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击鼓,伯道亲讨,克服临淄,清平海滨。”
“诺!”
郝昭拱手领命,急步速下高台,点齐本部精锐赶赴东门。
之前共有七台吕公车攻城,西、北二门各两台,东门仅有一台。因此袁谭重点防守西、北二门,东门兵马少之。故郝昭的用意便是用精兵骤而猛攻东门,东门抵御不住唐军迸发的战斗力,或许便能夺下东门。
“咚!”
太阳西斜,强烈的鼓声被满宠所敲响,郝昭披坚持锐,亲率甲士登上吕公车,朝着城楼上的兵卒发起猛攻。
“杀!”
一声爆喝之下,唐卒发起猛烈的强攻。一改之前的长矛对刺,而是数十名重甲兵卒持盾握刀猛冲上前。盾挡长矛,舍命前行。后方数十名兵卒持强弩冒头,不畏敌军箭矢,将强弩的弩矢倾斜到齐军步卒上。
趁着齐军步卒受伤之际,数十名重甲步卒奋力跳至城头上,之后猛冲厮杀,尽可能搅乱敌阵。而齐卒受其搅动,纷纷围杀重甲步卒。
与此同时,郝昭再率甲士登上短桥,在城楼混乱之际,发起新的一轮猛攻。
齐袁兵卒本就良莠不齐,今追随袁谭用兵以来,几乎屡战屡败,兵马士气低迷。在被困临淄城中,袁谭费尽心思鼓舞士气,方才让兵卒与他固守临淄。
两军从早上厮杀到下午,双方皆已疲惫。郝昭忽然以一种不要命的打法冲击,齐军没抵挡几下,便直接溃败。
东城上唐军兵卒越来越多,齐军士卒被杀着溃败。今齐卒在城楼上的奔逃,反而让更多人失去了秩序,而没有秩序的兵卒,甚至不如猪让人头疼。
很快,东城换上了唐军的旗帜,郝昭带领甲士朝着鏖战的北门杀去。北门有了郝昭的冲杀,之前受阻于吕公车上的唐卒翻墙登城,终于杀到城楼上,内外夹击之下,北门齐卒发生溃败,临淄城的陷落仅是时间问题。
见城楼被自家兵马所夺取,擂鼓的满宠大笑不已,将鼓槌交于左右,说道:“临淄城破,袁谭难逃。”
“来人,速令骑卒至南门拦截,如见齐军从南门出逃,务必擒杀之。”
“诺!”
围三缺一,本质就是想让被困兵卒从无人的一门出逃,但满宠岂会真的放那些人出逃,必然会有手段阻击。而骑卒便是最好的追击利器,任何从南门出逃的人,几乎躲不过唐骑的追杀。
在唐军围困破城之时,袁谭自知大势已去,率亲骑数百从南门出逃,欲学袁谭、袁尚那般投靠曹操。
“杀!”
袁谭稍出南门,便遇见一股八百骑的唐军围杀。经一番惨烈厮杀,袁谭扔下半数亲骑,方才摆脱追兵。
未走数里,又是迎头杀来一只唐骑,同样是一校人马。一番惨烈厮杀下来,齐骑不敌,被杀得七零八落,袁谭连兜鍪都被击落,披头散发,仓皇逃窜。
数名唐骑眼力甚好,看出袁谭衣甲精良,应非凡人,于是互相吆喝下,共追袁谭。
见众骑追击,袁谭内心慌乱,策马奔驰,在山野间奔走。
忽而,因小路太过崎岖,袁谭骑术不佳,颠簸几下,袁谭竟从马背上摔下。
袁谭捂着摔伤的大腿,见唐骑追杀太紧,急呼道:“诸子纵我,我赐富贵于诸子。”
话未说完,领头一唐骑持刀挥砍而来,不待袁谭说完话,锋利的刀便切过他的脖颈,脑袋飞起,血液如喷泉般喷溅,之后身躯猛地倒地。
“阿雕,你下手太快了!”
丘郎策马追至,见挥雕一刀砍下袁谭的脑袋,惋惜说道:“此人身份应是不一般,若能留他性命,你我封赏或许能更多。”
中条军的学员已悉数分配至军中效力,如丘郎因在汉中救援战中立下功勋,加之学习时期出彩,便被封为校尉司马,辅佐校尉治下,并分掌两百骑。
“嘿嘿!”
同为中条军的学员挥雕满脸的歉意。
“将此人首级带回,交于降人辨认!”
丘郎大手一挥,带领诸骑便归。
未及,稍至夜幕时,唐军已控制临淄内外,满宠、张燕、郝昭等将悉数入城。丘郎交上袁谭首级,满宠大喜不已,令人布露袁谭已战死之消息。
第505章 海滨清平
随着临淄城破,袁谭身死,齐袁注定覆没。
满宠下临淄之后,依照张虞旨意,戮袁谭妻子,并斩孟岱及其亲眷,以威慑青州余孽。而考虑到青州已无大寇,于是满宠释放俘虏齐国兵马,领取路费自行归乡。
州府内,满宠亲览户籍,见青州仅有五万多户籍,神情忽露诧异,问道。
“昔青州户籍六十余万户,今怎仅有五万三千多户,其中六十万户人去哪了?”
别驾刘询迟疑了下,说道:“青州前遭黄巾所害,诸郡残破。又经袁谭讨青州,前后历经两岁,百姓多有伤亡,青州户籍之所以少,盖因如此缘故。”
“户籍五万户不及上郡之户籍,怪哉!”满宠蹙眉不解,自语道。
“或许是豪强隐匿人口,亦或是百姓流落荒野,据不上报!”郝昭不以为然,说道:“今都督已斩袁谭,为今之急在于降安东莱、北海二郡。”
满宠放下竹简,说道:“大王命我为青州都督,总理军政之事,主在讨贼,次在安民。今大寇消亡,今之职责在于安民。故青州户籍稀少,其中缘故不得不察。”
“青州旧户籍为袁谭与旧时州府之人所修,都督如欲细究缘由,需寻旧人咨问。”刘询说道。
“你可知旧时人事?”满宠问道。
话音未落,却见侍从趋步入府,上报。
“都督,袁谭旧臣王在城外求见!”
刘询说道:“王字叔治,北海营陵人。昔受孔融举孝廉为官,及袁谭入青州,征辟王为别驾。昔袁谭治青州时,便以王、刘献等吏修户籍。今都督欲知户籍细情,不妨询问此人。”
“此人名声何如?”
“为忠义之人!”刘询说道:“昔孔融有难,王率部救援,至此以忠义扬名海滨。之前袁谭讨袁尚,众者多有背弃,唯王、管统不辞艰难投奔之。”
“善!”
满宠考虑少许,说道:“召王入堂。”
“诺!”
之前有言王为袁谭故吏,袁谭与满宠作战时,王受命督运军粮。因听闻袁谭被斩,王大为悲伤,遂领数十人前来,为袁谭奔丧,并希望为袁谭及家小收尸。
少许,便见神情刚毅,面露哀伤的王入堂。
“王拜见都督!”
满宠问道:“袁谭败亡,君此行前来是为投唐否?”
王作揖说道:“袁谭为故主,此番前来乃是为我主收尸!”
满宠眼睛微眯,不知王真意,故意沉默不应,欲看王后续反应。
见满宠不说话,王继续说道:“袁谭虽为罪人,但受袁氏厚恩,今不报恩,心难安,故求敛袁谭尸首。若触犯军法,愿收敛尸首之后伏法,将无遗恨!”
闻言,满宠感慨说道:“卿乃海滨义士,而义士所求,宠岂敢不从,准君收敛袁谭尸首。”
“拜谢都督!”王感激道。
若是放在之前,满宠或许会杀王。然今齐袁灭亡,海滨诸郡几近降服,故关键之事在于安抚民众。如王为青州义士,今杀之有损大王名声,况且今赦免之,则是有意弘扬忠义之精神。
“今有一事咨询先生,劳君为宠答疑!”满宠说道。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满宠招了下手,指着竹简,问道:“昔君为袁氏治州修图书,为何六郡六十五城为何仅有五万余户?昔后汉之时,户籍尚有六十余万,人口高达三百七十万。二者差别甚大,恕我不能理解。”
王整理了下思绪,答道:“青州人口虽有近四百万之众,然青州黄巾兴起,令诸郡为之崩裂,兵戈四起乱乡野,青州至今未安。袁谭入青州,借袁氏威望,赐印绶于诸寇,方稍安之。”
“黄巾裹挟数十之众,被公孙瓒所破,另有被曹操所败,亦或化为流寇。齐民流离四方,兵事荼毒青州,民众或浮海至辽东,或出走海滨,或隐匿山林,疑惑割据为豪,故户籍难以统计。”
顿了顿,王补充说道:“如东莱郡临近群山海滨,黄巾余孽盘踞其中,豪强大族聚民自保。如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东莱之患;牟平之贼从钱,部曲近万人,号令一方;东牟人王营,众裹三千余家,挟昌阳县作乱。东莱郡中如此类者不少,至少万余户未被国家所有。”
“济南、乐安二郡中,犹如黄巾余部徐和、司马俱等将,各有部曲数千家,旧服于袁谭,然却未供户籍。北海郡中如葛畅、廉楷之流各为县令,统领军政之事。计以上诸将部曲、门客,至少能有两万户。”
“不仅于此,辽东公孙度遣将浮海至青州,设立营州以收拢流民,盖有数县上万户。”
满宠沉吟少许,问道:“如君所言,青州户籍不止五万户,如若清平贼寇,不知能否有十万户?”
“清平山贼海寇,可多得三万户,然欲得五万户难。除非~”王停顿了下,便不继续说话。
“除非何事?”满宠追问道。
“除非都督上报唐王,言青州大族隐匿户籍,收拢流民为奴。今如能遣严吏治之,或能让青州有户十万。”王说道。
袁谭治理下的青州谈不上好,凭借父亲袁绍的名望,让大量青州地区的贼寇、豪强臣服。而这些人臣服非实际臣服,仅是名义上的臣服。其中袁谭打孔融花了最多时间,前后累近一年方才夺取北海郡。
因此满宠入青州时,方才会因青州户籍之少而奇怪。毕竟青州再这么乱,不至于说仅剩五万户人,显然未被统计入户籍的数目肯定不少。
当然了,不仅袁谭时期的青州户籍混乱。直至曹魏时期,青徐二州的在册户籍同样混乱,或是说出奇的少。如西晋太康元年,青州平均一郡人口不到万户,而徐州甚至有三千户的郡。
至于其中原因?除了兵事之外,另外便是泰山诸将势力不小。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泰山诸将站在曹操一边,帮助曹操进攻青州。而在曹操取胜之后,为了回报诸将,从青、徐二州中拆分出不少郡封于诸将。
泰山诸将既有兵权,又治郡县,形成了独立的小军阀。而这些军阀从青、徐二州中获取太多人力。盘踞在上庸三郡的孟达都能拥有近万户部曲,何况割据十余年之久的泰山诸将。
至于曹丕夺泰山诸将的兵权,可以说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未成功的地方。郡守能够流动,但泰山诸将的势力依然在,始终都限制中央详细统计户数。
“十万户,四、五十万人,虽不及上州,但比下州却多不少!”
满宠念叨了下,说道:“豪强之事,本督会上报唐王治理,今关键之事在于征讨青州离散之贼。”
说着,满宠看向王,说道:“东莱郡守管统为袁谭亲信,劳君为使劝降。如若能成,我向唐王表奏君之功绩。”
“愿领都督之令!”
王苦笑了下,自己为袁谭收尸而来,却不料成为唐人使者。考虑到后续前途,王领命应道。
“郝伯道?”
“末将在!”
满宠点将说道:“东莱郡既有群寇丛生,由将军领本部兵马征讨,除非愿舍本部部曲者,余者归降拒不应命。平东莱郡之后,再击营州,解救青州之民。”
“遵命!”郝昭领命道。
第506章 徐淮安
满宠破临淄,斩袁谭,清讨海滨诸郡之时,郦嵩征讨徐州的战事已至白热化。
正月一十六日,暖阳初升,冷风吹拂,天高云淡。
水河谷中,数万人拥挤于谷中,分成三支大军厮杀。
“臧霸犬子,竟敢背我!”
高干在车驾上,用手狂怒捶车栏,声音中充满了忿恨。
“使君,我军两面受击,今下形势不妙,还需早断决断!”谋士高配急声道。
霍奴从前头撤回,狼狈说道:“使君,唐人进攻甚急,臧霸又倒戈攻我,前军已有败退之势,将军速撤或为上策!”
高干脸上尽是不甘心之色,说道:“今若撤走,大军必然溃败。而兵马如若溃败,唐人将席卷徐州,我与诸位之基业将付之一炬。”
高配劝道:“青山若在,何愁无柴。使君如若身亡,何以复起建功?今形势不妙,速撤方为上计。”
“我军若败,徐州将无你我容身之所,今安能撤退!”高干依旧不愿屈服。
“徐州无使君容身之所,何不如效袁熙、袁尚二人渡淮投靠曹操。”高配说道:“若不引兵后撤,恐使军兵马尽折于此。”
“寄人篱下啊!”
高干望着已陷入混乱的战场,满脸的痛苦,最终咬牙说道:“撤军,传令各部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