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97节

  鏖战半响,蜀卒承受不住伤亡,渐渐朝后撤军,准备喝点水,吃点东西,以来恢复体力。

  而趁蜀卒撤军,唐军鼓声激荡,两千甲士踏步向前,与盾手错身后,加快进攻的脚步。

  见唐卒进攻,后撤的蜀卒不得不在军官的指挥下回身列阵。疲惫的蜀卒失去了对钱粮封赏的渴望,仅有结束战斗,或是安然无恙归家的念头。

  “杀啊!”

  两千甲士稍整队形,趁蜀卒队列不整之时,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向蜀卒发起最后的进攻。

  鼓声如雷鸣作响,所有唐卒在令旗的指挥下,跟在两千甲士后发起冲锋。

  三通鼓疲敌,四鼓奋进杀敌!

  养精蓄锐很久的唐卒先用投矛投掷,将蜀阵打散,继而持刀矛冲入阵中。顷刻间,惨烈的肉搏战瞬间爆发,蜀卒被杀得节节败退。

  见情况不妙,张任命人击鼓反击,而他自率亲卫督战,欲止住撤退的前军。

  沿途败退的蜀卒不少,他令属下斩杀败卒,勉强才能止住败退。然随着张任越向前,靠军法根本无法阻止败卒,甚至张任看见了唐军甲士冲锋的身影。

  张任神情大怒,欲率亲卫反抗。然汹涌唐军涌了上来,击退他身边的蜀卒,将张任及其部曲孤立于外。

  张任挥舞长槊作战,接连扫倒数人。一名唐卒甚有勇力,趁乱抓住张任的槊杆,用力拉扯下。张任竟一时没抽回长矛,而下一瞬间,数杆长矛刺向张任。

  张任舍矛拔刀,左挡右格来矛。然可是一人之勇安能比及众人,张任遂在蜀军的围攻下,悲愤怒吼,竟战死在乱军中。

  张任身亡,前卒败退,在这一刻蜀阵几乎崩溃!

  体力达到极限的军士向后溃退,有人向唐卒投降,有人隐匿乡野。

  见步卒败退,韩当大为悲愤,率骑不顾唐骑的围追堵截,欲直冲唐卒步阵,企图扭转战局。

  见状,张丰率亲骑斜击韩当所部,将其部拦腰截断,与之混战厮杀在一起。蜀卒败退,让唐军步卒围了过来,帮助骑卒围猎蜀骑。

  韩当本可出逃,然却随军赴死,以报孙氏三代厚遇之恩。一番混战下,被张丰麾下骑卒所斩!

  傍晚,韩当、张任败亡,唐军扫清残部,高顺控制涪城,切断蜀中与阆中、剑阁之联络!

第556章 降唐!

  韩当、张任率万余步骑南下,其中更有孙氏精锐解烦军,然途中遭遇奔袭涪城的高顺所部。

  两军交手,蜀军三冲唐军不动,反遭唐军反冲,兵马溃败而逃。张任在乱军中阵亡,韩当自杀报恩,除以上二将外,另有将校七人战死沙场。

  解烦军骑将张严率少数骑兵突围,一路北奔至剑阁时,身边仅有寥寥十余骑,经一番禀报,方至大帐中,向徐琨上报涪水之战的惨败战况。

  “砰!”

  得知南下之军惨败,韩当、张任战死之消息。徐琨愤怒难遏,想责备韩当,话到嘴边却又止住,只得将手中的瓷碗重摔到地上泄愤。

  之后又仔细询问作战细节,徐琨闷坐在榻上一言不发,脸色阴沉得吓人。

  “都督,韩、张二位将军战死,南下兵马惨败,今当如何是好?”孙瑜担忧问道。

  之前徐琨手上虽说有四万兵马守剑阁,但真正能上战场厮杀的壮卒不足三万人。汉昌兵败之后,抽调五千人支援阆中。后续为阻击高顺夺取涪城,徐琨抽调一万三千精锐步骑南下。

  前后两次分兵,今剑阁仅有两万余兵丁,而这两万兵卒中能战者不足半数。眼下徐晃四万大军在关外,徐琨无力顾忌涪城,若再调兵马南下,徐晃必能突破剑阁关。

  而一旦剑阁关失守,唐卒将源源不断南下,彼时孙氏必亡矣!

  可是不派兵南下,涪城被高顺占据,蜀中空虚无兵,彼时断了军粮,不照样亡吗?

  “还能怎么办?”

  徐琨长叹口气,说道:“徐晃大军在外,我军不敢妄动,已无余力南顾。如若抽身回师,剑阁失守,令徐晃破关,你我将皆为阶下囚。”

  “那以都督之意?”严颜问道。

  徐琨蹙眉少许,说道:“让人将军情报于使君,询问是否出降唐军?”

  “那高顺之兵呢?”

  “不予理会,固守剑阁,竭力安抚军心,以便使君遣使商议归降之事!”

  “诺!”

  众人无言长叹,眼下形势恶劣,剑阁兵马无论动与不动,皆难改孙氏灭亡的结局。今徐琨守住剑阁,尚能作为孙权谈判的资本。一旦撤守剑阁,徐晃率大军入蜀,那么孙权将缺少足够的本钱与唐军谈判。

  毕竟,高顺孤军深入与大军破关入蜀,二者之间有不小的区别。大军破关入蜀,唐军统一巴蜀是为必定之事;高顺孤军深入,孙氏尚有微薄之希冀。

  且不说受涪水之战影响,剑阁上下人心浮动,从主将到兵卒皆无战心,可谓人心思降!

  在徐琨联系孙权归降事宜时,高顺亲自坐镇涪城,授兵于张丰、郭淮二人。时张丰率兵南下,夺取绵竹,一路直奔成都;郭淮奉命北上,一日攻陷梓潼,彻底阻断了剑阁、阆中兵马的归路。

  从剑阁到阆中两百多里,候骑兼程一天一夜,方在七月初三这一天赶至阆中。

  是日,对益州刺史孙权而言,可谓是噩耗天降!

  府堂内,孙权愁眉苦脸,他对涪水之役的失败结果虽说悲愤,但却无很快平复下来,毕竟火烧眉毛了,他必须为眼前局势而忧愁。

  见孙权唉声叹气,吴景犹豫良久,说道:“使君,高顺偷渡阴平,败韩当,斩张任,夺下涪城。我剑阁、阆中之军与蜀中失联,人人皆无战心,今不知使君有何念想?”

  孙权叹气说道:“徐都督欲降唐军,而我暂无决断!”

  孙河说道:“满宠进逼阆中,柯比袭下巴西,使君若不降唐,而又欲求生计,以河之见不如南遁至江州,从江州浮江东出,以奔曹操、刘备。”

  孙权沉默少许,继而看向法正,问道:“孝直有何高见?”

  法正苦笑说道:“自古以来,降强而不附弱。使君为一州之主,今东奔吴楚,寄人篱下,当以何称曹、刘?虽有天子在上,但却操之于曹操之手。”

  “且蜀地如灭,唐与汉共享长江天险。舟舸顺江之下,中国之众渡河击之,则曹、刘莫能御。故天下一统之势难阻,中国一统为自然之数。由此而言,唐能吞汉,汉不能吞唐。”

  “向小称臣,而小再被大所并,君再受亡国之辱,岂有此理?”

  在今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法正终于不再劝孙权抗争到死,而是反劝孙投降唐军。

  毕竟如他所言,唐有灭曹、刘能力,而曹、刘却无灭唐之能力。故与其投奔曹操,等到曹操灭亡时再降唐室,因此不如直接降唐,省得经历两次投降之辱。

  “孝直所说不无道理!”

  吴景说道:“使君麾下尚有数万兵卒,南方诸郡尚宾,长江诸郡从命。今若舍巴蜀之业以奔吴楚,是为不智之举。故不如以父兄基业降唐,求裂土封侯之爵,永享福祚!”

  “高顺断归路,满宠逼阆中,徐晃围剑阁,敌寇近在咫尺,今向敌寇乞降,不知敌愿顺否?”孙权迟疑道。

  吴景说道:“今曹、刘未宾,士燮盘踞交岭。故形势至此,唐军不得不受。且唐皇慷慨仁厚,刘和、吕布、张鲁皆为万户侯,故使君纵不受封万户,但至少能有数千户之食邑。”

  孙权无言良久,偏头看向法正,问道:“当真降唐?”

  法正作揖说道:“正受伯符将军遗命,不敢言假。唐军若未偷渡阴平,失巴地尚能存。然今高顺杀韩当,下涪城,蜀中空虚无备,士民惊扰,传檄便降,已难阻敌尔!”

  “善!”

  孙权甩了甩袖子,从榻上起身,勉强说道:“劳诸君商讨出降事宜,某心神乏累!”

  说着,孙权慢悠出堂,孤单的背影充满了萧瑟之感。

  上位之初,孙权自诩能保全父兄基业,甚至能割据益州。然短短半年以来,孙权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张虞假迎亲之名,夺取了白水关,大军南征直抵边城;再是一月之内连续大败,将孙权逼上绝路。

  直到今下,孙权才发现自己上位之初的理想,实在太过可笑。他莫说割据益州了,而今连父兄原有基业都不能存续!

  见孙权离场,众人面面相觑少许,吴景为了维护孙权的利益,站出来说道:“景为使君尊长,今出降之事便由某代之,望诸君配合!”

  “愿为将军效力!”

  众人陆续退下,法正一手拉住吴景,低声问道:“将军欲向何人乞降?”

  吴景直言道:“满宠兵在不远,今当向满宠投降!”

  “非也!”

  法正说道:“满宠虽离我近,但却为副将。徐晃离我虽远,但却为主帅。故吴君如降满宠,则恐徐晃心生芥蒂,因此向徐晃乞降,方是上计!”

  “向徐晃乞降,不怕满宠芥蒂?”吴景反问道。

  法正笑道:“户籍、图书、兵册报于徐晃,另使君爵位事宜。孙河及其以下兵卒,并三巴诸郡可向满宠求降,或能暂安满宠。”

  “善!”

  吴景思虑一番,说道:“如依孝直所言,我与使君先往剑阁,向徐晃求降。孙河与先生留阆中,以向满宠归附。”

  “吴君英明!”

  既然选择归降,那么就要选好合适的人投降。相比刚刚在汉昌取得大捷的满宠,徐晃被堵剑阁外多时,今知孙权献城投降,反而会比满宠更欣喜,在官爵赏赐上更愿意帮孙氏争取。

第557章 蜀地降!

  七月七日,天晴无雨。

  已赶到剑阁的吴景作为孙权使者,今与孙瑜二人携侍从数人,奉益州诸郡舆图,并户籍图书,持白幡出城,前往唐军营寨求降。

  忽知蜀人归降,徐晃大喜不已,亲出大帐迎接。

  “景拜谒徐将军,将军威震天下,用兵如神,蜀人敬仰,老弱恐怖。今下我军大势已去,景奉孙君之令出降唐室,望将军收纳之!”吴景吹捧道。

  徐晃将吴景引至帐中,笑吟吟问道:“我闻先生旧在阆中,今怎至剑阁见我?”

  吴景如实说道:“将军为南征主帅,官爵尽在满督之上,今不向将军乞降,岂有此理!”

  徐晃看透吴景心思,大笑几声,说道:“先生欲置晃于不义!”

  “不敢!”

  吴景恭敬说道:“将军节制诸将,有安抚降人之职,故景方与左右至剑阁请降!”

  徐晃无意揪着小问题,收敛神情,直问道:“今户籍图书何在?”

  “在此!”

  吴景从左右手中接过图书奉上,说道:“益州有郡十九,县一百二十五,得户二十万,口九十万,带甲将士九万四千人,官吏吏两万三千人。粮库米六十余万石,金银各五千斤,锦绮彩绢各十五万匹。”

  徐晃翻阅户籍图书,谓左右说道:“某随陛下征讨天下,除冀州外,唯益州最富。难怪孙文台下蜀,遂与袁术征伐。孙策在时南征北伐,兵民岁无宁息。陛下如知益州富庶,必会为之欢喜。”

  蜀中经历战争残害最少,加之蜀地环境闭塞,物资难以外运,故州内钱粮充盈。纵有孙氏三代滥用兵事,但与同时代的其他州郡相比,巴蜀可称富庶。

  而今中国初安,州郡百废待兴,中央对财政的需求不小,故益州的归降,对唐朝有两大好处。其一,长江难为天险,唐与汉同享长江,且还有上游之优势;其二,益州人口百万,能极大丰富国库收入。

  见徐晃心情甚好,吴景恭敬说道:“我主诚心归降,不知将军能否许以官爵赏赐!”

  徐晃合起舆图,思虑说道:“先生归降之心,晃已知之。然册封之事,晃骤难轻封。”

  见状,吴景劝道:“昔邓禹伐关西,受光武之命,行王事册封。将军既持节,都督诸将,何不仿邓禹故事,册封我主,及蜀中诸将官爵,以安蜀中降人之心。今蜀中欲降,却恐遇吴汉之辈,故将军宜当先抚之!”

  刘秀在河北称帝时,授邓禹行王事,征讨并州及关中诸寇,如有封赏之事由邓禹做主,故效邓禹故事,便是让徐晃直接册封。而为了让徐晃有册封名义,吴景抬出屠杀成都的吴汉作为反面例子。

  “先生之言不~”

  徐晃颇有动心,正欲答应吴景时,却见田丰拼命向他使眼色,遂知不能轻许,改口道:“封赏乃是国家大事,容晃再三思虑。我已命人设宴,先生可先暂退休息。”

  “诺!”

  见徐晃没有松口,吴景略有失望,说道:“蜀中人心思安,望将军尽早抚恤。”

  及吴景趋步离帐,徐晃疑惑问道:“今蜀中欲降,如邓禹故事,权宜抚恤,田君以为不可否?”

  田丰说道:“将军欲尽早为国下蜀,然却不能不知利害。陛下虽赐节于将军,但却未授将军行王事。而邓禹之故事,便有行王事之权,故将军岂能与邓禹相比?”

  闻言,徐晃微微蹙眉,说道:“先生言陛下恐会因我擅封官爵而怪罪?”

  “以陛下之性情,岂会怪罪将军?但丰恐朝中或有非议之声,以此弹劾将军。”田丰说道:“将军功绩显赫,今若妄封官爵,必会令人忌惮!”

  徐晃捋髯而思,说道:“那今蜀人求降,当如何是好?”

首节上一节397/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