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北伐汉中时,为防备唐军后续从武都进犯,特意加固江油城,在原江油垒的对岸再筑一垒,号为南北垒,夹江而立。二垒中间以明月渡往来,而明月渡又是方圆数十里唯一的渡口。
故二垒互为犄角,控制渡口,继而拦腰扼守涪水河道。在南垒以南为平坦谷地,可用来戍田,以供此地军民饮食。
孙氏在江油城所留兵马概有二三千人,在唐军从金牛、米仓二道南下时,孙权为了抵御唐军,遂抽调精壮千余人至阆中。而今驻守兵卒仅有千人,且大部分是老弱兵丁。
“可有寻到下山小道?”郭淮问道。
“据向导所言,有下山小道,但却需经江油北寨。”侍从快步而来,喘气说道:“如走小道下山,恐会被北寨所阻,彼时难成突袭之效。”
郭淮望着山脚下的北寨,见不远处有缓坡,从缓坡直下能到江油寨后头,高度差约三十余步,遂指点说道:“制作长绳,从缓坡攀缘下山。趁敌不备,突袭夺寨!”
说着,郭淮谓左右部将,沉声说道:“翻山越岭六百余里,历经千难万险,终至江油城。今城无备,兵马突袭,必能取胜。而江油一破,再翻百里左担道,便能下涪城,深入巴蜀,立灭蜀之功,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诺!”部将士气振奋,众皆大声领命。
半响内,三千兵丁脱衣为布,砍木编条,束衣为绳,在山上制作了三条长梯。
郭淮精挑细选善攀登兵卒两百名,先通过长梯垂放至地上,见山下无异样,兵卒向上报信。郭淮方敢再将兵器、甲胄递送至山下,稍后是千人,乃至三千兵卒。
郭淮上身赤裸,衣裳编束为绳,故今仅套着甲胄,臂膀赤裸,配合脏乱的发髻,恍如深山野人。
“铿锵!”
郭淮抽出汉刀,高声说道:“灭蜀之功,就在眼前。今日破城,与诸子庆功!”
“冲!”
汉刀挥下,三千唐卒从山林中钻出,先拐过山岭,后涌向江油北垒。
北垒中蜀卒仅数百人,因江油常年无事,故诸多兵卒不在岗位上,或是打理田亩,或是乘舟扑鱼,以来赚取外快!
当三千衣衫褴褛的唐卒忽现于垒外时,城外的蜀卒率先发现,扔下手上的农事,跑向山垒,或是逃到山上,众人无不惊恐。
城上老弱的兵卒得知唐军攻城,又见自家守将不在,第一时间不是防御城垒,而是弃守城垒,留下空荡荡的城关,轻易被唐军所夺。
北垒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南垒,守将薛燕惊惧不已。
“唐人如天降世,北营被唐人骤夺,今怎能抵挡?”
薛燕慌乱了下,果断说道:“孙氏三世治蜀,却无仁德于下。今天兵杀至,安能御也?”
“来人,献印出降天兵!”
“诺!”
薛燕虽说无名小卒,但却也知道今下形势严峻。前几日汉昌大败,满宠得胜紧逼阆中,故在他心里孙氏灭亡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因此,与其螳臂当车,顽抗如天降的唐军,何不如顺势归降,以换取荣华富贵。更何况江油精锐几被抽调至阆中,今下凭老弱如何能阻挡如狼似虎的唐军。
薛燕丝滑的投降为唐军节约了大量时间,本做好厮杀夺城的郭淮大喜过望,率兵渡过涪水,控制了南营,并营造浮桥,以便高顺、张丰后续大军通行。
稍至黄昏,高顺、张丰顺小道下山,在郭淮的迎接下,率兵入主江油。
时高顺下江油,为鼓舞兵卒士气,下令悉出酒肉以劳麾下兵卒。并召诸将至关府议事,商议后续方略。
府堂内,众将欢声笑语,为走出阴平及夺取江油而庆贺。
“将军,满督于前些日大破蜀兵,据薛燕所言,而今兵马进逼阆中。”张丰面带笑容,问道:“我军又夺下江油,岂不蜀中空虚,孙权惶恐欲降?”
高顺神情沉着,说道:“蜀人未降,不宜轻敌。江油虽被我军所夺,但涪城却是未下。故今当先议伐涪城,后思攻略蜀中,逼降孙权之事。”
说着,高顺强调说道:“江油南下,有百余里险道,乃称左担道。出左担道方至德阳亭,再至涪城。而涪城为剑阁、阆中联络蜀中之要城,蜀人知我兵至涪城,必会兴兵来夺,我军恐有一番恶战,方能逼降蜀人!”
经高顺的提醒,众人意识到偷渡阴平之后,尚有一系列战事等着他们,顿时收敛心神,聚精会神听着高顺的吩咐。
“不知将军有何思量?”郭淮问道。
高顺沉吟少许,说道:“今在江油休整一夜,明日以蜀人为向导,兵马向涪城开拔。看能否在蜀人援军前,先行占据险要,凭险以击敌寇。若被蜀军占据道口,我军恐会受挫!”
历史上,蜀汉得知邓艾下江油,遣诸葛瞻率兵北上抵御,时黄崇劝诸葛瞻急行军抢占险要,乃是欲让诸葛瞻抢占左担道,凭险阻击初出阴平道的邓艾大军。
诸葛瞻不以为然,以为占据涪城,便能击退邓艾。殊不知深入敌境而无援军者,恍如困兽势必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因此,探明蜀中地形的高顺深知兵马没出左担道,其部兵马将会被地形所限,无法达到奇出阴平,蜀中震恐之情况。
“莫将率部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今愿领命先出险道,占据险要以迎大军!”郭淮斗志昂扬,欲再次建功道。
高顺考虑片刻,说道:“自出征以来,伯济为先锋,立功众多。然近二十日以来,伯济麾下兵马疲惫,今若再为先锋,恐我不近人情。”
顿了顿,高顺看向张丰,说道:“出征用兵以来,将军麾下兵马负军辎于后,士气正盛,兵将精力充沛,不如由将军率兵先行,为我军抢占险要。”
“遵命!”张丰跃跃欲试道。
更换大军先锋,高顺有二考量。其一,如他所言,郭淮所部疲惫,今再为先锋,如遭敌寇,恐会因精力不足而受挫。其二,高顺有意让张丰建功,以便平衡军中功绩,以免有将校说他治下不公。
“善!”
神武二年六月,高顺奉徐晃之命,潜出阴平小道,降江油关守将薛燕,兵马进逼涪城,时剑阁、阆中兵马震恐,人心散乱!
第555章 报恩
高顺夺取江油城的军情,很快传至剑阁与阆中二城。而徐琨得知江油失守,大批唐军从左担道入蜀,深知阆中无兵可遣,遂果断抽调剑阁守军,命韩当、张任率兵南下,阻止唐军夺取涪城。
韩当、张任二将领兵万余人,其中孙策组建精骑解烦军由韩当统率。今徐琨让韩当率解烦军南下阻击高顺,便可见事态之紧迫!
唐军先出左担道,在德阳亭获得补给,之后一路沿涪水直奔涪城。而韩当从剑阁南下,距涪城近两百里,依脚程而言,蜀军万人三、四日便至。
故经三日的奔赴,唐与蜀两军竟在涪水以北遭遇,时离涪城二十里。
遭遇的两军第一时间,便指挥兵将展开军阵。唐军兵将自知深入敌境,已无后退之路,故士气正盛;蜀军将校深知是役之关键,且兵力不及唐军,败多而胜少,韩当、张任遂许下重赏,以调动蜀军兵将战意。
韩当看着围在身边的将校,说道:“当追随先君起兵以来,时有二十年,身经百战,深受厚恩。今国有危难,旦夕将亡,诸君惧死否?”
众人抬头看了看前方,远处的田野尽头尽是唐卒,旌旗林立,刀枪森严。而在步阵两翼,烟尘滚滚,战马嘶鸣,一眼望去,唐军不下万人,远比本部兵马多,这就让人很有压力!
“某虽不及将军追随使君三代二十余年,但却深受伯符将军重恩,今有危难怎敢背弃!”张任战意浓浓,握紧手中长槊道。
“贪生怕死,非义士所能为!”
有张任带头,又有一人表态道:“出身卑微,受孙氏大恩,今以命偿之!”
“敌众我寡,忽然遭遇,已无别路,唯死战尔!”
“唐军虽说骁勇,但我却敢与之比试!”
众人受环境鼓舞影响,七嘴八舌表明态度,言语间已有战死之念。
听着众人慷慨之言,望着唐军军阵,韩当忽然感触不已。
他出身幽州,转战天下,从中原,到荆楚,再至巴蜀。有生之年,他常想回家乡看望。而今身受破敌重任,他不知能否有机会再回幽州,看望乡梓族人与亲友。
“不惧死,却惧死不得其所!”
韩当暗叹了声,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才有!
“请将军吩咐!”
见韩当不说话,张任催促道。
韩当收敛心情,沉声道:“鼓舞部下斗志,言唐人残酷,好屠戮。今奋勇杀敌者,是役后尽赐钱粮。而如有斩获者,则倍赏之!”
“遵命!”
韩当吩咐了几句话,将校纷纷离去,抓紧时间排兵列阵。而考虑到两翼关乎胜败得失,故韩当将大军指挥权交由张任,他自统解烦军。
在蜀军布阵之际,高顺作为大将,登上一处高坡,望着眼前黑鸦鸦的蜀军。
“我军奔涪城,徐琨调剑阁精南下,此番如能破敌,蜀人惊惧,再无可用之兵!”
高顺沉声说道:“传令诸将,深入敌境,无后退之余地,唯死战破敌,方能得胜!”
说着,高顺指着蜀军步骑,说道:“敌骑为解烦,乃孙策纠集蜀中精骑所聚,故敌欲破我,必用骑突阵,命张丰率骑牵制。赵阜统率精卒前挡,先压阵脚任由蜀卒冲击。郭淮所部为后备,如蜀军败退,压上追杀!”
“诺!”
高顺手握两万唐军,蜀军方才万余人,人数上占有优势。故高顺反而不着急破阵,而是欲借人数优势,拉长战线等候蜀军主动进攻。
若急于用兵,与敌针锋相对,岂不是顺了蜀卒之意。这般用兵打仗,若让陛下晓得,怕不是会来信责备!
毕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语不假,韩当报以尽忠死志冲杀,本身就是靠精神。一旦心里一口气没了,蜀军兵败仅在须臾之间。
稍微歇息半响,高顺回至中军,见时间差不多,下令步骑向前进军。
“列阵,前进!”军官声嘶力竭呼喊着。
吃完胡饼的唐卒纷纷起身,盯着眼前的旗帜徐徐向前,矛手、弓手与盾兵交错列阵,伴随鼓声的踩点进军。
张丰率骑卒踏步伴随,两翼骑兵合约三、四千骑。昔出征前,有骑五千,然经六百里的折损,战马折损五分之一,今作为压阵骑卒,由善骑射的张丰统率。
在唐军进军之时,蜀军三千骑先行,近万名步卒列阵徐行,朝唐军方阵压上。故看两军配比而言,唐军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胜蜀军一些。
为给予压力,张丰率骑出阵,绕行蜀阵。并将解烦军吸引而出,韩当率骑在宽阔的田野中与唐骑厮杀。
两军步卒相互前进,走至半途时,唐卒忽而止步戒备,静等蜀军上前。
彼时阳光正烈,蜀军见唐军止步不前,但因面对太阳,又不得不继续前行。
鼓声轰隆作响,唐军弓手们箭如雨下,将箭簇朝着蜀军兵将倾泻。
“!”
盾牌上布满密集箭簇,盾士紧缩大盾后,不敢露头。
另有兵卒的惨叫声,那是被箭簇射中的躯体吃痛而发出的声音。
“射!”
很快,唐军弓弩手回击,箭簇在空中交错,破空声在耳畔乍响。
两军挺近数十步,数轮箭簇后,蜀卒猛地向前速进,冲击外围的唐卒。
“杀!”
唐军用盾、矛组成方阵,挡住蜀卒猛烈的冲击。
刀盾手挤兑盾牌,将刀捅入缝隙中,刺戳敌寇腹部、手臂。而长矛如冰森的毒蛇伸进拔出,与蜀卒长矛手杀作一团。蜀卒为了赏赐而厮杀,唐卒则是深入敌境,没有任何的退路,遂撑住压力,与之以命搏命。
一时间,战场上鲜血飞溅犹如血雨落下,头颅、断臂杂错其中。战况虽说惨烈,依旧难阻挡蜀军冲击,各个嘶吼冲杀!
鏖战半个时辰,蜀卒一波一波冲杀,却无法让唐军战线发生动摇。而唐卒一队一队的补上,将盾阵死死抗住,让蜀卒寸步不得进。
终于蜀军士气渐散,兵马徐徐后撤。
很快,激昂的鼓声响起,蜀卒稍兵阵复冲唐卒。此次厮杀的蜀卒更为疯狂,领头军校甚至脱了衣甲,持握重斧,企图用重斧破阵。
“嗡!”
第二波箭簇射出,带走了上百条人命后,两军即将爆发厮杀。
勇猛斧手猛冲上前,忽然唐军中前排兵卒取出弩箭,朝来人猛地射上一箭,令蜀人攻势为之一挫。
毕竟猛士纵有不畏死伤的斗志,但也得厮杀时才能派上用场。今忽遭弓弩近射,让斧手士气为之大衰。
蜀军士气稍衰,唐军严阵以待,那一排的盾墙再次成为蜀卒无法逾越的天险。
二冲唐阵失败,蜀卒稍退整军。
与此同时,唐军兵卒调动,在高顺的指挥下,两千重甲步卒披挂出发,偷偷换至前排盾手身后。
三通鼓下,蜀卒三冲唐阵。
前两通鼓消耗了蜀卒不少气力,故所发动进攻,比不上之前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