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04节

  朝阳初升,万道霞光。

  俯视汾河,波涛粼粼,汾河两岸,杨柳婆娑,一派生机勃勃。

  这夏日的景象,确实很美。

  可惜有两千敌军堵在门外,很煞风景。

  山岗顶上,很多院落,甚至还有一些院子修成了坞堡的样子,真是大堡套小堡,院中有院。

  可以看的出,这里以前必然也是常有战争、匪乱,所以百姓们才会如此修建房屋。

  在岗顶上逛了一圈,

  李逸下山。

  他也是头一次认真的观看百尺楼,

  这栋堡楼以峭壁为屏,好像镶嵌在其中,楼为四层,但实际上得有四十米左右高。

  二层是三孔窑,三层是四孔窑,四层是云厅,堡楼长五丈,宽一丈余,高十余丈。

  里面就跟迷宫似的。

  但外面看上去,就好像跟峭壁融为一个整体。

  百尺楼最底下有大门,直临汾水,从大门往上可直在岗顶。

  李逸真的很佩服这里的那些人,能够想出这样的建筑方案,甚至还能将之实现,

  御宿乡的无极堡,跟这个一比,那太简单了。

  早餐吃的是粟饭。

  搭配着羊汤。

  汤是用昨天的的羊骨熬的,

  李逸只要了小米饭,没要汤。虽然士兵们都喝的有滋有味的,但李逸不太愿意喝这回锅汤,那羊骨头可是大家昨天啃过、吮过的。

  刘黑子就说这羊汤好喝,“这汤都喝出一层汗来了。”

  羊骨头炖了一晚,加了点羊油,然后撒上盐和一些葱,看着挺白,但李逸知道,这不过是因为有油。

  不过对于士兵们来说,他们可不会奢望经常有羊肉吃羊杂汤喝,能有这回锅骨头炖汤,加点羊油撒上些盐放点葱,那就是美味了。

  “黄子英又派人来叫阵了,说要跟我们斗将呢?”李存孝跑来,一脸期待。

  李逸笑问:“你想走马斗将?”

  “我看那些所谓汉将,也不过如此,我自信能挑他三五个的。”李存孝现在汉话说的很溜,已经看不出多少羌奴样子了。

  “没必要,他叫任他叫,我们守着这关,理他做甚?今天吃完早饭,继续砌墙,四道墙还只垒了一道呢。”

  李道玄其实也想出关杀敌,

  这离京北上,还没跟敌人干过呢,这员年轻的宗室郡王小将,有些按捺不住了。

  李逸吃完碗里的粟饭,笑着道:“我们只要守住关城,急的是黄子英,他先前轻兵绕关而过,虽成功伏击了李总管,但他现在也被我们堵在百里雀鼠谷内,他几千人马,不可能携带多少粮草,

  现在粮道被截,进退两难,你说谁急谁慌?

  咱们什么也不用干,就这样围着,不出十天,他们必然粮绝。”

  “可是这雀鼠谷百里内,也还有不少村庄,他要是劫掠百姓,也还能支撑。”

  “光靠劫掠百姓,又能支撑多久?他这几千人马,已经成了死卒了。”

  李道玄提着千牛刀,还是想要杀敌立功。

  李逸不得不提醒这位年轻郡王:“先前李总管就是因为轻敌,这才中伏,九千战兵全军覆没,主将都被俘了,郡王不得不以此为鉴啊。”

  “我们背倚关城而战,可立于不败之地。”李道玄道。

  “呵呵,想当初圣人起义军南下,宋老生领兵两万屯霍邑城,本来只要守城,可立于不败之地,可他却非要出城而战,然后被圣人派兵绕后袭击,最后大败身死。”

  李道玄脸通红。

  “可如果宋金刚破介休,顺势南下,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现在就五六千战兵,能先稳住阵势就不错了,先守好灵石、霍邑,若能困住黄子英这几千人,就更是大功一件。

  至于说宋金刚、介休,我们暂时也无法顾及。”

  李逸吃完饭,来到昨日修好的石墙上,远处两千汉军,昨夜就立营在河滩上,没做什么防御,摆明了就是想引唐军去袭击。

  可李逸一点冒险出击的打算也没有。

  他现在这里就一千一百人马,还有三百是地方镇兵。

  黄子英能够歼灭李仲文九千主力,他手下的兵肯定都是精锐,说不定还有突厥骑兵混在里面。

  没必要冒险。

  他守好这里,专心砌墙。

  只要拖下去,对他有利。

  他后续的部队也能跟上来,霍邑、灵石、阴地关,一万三千战辅兵,要是都能到位,还是有不错的防御力量的。

  霍邑放两千战兵三千辅兵留守,灵石放三千战兵两千辅兵驻守。

  再给阴地关增派一千辅兵一千战兵。

  李逸觉得守城的话,他守上三五个月应当是没问题的,这么久的时间,也足够长安再调集一波援兵过来了。

  至于说介休、平遥、榆次,他暂时是没打算去管了,鞭长莫及嘛,太原,就由李元吉那熊孩子折腾去吧。

  李逸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他不是李靖也是李世民,更不是秦琼罗士信,他在军事这块,还是小白水平,现在主将被俘,他赶鸭子上架临时来补漏,能做的也仅仅是防御。

  要是他激进冒险,万一也跟李仲文一样大败,

  那介、浩、吕这关键几州,可就没有了托底的力量,以现在几州薄弱的守军,很可能就要被宋金刚各个击破。

  这两条通往太原的道路被夺,

  那太原就只能是等着被攻破吧。

  历史上宋金刚就是席卷了河东,现在李逸能做的也就是尽量的撑一撑。

  他不是李道玄这种真正的十六岁少年,没那么幻想着沙场立功,毕竟内心是个中年人了,稳如老狗。

  黄子英的手下,百般叫阵,

  甚至对着那新筑的石墙上脱裤子拉屎撒尿,也没有人理他们,

  任由他们百般辱骂,骂哑了喉咙也于事无补。

  黄子英昨夜甚至故意就在关前夜营,简单的搭了些帐篷,连一点防护都没有,就希望能够引诱那十七岁的行军副总管来袭。

  李仲文八柱国家之后,都经不住他的几次挑衅,这少年能行?

  可事实却是,他们昨夜两千多人,全都披着甲,藏在帐中全神戒备,只要唐军一出关,他就要带兵杀出去,甚至都想着到时驱赶着败兵一举杀入关。

  可惜,

  等了足足一夜,

  汾河水涛涛,

  两千人披着甲硬是熬红了眼,结果关内唐军一夜静悄悄。

  大早上的,黄子英无精打彩,一直打瞌睡,他这些天其实也没怎么睡好。

  “将军,”

  数名子总管上前,询问他计划。

  黄子英没有计划,两千轻骑面对着这险要关城,能有什么可用的计划。

  “要伐树造攻城器械吗?”一名军官问。

  黄子英没好气的问,“你会造还是我会造,我们这军中两千骑,有谁是木匠,谁懂攻城器械?”

  他越说越气,“再说了,就算有人会造,等造好攻城器械要几天,我们这两千人,等的了吗?”

  他还没说的是,有攻城器械,就能攻下来吗?

  这鬼地方,一面峭壁,一面激流,中间就四五丈宽的路,现在唐军还筑高墙拦截,峭壁还嵌着阴地关百尺堡楼,岗上还有城堡。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多少粮草。

  黄子英头痛起来。

  他轻骑南下,一路绕过介休城、灵石城、阴地关等,当初倒是顺利,也没人敢拦。

  他成功的诱敌伏击唐军主力,

  可谁知现在他却被困在雀鼠谷内了。

  望着眼前的阴地关,黄子英再看看自己手下人马。

  终日打雁,没想到被雁啄了眼。

  这个李逸,真的才十七岁?

  一名参军过来,禀报说粮草不足。

  士兵们携带的干粮倒还够吃几日,可战马每天都要吃一束草和三升料。一束草十五斤,料则是粟、豆、麦等粮食,还得添盐。

  而像这种战时情况下,战马的精料供给甚至要翻倍,起码得五斤粟豆,还得一两盐。

  黄子英这次南下,带着两千骑,三千骑马步卒,机动倒是很快速,可现在被困在这,粮草问题也成大麻烦。

  他原计划是歼灭李仲文部后,再故伎重施诱歼李逸部,然后再攻霍邑、灵石,或是撤回介休城下与大军汇合。

  可没想到,碰到李逸棋高一招,陷他于困境。

  两千骑,一人三马,六千匹马,一马一天十五斤草料,五升精料、一两盐,加起来,马一天就要消耗九万斤草,三百石粟麦,还得三百多斤盐。

  两千兵一天还得几十石粮呢。

  他从贾胡堡急驰而来,也就带了三天粮草。

  战马可比士兵精贵的多,要是饿上一两天,那基本就跑不动了,这骑兵也就废了。

  咬咬牙,黄子英只得下令,“回贾胡堡。”

  贾胡堡,

  李仲文等将被俘将领,被关在贾胡堡中。

  “兄弟,我们的伤口化脓发臭了,求您扶我一下,我想出营到河里洗一洗。”

  守卫的汉军跟李仲文等也相处熟了,李仲文贵族名门子弟,可对这些边地汉军却一直很有礼貌,当下也就同意,扶着这几员唐将出堡,来到汾河清洗。

  黄子英的马仆赶着几匹马也来到河边洗涮。

  李仲文等在汾河里清洗了伤口,顺便洗了个澡,回营的时候,守卫又来搀扶。

  “真不好意思,一直劳烦你们,实在是伤重,身体没半点力气,”

  马仆在旁边道:“搀扶着多费劲,干脆坐马回堡吧,”

  “那哪行呢。”李仲文赶紧道。

首节上一节30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