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8节

  而以整条战线来看,除了被魏胜突入的中央位置,金军前排穿着铁裆的精锐在接战瞬间就死伤惨重。

  长枪手的突击是有进无退的,一旦停止,就会成为被围杀的靶子。

  金军在措不及防间,竟然被刺倒近百人。

  高安仁和乌野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两人几乎同时有了让甲骑下马步战,以维持阵线的心思。但又觉得在这种战场上,骑兵的机动性却是不可或缺的。

  这让金军的两名主将同时陷入了犹疑。

  可就在他们有所行动之前,东方芦苇荡中,伴随一阵号角声,马蹄轰然作响。

  高安仁浑身一哆嗦,若不是乌野在一旁用肩膀顶了一下,说不定他就摔下马了。

  他猛然回头,向东方望去,当先入眼的是一面血红色的大旗,旗上的肋生双翅的老虎栩栩如生。

  高安仁张大嘴巴,浑身冰凉,他此时的感觉,就如同被老虎盯上的兔子一般,竟是连动都动不了了。

第52章 愿为长风绕战旗(一)

  半刻钟之前。

  此时的芦苇荡之中,靠近西侧芦苇已经被砍伐一空,形成了一块二百步见方的空地,只不过外围还有几十步宽的芦苇草遮挡,令外人探查不到内中罢了。

  百名宋军甲骑已经披挂整齐,抓着马缰盘膝坐在砍伐下来的苇草上,静静等待着军令。

  在芦苇荡的边沿,刘淮摸着铁锥枪的枪头,难得有些走神。

  铁锥枪的枪头是四棱锥形,一般长约一尺。而整根长枪长为一丈零八尺,通体重约两斤,天生就是为了破甲而生。

  刘淮手中的铁锥枪大约五斤,枪头更是长约两尺,属于超重的兵刃了。

  这是前身自持膂力极大,而专门打造的,别说一捅一个血窟窿,就算抡圆了砸也能砸死人。

  当然,这还不是形制最重的铁锥枪。

  相传赢官人岳云上阵的时候,手持两杆铁锥枪,左手八斤,右手十斤,率领背嵬军冲锋的时候挥舞起来,跟一台压路机一般在军阵中横推过去,敢有当者立即毙命。

  刘淮虽然自忖有一身怪力,可在战场上碰到岳云,绝对撑不过三个回合。

  将铁锥枪的枪尖擦得雪亮后,刘淮的目光从即将相撞的宋金步卒军阵中拔出来。

  先是用豆饼安抚了一下与自己一同卧在烂泥里的大黑马,又回头望向已经披挂整齐,同样盘膝坐在泥地里的部下。

  芦苇荡中,本是又潮又热,此时日头偏中,晒得此地犹如蒸笼一般。在加上蚊虫牛虻的骚扰,无论人马都是苦不堪言。

  但所有人还是不发一言的在芦苇荡中等候,甚至连拍打蚊蝇都不敢发出大声,只是静静等待军令。

  骑兵之所以常为奇兵,重点就在一个奇字上。

  奇兵是万万不可被人发现的。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奇兵是胜负手的关键,一旦取胜,功劳自然也最大!

  刘淮不由得想起前世作为马术指导参演的一部献礼电影,在电影的最后,近代骑兵也是这样,埋伏在高粱地里,在激战正酣时,从敌人背后猛然冲出,狠狠的捅了鬼子的屁股。

  当时有许多人说,这个片段抄袭了西方一部名为《战马》的电影。

  现在想来,这种说法纯粹扯淡。

  一百次成功的骑兵突袭,九十九次得先把骑兵隐藏起来,藏在山水、营帐、树林甚至步兵之后,让敌人莫不清楚骑兵的位置与攻击方向。

  这两部电影不过是将史实忠实的复刻了一遍而已,何来抄袭之说?

  真正离谱的是其他电影,骑兵可以不遮不拦气势汹汹的正面冲击步兵方阵,而在现实中,这些骑兵都不会接触到方阵,就会被拒马、壕沟之类的东西弄死一大批!

  刘淮在胡思乱想,却没有神游天外,而是时刻关注着一里之外的战局。

  见宋金双方步卒相距已不足百步,刘淮吐出口中咀嚼的茶叶,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差不多了。”

  盘膝坐在左手边的张小乙闻言直接振奋,就要起身。

  可刘淮右手边的张白鱼却攥着马缰,艰难开口:“不成,再等等,等金贼马军动了,咱们再动!”

  张小乙一怔,却是立即反应过来,瞪着血红的眼睛沉声狞笑:“这种时候你还耍小心思,张白鱼,你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金军骑兵还未动,此时出战,说不得便要与之对上。甲骑疾速奔驰下,一根树枝木棍也能变成杀人利器,更别说专门用来破甲的骨朵长矛了。稍不留神就是伤亡惨重的下场。

  身处南方,骑兵难得,张白鱼是在不忍心抛洒这些家底子。

  这些张小乙自然也理解。

  毕竟保存自家实力无可厚非。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魏胜的帅旗都已经快入阵了,你还在这里叽叽歪歪,不听军令。真当军法是摆设吗?!

  刘淮也是怒气勃发,却还是强压下来。

  还是那句话,北伐是要讲究团结的。

  北伐军就这么点人,其中山头林立,谁都有两把刷子,谁都不服谁,有叛逆的还能都杀光不成?

  凑合过吧,还能离咋的?

  难不成先不打金贼了,先在芦苇荡中五十骑对五十骑厮杀一回,分出个高下再说?

  说句难听的,天父杀天兄也得在天京得手之后再干啊!

  “张四郎,随你吧。”

  刘淮叹息一声,随后举手握拳,身侧的张小乙猛然挥动了手中的飞虎大旗,属于他二人的五十甲骑纷纷上马。

  而张白鱼的三角红旗却没有竖起来,所以属于他的五十骑依旧坐在原地,望着身边上马的袍泽,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惶恐的窃窃私语。

  张白鱼哪怕没回头,也知道身后有数十道眼光射向自己背后,他如芒刺在背,连忙上前抓住刘淮的马缰:“再等一下,就等一下,我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但最起码要等金贼马军定下攻击方向再说。”

  刘淮依旧用只能周围几人听到的声音低声质问:“若在阵中的是张荣张统制,你是否还会说等一下?”

  见张白鱼脸色更加难看,刘淮夺过马缰,声音变高:“随后见机行事也好,一直缩在这里也罢,接下来的事情,就请张四郎自为之吧!”

  说罢,刘淮更无一言,当先而行。

  张小乙瞥了张白鱼一眼,只是冷笑一声,同样不发一言的闷头跟上。

  其余五十甲骑鱼贯而出,剩下的人更加手足无措了。

  有张荣的心腹从烂泥中站了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张白鱼身边,拱手问道:“四郎,这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去杀贼吗?”

  张白鱼喘了几口粗气:“梁三哥,再等一等。看看情况,咱们着机参战。”

  梁三闻言几乎是目瞪口呆。

  机会?

  要什么机会?

  今日就两个结果,要么胜,要么败。

  胜了你是消极畏战,败了你就是罪魁祸首。这种地形,万一败了,这五十骑能往哪跑?!

  胜了没好处,败了更糟,此时正是搏命之时,哪里还能犹疑?

  梁三恍然若失,却也不敢反抗少郎君的命令,只能牵着马缰,抬脚顺着马队扬起的烟尘望去。

  刘淮心中同样失望,但随着战马提速,渐渐奔驰起来,他也将失望的心情抛在脑后,振奋之情油然而生。

  “跟紧我的大旗!随我马上取功名!”

  刘淮大呼。

  身后的五十骑也同时振奋,大呼出声。

  “杀贼!”

  “杀贼!”

  绿色的芦苇伏倒,白色的苇花满天,黑色的铁甲行进在其中,红色的簪缨与雪亮的兵刃交错闪烁,肃杀之气冲天而起。

  当踏出芦苇荡的那一刻,刘淮举起号角,猛然吹响。

  “呜!!!”

  这既是向金军宣示威胁,更是告知战场上奋战的宋军,援军已经来了。

第53章 愿为长风绕战旗(二)

  三声角声之后,刘淮把号角塞进鞍囊,降下顿项,护住脖子头脸,只露出一双杀气腾腾的眼睛。

  随后他抬起铁锥枪前指,身后五十甲骑列成锥形,各自挟起长枪,以刘淮为锥形阵的锋矢,缓慢而坚定的发动了冲锋。

  目标直指金军的高字大旗所在,金军甲骑云集之处。

  ‘高’字大旗之下,高安仁几乎是惊骇欲死。

  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宋军埋伏在芦苇荡之中,一时间又是悔没有仔细探查,又是恨宋军来的太快,随后却又莫名想到罗谷子,那厮久居沭河,就真的没有探听到相关风声?

  高安仁面露惊骇,呆在原地,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如果用游戏里的术语来说,就是他遭遇了突袭,进入了混乱状态。

  然则将为军中胆,高安仁一呆立住,周围同样慌乱望向他寻找主心骨的金军看他这副德行,更加慌乱了。

  还是乌野最先反应了过来,他指着宋军骑兵大喊:“宋狗只有几十人,咱们有二百骑,怕什么?!少将军,俺带人正面迎上去,你带人从侧方兜住,区区几十宋狗,来了就全摁死!”

  高安仁闻言也回归神来:“乌野说的对,宋狗这几十骑是最后的精锐了,杀了他们,宋狗必然胆寒!”

  说完,他急忙下令:“乌野,你我各领一谋克,夹死宋军!”

  乌野也不废话,劈手从亲卫手中夺过代表谋克的乌鹊旗,怪叫一声,拦向宋军甲骑。

  近百金军甲骑紧随其后。

  高安仁则是举起另一面乌鹊三角旗,引着另一个谋克从北方绕行向宋骑身后,试图去包夹宋军骑兵。

  “快!快!随俺来!”

  由不得高安仁不着急,他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高安仁自己面对突袭时都呆愣片刻,惶恐片刻,那么普通士卒能不能坚持,就得画个巨大的问号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金军的左翼也就是最靠近芦苇荡的近二百人还没有与张青接战,就被背后的动静弄得炸了锅,督战队砍杀数人都拦不住,反而被溃军卷着四散奔逃。

  张青愣了一下,立即大喜,下令部下抛弃大盾,列成方阵,前两排持长枪,后两排持短兵,学着魏胜的打法,向前压去。

  在张青的视野中,那面绣着插翅虎的大旗由西向东,由远及近,快速掠过。

  一里的距离听起来很长,其实在战马全力奔驰下,须臾可至。

  就这么耽搁片刻的工夫,宋金甲骑之间相距已经不过百步。

  而此时此刻,乌野所率领的近百金骑莫说阵型还没展开,甚至连速度都没有提上来。

  按照寻常骑兵战法,这点小错不算什么。因为此时应该先用角弓激情对射一番,随后再纠缠试探一番,等一方出现破绽之后,再一拥而上。

  可刘淮不管这些,直接发动了冲锋,狠狠凿向金军甲骑。

  宋军上来就搏生死的拼命三郎姿态,将金军吓了一大跳。

  乌野头盔顿项下脸色已经变得铁青。

首节上一节28/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