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有金国军使往东北边武锐军离开的方向去了,不知道是不是会有援军抵达,甚至武锐军全军而返,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是军事冒险,哪里可能会有万全之策呢?
辛弃疾虽然胸中有沟壑,也有随机应变,临阵指挥之能,却根本无法作一言堂。
就在他犹豫着是不是要下死命令时,刘淮抵达了裕溪口,并且立起了靖难大旗。
应该说效果显著,最起码各军统制都迅速派来军使,来请求调令。
刘淮也不含糊,下令除飞虎军外,全军骑兵归辛弃疾指挥,令其迅速沿着裕溪向北,先配合杨钦攻打水寨,随后再继续北上,突袭东关。
一定要让金军反应不及!
其余步卒列队跟着辛弃疾向北急行军,碰到什么都不用管,要一直行进到东关才可以歇息。
飞虎军与雷奔所部校刀手全都留下,就地披甲等待,以阻拦可能抵达的金国援军。
军使纷纷大声应诺离去,不过片刻之后,四千余靖难大军就轰然启动起来。
且不说其余各军如何去想,作为临时前锋的辛弃疾看到各军骑兵不断向自己汇聚,之前积累的些许沮丧一扫而空。
即便船只运力有限,直到此时才运过来八百余骑,但对于辛弃疾来说已经足够了。
对着刘淮一拱手之后,辛弃疾亲自拔出树立在身侧的青兕大旗,上马之后摇动起来:“诸位!随我建功立业!马上取功名!”
说罢,辛弃疾再次一马当先,沿着裕溪向上游袭杀而去。
第396章 来往奔波平生疑
靖难大军诸将担心的不无道理。
作为肩负遮蔽裕溪口至西采石大营这片广大区域任务的武锐军来说,他们这些天即便是已经有些疲累,却还是保存着一定战力的。
照理说,武锐军虽然已经到金军西采石大营准备参战,却不可能面对裕溪口的乱局不管不顾。
这不就是顾头不顾腚了吗?
就算不能全军回援,派遣一两千马军来试探一下,阻拦一下总还是会做的。
否则裕溪口一丢,辎重线路就会受到威胁,到时候前线遇到挫折,撤退都会变得十分艰难。
可即便是明白这个道理,当军使来到韩棠身前,来禀报军情的时候,韩棠还是犹豫了。
身为武锐军总管,金国的高官,韩棠对于战事全局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这里说的全局,并不仅仅是东西采石对峙这一点,更不只是两淮这一摊子,而是整个天下局势。
完颜亮为什么要南侵宋国,就是为了用军事上的胜利,来喂饱金国上下,更是为了获得威望,从而压制国中局势。
换句话来说,完颜亮就是在金国这个大家庭还没有理顺的时候,选择出去揍邻居一顿,然后以战胜邻居的威望,分配从邻居家抢来的东西,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从而让自己这一家子安生下来。
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两点,其一是得能打得过邻居,其二是在打邻居的这段时间内,自己家不能闹翻天。
然而现在看来,这一套堪称走钢丝的算计终究还是出了纰漏。
而且不是一个窟窿,而是三个大窟窿。
第一个,也是最可怕的一个,益都府与东平府两个山东重镇被义军拿下,山东几乎沸反盈天,脱离了金国的掌控,连带着河北都不稳了起来。
山东的事情就是这么麻烦,原本还以为武兴军与威毅军两支大军都稳定山东的局面,却没有想到山东汉人已经磨砺至此,竟然将这两支大军全都吞了,山东局面彻底失控。
这下子在淮南东路作战的徒单贞慌了神,生怕会有人断自家大军的辎重线路,一天三封文书,向完颜亮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其中不乏有撤兵退缩之类的言语。
当然,徒单贞所做的全是无用功,唯一的结果就是招来完颜亮的一顿臭骂。
第二个,就是关中的张中彦与徒单合喜两个废物了,他们在攻下大散关之后,自觉已经完成了牵制吴的任务,只是派遣骑兵攻打黄牛堡。
老将吴瞅准时机,派兵击破黄牛堡下的金军,随即派遣部将收复陇州、秦州、洮州,大有反攻到关中的趋势。
这还不是最让韩棠心惊胆颤的。
第三个是绝密消息,是幽燕韩家亲自派人传来的。
金国辽东故地似乎是不太稳当了。
在几个月之前,似乎东京辽阳府都发生了一些变乱,知道内情之人皆是语焉不详,但是传言到处什么都有,包括但不限于左丞纥石烈良弼反了;大将纥石烈志宁反了;契丹人撒八又杀回来了;曹国公完颜雍反了。
然而这场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不到三日,辽阳府就恢复了往日情状,以至于其余势力想要探查都不知从何着手。
传到韩棠手中的消息,还是因为当时有韩家人跟着完颜福寿到辽阳府,完颜福寿还吵吵着要拥立留守当皇帝,但接到完颜雍跟着纥石烈良弼去讨伐契丹反贼的消息之后,完颜福寿整个人都傻了,现在还待在石城一带不得动弹。
韩棠听闻这个消息也有些发懵。
纥石烈良弼,纥石烈志宁,完颜雍,完颜谋衍,这四个人搅在一起了?这怎么可能?
韩棠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
辽东肯定有什么大事发生。
这个消息完颜亮知道吗?
难说。
但无论辽东发生了什么,这四个人合流的消息一经传出,都是会引起惊涛骇浪的。
完颜亮如此着急渡江的原因,韩棠也有些猜度。
山东大变之下,完颜亮如果还想维持政治优势,那就必须得拿出一点成绩来,否则回国之后别说山东汉儿,就连女真人都得造反了!
也因此,作为完颜亮心腹的韩棠无论如何也要将主上的想法贯彻到底,身为爪牙,面对此等大战,难道还能不尽全力吗?
只有打过长江,再对南宋小朝廷搜山检海一番,才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去收拾国内的一堆烂摊子。
有了这些理由,在面对身后突然冒出来的敌军之后,韩棠才陷入了犹豫。
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如果在面对完颜亮让武锐军赴西采石参战的军令时还派遣部分兵马回裕溪口,是不是会让完颜亮觉得自己起了别样心思?
身为一军总管,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便宜行事,但韩棠也知道,现在这副决战的架势,就是身为皇帝的完颜亮便宜行事之下的军令。
你敢反抗这种军令?
你是皇帝还是总管啊?
可裕溪口又确实不得不管。
“你刚刚说裕溪口来了多少宋狗?”韩棠沉默半晌之后,向军使询问。
军使在冬日里依旧是满头大汗,高声回答:“回总管,不知道,大江上全是宋狗的船,连成了一条长线,上千到上万都有可能。”
这种情报还不如没有。
复又思虑良久之后,韩棠才对身侧一员大将说道:“韩文广!”
武锐军第一将,同时也是韩棠子侄辈的佼佼者韩文广在马上拱手应诺。
“你刚刚都听到了!”韩棠声音洪亮:“你现在率第一猛安回身去看一看形势。记住,如果宋狗势大,莫要多做纠缠,迅速回到西采石大营!”
韩文广虽然想要说些什么,可眼见周围军官环伺,又有军令直接压下,终究还是不敢讨价还价,大声应诺之后,直接率麾下几名行军谋克转身离去。
这倒不是武锐军第一猛安畏战,而是因为第一猛安全都是骑兵,在之前执行遮蔽裕溪口周边的时候,就是主力中的主力。
如果算上再之前的一系列战斗,武锐军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修整,已然有些疲敝了。
更何况今日为了达到水军进攻的突然性,武锐军也是在金国水军出发之前半个时辰,才从裕溪口赶去西采石,这时候眼见就要抵达,却又往回赶,对于军心士气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底层军官不知所措之下,战力就会打折扣。
所谓三军生疑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军令如山,更何况第一猛安全是马军,正是执行战术机动的最优选择。而除了派遣派遣第一猛安,其余的办法就是从其余千人队中抽调骑兵了,到时候会更加混乱。
在韩文广的指挥下,武锐军第一猛安跨上了另一匹备马,忍受着疲惫与寒风的吹袭,转身向着来时路奔驰而去。
第397章 甲士层层刀如鳞
千骑奔腾,声势浩大,以至于数里之外都是烟尘滚滚,根本没有办法作遮掩。
就在靖难大军全军已经陆续登岸,并且大约收拢列队之后复又向北行军之后,靖难大军的斥候就与武锐军探骑开始了交手,双方都试图遮蔽整片战场,却又在各自诧异中打成了平手,竟然是谁都没有占到便宜的一个结果。
对于靖难大军来说,以逸待劳之后凭借个人勇武厮杀,竟然没有摧枯拉朽将金军斥候们打趴下,确实是不可思议。
而武锐军第一猛安更是惊愕。
这特么是宋军?
就这弓马娴熟的样子,说他们是蒙兀人也有人信啊!
不管如何,双方的斥候杀了个旗鼓相当,以至于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确切的探查出对方的情况,韩文广所能做的,也只有在列阵的同时,谨慎的向前靠近了。
隔着一条七八步宽的小河沟子,韩文广远远望见了裕溪镇,同样也看到了背靠镇子列阵的数百甲士,虽然在这时,这些打着选锋军旗帜的甲士只是盘腿坐在地上,但面对已经显出身形的甲骑大阵却依旧没有一丝慌乱,在沉默中让杀气冲天而起。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韩文广不是傻子,只是遥遥看一眼,便知道这些甲士全都是精锐,不是可以轻易覆灭的。
向裕溪上游望去,只见彼处烟尘滚滚,似有大队人马行军,让韩文广不由得心底一沉。
裕溪上游有什么,他这个武锐军第一将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这伙子宋军的目标从才不仅仅是裕溪镇,而是金国水军的水寨,乃至于更上游的东关。
究竟有多少宋军已经离开了?水寨守没守住?东关是不是要有危险?
韩文广原本还想唤来游骑细细询问,然而左右环视,见到斥候们零零星星厮杀在一起,却终究难以越过某条看不见摸不到的锋线之后,也只能作罢了。
他已经将三个谋克的骑兵放出去当斥候去了,如果再散出去两个谋克,编制就全都乱套了,到时候别说打仗,他连指挥都很难做到。
眼见如此,韩文广迅速陷入了两难之境。
虽说韩棠给的军令是如果事态已经无救,那就撤回去,但那特指的是裕溪镇。
作为扼守裕溪口的临时要塞,裕溪镇的地形太差了,根本没有办法坚守,即便是丢了,也可以随时打回来。
毕竟这已经不是魏吴争锋的时候了,裕溪镇早就变成了一个商业城镇,想要再变回军事堡垒,没有数月之功根本办不到。
但上游的东关可不一样,那可是借着山河地势建立的关卡,宋国即便是再不像话,再疏于管理修整,濡须山也不会矮上几分,军队该过不去还是过不去。
东关要是被宋军突袭拿下了,金军得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夺回来?
现在可不是王权主持淮西的时候了!
至于派遣军使告知水寨与东关,且不说还来不来得及,就说面前这副斥候厮杀的景象,军使只要一出发,是会被当作猎物猎杀的。
想到这里,韩文广咬了咬牙,下令决心,无论如何都得打一下,只要弄死这些在裕溪镇外断后的甲士,到时候衔尾向上游追杀,难道还打不垮那些已摆开行军队列的宋军?
“阿撒,你带两个谋克,从北边绕行!”
“胡里改!你带两个谋克,莫要披甲,从南侧渡河,临阵骚扰,记住,莫要硬攻!”
“戴老四,过河之后立起大旗,就地收拢斥候,为我后援,他娘的,宋狗不想让咱们过,老子偏要集中兵马,正面突过去!”
“剩下三个谋克,随我来!随我来!”
军令既下,无可回转,第一猛安的骑兵下马披甲,复又换了空跑一路的主力战马,随后直接驱马趟过了面前的小河沟子,两翼分开,犹如一双大手一般,扼向了选锋军。
两翼轻骑,中央甲骑,金军摆出的正是最为传统的拐子马阵型。
一直坐在原地的选锋军甲士直到这个时候方才有人起身。
犹如休息太久而导致浑身生锈一般,雷奔活动了一下手腕脚腕,随后将插在地上的麻扎长刀拔了出来,并且高高举起。
“起身!列阵!”
一声令罢,六百身材高大的甲士纷纷起身,并且自觉的列成了一个个小型的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