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308节

  “前方引路!”

  “诺!”

  田丰不愿与许攸为伍,无非是想看张虞更看重谁,如果张虞更看重许攸,那么意味着他投靠张虞,张虞也不能采纳他的意见,甚至未来或许会被许攸陷害。

  若张虞更看重他,田丰才有信心为张虞献计,毕竟被袁绍搞了一次,田丰心有余悸。他真心全意辅佐,竟被袁绍如此对待,实在让他心寒。

  “君侯,田元皓今在屋内!”侍从指着偏屋,说道。

  “好!”

  张虞整理了衣冠,上前轻敲屋门,说道:“田先生在否?”

  “我不与许攸为伍,不必多说了!”田丰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大将军张虞拜见田先生,望先生能开门一见。”张虞声音温和,说道。

  屋内顿时安静了下,继而匆忙的脚步声响起,便见田丰打开屋门,向张虞深深弓腰。

  “大将军怎仓促前来,恕丰不能远迎!”田丰道。

  张虞伸手扶起田丰,笑道:“先生不来见我,我今只能来见先生了!”

  “惭愧!”

  田丰告罪说道:“丰无挟君之念,仅是丰与许攸不和,恐他言语诽谤,丰才不得不如此。”

  张虞安抚道:“袁本初无谋,不能纳先生之计。我非袁本初,岂会不知许攸其人。”

  “我闻先生曾劝袁本初先取张燕,勿伐幽州。不知可有此事?”

  说着,张虞挽着田丰的手入屋,而左右随从立于屋外。

  “不假!”田丰犹豫了下,如实说道:“幽州离散,必不能全心为君侯效力,故劝袁绍先破张燕,断绝君侯与幽州之联络。之后与君侯对垒,不与之交手,消磨君侯兵马,而后寻机破之。”

  闻言,张虞大为感慨,说道:“幸袁绍不能纳先生之策,否则我欲破袁绍则愈发难尔!”

  在张虞的邀请下,田丰跪坐于榻上,说道:“君侯用兵如鬼神,袁绍遇事迟缓,非君侯之敌。丰区区小计,岂能阻君侯取胜!”

  “过誉了!”

  张虞笑了笑,问道:“我今虽下冀州,但袁绍尚在海滨,袁熙在河济。以元皓之见,我将如何用兵,方能席卷中原,威压吴楚?”

  田丰捋须而思,说道:“袁绍兵革败于外,谋臣乱于内,连年征伐,胜少而败多,人心涣散,已有土崩瓦解之趋势。故以君侯之威,击疲惫之寇,将势如破竹。”

  “而今兖州户籍凋敝,田亩荒芜,人口尚不及一郡之地。君侯欲下中原,可先取河济,剪除袁绍羽翼。之后用兵渤海、平原,逐袁绍出河北,令他退守齐鲁。齐鲁无险,大军渡河,兵锋可下临淄。”

  “时齐鲁承平,河济宾服,则能顺水而南下。袁术张狂,四方皆敌,故可先灭张邈,再取豫州,偏军下徐淮,河南臣服。时如能大破袁术,威震江汉,可望益、荆、扬三州尔!”

  张虞摸着小胡子,笑道:“先生之言,与我所思竟有相似,今可令我心安!”

  田丰谦虚说道:“君侯有定鼎之基,丰卑鄙之言仅是顺应时势而已!”

  说着,田丰补充说道:“今汉室已亡,天无共主,君侯宜当早日称王,以安帐下文武之心。时伐天下,将师出有名尔!”

  张虞说道:“称王仅差刘和表疏,表疏一至,便能依法继位。”

  田丰沉吟少许,说道:“君侯将以何为国号?并以何为都?”

  “我自以并州起兵,并以安邑为治,今自以唐晋为国号。至于都城,我将暂以长安为京。”张虞说道。

  田丰微微皱眉,说道:“昔世祖以洛阳为都,征讨四方贼寇,威服中原诸郡。长安偏居关西,恐难为天下之中!”

  “呵呵!”

  张虞玩笑道:“高祖开两汉之基业,尚不敢与周比兴盛,何况天下未平,我又怎敢贸然以洛阳为都。且兖州尚在袁熙、张邈之手,我今不敢贸定都洛邑。”

  受东汉的影响,其实张虞治下不少人偏好以洛阳为都。但张虞考虑到自己的基本盘,且为了避免关西胡化问题,张虞内心更偏好以长安为都。

  见张虞隐晦拒绝,田丰倒不好多说,毕竟他刚投靠张虞,甚至眼下还没官职。

  张虞向田丰拱手,沉声说道:“若田君不弃,我欲拜先生为参军,辅我参谋兵事。如立功绩,将另有升迁。”

  见张虞诚意满满,田丰避席而起,作揖而拜,说道:“君侯登门相邀,丰岂敢不从。愿能辅佐君侯一统寰宇,开周、汉之伟业!”

  “往后望卿多多劝谏!”张虞说道。

  “诺!”

  应了声,田丰换了个话题,说道:“许攸贪财骄纵,远之则逊,近之则不恭,是为小人。故虽有才能,但却不可大用。君侯莫忘袁绍之故事,若不弃用许攸,迟早将行不义之事。”

  张虞握着田丰的手,笑道:“许攸其人,我怎会不知?今用他无非惩处袁绍旧从,若他不知进退,妄行不义之事,我自会依法惩治,田先生需暂受一时之委屈。”

  “君侯已有谋划,恕丰多言了!”田丰说道。

  “往后若有不当之处,望卿一一劝谏!”

第419章 献表尊王,二袁合流

  二月,蓟县。

  “大将军有意称王?”

  刘和放下书信,忍不住叹气道:“汉室四百年,莫非今将亡矣!”

  “诸君有何见解?”刘和看向殿内文武,问道。

  田畴与鲜于辅、孙瑾等心腹对视几眼,拱手说道:“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使君与先君不失忠节。然今袁术篡逆,天无共主,群雄逐鹿,人人皆欲称帝为王,故张侯有问鼎之念不足为奇。今来信以问使君,无非欲观使君之意!”

  “幽州两遭兵戈,公孙乱州郡,乌桓犯乡野,皆赖张侯出兵安抚。今观汉室衰微,难安黎民,故使天下骚乱,百姓之流离,而能安天下则非张侯不可。”

  从前线赶回来的鲜于辅说道:“张侯宽宏大度,屡救危难,与使君有姻亲之故。若张侯为帝,其子孙亦为刘氏子尔!”

  刘和从榻上起身,踱步而叹说道:“欲安天下者,实非张侯莫属,然我实难行背离汉室之举。”

  鲜于辅沉吟了下,说道:“昔窦氏举河西以降光武,得窦氏几代之荣。昔使君与张侯有久,今更有姻亲之交,若能效窦氏之为,献表以尊张侯,日后刘氏将兴盛百年,弗因失天下而衰。”

  “况使君不献表敬重张侯,莫非欲与张侯大兴兵戈否?山西兵马之雄壮,辅窃以为幽州兵将莫能御!”

  刘和负手而立,望着殿外的景象,陷入沉默之中。

  他虽为幽州刺史,但帐下的郡守、将军各个手握大权,他的话语权很小。如果他要与张虞交手,怕不是第二天就会有人拿他的脑袋向张虞邀功。

  当然了,他本身也不想与张虞交恶。若真想与张虞作对,他岂会同意将女儿嫁于张虞长子。

  而今张虞称王之所以让他为难,根本不是因为形势的缘故,而是他难过心中的门槛。毕竟他从年少起,父亲刘虞便教导他忠君爱国的道理。

  随着刘和沉默下来,众人也随之安静。

  沉默半响之后,刘和吐了浊气,说道:“张侯清平河北,功盖寰宇,今宜进位唐王。劳田君为我拟疏一封,并奉户籍、舆图、文书,由使者送至邺城。”

  “诺!”

  见刘和选择了屈服,众人起身而应道:“使君英明!”

  刘和遣表奉图之举,意味着他向张虞臣服。往后形势不出大变故,随着张虞后续占据中原,幽州并入张虞的版图仅是时间问题。

  人群中鲜于辅暗出口气,他从易京前线火急火燎赶回蓟县,无非是怕刘和想不开。今刘和选择屈服的道路,他算是能向张虞复命。

  且不说刘和经心中斗争,选择向张虞献表。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众人尽知张虞击破袁绍,并占据冀州之事。

  山阳郡,昌邑。

  “哈哈!”

  吕布仰头而笑,谓左右众人,说道:“张、袁交兵之前,众人惶恐张虞兵败袁绍,而我独言袁绍必败张虞之手,众人多有不信。而今张虞大破袁绍,席卷河北,可证我昔日所言非虚。”

  “将军见解长远,非仆等所能及!”左右恭维道。

  吕布位于兖州,深受袁绍、袁术两大集团影响。如陈宫之前便倾向袁术,希望吕布能投靠袁术,将家眷送到宛城。而袁绍的话,在与张虞大战前,便有遣使者拉拢吕布,但却被吕布所拒绝。

  吕布之前所以支持张虞,除了所谓虚无缥缈的情义外,更重要是吕布能通过支持张虞而摆脱二袁所施加的影响,尤其是袁术势力强大之时。

  吕布偏头看向陈宫,笑眯眯问道:“公台,今张虞大破袁绍,我军当如何是好?”

  陈宫神情不变,拱手说道:“张虞拥据山西,今兼冀州,已有成业之势。以宫之见,将军宜遣使交好张虞,以续两家之旧情。”

  吕布笑道:“今交好张虞,可要再送家眷至宛城?”

  陈宫愣了愣,脸红说道:“张虞虽说威震河朔,但幽州尚未归降。而袁术称霸江汉,据有兖、豫,势力强劲,今将军纵无意遣送家眷,亦不可与袁术交恶!”

  吕布大笑了下,说道:“深以为然,袁术援助我多时,我莫敢忘援救之恩。”

  陈群若有所思,从席上起身,说道:“天下崩乱,能安天下者,唯袁术与张虞。将军夹生于中原,不可与二人争兵锋。以群之见,将军不如观明主则从善,效窦氏献河西之举。”

  闻言,吕布眉头微蹙,虽知陈群说的有理,但心中却莫名不快。

  思虑少许,吕布说道:“张侯新下冀州,不可不通使庆贺。今劳先生奉礼,代我去拜谒张侯!”

  “诺!”

  陈群忍着欣喜,作揖而拜。

  陈群,颍川许昌县人。天下大乱时,他与父亲至徐州避难,后高干侵犯徐州,陈群与父亲便为吕布效力,以求暂得安宁。

  今天下格局初现,陈群便思考如何寻觅明主,为他的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

  河北大战之前,陈群不好确定何人可为名主。而今随着张虞占据河北与关西,已是天下第一大诸侯。而袁术因篡位之故,与曹操、孙策、刘备三人为敌,势力渐渐下滑,且与袁绍的关系不好。后续随着与张虞的利益冲突,未来二人必然翻脸,彼时袁术将危矣!

  相比袁术而言,张虞渐有一统天下之趋势。即便天下尚有袁绍、曹操、孙氏等诸侯,但在陈群眼里,迟早被张虞所灭。

  陈群选择张虞为君主的另外一个小原因,便是张虞帐下有不少颍川郡人,尤其是钟繇更是萧何般的存在,投靠张虞不怕得不到重用。

  在陈群决意借吕布作为投名状,以向张虞表以忠心之时。逃至青州的袁绍经一段时间休整,稍微振作精神,思量未来发展。

  齐郡,临淄。

  州府内,袁绍咳嗽了声,问道:“邯郸城破,沮授被俘,田丰降贼,河北诸郡几降张虞,今仅公孙瓒尚固守易京。而以诸子之见,将何以御张虞?”

  阴夔迟疑少许,说道:“夔有一见,不知明公愿纳否?”

  “但说无妨!”

  阴夔说道:“张虞视明公为大寇,今虽降服冀州,但明公不亡,张虞必不甘心。故以夔之见,待河北稍安之时,张虞便会起强兵以征明公,届时明公将临存亡之危。”

  “故明公为御张虞,今何不如遣使联络袁术,述两家同姓之情,以求袁术出兵驰援,共御张虞兵马。”

  “袁术与我军深有间隙,昔更在中原大起兵戈,今遣使向袁术求援,恐袁术莫能答应。”袁谭说道。

  “非也!”

  阴夔摇头说道:“袁术篡位称帝,惹南方诸侯征讨,孙坚据巴蜀而叛,虽说兵败身亡,但长子孙策继其大位。曹操自下江淮,便与刘繇拥立天子,据淮南三郡,得口百万之众,并兴兵伐江左,屡胜袁术。而刘备兴兵交岭,征讨长沙,分人心神,令袁术疲于奔命。”

  “故今袁术三面环敌,见明公遣使,岂会不欣然应诺?”

  阴夔停顿了下,补充说道:“不仅于此,张虞席卷河北,并拥关西,手握天下雄兵,世之诸侯强盛者莫过于张氏。袁术有志于天下,与张虞迟早一战,岂会甘心见张虞覆没我军。故以唇亡齿寒说之,袁术岂会不与我军交好!”

  袁谭看了眼袁绍,见其捋须而思,便知袁绍略有心动,遂改口说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但恐袁术深陷南方,无意兴兵与张虞为敌。”

  阴夔作揖而拜,说道:“明公若尊袁术为帝,或许袁术会因此而出兵。”

  “袁术篡汉自立,世人共弃之,今明公尊奉袁术为帝,岂不令人笑话!”淳于琼出声驳斥道。

  “今势危急,岂能执拗于此。”阴夔微叹了口气,说道:“若夔言语不当,望请明公恕罪!”

  “先生何罪之有?”

  袁绍露出笑容,说道:“先生之见开人顿悟,袁术酷好虚名,常与我争胜负。我今如能舍虚名而向袁术交好,他因欣喜而助我,我为何不答应?区区虚名而已!”

  因兵败之故,袁绍放下了身段,更愿意倾听属下意见。凡是有利于公事,袁绍皆愿意采纳。

  “公图有何见解?”

首节上一节308/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