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约瑟夫汤姆逊教授
答辩委员会:
首席:约翰斯特拉特(瑞利勋爵),教授
委员:
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教授,格拉斯哥大学
欧内斯特卢瑟福,教授,麦吉尔大学
亨利布拉格,教授,阿德莱德大学
答辩时间:1903年1月20日
答辩地点: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
看完了名单后,李奇维微微一笑。
只有他知道,答辩委员会的五名成员,有四位是未来的物理诺奖获得者。
即便此刻,他们也都是功成名就,德高望重的教授了。
这个时代,教授的含金量怎么吹都不为过。
甚至连院士都比不上教授,因为有的人不是教授,却能评上院士。
院士的地位,要到后世才逐渐被抬高,成为完全超越教授的头衔。
如果李奇维愿意,他甚至能把普朗克、伦琴、洛伦兹等人请来。
不过那意义不大,反而会显得他过于张扬。
而且,如果这些人来了,那英国本土的物理学家们怎么想。
学术不是闷头研究,也要讲究一点人情世故。
作为立志要成为学阀的男人,李奇维的手段就是,和所有学术大佬保持密切而友好的关系。
一个人再牛逼,能干成的事也有限,只有一群人,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当李奇维来到卡文迪许后,立刻就被汤姆逊叫过去了。
汤姆逊春光满面,显得非常开心。
他的三个学生,卢瑟福、布鲁斯、威尔逊,在物理学界名声大噪。
有人开始给他按上教育家的头衔了。
不仅自身学识渊博,而且还能教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作为教授而言,没有比这更大的夸赞了。
最近汤姆逊忙的晕头转向,就是因为不断有人邀请他去办讲座,介绍教育经验。
除了大学,连一些知名的中学都发出邀请。
汤姆逊累并快乐着,他终于体会到威尔逊为什么喜欢去外面了。
那是因为看着台下一群羡慕和崇拜你的人,任谁都会痴迷这种感觉。
“布鲁斯,这次你的博士答辩,可谓是剑桥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答辩了。”
“到时候,除了委员会的人,英国皇家学会也将有很多会员过来。”
“可得好好表现啊!”
在汤姆逊的介绍下,他才知道自己的毕业答辩确实声势浩大。
第146章 剑桥大学史上最强博士生!
李奇维的博士毕业答辩,英国皇家学会的物理学家几乎倾巢而出。
他们基本都是英国知名的老一辈物理学家,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传统的电磁学、力学等。
虽然不少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都有特殊的贡献,比如:
【约瑟夫斯旺,75岁,第一个获得白炽灯专利的人。
他的居所是世界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私人住所。
而且这位老哥因为灯泡专利,和爱迪生有过一段恩怨。
传言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灵感,就是从斯旺那里直接顺来的.】
【詹姆斯杜瓦,61岁,发明杜瓦瓶,研究氢气的液化和固化。
首次获得负260°的低温,为后来者研究低温现象提供了条件。】
【奥斯鲍恩雷诺,61岁,在流体力学领域有突出贡献,发现了流动的相似律,提出雷诺数。】
【奥利弗亥维赛,53岁,自学成才,研究方向为电磁理论和电信号传输。
为了解释无线电波的反射,亥维赛猜想大气有一层导电物质(已被李奇维提出)。】
【约翰坡印亭,51岁,汤姆逊挚友,研究方向为电磁理论和万有引力。】
李奇维虽然对自己造成的轰动已经习惯了,但还是忍不住紧张了一下。
这些人来可不是看戏的,而是到时候会提问的。
说他们是英国的物理学宿老也不为过。
如果李奇维接下来想进入英国皇家学会当院士,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肯定事半功倍。
于是,他打定主意,准备好好表现。
李奇维笑道:“说实话,教授,听完你的介绍后,我已经开始紧张了。”
汤姆逊说道:“布鲁斯,我才不信你的鬼话呢。”
“恐怕你在心里都称呼我们为老家伙吧。”
李奇维苦笑,连忙否认,“这不可能,您和他们都是物理学的前辈,值得我的尊重。”
汤姆逊很满意,笑着点点头。
这时,李奇维又说道:“只希望这次不要再有人提一些无关学术的尖锐问题了。”
汤姆逊一愣,随即笑道:“放心,这次和你本科答辩不一样。”
“博士答辩,关注的是学术水平,不会有人说无关紧要的东西。”
“而且,以你的水平,还怕别人角度刁钻吗?”
李奇维这才放下心,他又找到了威尔逊和理查森。
威尔逊笑着说道:“布鲁斯,恭喜啊,马上就可以称呼你为布鲁斯博士了。”
李奇维道:“可怜我努力这么久,终于也要成为博士,赶上你的水平了。”
威尔逊表示抗议,不带这么损人的。
合着他最大的名头原来就是那个博士学位。
不行,他发誓一定要尽快成为教授。
理查森也说道:“恭喜你,布鲁斯学长,希望你回国后经常和我们书信联系。”
“我还有很多课题上的问题请教你呢。”
李奇维爽快答应,将自己平时的一些笔记送给了两人,留作纪念。
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收拾东西,准备答辩到来。
1903年1月20日,终于到了李奇维博士答辩的日子。
和本科答辩不同的是,这一次来旁听的师生只有剑桥大学本校的,而且限定在了物理学专业。
至于其他人,除非受到特别邀请,否则不可以进入会议室。
这也是为了保护博士答辩现场的神圣性,避免出现骚乱的情况。
因此,参加本次答辩的人数只有100人左右。
除了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还有来自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卡文迪许实验室所有师生,三一学院等物理专业的师生,以及特邀的一些嘉宾等。
上午10点,答辩准时开始。
汤姆逊作为李奇维的导师,首先上台发言。
只见他罕见地打扮了自己的乱发,梳的一丝不苟,配上得体的礼服,显得精神奕奕。
实验室的众人都惊叹,今天汤姆逊教授穿戴的也太正式了。
大家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收拾自己的外貌,总是经常不修边幅的样子。
由此可见,汤姆逊对于本次博士答辩的重视。
他清了清嗓子,中气十足地说道:“今天欢迎大家来参加布鲁斯的博士毕业答辩。”
“按照流程,我作为他的导师,首先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布鲁斯的个人情况。”
“李奇维,清国人,英文名为布鲁斯李,现年23岁。”
“1897年9月,入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为一名物理专业的留学生。”
“1900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量子论。”
“1900年9月,在伦敦量子论会议上,公开提出光电效应原理,后以论文形式发表。”
“1901年6月,在本科毕业答辩上,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后以论文形式发表。”
“1901年8月,在青年学者会议上,提出大气反射层概念,为无线电全球通信提供理论基础。”
“1901年10月,凭借量子论的贡献,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2年3月,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狭义相对论,并单独补充发表质能方程。”
“1902年11月,发表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解释。”
“以上就是布鲁斯李的学术成就。”
这时,汤姆逊看到众人惊讶的表情,微微一笑,他还没有说完呢!
“此外,他累计发明超过30个专利,帮助各类企业改善技术和产品,销售额超过40万英镑。”
“是物理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典范,此举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宣传。”
“1902年1月,被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同月,捐款三一学院5000英镑,并将自身所获的诺奖奖金3300英镑,全部捐给剑桥大学。”
“以上则是布鲁斯李的其它成就。”
此刻,会场众人的表情已经麻木了。
他们都知道李奇维有很多成就。
但是当汤姆逊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归纳整理在一起后,依然震撼了所有人。
以上这些成就,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要随便获得其中一条,都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