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93节

  陈国公窦抗,国舅。

  武德初曾拜宰相纳言,从平薛举还论功第一,但在平薛举后被罢相,改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左右千牛备身大将军。

  李建成的第一任太子詹事,是窦轨,然后是李纲,现在又是窦抗。

  李逸没想到自己还被授太子少詹事。

  太子詹事是东宫总管,少詹事是协助的,也是正四品上,比左右庶子的正四品下还高一阶。

  “殿下,臣哪能担任太子少詹事啊。”

  “你不要拒绝,先兼着便是。”建成挽着他手进殿,“你马上就要出征了,孤先祝你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孤希望你能够早日收复襄邓,平定杨士林,到时孤直接保举你挂帅东征洛阳。”

  面对太子这么直接的拉拢,李逸也只能笑笑。

  如果不是身为穿越者,可能还真会被太子拉过去。

  “无逸你如今身为国公,却还只有一妻一媵二妾,你当趁年轻,多纳媵妾,多衍子嗣。”李建成话题一转,说到媵妾上来。

  “孤的太子妃出身山东五姓七宗的荥阳郑氏,太子左庶子荥阳郡公郑善果是太子妃族父,你也见过几面了,他对你可是很赞赏。

  荥阳公有一女,表字波罗蜜,小名柔娘,生而聪慧,幼读诗书,如今刚及笄,

  孤作主,让荥阳公把这掌上明珠女儿,嫁入李府给你为媵如何?”

  建成还特意把郑氏门第如何显赫夸耀一番,比如郑善果母亲是清河崔氏,他妻子是范阳卢氏。

  柔娘虽非嫡出,但毕竟是五姓女,论辈份是皇太子妃的族妹。

  李逸纳郑柔娘为媵,那他就成了山东五姓荥阳郑氏女婿,还成为太子的连襟。

  这样的好事,在建成看来,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第362章 坊间传闻

  胜业坊。

  晚餐后,李逸陪十娘散步,他回家也有段时间了,可十娘肚子依然没有动静,眼看着通房疏影都已经确认有喜了,她不免越发的有些焦虑。

  只是有时候越急,越失望。眼看着丈夫即将出征,她偏偏又来了红,越发烦躁了。

  “阿郎糊涂啊。”

  十娘挽着李逸胳膊,“太子主动示好,帮忙和荥阳郑氏提亲,这事阿郎怎么能拒绝呢。”

  “那可是关东五姓七宗的荥阳郑氏啊,郑善果的女儿,就算是庶女,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的。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洞林房,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郑孝穆之孙,北周大将军开封县公郑诚之子,母亲还是清河崔氏东郡公崔彦穆之女,

  他九岁就袭爵开封县公,十岁进封武德郡公,十四岁就拜沂州刺史,如今才五十出头,官拜太子左庶子爵封荥阳郡公,

  听说还检校礼部尚书了。”

  十娘说着很激动,“他的女儿,就是庶女,那也是五姓女,太子肯出面让郑善果把庶女给阿郎做媵,哪还能拒绝,当然是要一口应下。”

  李逸轻拍她的手背,“别那么激动,一个郑氏庶女而已,虽是媵所生,不是婢生女,可也只是庶女。

  就算是嫡女,我也不稀奇。”

  “阿郎糊涂啊,”十娘气的停了下来,转到李逸正面,望着他眼睛道:“阿郎虽说过继到义安王二弟名下,可大家也知阿郎原是滑国公府苑丘侯的私生子,

  阿郎如今年少功成名就,咱家也很富有,可仍缺底蕴。跟荥阳郑氏联姻,这对提升晋国公府名望很有帮助的。”

  “我李逸虽出身不算高贵,但以后我可以自己开基立宗,成为万年李氏的始祖,我还年轻,李家以后肯定还能更兴盛,没必要非捧什么荥阳郑氏的臭脚。

  他们随便给个庶女,我就得屁颠屁颠的去捧着吗?”

  十娘生气了,

  “陇西王和渤海王,一人送阿郎一个胡姬,阿郎倒是接受的十分痛快,兴高彩烈的,

  如今太子牵线做媒,要给阿郎纳五姓女为媵,阿郎却不乐意,这到底是何意思嘛?”

  有些事,李逸也不好跟十娘说,哪怕她是正妻。

  生气的十娘趋步疾走,掉头回去,埋头不理李逸。她也都是为了李氏家族好,丈夫辞汾阳王爵等,她都是能够理解并支持的,这些大事就该男人作主。

  可丈夫置媵纳妾这事,

  她觉得她是能够很大度的,绝不会妒忌阻拦,可现在为了家族好,劝说丈夫纳五姓女为媵,丈夫反而还不乐意了。

  她还不是为了家族长远打算。

  如果能跟荥阳郑氏联姻,那是能带来许多好处的。

  李逸在后面叫了十娘几声,她也不理。

  正想追上去哄,

  三娘进来,说外面有客人来访。

  “是杜阿舅。”

  “好,我去见客人,你去替我哄哄十娘。”

  三娘很聪明的一下猜到了是什么事情,“其实夫人也都是为了夫君和这个家好。

  先前独孤家被抄没赏赐到家的女眷,夫人挑了来伺候阿郎,阿郎却不愿意,还要让她们写信给家里,要送还各家。夫人挺不满意的,这些独孤家女眷,妻妾也多是来自名门望族,阿郎若收纳,这也是能够和各家结好关系的,

  甚至独孤家的女儿收下,也跟其它独孤家算是结了亲,阿郎却一点不体会夫人的苦心。”

  “现在还拒绝太子牵线的五姓女,我都难以理解,莫非阿郎在哪听说了这位郑氏女长的太丑?”

  “那倒没有,太子还给我看了那位郑氏小娘的画像,虽然是画,但我觉得本人应当也不会差距太大的。”

  “那阿郎为何却要拒绝呢?”罗三娘不解,要说当初李逸一再拒绝她,可能是那时的她仅是个没见识的乡下村姑,又缺少营养,头发枯黄,皮肤还晒的黑。

  不像如今也算是增长了见识,营养也好,穿用也不凡,又不用风吹日晒,可以呼奴使婢,自然慢慢的就养出了好皮肤和好气质。

  “有些事你不懂。”

  李逸摇摇头,先去外面见客。

  杜如晦不是一人来的,还约了房玄龄以及秦叔宝程咬金同来。

  这四位同时出现,倒是挺意外。

  李世民并没有来,

  如今的李逸身份不比从前了,李世民身为皇子,也不太好私下单独往来过密。

  “你们怎么有空凑到一起来做客?”

  “顺便路过,就来喝杯茶。”杜如晦笑道。

  秦琼道:“听秦王说无逸你本来想借调我们从征山南,只是秦王也已经领了军令,七月就要出征洛阳,如今我等也受了军职,最近也都忙着调兵练兵,实在走不开。”

  李逸给他们煮茶,

  “秦王那边才是主战场,我这边只是打辅助的,好钢得用在刀刃上,你们这些万人敌,得留在洛阳战场。”

  大家边喝茶边聊。

  “今天突然有个坊间传闻,说太子要跟无逸你做连襟,给你牵线,把荥阳郡公郑善果的女儿许你为媵?”杜如晦笑问。

  李逸也只能无奈点头,他在东宫没直接拒绝太子,但也没答应,而是推说出征在即,实在没有心思顾的上这个,只说等征讨班师后再说。

  本想行缓兵之计,

  结果这事一夜之间就传遍了长安,明显是太子这边故意传播出去的,就是先造成既成事实,

  这事现在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李逸还能拒绝?

  私下谈,李逸拒绝了,别人也不知道,也就没什么影响。

  可现在全长安人都知道了,

  李逸拒绝,那就是让郑氏很难堪了。

  “这是好事啊,怎么无逸却好像不太高兴?”房玄龄问。

  房玄龄老家齐郡历城,跟秦叔宝还是同城老乡,房家其实细说是清河房氏,历城房氏是清河房氏的一支。

  房家在山东也算的上是郡望士族大姓,但比五姓七宗自然要差一个档次。

  房玄龄的父亲娶的是赵郡李氏,他自己也娶的范阳卢氏,从中就不难看出,房家这样的山东士族,其实都是积极联姻五姓的。

  山东士族子弟,个个恨不能娶五姓女。

  房玄龄如今在朝为官,他也不奢望将来仕途能有多高,但愿将来也能给儿子再娶个五姓女,也就满足了。

  反正在关东,没有人能忽视五姓七宗。

  娶不到五姓嫡女,那就娶庶女,哪怕是婢生女,能够纳为妾,也是联姻。实在不行,那把自家女儿嫁到五姓家,也行。

  不会有人拒绝跟五姓联姻。

  更何况是郑善果这样荥阳郑氏里的大宗嫡系,在朝中声望官爵又都很高。

  杜如晦问:“无逸是不是担心秦王那里?”

  李逸笑笑。

  “今天早上秦王还跟我们说起这事呢,秦王说你其实不必有此顾忌,婚姻是婚姻,你纳郑氏女为媵,就算跟太子成连襟也不会影响你跟秦王之间信任的。”

  “秦王还很高兴你仍能得太子这般信任呢,你又授太子少詹事,又能成太子连襟。”

  如今的秦王李世民,并没有表露出争储夺嫡之意,可围绕在秦王府的这些心腹,谁不希望秦王能够安稳。

  不说争储,其实得先地位稳固,东宫那边有个重要的人物,是自己人,那对秦王府来说这是件好事。

  秦叔宝则道:“我们兄弟伙这次都没法给你帮忙,不过茂公久典兵马,经验丰富,他为无逸你副总管,你可多倚重他。

  李文相、霍氏母子都很彪悍,只不过少些谋略。

  李大亮以前我在瓦岗也共事过,此人非骁将,却善谋划。郭孝恪向来是茂公助手,有勇有谋。”

  李逸点头。

  程咬金笑着道:“你要真不愿纳郑氏女为媵,可以介绍给俺老程。”

  “哈哈哈,程总管要是愿投东宫,也许太子真能给你也介绍个五姓女。”杜如晦笑道。

  几人喝完一壶茶就走了,

  今天说是顺路经过来喝杯茶,其实就是代表李世民来跟李逸就外面传言表明态度的。

  李世民不介意他跟太子做连襟,还支持他纳郑氏女,希望他在东宫能够更得太子信任。

  河东。

  太原北,石岭关。

  处罗可汗突然就率突厥骑兵数万过关南下,

  四股烽烟升起,

  一路传递南下。

  轻骑快马急报太原城。

首节上一节39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