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与达官勋贵,都想留在那座繁华无比的帝都中?
可最终,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留下?
哪怕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不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思虑间,皇帝派人来,通知嬴渊前主营议事。
龙帐内,姬长还未现身,刚到的嬴渊,就听不少将领议论道:
“这鞑靼都让阿禄台撤军了,可是阿禄台仍旧没有撤军迹象。”
“他们一日不撤,咱们便一日奈何不得他们。”
“阿禄台用兵颇为冒进,不成想这会儿却做了缩头乌龟。”
“...”
言谈间,他们见到嬴渊进帐,都是纷纷向他抱拳打起招呼。
坐在一侧的何福看到嬴渊,笑呵呵道:“嬴将军,这边来坐。”
嬴渊上前抱拳,“见过何指挥使。”
镇远关隶属宁夏卫管辖,而何福又是宁夏卫都指挥使。
换句话说,曾经的嬴渊,就是何福手底下的兵。
如今发达了,可仍旧改不了边将出身的身份,也无需改。
无论嬴渊承认与否,在军中诸将眼里看来,嬴渊就是不折不扣的边将党,与何福属于同一个派系。
“咱哥俩还见什么外?”
何福笑呵呵说着,忽而一改脸色,看了看左右,压低了声音开口道:
“还记得你率军去夺水源之前,在王统制帐内议事时说的那些话么?”
嬴渊点了点头,“记得,当时我的意思是在水源地投毒,但王统制没有同意,说王者之师征讨贼寇,不应行不仁之事。”
自从夺下水源地之后,阿禄台那边不时会派遣小股部队骚扰嬴渊。
但从始至终,兴武卫大营在嬴渊的领导下,都可谓固若金汤,并没有给阿禄台丝毫机会。
如今,鞑靼军中,所有饮水的来源,都来于从都思兔河东院分散出去的支流。
那些支流的水,流入沼泽地域内,水质已经不怎么干净了。
就算是常年从容,身强体壮的将士,日复一日的去饮杂质水,身体也不免会出现问题。
“昨夜,陛下与王统制还有我议事,重新提了你的建议,陛下已经同意了。”
“但投毒的人,不能是你。在你来的路上,陛下已经派人去通知岳峰,让他去投毒了。”
往水源里投毒这事,一旦被载入史册里,会影响名声。
思来想去,皇帝便打算让岳峰背锅了。
那日嬴渊在王子腾营中并未将投毒之事说出,一来是王子腾有意提醒,二来是嬴渊深知一旦行出此事,影响将极其不好。
所谓投毒,也并非是往水源里投放毒物那么简单。
毕竟,经过大河奔流的稀释,再多的毒,到了阿禄台那边,也都会减轻。
他们所说的投毒,是将发臭腐烂的尸体,配合各种毒物,一同放置在水源与支流当中。
稍有不慎,便会形成一场大瘟疫。
“阿禄台一直缩着头不出来,陛下担心,纵然鞑靼可汗已经下诏让其撤军,但阿禄台仍会用各种理由推脱到冬季。”
“索性,就逼他们露头。”
听到何福的话以后,嬴渊并没有感到意外。
阿禄台此番失利,将会直接影响他在北元境内的政治地位。
若想让自己的权力不失,阿禄台唯有死撑下去。
只要这场战争还未结束,阿禄台就还是军队的统帅,还是鞑靼的太师。
就在何福言毕后,皇帝姬长已经迈入帐内。
第34章 嬴渊,此人恐将为我北元之敌!
说是议事,其实不过就是将昨夜皇帝与王子腾等人议事的结果说出来。
麾下近十万大军,共计兵分四路。
一路由何福率领,负责在大战时袭扰敌军。
一路由嬴渊率领,负责截断鞑靼后路,并在大战后期与王子腾一道挺进阴山。
考虑到嬴渊统率的兵卒有限,姬长又向他增兵五千,配合兴武卫的将士,总计有一万五千众。
另外两路,就是由王子腾与皇帝分别率领。
与阿禄台一战的主力,是王子腾率领的五万大军。
其余将士,则负责保驾护航,保证让龙纛压前,振奋三军士气的同时,不至于使皇帝身陷险境。
除了这件事,就只剩下投毒一事。
真要是决定投毒,事情是瞒不住的,终有一日,世人会知道。
不如不瞒。
好让各营将领严格约束麾下将士,莫要也饮了投毒的水。
议事结束后,姬长将嬴渊留在帐内,道:
“朕让你离开兴武卫大营,却让岳峰去投毒,有着朕的考虑。”
“待战事结束,你随朕回京,朕将对你委以重任,届时,朕不愿看到有御史参你,说你用兵不仁,不足以居高位。”
听到这里,嬴渊难抑激动。
也就是说,一旦回京接受封赏,很有可能,会连跳数级。
届时,他再也不是所谓的‘无名小卒’。
当然,如何能够维持住那时获得的地位,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条路,对于他乃至很多人,都是有进无退。
进则生,退则死。
“你也无需担忧岳峰那小子会如何想。”
“他为朕背锅,朕自是少不了他的好处。”
不得不说,就目前为止,姬长对待跟随他出征的一些将领都是极好。
至于投毒一事,总需要有人背锅。
嬴渊个人是觉得无所谓。
相较于名利二字,他看重的,是利而非名。
但姬长不同,他身为皇帝,自是两者都要。
在他看来,他器重的将军,可以有污点,但绝非是现在。
方法虽是由嬴渊提出,但让谁来执行,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换而言之,此刻的姬长,就是在为嬴渊去往京城铺路。
功绩要有,名望也要有,唯有如此,才能坐上高位,才能帮助到姬长。
“回京后,让岳峰那小子在你麾下任职。”
说到这里,姬长缓缓闭上双目,开始养神。
显然是昨夜议事累到了。
嬴渊也不再打扰,遂离开龙帐内。
......
承平元年,十月初旬。
阿禄台军中,有名将士突然高烧不退。
紧接着,在三日内,一营将士皆身患顽疾,军医束手无策。
经由鞑靼密探调查,阿禄台方才得知,是平日饮水之源出了问题。
在阿力太战死于东游水源时,鞑靼就失去了纯净水源的依靠。
他们每日喝的水,都是沼泽地里被污染的水。
又经周军投毒之后,那水已经不能饮用。
时下,诸多鞑靼将领皆来寻阿禄台,
“太师,可汗都已颁诏,您为何执意不退兵?”
“营中已有瘟疫肆虐,再过几日,士气就将跌入谷底!”
“请大帅三思而行!”
“...”
这场仗,不仅周军将士不想打了,就连鞑靼也不想打了。
结果都可预料,再打下去,周军能撑,可鞑靼呢?
此时阿禄台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倘若退,只怕回到北元,所面临的,就将是清算的局面。
但,诸将已无斗志,又无后方补给,败局已定。
周军投毒,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而已。
阿禄台目视众将,思虑良久,最终无奈叹道:
“命全军,撤回至阴山内。”
闻言,诸将皆笑开颜,
“太师英明!”
“周军跨不过阴山,回到咱们自己的土地上,如立不败之地!”
“...”
看到诸将反应,阿禄台不由得皱起眉头。
他在反思,难道此番出征,他真的错了吗?
不!他没有错!
他只是想让百姓过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