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校并州总管李仲文闻报,脸色大变。
他的麾下,并州总管府七州,现还驻有两万兵,加上代管的石州总管府的一万兵。
他手握三万兵马,可分散各州。
“总管,处罗可汗不是在跟我大唐议和吗,怎么突然大举入寇?”
“现在还不知情况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李仲文咬牙,“赶紧急报长安,”
“处罗可汗数万人已经过了石岭关南下,我们是否拦截?”
李仲文思虑半天,摇头。
一时半会集结人马也来不及了,而且他也没把握能击败处罗。
“传令各部,谨守关城堡寨,不得出击浪战!”
“就这样任他们一路南下?”参军问。
“我就在太原城等处罗,也在此等候朝廷旨意,是战是和,听朝廷安排。”
处罗率军一路南下,沿途抢掠,唐军有令不敢出击,任他们一路抢到了太原城下。
处罗可汗在太原城下叫门,
李仲文见突厥数万人马,兵强马壮,不敢出击。
派人给处罗可汗送去酒肉蔬菜粟米等招待,又送了一批钱帛,同时紧守太原诸门。
处罗可汗带兵在太原城下三天,
李仲文每天好吃好喝供着,不敢出击,处罗可汗派兵四下抢掠乡野,掳掠牲畜人口。
太原城中有人暗中谋划夺门献城,被李仲文察觉杀死。
三日后,处罗可汗没能得到内应,亦无器械,无法强攻坚固太原城,便又扬长北去,仍留下伦特勤率数百骑屯石岭关。
这次处罗可汗来的快去的也快,不曾攻占一城,但沿途抢掠,是公然入侵,也是武力威慑。
大唐的北疆重镇,突厥来去自如,无人可制,这无疑是对大唐极大的警告威胁。
第363章 太子金刀
太原烽火传入长安。
李渊惊怒。
准备出征前回御宿乡下一趟的李逸,也被皇帝急召入宫。
“陛下在甘露殿东的神龙殿中,请晋国公随我来。”右监门将军钱九陇亲自在宫门迎接。
李逸也已经听闻并州处罗劫掠之事,对于李仲文如此放纵突厥劫掠,感觉有些惊讶。甚至此时已经为他担忧了,他这次表现,虽然避免了与突厥直接冲突交战,
但既然身为检校并州总管,面对处罗入寇毫无作为,这无疑是朝廷不能接受的。
哪怕现在唐突议和关键时候,你身为边疆镇守大将更不能怂。你怂了,那谈判桌上更加被动。
果然,
李逸在神龙殿外脱靴,一进殿中就感觉今天气氛十分凝重。
被召来的都是紫绯重臣,六位宰相除了杨恭仁在河西,其它的都到了,连很久没露面的李元吉都来了。
皇帝一脸不快入殿。
“众卿免礼,处罗劫掠太原的事大家都知晓了吧?”
皇帝到来前,殿中监卢宽已经跟大家通报了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
“太原府骠骑将军可朱浑定远上奏,举报李仲文勾结突厥人,企图趁我大唐对王世充用兵之际,引突厥军南下河东、袭击关中。”
这话皇帝说出来,李逸已经知道李仲文这次可能在劫难逃了。
果然,接下来中书侍郎唐俭,向皇帝列举了李仲文四宗大罪。
“李仲文在太原,与妖僧志觉亲近,妖僧志觉说李仲文身有五色光,还有金狗护卫。”
“李仲文还曾对身边人自称龙体附身,妄言自己才是‘桃李子’,为了附会这个谶语,还又特地在太原娶陶氏女为续弦妻。”
“其三,李仲文检校并州总管、代管石州总管府的这短短几个月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还在河东大量侵占田地。”
唐俭一桩桩罪行当廷公布出来,“李仲文勾结突厥,与处罗可汗暗中盟誓,接受处罗可汗赏赐狼头大纛,接受南面可汗赐封,欲在河东称王。”
唐俭是跟李世民打到太原的,他也是元谋功臣,如今他站出来宣布这四条大罪,这已经说明皇帝多少拿到了点证据。
或者说,皇帝已经有杀他之心。
“朕待李仲文不薄,他在河东两次兵败,朕都没有追究他罪责,无逸回京后,还委以他重任,检校并州总管府,代管石州总管府,没想到他就是如此回报朕的。”
李渊怒拍御案。
李逸低头思索,以他对李仲文的了解,他觉得李仲文受贿贪赃甚至是侵占田地这些事是有可能的,
官员们贪财很正常,大唐的府兵们还喜欢抢掠呢。
如李逸这样不缺钱也不愿意贪的毕竟是少数,一般对高级将领来说,只要不是太过份,皇帝也不会太在意这些。
说李仲文勾结突厥,他不太相信。
尤其是南面可汗、狼头大纛这个事一出,他越发嗅到了熟悉的配方,这不就是处罗可汗的离间计吗?
他率几万人突入太原,李仲文措不及防,不敢拦截出击,也不稀奇,毕竟朝廷和突厥在议和,他谨慎一些也能理解。
就是不该还好吃好喝招待处罗可汗,又送钱帛礼物,也许他是不想贸然开战,但在朝廷眼里,你这就是通敌行为。
现在还有太原的武将站出来检举,那这事可就洗不脱了。
至于妖僧志觉和附会桃李子,这种事可能有也可能无,大概率是李仲文有时私下嘴上没把门的乱说,被人就给捅出来了,或是他身边本就有皇帝的眼线。
就跟之前刘文静醉后拔刀砍柱子,说将来要砍死裴寂一样,事情被人告发,就上纲上线了。
“无逸,李仲文原是你部将,他是接替你总管并州,你对此事怎么看?”
李逸能怎么看,这个事情最关键的是皇帝怎么看,皇帝要觉得你谋反,认为你勾结突厥,那你就没法再留在太原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重大,应当立即召李仲文回朝,让有司详细调查,绝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得看证据。”
李渊点头。
同样是处罗可汗送狼头大纛,赐封突厥官爵,李逸是立马把突厥使者和狼头纛带回长安面圣,而李仲文却没跟朝廷上奏过。
这就让皇帝对他不再信任了,何况李仲文还是李密的亲叔叔,八柱国之后,这样的关陇贵族有野心,那也很正常的。
“朕现在担忧的是,若李仲文不肯奉诏回朝呢?”
唐俭站出来,“陛下,臣以为可以先派密使至太原,给骠骑将军可朱浑定远秘旨,让他先控制李仲文,然后向并州官将宣读诏令。”
李渊想了想,“好,让可朱浑定远控制李仲文后,立即带兵押送到长安。”皇帝顿了顿,“鉴定河东的局势,罢撤并州总管府,让宇文士及坐镇太原,安抚并州。”
李渊目光看向李逸,其实他想让李逸重返太原,可李逸已经奉命出征山南,不能临阵换帅。
对并州总管府这次表现,李渊非常失望,干脆就先罢撤。这样一来,并府七州,都直接隶属陕东道大行台,七个刺史,各统军政,真有人作乱,也不会危害那么大。
而且石州总管府也不由并府代管。
隰州总管淮阳王李道玄,石州总管西河郡公张纶,晋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这三位总管监视并浩七州。
“陛下,还有一个消息,处罗可汗南下太原,虽然返回,但他却派了几百骑,护送了两千匹马,和一万多头牛羊赶往洛阳,儿臣建议,派潞州总管李袭誉,半道邀击,把这些马和牛羊,全都截下。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处罗可汗敢在议和期间入侵太原,劫掠人口,现在还利用议和之机,借道泽潞和王世充贸易,这岂能容忍!”
秦王李世民站出来,愤然表示要对等反击。
右仆射裴寂出列:“陛下,眼下处罗可汗已北返,不宜再起冲突,东征在即,不能再和突厥开战。”
李世民瞪着裴寂:“右仆射此言差矣,处罗可汗就是故意挑衅,也是试探,若是我大唐真的忍气吞声,他必然得寸进尺。
我大唐必须反击,这样处罗可汗才知大唐不好欺,他汗国内贵族酋长们,也就不会继续跟着他犯边挑衅。”
两人又争了起来。
李渊皱眉,心烦意乱。
“无逸,你以为呢?”
“陛下,既然处罗可汗不仁,那就别怪我大唐不义,他做初一,我们就做十五,他敢率兵南下入侵劫掠,那我们岂还能让他过境给王世充送战马、牛羊?
必须得拦截下这批战马和牛羊,要让处罗可汗知晓我大唐不可欺。”
太子建成不甘示弱的也站了出来。
“陛下,儿臣愿亲往太原坐镇,若处罗再敢寇边,儿臣愿率兵击退!”
李渊看了看建成,对他的勇气倒是挺赞赏,不过却不觉得建成适合去太原。
想了想,
“草诏,让潞州总管李袭志将处罗送给王世充的两千匹马,一万多牛羊,全都截下。”
“太子出镇蒲坂,随时准备应对突厥人的进犯。”
“新城县公宇文士及晋中书侍郎,河东安抚使,弘农郡公刘世让检校并州刺史。”
“以襄邑王李神符为太州刺史,以樊伯通为受州刺史,张德政为介州刺史。”
“可朱浑定远升榆州刺史!”
“待李仲文回京,由右仆射裴监、中书令封伦、萧,侍中陈叔达共同审理。”
随着皇帝话落,
李仲文的命运也就注定了,李逸觉得这次处置甚至有些草率。仅凭一个部将的检举,还有唐俭的简单调查,就有罪判定了。
等李仲文回京,大概率是会被定谋反诛杀的。
在河东也相处了一年,李逸对李仲文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一开始有点贵族名门的架子,但军事才能还不错。
经历雀鼠谷之败后,之后在李逸手下也都很尊重听令,也立了不少功劳,李逸的功勋,有他的一笔。
可现在,李逸却也帮不了他,只能建议皇帝先召他回京审问清楚,而不是直接一道秘诏,让太原将领把李仲文直接杀了。
以皇帝现在的态度,李仲文回京了也是个死。也不知道唐俭是不是跟李仲文有仇,这跟妖僧勾结,什么桃李子谶语,什么五色光,龙体护身,金狗护卫这些,真是怕李仲文死的不够快啊。
而狼头纛和南面可汗这事,也是李仲文无法脱身的。
哎,
战场上的猛将,关陇八柱国家后裔,还是不够谨慎啊。
四条大罪,也仅有贪赃这条不算什么,其它三条都是惹上就得死的。
廷议结束,
皇帝都没心情留大臣们廊下食。
建成邀李逸去东宫用食,李逸真不想去,建成倒还是一脸微笑十分亲切的样子,可想到他把联姻郑氏女一事弄的满城风雨,李逸挺烦他的。
东宫的膳食还是挺丰盛的,
用餐毕,太子击掌。
典膳丞任粲又端上来几个托盘,揭开上面的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