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沉吟少许,说道:“昔陛下初议伐蜀,先以满宠为益州刺史,委主将之职。及经数月,陛下更改诏令,以将军为主将,但益州刺史之职仍由满宠兼任。”
“故以丰之见,将军暂延蜀人归降事宜,邀满宠至剑阁,与将军共同收降。并遣快马报于陛下,询问册封官爵之事。”
“及下蜀,将军屯兵剑阁、阆中,扼巴蜀咽喉,监护蜀人降卒。由满宠至成都主事,行军政分离之事,以免遭朝廷之非议,且听陛下诏书吩咐。”
徐晃蹙眉说道:“不至成都,恐兵将不满。”
“兵将所重者不在成都,而是欲得封赏以归乡梓。”田丰说道:“陛下知将军不入蜀,岂会不先行封赏将军及麾下兵将!”
继而,田丰意味深长,问道:“不知将军心意何如?”
徐晃问心无愧,说道:“我受命伐蜀,今蜀若归附,我命已成。成都繁荣与否,与我何干?”
说着,徐晃向田丰拱手,说道:“多谢先生提醒!”
“不敢!”
接受投降看似简单,实际上玄机门道很深。徐晃既掌大军,又擅自封赏官爵,很容易被人猜忌有反叛之心。尤其关西精锐多在徐晃军中,加上招降蜀军兵马,徐晃麾下兵力能膨胀到十万余众,加上蜀地天险,基本拥有了割据的基础。
故伐巴蜀者,常常由多人统兵并进,一为分散敌寇兵力,二为互相牵制。且一般宗亲将领南征者多,以确保异姓将军难生野心。
历史上邓艾为何容易被钟会诬陷?
主要是邓艾自视甚高,未经通报,便跳过钟会,自称如邓禹故事,大肆封赏官爵,引起了一众利益受损将校的不满,及司马昭的忌惮。故钟会稍微污蔑下,邓艾就被司马昭下狱!
今徐晃一旦擅自封官,不谈张虞是否会忌惮,朝中嫉妒徐晃功绩之人便会借题发挥抨击。田丰为人虽说刚直,却也知人心的可怕,故方劝徐晃不要独断,以便立功之后能全身而退。
田丰笑道:“将军虽不能入成都,不如借机上疏于陛下,言蜀中兵事,劝陛下伐吴。陛下挂念将军功绩,若兴兵伐吴,将军必在名列之中!”
徐晃欣喜过望,说道:“田君指点之情,晃莫敢相忘!”
“客气了!”
功高震主之语,其他将领或许不知,徐晃可是不敢不知。
相比郦嵩、张辽几近为本家将领,徐晃以贼寇出身归降,虽是张虞器重心腹之将,但与郦、张二将始终有差距。
尤其出征前,陛下以周亚夫称他,让他既感荣幸,又觉得不吉祥。毕竟周亚夫身亡,与其居功自傲的性格有关。故徐晃自以为此番灭蜀后,陛下不会再用他伐吴。
至于为何?
观察陛下用人习惯便知,张辽北救幽州,斩蹋顿,诛公孙,威震北疆,世人尽知张辽之名。
因此自灭袁绍之后,张辽便很少单独领兵,伐袁熙、袁尚由郦嵩、满宠二人统兵。及灭袁术时,方才让张辽坐镇豫州,准备伐吴事宜。
故朝中明眼人尽知,伐吴之役如果陛下不亲征,那么主将肯定张辽。毕竟张辽被冷落一段时间,今不能一直冷落下去。
先前张虞点满宠伐蜀,后突然改变主意,用徐晃出征,并非没有原因。徐晃之前有救援汉中之经验不假,更重要是满宠刚有独立统兵平青州的战功。故为了避免过度依仗一将,张虞才重新调回徐晃,让满宠为副手,并征巴蜀。
因此依照规律,徐晃基本猜到伐蜀之役,大概率是他最后一役。而今按照田丰的话语,徐晃有可能继续伐吴,而满宠恐难参加伐吴一役。
吴景出降事宜,经田丰提醒,徐晃将时间延后十日,以便满宠能与他共同接受册封。
而满宠见徐晃相邀,对孙氏背他而投徐晃的愤懑之情顿消,遂将军事安排好,绕路从葭萌南下,在剑阁接受了吴景、孙权二人的投降。
时徐琨、孙河献关投降,徐晃兵入剑阁,满宠部下进驻阆中,分别控制了两地降人,继而边整军休整,边等候后续的诏书。
第558章 合肥侯
七月,长安。
“蜀地捷报!”
廊道上,侍从手捧装有巾帛的竹筒,小步快跑,奉人便言捷报之事。宫中侍从、禁军无不侧目,交头接耳,好奇蜀地战况。
“何事如此喧哗?”
见庭外吵闹,闭眼小憩的张虞语气微沉,问道。
“禀陛下,因是蜀中有捷报传至,故庭外值守侍从们庆贺!”张鲁之子张富出殿不久,便兴高采烈而归,笑道:“昔满督大破蜀人,而今时隔多日又有捷报传至,臣恭喜陛下!”
“哦?”
张虞困意顿消,说道:“军报何在,速速传上!”
少许,侍郎袁涣持奉竹筒,与值守官吏齐入宫殿,施礼说道:“恭喜陛下,徐督传军报谒京,据候骑言乃是蜀人出降,今徐督特书信于陛下报捷。”
张虞拆开印泥,取出筒中的巾帛。便见徐晃在巾帛上,先是表明因高顺偷渡阴平成功,并在涪城击败蜀军,遂令蜀中人心骚乱,剑阁、阆中蜀军与蜀中失去联系。
接着,称赞张虞居庙堂能料千里之兵事,表示大军之所以能降服蜀人,在于执行了张虞的用兵方略。今向张虞询问后续事宜,如蜀军兵马的处置,孙权及孙氏族人的安排,及蜀中州郡官吏委任!
张虞合起巾帛,笑道:“天下纷乱十余载,蜀中先后被刘焉、孙坚父子所据。今归降中国,是为大喜之事,令国中官吏休沐一日,以为庆贺!”
说着,张虞看向侍从,说道:“传丞相、尚书令、枢密使、计相四君进宫!”
“诺!”
趁着钟繇、杜畿等人入宫之际,张虞向左右问道:“今蜀地初下,诸君可有见解?”
郭图率先答话,说道:“禀陛下,蜀地四塞闭塞,大军及蜀中降卒多达十五万之众,今以图之见,当令徐晃、满宠二督需还都,由余下将校分镇州郡,征讨国中余孽,是为国家安危之计!”
顿了顿,补充说道:“图闻蜀中多有东州籍贯人士,今蜀中既安,不如尽迁外籍兵民归乡!”
“陛下,臣以为迁民之事不宜着急!”
侍郎袁涣出列说道:“东州民众虽为外人,但在蜀中多时。夫民安土重迁,不可骤变,何况蜀中初下,人心浮动,难以逆动,宜顺其意。及蜀中略安,可再迁东州民众归乡,以乐蜀人之心!”
袁涣字曜卿,陈郡袁氏子弟,为司徒袁滂之子。天下初乱时。袁涣被孙坚征辟为属吏,又被袁术征辟为官。时孙坚反叛袁术,袁术令袁涣写信辱骂孙坚,袁涣因孙坚为故主,拒绝了袁术的请求。
袁术大怒,本欲将袁涣处死,但念袁涣与他为同姓,二家关系亲厚,遂将其发配至豫州为官。
袁术兵败覆没,张辽兵下豫州,袁涣转为张辽属吏。因协助张辽安抚江淮之民有功,被举荐至中央,今任侍郎镀金,并方便张虞考核。
经几月的了解,张虞对袁涣观感甚好,相比诸多贵公子而言,袁涣个人比较讲究,不行违背法度之事,且外柔内刚不宜屈伏,举动必以礼。在执政理念上,袁涣手段偏柔,而非严刑峻法,故适宜出任新降之地的长吏。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曜卿所言有理,迁民不宜急切,今可先下令,准东州人自行归乡,官府授田亩于归乡者。及蜀中安稳,便依郭侍中之言,迁东州民众,与蜀中桀骜之辈。”
“遵命!”
说着,张虞笑眯眯问道:“今蜀中初下,州郡急需长吏,不知曜卿欲往蜀中任职否?”
“愿尔!”
张虞说道:“朕闻蜀中诸郡以蜀郡人口最为殷实,次之为广汉郡。故今由卿出任蜀郡太守,以安蜀中人心。”
“拜谢陛下!”袁涣应道。
“善!”
谈话间,钟繇、荀攸、杜畿、庾嶷四人陆续至殿中,先向张虞庆贺行礼,方才入席归坐。
望着上卿们,张虞咳嗽了声,说道:“高顺偷渡阴平,于涪城大破蜀军。蜀人先后惨败,人心惶恐,遂上疏求降。徐晃不敢妄自册封,求问降人安置及益州安抚之方略,不知诸君之见如何?”
“禀陛下,孙权负隅顽抗,归降之心不诚!”杜畿直腰说道:“今为节省食邑思虑,不如少封食邑,以为惩罚之意。”
刘和、张鲁、吕布等归降诸侯,张虞册封食邑太多,导致国库的赋税减少了。为此钟繇、杜畿都向张虞反馈过,而今孙权归降,众人皆不愿册封太多食邑。
“多少户食邑适宜?”
“孙权至少为益州刺史,麾下兵将有数万之众,地方郡县尚未悉数归附。为平灭曹、刘思虑,可封千户以上!”钟繇说道:“或以免有薄待孙权之嫌,不妨再册封孙策之子孙绍为侯,以安旧人之心。”
张虞恶趣味顿生,说道:“那便封孙权为合肥侯,食邑享八百户;孙策子孙绍为淮阴侯,食邑享一千二百户;孙匡为乌程侯,享食邑一千户;孙翊为山阴侯,享食邑一千户。四人受封千户侯,足见我唐室之恩德。”
钟繇考虑一番,说道:“蜀中基业为孙坚所创立,今各析千户于四子,可令旧人信服。孙氏族人各封列侯,尽迁关中居住。余者孙氏旧部可迁至关西,一为充实关西人口,二来令蜀中难生动荡。”
“仅是孙权户少,恐有薄待之感!”
“无碍!”
张虞不以为然,说道:“先迁孙氏族人,孙氏旧部稍后迁之。益州刺史责任重大,朕欲拜满宠出任,令其清平巴蜀及南中诸郡。”
“另徐晃献伐吴之策,朕以为可行。徐晃以为留两万关西兵马于蜀中,再从巴蜀拣选两万精锐为用,水师兵马两万,共六万兵卒。令巴郡督造舟舸,兵精马壮之际,兵分三路用兵。西路兵马出江州,中路兵马征荆楚,东路兵马望江东。”
“三路南征吴楚,攸以为可行。然今江陵危急,需先退曹、刘联军,再议南征事宜”荀攸说道。
张虞眉头微皱,问道:“今荆州军况何如?”
“军报今日刚至!”
荀攸说道:“曹、刘纠集众兵,兵马重围江陵,郦将军忧敌兵众,不敢急图,故屯兵于城北八十里外,以免联军专心攻城!”
闻言,张虞心中略有不满,深感郦嵩用兵愈发胆怯。
之前还有疑兵退袁绍的壮举,如今或许是担心兵败,郦嵩打仗越来越谨慎。谨慎并非不可,但莫忘了他麾下有黄忠、吕布、张、赵云、郝昭等将,另有贾诩为参谋,这些人哪个不是留名于史之辈?
拿着一手好牌,却迟迟不敢南下,实在让张虞无语。然转念一想,贾诩尚未上疏,江陵未破,解围之军无碍,并非不能接受!
深思了下,张虞说道:“传令于郦嵩,言巴蜀孙氏已降,曹、刘已无久留江北之必要,今可让郦嵩率兵稍进!”
“诺!”
顿了顿,张虞回到巴蜀议题上,说道:“蜀中州郡长官由尚书令拟出名单,再由朕批复委任。满宠为益州刺史,精选蜀中兵马两万。关中兵马两万由高顺统领,今屯于阆中。郭淮为江州都督,领龙骧将军,督办舟舸,统水师两万。”
“南中诸郡偏远,古来无岁不叛。今由张丰出任南中都督,王凌出任副都督。待时机成熟,看能否将南中诸郡合并为一州,以便京畿管辖久治。”
“诺!”
“诸卿可有补充之见?”张虞问道。
“陛下,蜀中初遭兵戈,今岁赋税恐难征收,以畿之见,不如赦免巴蜀今岁赋税,以来收买人心之用。”杜畿说道。
“人心浮动,诸事不顺,可免赋税一年!”张虞说道:“明岁偏远郡县可仍以旧税征收,后年再行新税。”
“那封赏之事?”
“此事由你等自理,稍后上呈于宫中便可!”张虞不愿过问太多琐事,说道:“如钱粮封赏不及时,可先支用蜀中钱粮,以犒劳南征大军!”
“诺!”
第559章 知足常乐!
长安至蜀中的道路虽有上千余里,但快马奔驰之下,六日便将诏书送至南征大军中。
彼时徐晃刚与满宠接受孙氏的出降,蜀军兵将四万余众悉数卸甲,暂由唐军兵卒都护,等候长安的后续诏书。当诏书传至军中时,孙权受封八百户合肥侯的赏赐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梓潼,唐营中。
“使君率众数万出降,而唐皇赏赐竟如此少,出乎仆之所料!”吴景满怀愧疚,说道:“景当谒京,为使君求一公道!”
孙权望着案几上的诏书,满心的郁闷,他有想过可能受封不了万户,但没想到张虞竟只册封八百户食邑于他,连他的弟弟与侄子爵位都比他高。
“不必了!”
孙权无奈而叹,说道:“寄人篱下,亡国之君,安能反抗?唐皇诏书已是明言,我反抗中原多次,今略施惩戒,故仅受封八百户!”
如今孙权有些后悔没有早投降,以至于现在连千户都没有。当时和法正谈及抗争之时,他对千户与百户之说无动于衷,而今受封八百户,他才知道什么叫难受!
当然了,更重要是孙权没想到张虞不按套路出牌,将他本应得的食邑分于兄弟。
“可是~”
孙权打断了吴景的话,说道:“事已至此,不宜妄自非议,舅父之言如被外人所听,并上报于唐皇,你我恐将危矣!”
“今依诏书吩咐,明日便起程前往长安,拜谒唐皇!”孙权选择释怀接受,说道。
“善!”
在与吴景聊天时,法正至帐外求见。
“使君,法军师在外求见!”侍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