尤其是盛大哥,接下来还要一个人留在英国,为我们的事业开疆扩土。”
“我提议,我们一起敬盛大哥一杯。”
这时,王路遥也补充道:“感谢盛大哥教我商业上的事情,我才能办好陶瓷贸易公司。”
“等我回国后,还希望盛大哥你能帮我把公司打理好哦。”
于是,众人全部站起。
面对三少爷和三少奶奶的敬重,还有其他人的好意。
盛景然有些激动,他真心地说道:“三少爷,千万别这么说。”
“能留在英国,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锤炼。”
“这一年的时间,我觉得比我之前三十年学的东西都要多,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
“感谢三少爷给我这个机会!”
“感谢三少奶奶对我的信任!”
“也感谢在座各位对我的帮助。”
说完,盛景然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而他的话,也让其他人神色动容,显然李奇维改变了他们原本平淡的命运。
香岚、李三都不再是普通的丫鬟护卫,而算是李奇维的半个亲人了。
尤其是星火三人,更是如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的视野比之前何止高了一层。
他们现在再回到国内,看问题的角度都会和之前截然不同。
而且也明白自己将要做的事,对于民族,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可以说,是李奇维把他们带到了,本不属于他们的高度,能看清这个精彩的世界。
在盛景然的提议下,所有人又共同敬李奇维一杯。
李奇维看着自己的小团体,内心感慨万千。
虽然现在算上他也只有九个人,但是却已经为未来的事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的指挥下完成的。
想到这里,李奇维不由得自豪。
短短三年,他就取得了如此成就,足以问心无愧了。
而他坚信,未来一定会充满更多的挑战,更加精彩。
众人在即将回国的喜悦中,越喝越开心,最后全部酩酊大醉。
1903年1月15日,剑桥大学开学后,校园内忽然又多了一些告示。
不少学生上前一看,才发现竟然是布鲁斯李的博士答辩预告。
无数师生心中感叹,那个物理学天才终于要博士毕业了。
之前的他,明明还是个博士未毕业的学生,但是发表的物理成果,却碾压了大部分的教授。
这让不少人感到很别扭和怪异。
总觉得这样的天才人物,不应该还带着学生身份,怎么也得有个教授头衔。
而现在,这位神人终于快要摆脱学生的身份了。
博士毕业后,以对方的成就,当个教授简直是绰绰有余。
估计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都愿意聘请对方为物理学教授。
真是羡煞旁人啊。
作为剑桥大学的名片,李奇维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他的博士答辩自然也会十分隆重。
单单从答辩委员会的名单就能体现,堪称超级豪华。
虽然博士毕业属于剑桥的内部事务,一般不会邀请国外大学的资深人士。
但是仅仅英国及英联邦的大佬们,就已然让这场博士答辩会星光熠熠了。
当李奇维回到校园内后,也看到了自己的答辩情况。
他露出一丝苦笑,看来这次又要像上次的本科答辩一样,万众瞩目。
但是如今他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不会再有人刻意为难他了。
他朝着答辩告示看去,标题是:布鲁斯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题目:关于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答辩人:布鲁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