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05节

  他们这里从来不是主战场,因此这支唐军不能在这里被纠缠住。

  当然,李逸相信,李渊以后肯定也会收拾田瓒的。

  “下官显州道行台长史李元超拜见李大总管!”李元超进帐,叉手行礼。

  李逸却坐在那只是看着他,并没有答复。

  李元超再次自报身份拜见。

  “我若是没记错,你原只是显州长史,何时成了显州道行台长史了?”

  李元超尴尬的笑笑,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但李逸不认他也没办法。他这行台长史,是田瓒杀杨士林后自封行台尚书令后,给他授的。

  “下官李元超,代显州道行台田瓒送来降表,他愿率显州行台四总管府二十五州归附大唐,田公已斩杀王世充之伪官,首级已交下官带来。”

  “田瓒什么时候又是显州行台了?他原是我大唐所授显州行台长史,随州总管。他投降王世充,也不过授他显州总管,他手下不过三州,总共五个县而已,哪来的四总管府二十五州?”

  李逸也没看李元超递来的降表。

  “不过知错能改,还是好的,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本总管也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

  本总管现在仍恢复他随州总管之职,这显州总管便由你检校。你现在回去告诉田瓒,让他把显州总管府三城五县,都交给你,我会派兵随你回去协防。

  让田瓒率本部来此会师,我也会派兵护送他回随州复任。”

  “告诉田瓒,我在这等他三天,只等三天!”

  李元超愣了好一会,没想到他被授为检校显州总管,显州刺史了。

  “下官,下官遵令。”

  李元超顾不得休息,当即就赶紧又往比阳城跑,机会难得,这事办成了,他是显州总管,办不成,那他啥也不是。

  快马加鞭回到比阳城。

  田瓒在行台府迎接,“事办成否?”

  “可以说办成了一大半。”李元超喉咙都冒烟,浑身臭汗,赶紧把情况说了一遍,当然少不得是站在朝廷立场,劝说田瓒接受安排。

  “李大总管人真不错,并不想追究以往,仍愿恢复田公随州总管之职,还说要向朝廷为田公请封国公之爵呢。”

  “只是随州总管?没加行台职?”

  李元超摇了摇头,“田公,别犹豫了,你知道我在唐营所见军容是何等惊人乎,若真开战,我们毫无胜算。”

  田瓒对随州总管之职不满,可王世充之前也只给他个显州总管,如今李逸还能接纳他,确实已经难得了。

  想到李元超等部下都无斗志,田瓒也只得叹息一声。

  当天便在李元超的催促下,只带了一百牙兵先往堵河唐营拜见李逸,其余部众让儿子率领随后跟来。

  七十里路,快马奔驰,日落时终于赶到。

  可是刚进唐营见到李逸,却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今日午间,随州总管徐毅请降,本总管已经纳降,并许他仍任随州总管了。”

  听着李逸说出这话,田瓒愣在当场。

  “那下官再回显州?”田瓒问。

  “显州总管已经安排给李元超了,也不好再更改。这样,显州道行台,原来有显、随、邓、黄、光、豫六总管府,

  本总管便向圣人表奏你为豫州总管,使持节,豫州、舆州、息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李逸指着地图上显州东面道。

  田瓒很努力的在克制着自己,“大总管,豫州是王世充所有。”

  “我知道,但以前豫州是显州道所辖,后来被王世充夺去,就跟襄邓被王世充夺去一样,可如今邓州总管府不是已经被本总管收复了嘛。

  咱们把豫州打下来便是。”

  田瓒想骂娘,可转念一想,原来随州也在王世充总管徐毅手里,可谁能想到徐毅比他投降还干脆呢。

  本来回随州任职也要出兵攻打,只是现在目标从随州变成了豫州。

  形势所迫,他也只能这般在心里给自己解释。

  “田总管,暂在我行营任一行军总管吧,豫州道行军总管,就统领你本部人马。”

  “徐毅真降了?”田瓒忍不住问,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嗯,徐毅是个识时务者,已率随、昌二州,正式改旗易帜归附大唐了,他就在营中,晚上我设宴,给你们接风洗尘。”

第373章 号令群雄,莫敢不从

  长江北岸,黄州。

  “总管,人都到齐了。”录事参军黄参出声,将出神的周法明唤醒。

  周法明目光从厅中一众文武官员脸上扫过,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本地豪强大族出身,不少更是他汝南周氏子弟。

  “想必你们也听说了,晋国公出武关以来,一兵未损,凭一纸告示,便先后招降了邓州、显州、随州三总管府了。

  李大总管在内乡分兵,行军长史李大亮统兵攻入襄州,攻拔了王弘烈襄阳城外围十四座城寨,攻克襄阳北面樊城镇,斩杀王弘烈大将国大安。紧接着又已经攻克襄阳南面的沮州南漳,华州率道。”

  说到这,周法明不由的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李大亮只是率领一支偏师,居然围着襄阳城打,王弘烈被打的龟缩城中不敢出了,一连失了两州三县十四堡寨。

  如今整个襄阳,其实也就剩下了南面的义清城,还有更南面的乐乡县。

  孤城一座。

  王弘烈、苏世长、豆卢褒也不是没抵抗,李大亮攻安养县樊城镇时,王弘烈派大将国大安率三千人救援,结果被李大亮围城打援,郭孝恪领兵伏击,杀的国大安全军覆没,还将他斩首。

  此战后,王弘烈便再不敢派兵出城,只能闭门困守,任由李大亮把襄州外围一城接一城的攻取。

  说攻取也不恰当,因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几乎都是唐军一到,列阵,劝降,然后空虚的城中,要么豪强大户杀官开城投降,要么就是官员主动投降。

  而比李大亮那边更过份的是李逸这边。

  他至今没打过一仗,却已经接连收复了邓州、显州、随州三总管府,十三州。

  “明日,绍德、绍泽各率一千战兵,再领两千辅兵,共五千人马北上襄阳与李总管会师。”

  李逸派人传来新军令,

  不必去显州比阳会合,直接去襄阳城下。

  之前,周法明虽然在李逸出兵之前,就接到朝廷征召令,也奉诏了,但他一直在慢慢的磨蹭着,军队始终没出辖地。

  也明显存了几分观望之意。

  “总管,襄阳号称铁打的城池,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湍急的汉江是北部天险,城池东西南三面又凿开引入汉水,形成宽近六十丈,水深近丈,全长十余里的护城池天险,

  要攻下襄阳城太难了,我们现在出兵,到时必然会被派上去打头阵,咱们这六千人马,还不够塞牙缝的。

  请总管三思啊。”

  蕲州刺史周孝节立马站出来反对,他是周法明的族子,当初他率部攻下的蕲春。

  周家本汝南周氏,名门郡望。

  周法明父亲是南陈江北大都督周炅,兄长法尚亦南陈名将,因与南陈长沙王不和屡被诬陷,转投北周。隋朝时从征有功,巴州刺史迁衡州(邾城)总管,统领蕲、黄、安、沔四州诸军事,

  后来废衡州,改以邾城置黄州,周法尚改为黄州总管。也是周法尚任衡州总管起,周家迁居邾城。

  周法明曾任真定令,隋乱归黄州,沿父兄老路,在家乡招募乡勇,结交豪强,袭据黄梅,然后派子侄们分别攻取了蕲春、安陆、沔阳诸地,先附李密,然后再以四郡降唐。

  不过早年朱粲、萧铣几方势力挤压,周法明这个小军阀在夹缝中也是挺艰难,安陆、沔阳就先后被萧铣派兵攻夺。

  如今他虽还称总管四州,但四州是黄、蕲、南、亭,其实就是只剩下蕲、黄二州,南亭两州都是从蕲黄分出来的。

  他的地盘,西南临长江,东北靠大别山,被限制的很死。

  西面的沔州安州是萧铣地盘,东面的舒州寿州是杜伏威地盘,南面的江州、饶州那是林士弘地盘。

  这几年,周法明也只是勉力支撑着,周边任何一方势力他都惹不起。

  如今看来,大唐再次回到山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强势。

  “这世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你说襄阳城是铁打的,那上次为何王世充能够轻易的拿下襄邓?”周法明问侄子。

  周孝节当然知道,

  上次王世充派兵进入山南的时候,那时李唐正把兵力都抽往河东,被刘武周打的焦头烂额,甚至都要放弃起家之地河东,退守关中了。

  都有大臣喊着迁都,这种时候,山南襄邓人也都觉得李唐可能要完了,起码以后顾不上山南了。

  于是面对王世充派来的兵马,他们并没有怎么抵抗,而是选择归顺。

  邓州总管雷四郎更是被南阳豪强杀死,

  襄阳也是不战投降。

  这几年,山南地区的豪强们,除了面对朱粲的时候,会在逃不及的时候,拼死抵抗,面对其它势力,基本上没怎么抵抗过。

  太弱,打不过,干脆投降。

  不降朱粲,是这人毫无信用,且十分残暴,降也是个死,还要被吃。

  “襄阳城不会有什么攻城大战,”周法明直言。

  “安养樊城镇就在襄阳城北,隔江相望,一江两岸两座城,可王弘烈连樊城镇都守不住,甚至不敢派兵援助,你觉得襄阳又岂能守?”

  一支军队没有了斗志,而且又是新来的外来者,

  这种时候,周法明很清楚襄阳接下来会是什么景象,肯定是城内豪强开城投降,出卖王弘烈等郑军。

  这是必然的。

  他此时必须表明态度,否则李逸可能到时把他踢入朝中,夺走黄州。天下仍还未一统,他觉得手里有地盘有兵,才是更安全稳固的。

  “不,我要亲自前往襄阳拜见李大总管,绍德、绍则你们带五千兵紧随而来。

  多运些粮草。”

  “总管,形势未明,你还是留下较好。”

  “娘的,连杜伏威都派兵了,我还能不去吗?”周法明有点烦躁,事情完全超出掌握,这种感觉很不好。

  光州,定城,潢河码头。

  光州总管卢祖尚再次翻开手中帛书,一夜之间似乎就变天了,变幻之快让他都有些跟不上了。

  邓显黄三府十二州,说降就全降了。

  而更让他有些心惊的还在于,李大亮以一路偏师,已经把襄阳的魏王、襄州行台王弘烈按在地上揍了,夺二州,拔十四城。

  现在李逸传信,让他出兵改去襄阳城下会师,还让他运输一批粮草。

  “总管,已经准备了五千石粮食,全都装船了,随时可以出发。”

  “两千战兵,三千辅兵,也已经集结完毕。”

  卢祖尚望着江上的一片船只,从潢河顺流而下,可直入淮河,现在水满,木船可一直通到申州义阳,经义阳三关便可入随州,然后前往襄阳。

  “兵力调整一下,三千战兵,两千辅兵,至少一半披甲。”

  参军有些惊讶道,“一千五披甲,那可不少。”

  “既然要去襄阳,总得拿出点样子来,不能到时让别人小瞧了去,更不能被李大总管小瞧了,还有,我要亲自统兵前往。”

首节上一节40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