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98节

  他们比邻襄邓,背靠山区。

  也都是趁隋乱,杀官造反割据一方,本身既是地方豪强大户,又是朝廷官将,实力不算强,能存活如今,全靠骑墙摇摆,李密强就向李密上表归附,

  朱粲强横时,又向他臣服。等到朱粲被唐打败,他们也是立马又反朱粲。

  如今王世充、萧铣在侧,又跟他们眉来眼去。

  杨士林和田瓒,其实也只是联盟关系,并非上下级。

  “不过田瓒也不是什么好鸟,直接策反此人,估计也难,倒不如用个计。”李逸笑道。

  李世绩好奇李逸有什么计谋,“大总管莫不是想让他们内斗?”

  “嗯,李长史,你替我写封信给田瓒,就说朝廷对杨士林这个逆贼早看透了,但仍相信田瓒并没有一同谋反,

  只要田瓒能够出兵讨伐杨士林,配合朝廷王师攻打,那么朝廷不但不咎,

  反而要给他加官晋爵,

  本总管表奏他为显州道行台左仆射,并为他请封国公之爵。”

  李世绩觉得这样的许诺,并不见得会有用。

  “曹国公莫急,还有一步妙招呢。”李逸笑着继续,“差不多的内容再给杨士林写一封,对杨士林说朝廷愿给他一次将功赎过的机会,相信都是其长史田瓒谋逆鼓惑,只要杨士林出兵讨灭田瓒,那朝廷就计往不咎,还要给他赐姓封王。”

  李世绩不由的为李逸这毒计惊叹。

  “把给田瓒的信寄给杨士林,给杨士林的信寄给田瓒。”

  此话一出,

  这下连李世绩也不由的佩服了。

  这哪是策反田瓒,这是逼着他们开打啊。

  杨士林收到李逸这信,他还能再信任田瓒这个盟友?而田瓒就算接信后没打算动手,可杨士林有可能动手。

  “晋国公根本就没指望田瓒会被策反吧?”李世绩问。

  “寻常办法未必有用,剑走偏锋也许能有奇效。”李逸道,反正就是写两封信的事,又不费什么劲。

  能成最好,不成也能让两人互生猜忌,破坏他们的联盟。

  若是两人真的因此互相攻击,那就最好了。

  霍氏在一旁听了半天,忍不住问,“何不就只给田瓒去信策反,或许他真愿意呢?”

  “田瓒要真能一封信就策反,那就不会在先前朱粲攻打襄邓淅州时无动于衷,更不会在王世充出兵夺取襄阳邓时按兵不动,甚至卖粮给伪郑军了。”李逸对这位女将军解释道。

  “派人去跟各州县豪强联络的事,就交给长史和司马了,如今天热,早上要早起赶路,议事就到这,大家也早点去休息吧。”

  诸将起身,各自离去。

  霍氏站在那问李逸:“杨士林和田瓒真会打起来吗?”

  “我估计是会的。”

  “南阳地方豪强也会起兵杀王世充的刺史、县令?”

  “应当也会。”

  霍氏轻笑:“大总管可真有自信。”

  “不如拭目以待,很快便能知晓结果。”

  “嗯,很期待,大总管也早点休息。”霍氏扭动腰肢离去,腿真长。

第367章 南阳豪杰

  邓州穰县城北,

  湍水支流涅河蜿蜒如带,两岸的粟谷正在抽穗扬花,细长的穗子随风摇曳,绿浪翻涌。

  烈日如火。

  渠边树荫下,吕嗣稠手拄着锄头柄,看着这一片充满生机的粟浪。等到金秋十月,这些粟谷就有收获。

  “吕兄。”

  远处传来喊声,他抬头望去,见烈日下自家仆从自引着几骑过来。

  “你们怎么来了?”

  来的是他交好的几个朋友,涅阳张寨的张简,棘阳岑庄的岑宁,新野的邓恽,穰县的赵安、韩立。

  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

  家中都是邓州名门。

  比如他们涅阳吕家,祖上吕胜便是汉高祖刘邦的骑都尉,因参与斩杀项羽有功被封涅阳侯,在此涅河畔建涅阳城。

  棘阳岑氏,则是东汉时出了二十八宿之一的征南大将军、壮侯岑彭。

  新野邓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热的天,你们怎么倒约到一起来了?”

  邓恽看着他这一身农人似的短打,“吕兄,你怎么还有心思在这里伺弄庄稼呢?”

  吕嗣稠看向这位表兄,“如今这情况,除了种地还能做什么?”

  “咱们邓州大族都到生死存亡关头了。”邓恽道。

  几人在树荫下席地而坐,

  吕嗣稠还从水渠里捞起个寒瓜,取下一旁放着的环首横刀,将冰凉的寒瓜切开,“吃瓜。”

  邓恽顾不得晒出的一身汗,接过瓜:“吕兄可知关中出兵了。”

  “听说了。”

  “那你可知这次谁统兵来?”

  “听说是晋国公李逸,还有曹国公李世绩统兵。”吕嗣稠吃着瓜,一边吐籽一边道,寒瓜好吃籽太多。

  “襄阳的那个魏王传令,要我们邓州各大族纳粮,还要派子弟过去,这事越催越急了。”韩立说道。

  邓恽几口把瓜吃完,将瓜皮抹了把脸,随手扔入田里,“我有话就直说,不绕圈子,

  长安击败了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如今要出兵讨伐王世充,秦王已经挂帅,七月就会出兵。

  现在晋国公先率三万大军来收复襄邓,听说荆湘那边,也有数道总管同时出兵攻萧铣。

  山雨欲来啊。”

  之前王世充派兵攻邓襄,南阳各州豪强大户基本上没怎么抵抗,显州道尚书令杨士林甚至还向王世充提供军粮。

  朝廷在襄邓没有足够的力量,他们这些本地豪强又如何会死命抵抗。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唐即将大举进攻洛阳,王世充现在不仅没有更多的力量加强襄邓,反而已经开始从襄邓抽调兵马回援。

  吕嗣稠看着自己的这位表兄,他祖父是唐营州总管邓嵩,自然更倾向长安大唐。

  “岑兄你怎么看?”他问另一个年轻人岑宁。

  岑家在岑彭后开始显赫起来,子孙蕃衍,均为官嗣爵。其裔孙岑善方,官南朝梁起居舍人、吏部尚书,封长宁公。

  岑善方长孙岑文本,如今在江陵萧铣朝中任中书侍郎。

  岑宁是岑文本的族弟。

  因岑文本在江陵为官,棘阳岑氏是偏向于江陵的。

  邓恽掏出一封信递给吕嗣稠,

  在他们这群大户子弟小圈子里,吕嗣稠年长,且向来较沉稳,得到大家尊崇。

  “你先看看这个!”

  吕嗣稠打开观看,面上始终没什么表情。

  邓恽道:“我看朝廷这次跟以往来山南不同,不仅是收复襄邓,也要把汉东诸郡,甚至是淮西诸郡也拿下。

  那位晋国公去年在河东打的那仗,名扬天下,人虽比我们都年少,可用兵却老辣的很。

  还有李世绩,这位虽说在山东兵败,可曾经也是瓦岗的三当家,更曾镇守黎阳,统领十郡兵马。

  李世绩或许在黎阳打不过窦建德,但他跟李逸配合,又有数万唐精锐之兵,王弘烈他们拿什么对抗?”

  “你想响应李逸?”吕嗣稠直接问。

  “我阿祖早就在辽西归附大唐了,虽然还与关中阻隔一直没能入朝,但我家是唐臣。”

  吕嗣稠对这话没反驳,

  其实这年头,那些地方郡望豪族,子弟同时在数方势力中任职的多的是。

  也不能说就一心忠于谁。

  邓恽却是有些激动的道:“我看这次整个南阳和汉东、淮西,甚至是整个荆襄都要大变天,

  咱们家里那些族长族老们,都太老了,一个个只知道守着坞壁堡寨,不管谁来,都要缴献钱粮,甚至是送人质。

  我是不能忍受的。

  这次就是机会,咱们这些年轻人联合起来,一起发动。驱逐王世充的县令、刺史,甚至是砍下他们的脑袋,然后迎接王师。

  不说咱们就能获授县令、刺史、总管,但起码南阳变天后,我们还能站在胜利者一边。”

  吕嗣稠问,“你就这么相信李逸能赢?”

  “我研究过河东之战,秦王李世民最后的穷追猛打,确实了得。可李逸在浩州坚守一年,不仅屡败敌军进攻,最后还能一举收复并州,以他当时的情况,更加难得了。”

  “王世充侄子王弘烈打过什么仗,甚至领过什么兵吗?苏世长、豆卢褒,又是什么名将吗?”

  他进一步劝说,“如今王世充从襄邓抽调兵马回防洛阳,王弘烈把手下主要兵力也都调往襄阳,

  邓州并没有多少兵,其余诸州县更是空虚。

  许多州县兵,那都是我们地方大族的部曲,甚至从州县衙官吏,到守城壮丁,都大多是我们本地人。

  只要有人带头,振臂一呼,我们一夜之间,就能让邓州改旗易帜。”

  赵家世代跟吕家沿涅水为邻,“我觉得邓六郎说的有道理,如今形势明朗,我们可不能错过。”

  “路三郎一会也来,他也是支持邓兄的。”

  路三郎也是涅阳大族,他家祖上本是朝鲜国相路人,汉武帝时入朝归顺,率部往长安时病逝于半路,武帝表彰,把他的儿子路最分封于涅阳,从此也世代居于涅阳,成为本地大族。

  吕嗣稠目光再望向岑宁。

  “我也支持邓兄。”岑宁族兄虽在江陵为中书侍郎,可他跟族里的老头子们想法不一样。或者说正因族兄在江陵为官,他对江陵这个梁国的底细知道的多些。

  知晓萧铣朝中实情后,很难相信萧铣能够扛的住大唐的进攻。

  吕嗣稠见小伙伴们都统一态度,便点头道:“好,那我们就试一试,事成,咱们拯救家族,事败,咱们大不了一死,或是逃去晋国公军前效力,早晚也还能再打回来。”

  “对,男子汉大丈夫,咱们南阳这些名门子弟,又比别人差到哪去?

  李逸十七岁就能在河东立下不世之功,秦王二十岁就能灭两国,李世绩不过二十一岁,就曾统领十郡兵马。

首节上一节39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