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番思考,张虞问道:“陈军可有不足?”
“有!”
麴义沉声说道:“丹阳兵虽说好斗剽悍,但勇猛有余而锋芒不久。不仅于此,南人长于舟舸厮杀,不善列阵冲突,阵型不比河北步卒。故大王如能耗其士气,令陈军兵将疲惫,阵形松散之际,便是我军取胜之时。”
闻言,张虞眼睛微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通过柯比、麴义二人的讲述,张虞已是明白陈军弱点,而他如能利用陈军弱点,他便能一举击溃陈军。
“善!”
张虞神情收敛,笑道:“二君之语,当解孤心中疑惑。今奔波厮杀疲惫,二君不如先归营休整。”
麴义领了下命,稍后在离开时,稍微迟疑说道:“敌将祖郎骁勇善战,今被臣所擒,不知大王欲见否?”
“愿降否?”张虞问道。
“有归降之意,陈军虚实多由他透露!”麴义说道。
顿了顿,麴义补充说道:“祖郎识水战!”
“召其入帐!”
见祖郎识水战,张虞心生几分兴趣。他今下虽不缺剽悍之将,但缺识水战之将,祖郎或能一用。
“诺!”
少许,却见面容黝黑的祖郎在侍从的羁押下入帐。
“罪将拜见唐王!”
张虞挥手散退侍从,安抚祖郎说道:“将军之前虽与孤为敌,然清平天下,还世之太平,故用人皆以贤。卿今降孤,我便委以重用,视众人皆如此,卿勿以降人之身而忧。”
祖郎作揖答道:“唐王胸襟,世之著称。郎行不顺之事,幸大王赦免,往后郎竭力奔走。”
“善!”
张虞笑眯眯说道:“且先封卿为中郎将,统属旧部。如有建立功勋,另有官职封赏。”
“多谢陛下!”
一番安抚,祖郎告退离帐。
而待祖郎离开之后,张虞忽招侍从叮嘱以密语。
第476章 不得已而降
“出征前,朕多次叮嘱你,让你小心用兵,勿要贪功。”
大帐内,袁术挺着肚子,往回踱步,恼怒说道:“然你却不听军令,中敌诈败之计,致使大军惨败,更坏我一名大将。”
“求陛下恕罪!”
张勋跪在地上,恳求道:“臣知唐军进犯,有意建功,挫敌之士气,扬我军兵威。与敌交兵,初破敌寇时,我本欲观敌将虚实,然祖郎冲锋在前,不顾我军号令,臣不得不率军接应。”
“而敌军伏兵起时,祖郎冲突靠前,遂被唐军大部包围,臣实难救援,为求保全兵马,只得率部速撤。”
袁术不满张勋推脱责任,大声问左右道:“张勋中计兵败,依律当如何处置?”
闻言,张勋急忙向蔡瑁使眼色,希望蔡瑁能救救他。
蔡瑁收了张勋的金银,岂会不帮张勋说话,遂安抚道:“陛下,今与张虞交兵,唐卒剽悍,正值用人之际。而张将军多有勇略,陛下不如暂赦之,令张将军戴罪立功。”
张勋连磕脑袋,说道:“陛下,臣虽败于北寇之手,但却已知北寇用兵之法,或能助陛下破敌。”
张勋为袁术之元从,今时兵败犯错,袁术虽说恼怒,但却无意杀之。今有了台阶,袁术冷脸,喘着气坐回榻上,说道:“有何破敌之策,速速说来!”
“禀陛下,我军丹阳强兵剽悍,未弱敌寇步卒。唯独北骑精猛,非我南骑所能比。故如与敌寇交手,当寻机扼敌骑卒,令敌骑不得施展。时我军以丹阳步卒为先锋,裹以重兵必能取胜。”张勋说道。
闻言,袁术喝了口蜜水,没好气说道:“北骑精悍,朕岂会不知,要你来说!”
说着,袁术问道:“可有扼骑之策?”
张勋说道:“勋闻北骑破阵,或有驱马蹈阵之事,今如与敌交手,需持鹿角而进军。外围鹿角,内树长矛,将能阻马群于阵外。而欲扼骑,或能于狭窄地列阵,或将敌骑远调。”
袁术神情缓和,示意张勋起身,说道:“鹿角之策可以一用,但无法治本。如能调走敌骑,不失为一方略。但如何将敌骑调走,反而是件难事。”
“陛下,何苦执著于敌骑?”
阎象作揖而拜,说道:“我军兵多而骑少,而敌兵精而骑众,如若两军列阵厮杀,我军如能察敌卒之纰漏,亦可击败敌卒。”
“卿是为何意?”袁术问道。
阎象说道:“袁熙在兖州,袁尚在青州,袁谭为北人效力。然若青州生变,张虞应会调兵东进,以解海滨之危。彼时张虞兵力分散,我军兵力倍之,便是我军取胜之希望。”
袁术点了点头,说道:“袁谭来信悔悟,他如能与袁尚齐心,不仅青州无危,则中原将为我袁氏所有。此番袁谭如能反正,或许便能击败张虞。”
为了得到袁术的支持,在袁术去信劝袁谭反正时,袁谭已与袁术联络,表示后悔投靠张虞,他会寻机背叛张虞。
“陛下,张将军败于张虞,我军无前部为先锋。今不知遣何人为将,为大军在前开路?”纪灵拱手问道。
“不知谁愿出任先锋,先至扶满下营,为大军开道?”袁术问道。
见状,因有张勋为前车之鉴,众将推推搡搡,不敢领命出任先锋,生怕遭遇强敌。然并非所有将领胆怯,作为袁术的大将,黄忠率先趋步出列。
“禀陛下,忠愿率兵北上,为大军先锋。”黄忠正色说道。
“彩!”
袁术喝彩了声,吩咐说道:“张勋,你今败逃归营,当将功赎罪。今命你为副将,以黄忠为主帅,北上筑寨扶满,并小心北骑袭扰。”
“遵命!”二人领命而退。
张勋有了经验教训,与黄忠北上筑寨。而袁术因是担忧张虞兵马复至,则是率军衔尾其后。
张勋、黄忠北上筑寨时,张虞得知消息,再令柯比率兵南下。然因陈军各部紧密,黄忠率骑亲御,张勋稳打稳扎修建营寨,袁术大军又在后方,柯比仅有抄掠些兵卒而归。
九月八日,袁术率大军至扶满,将大营筑于鸿沟西岸,隔鸿沟与张虞对峙,二者相距不足五十里。
九月九日,张虞书信于袁术,邀袁术决战。
“呵!”
袁术冷笑了下,将张虞书信示以部下,说道:“张虞书信语气狂妄,实欲激朕出兵。然张虞之所以敢约我决战,无非欲假骑卒之精。”
“陛下,不可如张虞之意。张虞今欲求战,其中必有缘由,或是有取胜之把握,故我军宜当据之。”韩浩说道:“另遣人送信入雍丘,以坚张超守城之心。”
“准依韩卿之见!”
袁术询问左右道:“张虞骑兵众多,当如何取胜?”
“陛下不如先坚守营垒,以观袁谭是否举兵归正。如袁谭生变,张虞必有所反应。”阎象说道。
袁术沉吟了下,说道:“朕忧寿张不能久守,亦忧袁谭虽有心归正,但却依旧不能与袁尚共存。”
说着,袁术看向蒯越问道:“卿有何高见?”
蒯越捋须而深思,说道:“臣闻祖郎归顺张虞,而昔日陛下待祖郎恩厚,赐钱授官,得其效力。而今是否遣细作联络祖郎,言陛下不计前嫌,劝祖郎再为陛下效力,并让祖郎通报军情,察唐军之虚实。”
“劝祖郎归义,不失为一妙计。”
袁术若有所思,说道:“祖郎家眷在南,今时投靠张虞,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来人,持孤书信于祖郎!”
“诺!”
是夜,袁术遣机灵斥候潜入唐营,并找到祖郎的营帐。
自张虞收纳祖郎归降起,便授予祖郎统领旧部的权利,及准许单独立营的资格。今祖郎的营地安置于外围,非常利于陈人斥候寻找。
灯光摇曳,一人忽开帐帘,惊到帐中的祖郎。
“来者何人?”
“祖将军,仆乃陈人尔!”斥候恐祖郎惊动太多人,急忙说道。
祖郎蹙眉打量斥候,不知是张虞试探,亦或是真乃陈国斥候。
“我今归顺唐室,你且速速退去。”祖郎坐直身子,说道。
“将军怎能无情,忘陛下待君之恩重。”
斥候怎愿甘心离开,说道:“将军若不信我,不妨先看陛下书信。”
说着,斥候将书信交于祖郎。
祖郎将信将疑收下书信,稍后犹豫了下,方才打开书信。信为袁术所写亲笔信,其中写了些袁术厚待祖郎的一些事。而袁术为了让祖郎倾心,甚至还说得知他投唐时,众人皆欲杀祖郎妻儿,唯他信任祖郎不会背叛他。
见祖郎沉默不语,斥候趁机说道:“陛下器重将军,今将军怎能因被擒而降张虞?”
祖郎已确信眼前之人身份不假,今不知如何作答,仅能长叹了口气。
在犹豫良久之后,祖郎说道:“陛下深信于我,我岂敢忘记陛下?今时归顺张虞,实如陛下所言,兵败被擒不得已而投唐。陛下既来相招,我当竭力报答陛下。”
“善!”
斥候大喜不已,说道:“陛下暂无诏令,仅欲让将军传递军情。如有急事,当由我来寻将军。”
祖郎点了点头,说道:“君回禀陛下,如与张虞交手,我愿举兵临阵倒戈。”
“小人谨记!”
见祖郎不用多说便配合,斥候内心大喜,说了几句话,遂潜伏于黑暗而出。
第477章 联曹击袁
九月十六日,秋雨洒洒,细雨绵绵,夹杂冷风,浸人骨髓。
“殿下,辽搦战数日,陈营据不出兵。”
张辽手抱兜鍪而立,说道:“陈军离我营有数十里,间隔鸿沟为阻。袁术不敢妄渡河水,故今欲破袁术,需另寻他计。”
大帐内,张虞按剑端坐于榻,问道:“文远可有计策?”
张辽沉吟良久,说道:“袁术既与我军对峙,殿下不如先破雍丘,通睢水之道,调徐晃之军南下,或分兵助郦嵩,以破寿张,降兖州诸郡。时吕布、郦嵩、徐晃三军齐至,兵马能有十万,袁术必非我军之敌。”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与袁术对峙半月,今以众兵据垒而守,我军实难破之。如依文远之见,先安河济,再聚众兵,间掠粮草,久峙之下,袁术不济,人心动摇,可破敌矣!”
“大王,嘉有一拙见,或能让袁术进退不得,并被大王所制。”郭嘉作揖说道。
“哦?”
张虞顿生兴趣,问道:“计从何来?”
“大王,陈袁北与我军对峙,国中兵马空虚,东有曹操据江淮,南有刘备割荆南。如曹、刘二人向荆州用兵,彼时国中情形危急,袁术或遣军回援,或急于求战,将利我军。”
郭嘉说道:“敌军人心涣散,必好求交兵,大王率军邀之,袁术欣然应战,破敌则易。故以嘉之见,大王不如遣使联络曹、刘,令二人出兵助阵。”
张虞看向荀攸、贾诩二人,问道:“二君以为何如?”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远交近攻是为攻伐之上见,曹、刘二人如若出兵,江汉遭遇兵戈,而国中空虚,袁术内心忧愁,将不敢不战。”
顿了顿,荀攸补充说道:“仅忧曹、刘二人知我军与袁术交兵,欲坐山而观虎斗,无意为大王效力。”
“诩以为曹、刘二人必会用兵。”
贾诩捋须而笑,说道:“二人不伐袁术,兼并江汉之地,将何以自大?故纵无大王遣使,二人亦会寻机用兵。而今大王遣使通好,二人恐会顺势应诺。”
郭图微微颔首,说道:“贾君之言有理,我今无后顾之忧,而袁术不然。曹、刘与袁术皆有深仇,而今天下大势略显。二人如有归顺之心,不敢不从大王;若无归顺之心,必思抗拒大王之策,自当兼并郡县,以强壮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