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高干发泄完怒气,见形势愈发恶劣,顾不上厮杀的大军,只得领着亲信数百人出逃。
高干败逃之时,因臧霸的临阵倒戈之故,齐军的侧翼已被击破,兵见争先恐后逃窜。而前军精锐受大局影响,人人皆无战心,在唐军的猛攻下,丢盔弃甲而逃。
郦嵩驻马于丘陵上,见高干兵马在他与臧霸的夹击下溃败,脸上久违露出笑容,说道:“高干不纳袁熙,而引臧霸为援,是为败笔。略施手段,便让臧霸倒戈助我,今徐州在望!”
十月时,郦嵩破寿张。十一月兵进泰山,稍微休整半月,在十一月末出征徐州。高干拒绝收留袁熙后,因得知郦嵩大军即将进讨,于是命人持重金游说臧霸、孙观、尹礼等泰山诸将,希望能与他联合,共同对抗郦嵩。
经一番思考下,臧霸与泰山诸将欣然应诺,领精兵万人,与高干汇合,共有兵马两万余众。
郦嵩依仗河北源源不断的军粮,及新破袁熙所收粮,并不急与徐州联军作战,而是凭营垒与之对峙。
时郦嵩探听到臧霸为泰山郡费县人,少年时因救父亲而叛逃至东海,后续借讨黄巾之机起兵。于是为了分化臧霸与高干,郦嵩亲自让人打扫臧霸祖坟与族中宅院,并令乡人持信劝降臧霸。
在信中,郦嵩未着急劝降臧霸,而是向其深明天下形势。
言自袁绍兵败失河北起,唐具有河朔之地,统一中原势在必行。之前齐袁依靠靠袁术的扶持尚能存续,然自圉县一役,袁术兵败被擒,陈国兵败投降,失去了最大依仗的齐袁安能久存?
更何况本就虚弱的齐袁内部存在分裂,高干连袁熙都不能容忍,怎能与坐拥中国的唐军抗衡呢?
收到书信之后,臧霸心生摇摆。毕竟唐军兵锋之盛超乎他的想象,张虞一役平河北,又一役擒俘袁术。故他虽以贼寇之身起家,但他绝非目光短浅之人。之前高干请求联合,他就心存忧虑,若非诸将看上重金,否则臧霸很难答应高干。
在大势之下,考虑到各种情况,及郦嵩的友好举动,臧霸回了封信,以来投石问路。
见臧霸回信,郦嵩又去了封信,从两军对峙及臧氏家族前途角度出发游说。如言臧霸之所以起兵,无非是为了富贵,以希望子孙能承袭之。而今天下大势汹汹难挡,臧霸辛苦所立基业,如不能顺利潮流,恐会付之一炬。
郦嵩言语之深刻,直切臧霸内心。
毕竟臧霸无一统天下的野心,他之所以聚众一方,无非是借机上位,以为他日后谋取好的发展。
如历史上,陶谦在时,臧霸依附于陶谦;刘备在世,与刘备保持友好关系;吕布入主徐州,同样与之保持友好关系。
曹、袁争霸时,莫看臧霸资助曹操,但臧霸同样是为了自己利益。青州内拥有不少割据势力,向青州发起进攻,美名其曰为曹操分担压力,实则从青州获取更多人口。
直到曹操夺取邺城,彻底宣告袁绍集团的灭亡。臧霸方才与众将送家眷至邺城,以示臣服之心。后续得到官职之后,臧霸虽称不上尽心效力,却可说差遣从命。
今时位面,臧霸与历史上一样,先为陶谦效力,见陶商不成气候,转而投靠袁绍。眼下袁氏覆没在即,他不得不考虑前程,否则将会随袁氏这艘船沉海。
经过斟酌,臧霸便遣人至郦嵩大营,探讨归降事宜,及他归降之后所能得到的官爵。
郦嵩依照张虞事先旨意,划下不准留居本地的底线。如降后统兵,接受整编,赐将军位+千户县侯;如归降之后不统兵马,官有九卿+三千户县侯。
臧霸考虑良久,自觉得曹操未平,他尚有建功机会,遂选择前者。另余者泰山诸将,依照兵马多寡,赐封亭侯,或乡侯,皆有官职。
两方谈好之后,遂约定交兵臧霸倒戈之事。
时至正月,臧霸以粮草告急为由,屡屡催促高干出兵。而高干所辖地域人少,难以获取军粮,无奈之下只得听取臧霸的建议。
故方有今下臧霸倒戈,高干兵败之事。
高干大军被杀得大败之后,臧霸领着泰山诸将姗姗来迟。
“拜见都督!”
“诸君多礼了!”
郦嵩从马背上而下,笑道:“诸君名声显著,嵩往昔便有所耳闻。今能破高干,诸君盖有大功。及嵩下徐州,将向大王奏报诸君功绩。”
“多谢都督!”
臧霸说道:“今高干兵败,诸军掩杀,其军大败。眼下高干既已势穷,都督宜当速进,陷高干治下东海、琅琊诸县,以免迟则生变。”
郦嵩笑道:“有诸公辅佐,高干不知为虑。今高干败亡,陶商仍据下邳、彭城。不知宣高有何见解?”
昔攻伐河北时,徐、满、张三将皆有大功,然唯郦嵩未能建立大功,这让他耿耿于怀,始终觉得无法与张辽、满宠等大将相比。故郦嵩可不满足击败高干之成就,他渴望能迅速降服徐州,以便扬眉吐气。
当然了,郦嵩想试探下臧霸心意何如?
臧霸思考少许,说道:“陶商才能平庸,假父陶谦之名方才继位。今都督如欲征讨陶商,不如双管齐下,一用兵马为先驱,二令使者谒下邳。恩威之下,陶商或会献郡归降,以换陶氏富贵。”
顿了顿,臧霸补充说道:“陶商麾下,糜竺、陈登为陶氏所重之人,治理徐州皆赖二人。都督欲招降陶商,亦或能游说糜竺、陈登二人,二人如归降唐王,则徐州无忧尔!”
“善!”
郦嵩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不知能否请宣高领兵为先锋,进屯下邳郡界,用于震慑陶商。”
“霸愿领命!”臧霸不假思索应道。
安抚了几句,郦嵩让臧霸领泰山诸将退下聚拢兵马。
及臧霸与泰山诸将拜别郦嵩,诸将中的孙观颇有意见,抱怨说道:“郦嵩遣你我征陶商,意在令我等空耗兵马,并自取高干治下兵民、辎重。”
孙康看向臧霸,蹙眉说道:“宣高,之前郦嵩说好官爵,应是不假吧!”
“安会有假,诸子勿要多疑!”
臧霸神情平静,说道:“郦嵩非贪图小利之人,他之所以令你我讨陶商,何尝不是建立功勋之机遇?况你我既归降唐王,那便为唐王效力。唐王志在天下,欲统寰宇,你我如能建功封爵,将富贵传于子嗣,怎能贪图小利以令唐王不满。”
“宣高言之有理!”
吴敦说道:“郦嵩与唐王关系亲厚,你我如能建立功勋,得郦嵩之信任,何愁无富贵?”
“宣高,今我等兄弟既降,但昌在东海,尚未归降,还需向郦嵩言明此事。”
臧霸说道:“稍后诸君收拢兵马,我去再拜郦嵩,言求招昌归降之事。”
“有劳宣高!”
泰山诸将中臧霸威望最高,最讲究义气,遇事处理公平,因此臧霸最受众人信服,故如有大事,皆由臧霸出面。
水一役,臧霸临阵倒戈,高干大败而走,郦嵩斩俘五千余人。
次日,臧霸与泰山诸将在出征前,各遣亲信奉上户籍,以示恭顺之心,郦嵩大喜收下,许诺表功。
继而,郦嵩率兵分讨东海、琅琊,尽降高干所据郡县。高干率数百亲从出逃,路至东海朐县时,被糜芳带兵所杀,头颅送呈于郦嵩。
是月,郦嵩破高干,降臧霸之消息,传至下邳,令陶商大为震恐。
时见臧霸与泰山诸将向下邳开拔,陶商自知才能平庸,无法阻挡唐军,故在唐军使者之前,他便主动让糜竺、陈登二人持徐州图书送呈至琅琊开阳,向郦嵩表以归降之意。
第507章 卷!
二月,陶商遣糜竺、陈登献图书归降,郦嵩纳降之,率兵入驻下邳。
经臧霸劝降,昌率部归降唐军。而泰山诸将受郦嵩调遣同驻下邳,徐庶则带兵驻扎琅琊。
下邳,州府中。
郦嵩方升堂议事不久,便接见从青州赶来的满宠使者。
“不知君来此为何?”郦嵩单刀直入,问道。
“回郦徐州,今依大王旨意,满都督欲遣张燕南下援助将军,然不知将军意下何如,特命仆奔走询问!”使者说道。
郦嵩神情一黑,没想到张虞这么担心自己,还让满宠派兵帮助自己,忍着郁闷,说道:“今徐州已降,高干授首,诸郡粗安,勿劳满君挂念!”
说着,郦嵩反问道:“此番满君受命征讨青州,不知青州军情何如?”
“一月前,满都督围攻临淄,一日而破城,斩袁谭首级,并降麾下兵马。今月诸将至诸郡讨贼,以求海滨太平。”
闻言,郦嵩脸上微有诧异,他没想到满宠用兵竟如此出彩,先败袁尚,再斩袁谭,今都发展到安抚青州诸郡阶段。幸亏自己打下徐州,要不然太丢面子!
郦嵩咳嗽了声,说道:“青州饱受黄巾所害,今贼寇丛生,倒是需满都督操心。不知满都督前后斩俘多少?”
“非仆所能细知,料想袁尚、袁谭二人兵马数万,满都督至少能斩俘不下万人。不过据仆所知,满都督已将降人悉数遣送归乡,以便归乡耕作,令郡县编户齐民。”使者说道。
“青州户籍多少?”
“在册户籍五万多户,而依齐袁旧人推算,如能讨平诸寇,人口至少能有八万户。若治理得当,推算当有十万户。”使者说道。
郦嵩瞧了眼徐州失真的户籍,顿时没有比功的念头。
“君多有辛劳,可休息几日,再回禀满君!”
“诺!”
打发走青州来使,郦嵩看向左手侧的徐州降人,问道:“今下徐州,嵩需向大王上报徐州户籍,不知诸君有谁能知户籍细情?”
“嗯~”
陈登迟疑几许,说道:“旧时徐州五郡六十二城,其户籍有五十七万户,口三百万人,陶公在世时,户籍虽说锐减,但仍有二十万户,拣选兵丁能有十万。”
“而自广陵被曹操所据以来,琅琊、东海旧听命于高干,彭城、下邳二郡国能被我所控者,仅二十一县,户籍约在三万余户。”
“人口怎么如此单薄?”
郦嵩眉头微皱,说道:“依臧霸之前所呈高干旧时户籍,琅琊、东海二郡国户籍有三万余户。如此合计之,徐州四郡人口岂不仅有六万多户。纵广陵被曹操所有,而今六万多户亦是太过单薄!”
说着,郦嵩反问道:“自曹操屠戮泗水之后,徐州既未有大军屠戮,又未有天灾害民,户籍不应如此希少。试问诸子,今徐州民户何在?”
在张虞集团中,攻陷每一地皆需先询问户籍情况,因此不论是满宠破青州,亦或郦嵩降徐州,二者皆问户籍。毕竟战乱时期,土地广袤为次,首要之事在于人。有人才有赋税,才能提供兵丁。
更何况新下之地,州郡之中通过询问户籍能看到治理问题。
陈登沉吟少许,说道:“都督,徐州虽未屡遭兵戈荼毒,但因道路便捷,或会南下扬州以避难。且徐州地理依山旁海,不少百姓隐匿于山海中,州郡太平时,百姓或愿登记于册。”
“不仅于此!”
糜竺有意表现,以来得到郦嵩赏识,说道:“都督,徐州屡遭兵戈侵害,百姓常会飘离家乡,被大族买卖为奴,此或为户籍稀少缘由之一。或偏远地界有人作乱,招揽流民以自强。”
糜氏在唐军入主徐州前后,表现非常积极。如糜芳带部曲斩杀高干,将首级上呈于郦嵩。糜竺又是带头大哥,在唐军进驻下邳前后,不断在奔波效力。
郦嵩手敲案几,忽而看向安静不说话的臧霸,问道:“泰山诸将可是私领兵马,未将兵马登记于册?”
“确有此事!”
臧霸硬着头皮说道:“昔高干在时,并未向我等索要户籍,故便不曾上报。之前所上呈户籍乃是高干所制户籍,我等户籍尚在汇总,今各部部曲、门客之和,应该不下二万户。”
“诸将部曲、门客二万余户,陶氏户籍三万余众,高氏户籍三万余众。三者累计,应该在八九万户之间。如若再计广陵郡户籍,全州户籍至少有十万户。”郦嵩暗暗估算道:“此数虽说不少,但比陶谦旧时户籍二十万,仍少十万户。”
汉末徐州作为边角地区,在三国鼎立之前,虽说遭受不少兵戈荼毒,但不至于说一郡之民不及万户。何况依糜竺所言,有大量百姓沦为奴隶。如糜竺嫁妹妹时,曾出万人奴仆以为嫁妆,反而变相说明徐州内部中有大量人口被隐匿。
而想解决徐州这种情况,在没有长期治理的前提下,几乎是做不到!
郦嵩盘算了下,问道:“诸将皆户出一男为兵,如此之兵多羸弱。依之前所言,诸将需拣选兵丁,今暂限额两军万人,余者释放归乡,归由本郡官府治理,不知宣高以为何如?”
臧霸面露难色,问道:“六将兵马合有二、三万之数,今精选万人兵卒,不知诸将官职如何?”
“官爵不改,仅所统兵马略有削减,劳宣高调和诸将了!”郦嵩笑眯眯道。
“仆尽力而为!”
臧霸内心暗暗叫苦,削减兵丁,释放部曲归乡,这个不是好差事。然他也知道这些乃是之前约定好之事,他既然受领官职,便不能违背诺言,需要履行之前的条约。
泰山诸将之事由臧霸自行解决,郦嵩后续便看向陈登、糜竺二人,笑眯眯说道:“此番徐州降服,二君功勋显赫,我已向大王奏报功绩。然今徐州初下,诸郡事务繁杂,非我一人所能理,恐需二君辅佐。”
“愿为都督效力!”二人应声道。
“善!”
郦嵩说道:“元龙熟悉州内诸事,今劳君招揽未降之将,或有不顺州令者。以上之人不降,则遣兵征。而若归降,大王必会许以官爵。事成之后,我会向大王表举元龙,以元龙之功绩,足以胜任太守。”
“诺!”
“子仲为州中长吏,劳君核实州郡县长吏名册,今需上交于大王。而令弟有斩高干之功,今可令其谒州府,容我上报大王,以为糜氏表功。”郦嵩说道。
“仆愿领命!”
糜竺考虑了下,说道:“仆族有余财,天下大乱之时,乱民四散流离,多有招之为民。近日粗验资产,家中门客、奴隶有三千一百余家,今徐州既已安定,三千余家百姓不宜再为糜氏所有。今愿上交于官府,以来充实州郡。”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