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126节

  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建筑技术、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为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可,这并不代表着,秦朝需要修建阿房宫。

  这种宫殿没有任何用处,反而大大的浪费了当时秦国的国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需要有一座能与大一统帝国相匹配的宏大宫殿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阿房宫作为朝宫,建成后将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其规模和气势能够充分体现秦帝国的强大与辉煌,向天下人展示秦始皇的至高无上,选择在渭河南岸的西周丰镐故地修建,也是因为此地是“帝王之都”,秦始皇借此宣扬大秦帝国的正统性。

  修建宏大的宫殿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和资源向中央聚集,便于秦始皇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而且阿房宫的建设工程浩大,需要从全国各地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秦始皇对地方的控制。

  “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我知道。”

  扶苏记得很清楚,之前父皇提过这件事情。

  不过当时因为征讨岭南,搁置了。

  其实他也清楚,父皇在统一六国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随着权力的不断巩固,其个人的欲望也不断膨胀,父皇希望拥有一座更加宏伟、华丽的宫殿来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

  “先王之宫廷小”的说法,只是父皇为满足自己享乐欲望的一个借口。

  父皇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

  方士卢生告诉父皇,要将咸阳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全部用甬道连接起来,并且将宫女集中在这些地方,隐藏自己的行动,才能求得仙人的不死之药。

  其实他猜测,父皇阿房宫的修建可能也与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有关。

  当然了,这件事情李斯很是赞同。

  他认为,秦朝统一后,咸阳的人口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和宫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建设一个新的、更大的都城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而阿房宫是新都城规划中的核心建筑。

  这也和父皇的想法一样,父皇有着宏大的宇宙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宇宙这个改变就已经形成了,父皇把整个帝国的山川土地都看作是都城的延伸,希望将未来的都城乃至整个帝国大地和宇宙星辰对应起来,建立沟通天地之间乃至阴阳两界的枢纽和途径,阿房宫目前已经有了选址和和初步的设计,都体现了这种理念,是父皇构建理想都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师的意思是,不可修建阿房宫?”

  扶苏不由得问道。

  “自然。”陆煊露出正色,阿房宫没有任何意义,他自然要建议扶苏,阻止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

  可以说,历史上修建阿房宫给秦朝带来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经济方面,阿房宫的修建给秦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阿房宫工程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修建阿房宫,秦朝从全国各地征调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民工,这些民工的口粮、衣物等生活物资以及工具的供应都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

  -建筑材料的采集和运输也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例如,木材需要从遥远的山区砍伐并运输到咸阳,石材可能需要从各地的矿山开采并运至工地,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巨额的财政支出使得秦朝的财政状况日益紧张,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百姓不仅要缴纳田赋、人头税等常规赋税,还可能因为阿房宫的修建而被额外征收徭役税等,生活陷入困境。

  修建阿房宫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材、金属等建筑材料,为了满足工程需求,秦朝不得不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山区的森林被砍伐殆尽,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还引发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这和汉朝初期出现了各种自然灾害,其实有着一定的原因。

  石材的开采也使得许多矿山被过度开发,资源逐渐枯竭,同时,金属的大量使用也使得秦朝的金属储备减少,影响了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方面。

  也就是民间。

  这种行为,和昏庸君王没有什么区别,导致民怨沸腾。

  阿房宫的修建征调了大量的民工,使得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不仅要承担繁重的赋税,还要忍受亲人分离之苦,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怨恨,繁重的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许多人在修建阿房宫的过程中劳累过度、生病甚至死亡。

  这种残酷的现实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一些不堪忍受压迫的百姓纷纷逃亡或起义,反抗秦朝的统治,例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在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政的背景下爆发的,起义军迅速壮大,对秦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不提叛乱,修建阿房宫,直接到此秦朝的社会秩序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混乱。”

  陆煊看向扶苏,继续道:

  “大量民工被征调修建阿房宫,导致社会劳动力短缺,商业、手工业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店铺关门歇业,市场萧条,物价上涨,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和维护社会秩序,秦朝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军队;这使得秦朝的军事力量分散,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的威胁;同时,军队高压统治也加剧了社会的紧张气氛,使得社会秩序更加混乱。”

  “并且还会引发君臣矛盾,为何后期赵高能够操场天子?就是因为有些大臣已经对于秦朝的统治不满很久了,这件事情在阿房宫的修建起,就有了伏笔,阿房宫的修建引发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一些大臣对秦始皇的大规模工程建设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秦始皇坚持己见,导致君臣之间的关系紧张。”

  “根据历史记载,就有大臣曾多次劝谏秦始皇减轻徭役和赋税,但秦始皇并未采纳,反而对他们产生了不满,阿房宫的修建也使得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更加激烈,一些官员为了争夺工程的控制权和利益,相互倾轧,结党营私,严重影响了秦朝的政治稳定。”

  想到这里,陆煊不由得叹气。

  本来,秦朝是能够蔓延很久的。

  可是,阿房宫这种行为,已经让很多黔首百姓对于秦朝彻底失望。

  阿房宫的修建被视为秦始皇的奢侈之举,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满和批评,秦朝在统一六国后,本应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但阿房宫的修建却让其他国家看到了秦朝的残暴和奢侈,使得秦朝声誉受损。

  国内百姓对秦朝的统治也失去了信心,认为秦朝的统治者只关心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这种负面的国家形象和民众心态,使得秦朝的统治根基逐渐动摇。

  “所以,你必须阻止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不然的话,就算我帮助你未来继承了皇位,这一个个炸弹都已经埋下,随时都可能会被引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就算仁善又如何,你就算是个明君又如何?”

  “依旧无法改变一切,你依旧会被推翻。”

  陆煊认真的看着扶苏道。

第138章 始皇帝的倔强,无论如何,阿房宫必须要建!

  “你先进行劝谏,试探始皇帝的想法。当然,这劝谏也是有一定技术的,要以民为本进行劝谏。强调百姓疾苦,指出连年征战后,百姓疲惫不堪,生活困苦,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阿房宫的修建中,会让百姓负担更重,民不聊生,百姓是国家的根基,若根基不稳,国家将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

  陆煊缓缓说道。

  扶苏认真聆听,微微点头。

  陆煊继续道:

  “例如你可以这样说:‘父皇,天下初定,百姓久历战火,十室九空;此时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百姓必将被征调服役,农耕荒废,家庭离散;百姓若不得安宁,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呢?’”

  陆煊就差手把手教扶苏了。

  接着,他又说道:“然后就是讲述历史教训。列举历史上因过度劳民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如商纣王大兴宫室,最终众叛亲离;提醒始皇帝以史为鉴,不可重蹈覆辙。‘古之商纣,广建宫阙,穷奢极欲,致使民怨沸腾,最终国破家亡;今始皇帝若执意修建阿房宫,恐步其后尘,还望三思。’”

  陆煊知道,始皇帝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多了。

  “你建议优先发展军事防御,指出虽然天下统一,但边境仍有不稳定因素,如匈奴等外族虎视眈眈,应将资源投入到军事建设和边防巩固上,确保国家的安全。‘如今边境未宁,匈奴时常侵扰;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军事防御,打造坚固的长城,训练精锐之师;若此时耗费巨资修建阿房宫,一旦外敌入侵,国家将无力抵抗。’”

  “推动经济发展,说明将资源用于鼓励农业生产、促进商业流通,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修建阿房宫不仅耗费巨大,还会中断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之强盛在于经济繁荣。若将人力物力用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贸易,百姓富足,国家财库充盈,而修建阿房宫只会徒增负担,阻碍经济发展。’”

  扶苏听着这些,心中不由地思索。

  陆师说的这些,还不够。

  他觉得还可以以文化和道德影响倡导节俭之风,以古代圣贤的节俭美德为例,劝说始皇帝以身作则,引领全国形成节俭的风气。

  当然了,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到时候他就这么说:“父皇,古之圣王,皆以节俭为德。陛下乃天下之主,当为万民表率。舍弃阿房宫之奢华,弘扬节俭,必能赢得百姓爱戴,天下归心。这样不就可以强调仁德治国了吗?说明以仁德对待百姓,比修建宏伟宫殿更能赢得民心。父皇,仁德如春风,可暖万民之心。与其修建阿房宫彰显威严,不如施仁德于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根本。”

  其实父皇虽然霸道,但还是很想赢得民心的。

  陆煊静静的看着扶苏陷入沉思。

  他知道,这件事情扶苏肯定会铆足了力气去做。

  因为原本历史上,扶苏本来就反对修建阿房宫。

  扶苏推崇儒家思想,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他深知刚刚统一的秦朝,百姓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急需要休养生息。

  而修建阿房宫这样浩大的工程,势必要大量征调民夫,这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使他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影响百姓的生计。

  在扶苏看来,过度使用民力会引发民怨,动摇秦朝的统治根基。

  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六国旧部的势力依然存在,各地的反抗情绪尚未完全平息。

  在这种情况下,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阿房宫的修建中,会分散国家对军事防御和地方治理的关注与资源。

  扶苏必然认为,此时应该把精力放在巩固统治、加强边防等方面,而不是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追求强权和威严,修建阿房宫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彰显秦朝的强大和自己的权威。

  然而,扶苏的治国理念与秦始皇不同,他不认同这种通过奢华建筑来展示国家实力的做法。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体现在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繁荣昌盛上,而不是外在的建筑和形式。

  再怎么,也要参考参考长公子的想法吧。

  况且,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还有焚书这件事情,始皇帝都改变了自身的想法。

  所以扶苏如果努力去做,也并非没有任何可能。

  始皇帝虽然喜好基建,但他也清楚,修建阿房宫需要耗费巨额的财力,这会对秦朝的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这些资金可以更好地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国防等方面,而不是浪费在宫殿的建设上。

  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国家经济的不稳定,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不过,你到时候的语气不能太强硬,毕竟这个时候皇权依旧至高。谁也不知道始皇帝会做什么。”

  陆煊认为扶苏当前还是要自保比较好。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若是做一个假设的话,当扶苏劝谏秦始皇不要修建阿房宫时,秦始皇的心中可能会涌起复杂的思绪。

  一方面,秦始皇可能会感到恼怒。

  他作为天下之主,自认为自己的决策都是为了秦朝的辉煌与荣耀。

  阿房宫的修建在他看来是彰显大秦帝国威严、统御天下的象征。

  扶苏的劝谏可能会被他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是一种不理解和不支持他宏伟蓝图的表现。

  他可能会认为扶苏过于软弱和妇人之仁,不懂得他的雄才大略和远大抱负。

  “朕乃天子,天下皆在朕之掌控;阿房宫乃朕为彰显大秦之威而建,此子竟不明白朕的苦心,实乃令朕失望。”这将完全是始皇帝心中的真实写照。

  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也可能会有一丝反思。

  毕竟扶苏是他寄予厚望的长子,一直以来表现出的仁德和聪慧也让他有所欣赏。

  他可能会在瞬间思考扶苏的劝谏是否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反思很可能会被他的骄傲和自信迅速压制下去。

  “此子虽有仁德之心,然不懂朕之深意;大秦需有宏伟之宫殿,方能震慑四方;但此子之言,也可令朕再思修建之进度与影响。”

  始皇帝心中浮现出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很大概率,秦始皇的性格和对权力的执着决定了他不太可能轻易听从扶苏的劝谏。

  他更可能会坚持自己的决定,继续推进阿房宫的修建,同时也会对扶苏的态度有所不满,甚至可能会对扶苏进行一番训斥,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扶苏对修建阿房宫反对到底,秦始皇很有可能对他进行处罚。

  一旦真的发展到这种地步,前功尽弃。

  “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吧?”

  扶苏有些不相信道。

  “问题很大,你的父皇,很有可能惩罚你。”

  在陆煊看来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功高盖世,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功业,其权威不容置疑。

  他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和法令的严格执行。

  而扶苏公然反对到底,这在秦始皇看来可能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和对国家决策的公然违抗。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秩序,秦始皇有可能对扶苏进行处罚,以儆效尤,让其他臣民不敢轻易反对自己的决策。

  原本的历史上,扶苏就因反对“焚书坑儒”触怒秦始皇,就被发配至上郡监蒙恬军啊。

  这种事情,可不能再度上演了。

首节上一节126/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