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38节

  马在农业时代,堪比现代的汽车。不仅军队征战急缺,朝廷各部门也是缺乏。故今进贡两万匹马,明知难与军队抢夺战马的分配,众人也想分一杯羹。

  张虞伸手制止了众人的争执,说道:“需以军中用度为先,今有两万匹之众,诸部分得一七千匹,余者三千匹多选劣马。而三千匹马如何分配,由丞相与尚书令自行决断。”

  “诺!”

  在张虞与左右闲聊之时,张洛、张弼、何晏三子玩闹了一番,满头大汗前来。

  “父王!”

  三子行礼一番,异口同声说道。

  张虞此番出猎,非单率文武出猎,另有携子三人。三子年岁虽说不大,但需要通过狩猎锻炼自身。

  “收获何如?”张虞问道。

  “父王,儿猎得一獐!”

  虎头虎脑的张弼指着侍从手中的猎物,满是骄傲说道。

  “小子能以小弓猎獐,可见弓术之精湛!”

  张虞称赞了声,看向余者二子,问道。

  “你二人呢?”

  张洛微微低头,说道:“儿射术不精,未有猎物。”

  “平叔呢?”

  “儿不善鞍马,未有见到猎物!”

  何晏满脸尴尬,偷瞄张虞的神情,生怕自己的便宜父亲不满。

  见两大儿的表现不如小儿,张虞眉头微皱,问道:“我有语,常让你二人勤习骑射,今骑射怎不进反退!”

  张洛说道:“母亲言,天下虽乱,但终归大治,而欲治天下,不可凭鞍马,而是需以经学治世。”

  “愚妇!”

  见妻子擅改诸子的培养计划,张虞忍不住骂道:“以文治世,以武平世。天下一统,刀兵收库,武备松弛,盖国亡之兆!”

  “父王息怒,洛骑射不精,非母亲之过!”张洛恐张虞怪罪王霁,找补说道。

  张虞摸了摸张洛的脑袋,语重心长,说道:“骑射乃为父起家之本,子不能忘之。”

  说着,张虞看向何晏,温和说道:“我无意让平叔骑射厮杀,但君子不可不善射。欲成大才者,需文武俱备。”

  “多谢父王告诫!”二子应声道。

  教训了一番二子,张虞拉着张弼的手,说道:“勤勉习射,为父甚喜。不知弼儿有何所求?”

  “儿独自一人骑射,甚是无聊乏味。不知父亲能否调几小童于我,以便儿骑射狩猎。”张弼虽仅八岁,但对答如流。

  “好!”

  张虞欣慰而笑,说道:“骑射狩猎虽重,但经学不能不读,莫为无谋匹夫。”

  “儿谨记于心!”张弼说道:“既封于外,儿不敢不习文武。”

  见张弼从小明白责任,张虞暗自欣赏。

第466章 肃清中原

  八月十七为出征之日,而今时值七月初,需通报诸部兵马,以便各部有充足的时间安排。

  枢密院内,张虞与众谋士及诸文武商讨军情。

  “殿下调十万大军出征,不知令哪几部征海滨,而殿下又自率哪几部兵马?”荀攸问道。

  张虞瞧着墙上偌大的舆图,说道:“下河北时,编练六军营兵三万,幽州可出万人,关西出兵六万之众,是为十万之众。”

  “君初记下!”

  说着,张虞吩咐道:“今兵分两路,东路军由海州刺史满宠为主帅,张燕任副将,田丰为护军,辛评为参军,率郝昭、高览二将,四军共两万步骑,并合袁谭之兵讨袁尚,专营海滨之地。”

  赵咨速写留痕,以求跟上张虞说话的速度。

  “而西路军云集于黎阳,以荀攸为督军,贾诩为护军,郭图为典军,郭嘉、荀谌为参军。孤为主帅,张辽、郦嵩、徐晃、张杨兼领都督,赵云、徐庶、张、麴义、高顺、许褚、孟宁之、柯比、张绣、鲜于银等将,共计步骑八万。”

  今除了张虞外,最有经验独领大军者,非张辽、徐晃莫属。然考虑种种原因,张虞选满宠任东路军主帅。

  至于为何不用张辽、徐晃,其原因不难理解。

  将领独自领兵多了,难免与属下诸将产生深厚的关系,更关键是一人立功多了,则有功高震主之嫌。而今张虞为了保护张辽,选了有能力统军却寡有领军的满宠。

  历史上,刘秀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将领功高震主,经常轮调大将出任主帅。而今张虞需要借鉴刘秀这一点,毕竟大将功绩太高,纵使张虞不在意,但恐难免发生幺蛾子。

  “并令大将军吕布率军北击袁熙,先破河济之袁军,再与大军共伐陈留张邈。”

  “诺!”相关之人领命。

  司隶校尉吕范从席上出列,拱手说道:“殿下,我朝与南阳仅隔八百里武关道,若敌寇从武关入寇,则长安有惊扰之危。故范以为殿下需留兵马于长安,以防袁术遣将奔袭蓝田。”

  “嗯!”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子衡为司隶校尉,留守坐镇长安,督张丰、程普二将,准调西河匈奴营兵,以备武关之不测。”

  相比上次出征袁绍,关中仅有张丰守蓝田,而今张虞兵马富裕,能留程普率五千营兵坐镇。实际上,张虞若追求爆兵,此番南征中原,纵调动不了二十万兵,至少也能有十五万大军,仅是张虞偏好用精锐而已。

  当然了,如果击败了袁术,后续如欲伐荆扬,十万大军可不够用,毕竟南方幅员辽阔,需要大量兵马驻守多地,并且兵分多路。

  “遵命!”吕范应声道。

  吕范稍坐下,田丰起身说道:“袁谭因势穷而投殿下,若有变化之时,袁谭必叛殿下。以丰之见,东路军不可与之并进,需让袁谭自领一军,别征他郡。若与大军并进,如袁谭欲叛,则将倒戈相向,而我军彼时将败尔!”

  “东路军由卿为护军,今事准依田君之言。”张虞说道。

  “丰领命!”田丰正色受命。

  将诸事安排一番,张虞看向贾诩、荀攸二人,问道:“不知二卿可有不同之见?”

  贾诩捋须沉思,说道:“殿下大军云集河内,今不如选任一将为先锋,与吕布合力并击袁熙。若让吕布一人独往,恐独木难支。”

  “好!”

  张虞浅思少许,说道:“让殷州刺史郦嵩为先锋,渡河与吕布并击袁熙,清平河济之敌,确保粮道转运无忧。”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问道:“粮草筹集情况何如?”

  荀攸说道:“禀殿下,河北之粮将会顺白沟运抵河内,再转至黄河,顺官渡水至中原。而对垒持久,关西之粮则顺黄河之下,再转至官渡水,以供给殿下大军。”

  “舟舸皆已征调,黄河之舟有三百艘,河北之舸有四百艘,七百舟舸运粮,辎重供给不断。”

  顿了顿,荀攸分析说道:“相比我军漕运至河南,袁术军粮需水陆联运,不及我军便捷。久峙之下,转至冬季,水道干涸,袁术军粮恐会匮乏。”

  河南的水网复杂,但大河流无非是西北东南走向,或是南北走向,最终注入淮河。故南北朝时期,南朝北伐大多是从淮水北上,利用水流运粮。

  而南朝北伐中原又有个关键点,即不选择冬季用兵,因为水流干涸,兵、粮难以转运,甚至是有进无退。

  历史上,桓温最后一次北伐,从淮南出发,经徐州之泗水,转至兖州的清水入黄河,彼时已是秋季。郗超劝桓温要么直击邺城,一举定胜负;要么坚守河道,控制粮道的通畅,以待明岁夏季用武。

  桓温不采郗超之二策,选择与慕容垂对峙于枋头,最终因河道干涸,大军无粮可食,不得不撤军。然慕容垂便以八千骑兵尾随,先后两败桓温,斩杀四、五万之众,令桓温的名声大大受挫。

  此番南征,张虞挑选秋、冬之际,限制了河南水网舟舸的调动,而袁术若想维持对垒,则是需要征调民夫以陆路运粮,其成本大概是水运的十倍,以水陆联合运粮或能降低几成。

  当然了,河南水网会受冬天影响,北方的水网也会受冬天影响,如天冷河道冻结。然关键在于,张虞能在夏、秋之时,可以将粮草集中河内,之后用陆运至河南,其中陆运至陈留的距离仅一、二百里,远比袁术从豫州运粮的路程短。

  张虞踱步而笑,说道:“袁术好功务虚,以我河朔强兵击之,败之易尔!”

  相比以往的出征,张虞此番出征最轻松了。往昔用兵时,他所承受精神压力不小。如打关中时,董卓余部兵马精锐且多,张虞需要跨越黄河及以少凌众击败李;远征公孙瓒时,张虞如不能快速解决公孙瓒,袁绍必会从中介入。

  亦或是打陇右时,他需要面对陇右联军,以及随时可能逃入河湟的韩遂;上次征讨袁绍,袁绍兵马比他多,粮草且多于他,关乎他能否问鼎天下。

  今下别看袁术疆域庞大,兵马数量与他相距不大,但对张虞而言,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尤其袁术比袁绍还不善军事,坐拥荆、豫二州,竟打不下扬、益二州,屡出中原皆以兵败收场。

  故对张虞而言,打袁术的难题不是在如何击败或是说击退袁术,难点在于如何一举大破袁术,扫清张虞一统河南上的阻碍。

  “袁术虽说轻佻寡谋,但帐下并非无贤士良将。殿下出兵在于取中原,宜需小心陈袁。”

  恐张虞心态飘,贾诩隐晦劝道:“尤其诩闻蒯越有良谋,为袁术之依仗。而黄祖有射杀孙坚之能,另有黄忠、纪灵为羽翼。”

  “袁术治下人口数百万,岂会无贤能文武辅佐?仅是袁术采纳与否?”

  张虞收敛神情,说道:“如我灭袁术,则天下仅曹操能为我之敌寇。然如下巴蜀,则曹操亦将败于我手。”

  说着,张虞询问道:“不知孙策可有动向?”

  “禀殿下,据蜀中细作密报,孙策有意征南中,今难以北顾汉中!”郭图说道。

  “孙策不复北上,我无后顾之忧尔!”

  在张虞与左右深聊用兵事宜时,侍从趋步入殿,欢喜说道:“殿下,河西大捷!”

  “河西大捷?”

  张虞愣了愣,再是大笑说道:“什翼、阎行出征半年,未有军报传递,而今出征之前竟有捷报传来,莫非是为大喜之兆!”

  说着,张虞催促说道:“速将军报念来。”

  “诺!”

  郭图上前接过军报,浏览了下,盖述说道:“酒泉人张岐挟持酒泉太守反叛,阻刺史韦康赴任,将军什翼遣阎行先行讨之,斩屠张岐及其家眷。至武威时,卢水胡屡掠汉人,韦刺史勒令胡酋治元多交出罪人,并以书信责之。”

  “治元多纠合诸胡酋,合兵数万反叛,欲驱韦康出武威。将军什翼率兵御之,先以兵马佯败,暗伏精骑击之,斩虏敌胡万余人。将军什翼拣选精俘为卒,长驱卢水胡诸部,韦康发大户运粮,欲尽破卢水胡,今尚不知胜负何如!”

  “好啊!”

  张虞鼓掌而笑,说道:“什翼善奔袭,有知敌数之能,统率精锐步骑出击,河西杂胡安能及也?”

  “凉州如能归治,什翼是为首功,征西将军名副其实尔!”

  胡人的战斗力有分档次,最剽悍的是鲜卑,次之是凉州羌胡与乌桓,再次是匈奴人。什翼虽说经常被张虞用来袭扰粮道,但他作为鲜卑将领,打硬仗的能力可不差。尤其什翼出征凉州的六千步骑可非老弱,从战斗力与装备上看,皆可称为精悍之士。

  而观卢水胡因相对安逸的生活,战斗力远不及唐军,今再加上装备武器不及什翼所部,今忽而遇见唐军强兵,被打得大败也是不足为奇。

  “征西大捷,臣等恭贺殿下!”

  荀攸、张杨领着众人向张虞庆贺。

  张虞虚扶众人,笑道:“河西无忧,劳君随孤远征河南,肃清中原之敌,还天下以太平。”

第467章 圣人出,天下归一

  神武元年,八月初一。

  距南征中原仅有半月,张虞便率护国军向邺城开拔,除需自部兵马的将校外,余者近臣随行左右。

  出征前,因关心诸子的教育,张虞专门叮嘱王霁,说道:“旧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时,国之大事在政与戎。天下纵使归一,戎事亦不敢忘之。况我起兵于朔上,肃清河朔,所恃仅骑射尔!”

  “今虽说诸子勿需亲历厮杀,但骑射为国朝立基之本。古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此合上行下效之意。故贵胄不忘武功,国人方会崇武建功,令我朝不受胡狄侵扰。”

  王霁的教育理念不能说不对,天子之职在于治国,而非精于骑射之术。毕竟作为统御天下的君主,帐下不缺猛士,何须君王精习骑射?

  然张虞与王霁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或是说张虞能看到问题后的本质。骑射虽说是个人运动,但关键是在于能够强化胆气,并通过狩猎渐通军事。

  君主如善骑射,因会喜好狩猎,故会经常会组织,反而能不断保持军队的组织度。更重要是君王善骑射,能够明白自家军队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带动习射的风气。

  尤其张虞已有规划,及他承平天下,为了强化汉地与代朔胡部的联系,须效仿鞑子的会盟,不定期在河套会盟。既欲会盟胡部,君王岂能羸弱?自然需善骑射,以展示自身武功。

  在张虞严肃话语下,王霁不敢不听,恢复了文武并重的教学模式,并当着张虞的面叮嘱张洛勤习骑射。

首节上一节338/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