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06节

  卢祖尚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十九岁起兵自称刺史。他自称范阳卢氏,但他家族早定居光州。本地豪强巨富,倾财散施深得人心,卢祖尚武力过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排兵布阵,治军严整,曾让群盗不敢入境。

  但三年来,也仅是保得本乡。

  面对着如此强势杀回来的唐军,卢祖尚就如同当年他果断弃洛阳而投长安一样,决定亲自带兵去襄阳,以表明忠心。

  “我现在对那位十八岁的大总管很好奇,很想看看到底是何等英雄人物,居然如此了得。”

  去年河东能降军屡败刘武周,甚至是败突厥。

  今年来山南,更是一口气豪取十四州。

  却还只十八岁,他当初起兵自称刺史,那时十九岁,已经觉得自己够年轻了。

  寿州,寿春。

  八公山上,杜伏威麾下陈正通、徐绍宗二将正在山上观风景。

  居高临下,俯瞰淮水。

  他们的船队就停在淮河支流淝水,二十艘楼船,五十艘艨艟,百条运船。

  两千兵马则驻扎于寿春城中。

  “该启程了。”陈正通叹道。

  徐绍宗有些不解,“吴王如今已经占据整个淮南,李子通弃江都退守京口,辅帅还已经占据了丹阳,如今李子通、沈法兴都已不是对手,这个时候,为何吴王却还要向长安称臣呢?”

  陈正通道:“淮南亦还有光州在卢祖尚之手,更何况我们江淮之地,沈法兴、李子通、陈棱、林士弘各方与我们争斗,也是如今才好不容易打开点局面,

  相比起关中的唐、中原的郑、河北的夏,甚至江陵的梁,我们还是实力偏弱,地少人少兵也少,除非我们能够拥有整个吴越之地,再据有淮南,才有资格逐鹿天下,如今淮西还有卢祖尚、王世充,

  连宣歙都还在汪华之手,

  我们在长江南岸,也仅才夺了一个丹阳而已。”

  “若是这天下再这样乱个十年,或许吴王也有机会问鼎中原。”

  而现在,唐军如此强势,他们也得启程了,不能继续在此观望了。

  “那我们现在出兵帮唐军,那就更没机会了。”徐绍宗叹道。

  陈正通摇头,“可你更不想唐军拿下襄阳后,转头就进军淮南吧,这可是我们的起家之地,唐军若东进淮南,那我们还谈什么过江争吴越?”

  两人沉默许久。

  “传令,明日四更造饭,平明出发,前往襄阳!”

  襄阳城。

  魏王、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王弘烈站在城头,襄阳城的护城河就如同一条大江,护城河里甚至还有一支专门的水营船队巡防。

  可这宽阔的护城河,还有北面的汉江,丝毫无法给他带来半点安全感。

  “大王,唐将李大亮又攻下了义清和乐乡,还拿下了萧铣的州。”

  王弘烈有些意外,“苏仆射,唐军已经这么嚣张狂妄了,敢直接同时进攻我们和萧铣?”

  苏世长有些无奈的道:“据说州刺史,直接主动请降归附的。”

  州,在襄阳东南,原为县。

  萧铣占据县,设州。襄州只好把本属他的县北迁,再设乐乡县。如今,连乐乡带县,都入唐军之手。

  襄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豆卢右仆射,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派去洛阳的信使,能带回援兵吗?”

  行台左仆射苏世长和行台右仆射豆卢褒,都沉默无言。

第374章 李逸兼检校侍中

  六月底,天气依然炎热。

  唐河蒸腾着热浪,空气都变形了,高大的楼船里,李逸只穿了件棉布薄衫。

  透过船舷窗,他望着两岸密密的芦苇荡。

  船队行进在河中,两岸有轻骑护卫,骑兵们披着甲,外罩战袍,在这烈日下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比起他们,搭乘船的步兵们就舒服多了,他们都不用披甲,只穿着布衫戎衣,或靠或躺在船舱,虽然拥挤闷热,可总好过太阳底下一边暴晒一边行军。

  “我还从没有打过这样的仗,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传檄而定了。”

  女总管霍玉也卸了银甲,换上了一身红色戎服,这本来很普通的戎服穿在她身上,却与众不同,隐隐约约的显露出健美身材。

  李逸试图把某些不该有的念头驱赶走,霍氏虽才三十出头,但儿子都十八了,李文相比他就小三个月。

  在这时代,有的女人三十多岁,都已经当上祖母了。甚至乡下妇人,营养不良,长年操劳,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可能三十多会像是五十岁。

  但霍玉却让李逸这个穿越者,觉得有种很诱人的魅力,或许是军中只有这么个女人,又或者她的洒脱、健美。

  “刚接到消息,

  黄州总管周法明,率部经过安州时,突袭了安州城,一举攻下安陆,并生擒了萧铣的安州总管马贵迁。”

  “没想到周法明一把年纪了,倒挺有本事的,有几分他父兄之风啊。”

  李逸看向面前的地图。

  周法明隋末起兵之初,曾经攻取过安陆和沔阳,但后来萧铣出兵又夺走了。周法明打不过,也只能忍气吞声,勉强维持着蕲黄二州。后来为了维持四州总管的面子,把下面两个县升为州,也勉强说一句仍是四州总管。

  想不到周法明这次还来了招假途灭虢,确实出人意料了。

  “晋国公可知周法明怎么拿下的安陆城?”霍玉笑问,处在这比较狭小密封的船舱内,天又这么热,容易出汗,可李逸倒没觉得有什么汗臭味,反倒好像觉得这汗似乎有些香味?

  天热,好像人也有些上火易躁热。

  面对着这充满御姐味的声音,李逸尽力克制着自己,“还没收到具体报告。”

  “我知道,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周法明出兵之前,就先安排了人伪装成商队,进入了安陆城。这些人进城后,暗里联络安陆城的豪强,其中还有一些是周家的门生故旧亲戚,

  如今形势,这些安陆人也知道择木而栖。

  等到约定时间,周法明急行军突至安陆城外,城里的内应便四处纵火,制造混乱,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周法明的手下,便与豪强家部曲一起夺取城门,绞起闸门,放下吊桥,放周法明军入城,

  萧铣安州总管马贵迁手下兵并不多,这城门一失,被打个措手不及,连他自己都被俘虏了。”

  李逸听了点头赞许,“周法明不愧是将门,确实有些本事。估计他以前要想夺回安陆、沔阳也随时可以,只是实力不够,怕顶不住萧铣的反击。”

  “是啊,如今有大总管给他撑腰,他还有什么可怕的,甚至拿下安陆,还能向大总管请功呢。”霍玉笑道,她的笑声很爽利,三十多岁,却还笑如银铃般好听。

  李逸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喜欢年轻、健美的女人,那些幼弱的,不太符合他审美。

  “大总管打算怎么赏他?”霍玉问。

  李逸看着地图,安陆北面是申州义阳,有平靖关等义阳在关阻隔,而黄州北面有白沙关等三关。

  周法明拿下安陆,生擒总管马贵迁,那基本上安州余下诸县,也难以抵抗了。

  安陆往西就是随州。

  但李逸认为,以周法明奇袭安陆这种行事,他肯定不会满足于此,他甚至不会按步就班的去扫荡安州其余诸县,李逸敢说,这老头接下来定是调头南下,再奔袭沔州。

  顺水而下,顺势取沔州,这是大概率的事,

  沔州刺史雷长颖,隶属马贵迁手下,不论是兵马还是实力都远不及马。

  “若不出我所料,三日内,周法明当再有捷报传来,拿下沔州矣。”

  霍氏望着李逸,对李逸的预料,现在已经有点无条件的相信了,跟他打了几个赌,都输了。

  “三天?从安陆到沔州也不近吧,三天够吗?”

  “兵贵神速,突袭嘛,就得快,就得在沔州知晓安陆失守前,迅速拿下。”

  “那大总管能猜到周法明会用什么方法拿下沔州吗?仍是故计重施,派人入城内应?”霍玉手撑着腮好奇的问。

  李逸轻笑,

  “用不着那么麻烦,如果我是周法明,现在生擒了安州总管马贵迁,要拿下沔州容易的很。

  让马贵迁手书一封,就说周法明要犯安陆,召雷长颖率沔州兵来援。

  这边雷长颖率沔州兵北上安陆,那边周法明就可派兵悄悄前往沔州。若是顺利,就把雷长颖骗入安陆城控制,迫他投降,招降其部。若是他不投降,就砍了他,然后提他脑袋去招降他部下,

  当然,派兵准备,一旦雷部不降,就立马掩杀袭击。

  哪怕雷长颖不入城,可到了安陆城下,他的沔州空虚,必然被夺。雷长颖,又岂能不败,大概率是率部投降,也有可能率部南逃,但周法明必然也早设埋伏,依然难逃。”

  霍玉长吸一口凉气。

  “好计谋。”

  “一般般吧,这算不得什么计谋,这计谋要成功,也得建立在如今特殊的形势之下的。”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嘛。”

  霍玉好奇的问,“你以前真的是出家当了十六年道士?你师傅带你周游天下,教的不是炼丹、符篆、占卜这些吗,怎么你懂这么多兵法谋略?”

  “道士嘛,盛世归隐,问道求长生。乱世下山,救世于水火。道家学的杂,不仅有炼丹、符篆、占卜,也有医术、丹青等。”

  “兵法嘛,以前没学过,但看过孙子,有些东西也是一法通百法通的。”

  霍玉佩服万分,她是在乱世里率众起兵,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深知统兵有多不易,绝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

  但在这年轻人这,似乎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能说细一些吗?”

  李逸道:“其实也没那么复杂,首先,得掌握全面详细的情报,不管用什么方法、斥候、间谍等等,你得尽量多搜集情报,然后要从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情报中,分析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然后基于这些真实有用的信息,拟出相应的对策,再就是得有个好的执行了,

  另外还得有后勤粮草、器械的支持,得有优质兵员的补充,甚至是将士们得有个能够为之奋斗的理由,为何而战。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而且也带有几分运气。”

  对这话,霍玉深表赞同,她与儿子统领一支义军,转战千里,大小百战,经历各种生死,说到底就是先天不足。

  他们始终是贼,既难以有稳定的根据地,也缺乏一个纲领。

  就是随波逐流,到处流窜。

  霍玉望着李逸,“当年你也曾云游云河北,我怎么就没能碰到你呢,若是那时把你抢到军中,让你做为军师,我这些年也不至于如此颠沛流离吧。”

  长安。

  李渊看着面前的地图,

  邓州总管府七州收复,显州总管府三州收复,随州总管府三州收复,如今山南仅剩下一座襄阳城而已了。

  黄州总管周法明不仅出兵协从,甚至还拿下了安州、沔州,生擒萧铣一个总管一个刺史。

  卢祖尚和杜伏威也各派兵来山南听令。

  李大亮也是表现了得,统领一路兵马,横扫襄樊。

  连萧铣都不敢逆其锋。

  皇帝让李逸出兵山南,给他三万人马,也只想着这路偏师,能够收复被王世充趁机夺取的襄邓,

  谁能想到,这支偏师,现在在山南如此声势雄壮,更是连取萧铣的州、安州、沔州三州。

首节上一节40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