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十名,不知分别为何人?”杜畿问道。
东汉时期,刺史与郡守关系微妙,刺史年俸六百石,郡守两千石。依照俸禄而言,郡守位高于刺史;然在职权上,刺史乃监督郡守,经朝廷批准与允许,在某些方面可以领导下郡。
今天下大乱,刺史与郡守做不到像东汉那般互相制约,因此需要更清楚划分职权。因此杜畿此番出任冀州刺史,在张虞所下达的敕令里为升迁,并依令明细刺史为诸郡的行政直属上级,而在军事上诸郡受大将军府统一调配。
“安平郡守荀衍有政略之才,方被我新拜为郡守。魏郡人口殷实,为诸郡之盛,我今已令董昭出任郡守;贾衢督运粮草有功,我今拜为河间郡守;辛毗随行征讨有功,可转任钜鹿太守。”
张虞从怀里取出名单,交于杜畿说道:“渤海郡毗邻青州,是为兵家冲突之地,我今已让满宠出任渤海太守。余者常山、中山、赵、博陵、清河五郡长吏人选,我今尚无头绪,不知伯侯可有见解?”
既然选杜畿出任冀州一把守,张虞需要给予他在人事上的一定建议权。
杜畿瞧着名单,拱手说道:“君侯,清河以大河为边,东与平原接壤,西与东郡为伴,清河郡守非文武具全之辈莫能任,最好统领兵政之事。而常山、中山、博陵、赵四郡中,可委善于治政者出任。”
“畿欲举荐崔琰,他为冀州人士,熟悉河北民情。且崔琰任官以来,行事勤勉,性情刚直,有通达政令之才,或能拜为郡守。”
张虞考虑了几许,笑道:“我本欲留崔琰于府上任职,今卿举荐他为郡守,那便拜他为中山郡守。清河郡则让徐庶出任,并督蒋奇所部。余者常山、博陵、赵三郡,让杨俊挑选适宜人选,届时由卿钦点。”
“多谢君侯器重,畿必不负君侯期望。”杜畿避席而起,作揖拜道。
“无需多礼!”张虞笑道。
杜畿坐回榻上,忽想起一事,禀道:“君侯征伐袁绍时,荆楚大起干戈,孙坚征讨袁术不利,战没于江陵城,今由其子孙策坐领巴蜀。”
“孙坚战死了?”
张虞顿时惊愕,说道:“孙坚为江汉猛虎,讨陇右,征董卓,屡有建功。今据巴蜀而叛袁术,怎忽死于江陵城下。”
杜畿说道:“袁术称帝改元之后,曹操、刘备、孙坚三家联盟伐袁。孙坚率兵出白帝,与桥蕤交手,大破之。袁术改用黄祖出征,再败孙坚于夷陵,遂退守江陵城。孙坚欲破江陵,遂率兵围之。时孙坚亲自率军攻城,不料身中流矢,亡于江陵城下。”
“孙军大慌,被黄祖率兵亲破,孙静领败军守白帝,阻黄祖于川外。而巴蜀知孙坚战没,多有郡县叛乱叛乱,孙策率兵征讨。”
见孙坚依旧没躲过历史上厄运,稀里糊涂被黄祖弄死,张虞不得不惋惜,说道:“孙坚少有之俊杰,今竟亡于流矢之下,令人难以预料。”
杜畿说道:“孙策上疏至安邑,求君侯册封益州牧。军师恐分君侯精力,按疏一月有余,今让我询问君侯之见!”
张虞摸着下颌的小胡子,说道:“孙策有其父之风,以他之能,平巴蜀叛乱甚易。今让赵咨代我拟疏,表孙策益州牧。”
随着刘协的禅让,四百年的汉室宣告灭亡。孙氏在巴蜀的统治名不正,言不顺,故孙策急需外界的承认,故他不仅向张虞求疏册封,还有向曹操新立的江左小朝廷求疏册封。
第416章 肃清寰宇,小施惩戒
在杜畿后续介绍下,张虞方知他与袁绍在河北大战的同时,其实南方因曹、孙、刘三家讨伐袁术同样发生剧变。
在袁术篡位之后,曹操率先抓住机会,采纳手下之见,与刘繇迎立彭城王刘和之孙刘祗,令刘祗以灵帝为父,继大统之位,定都于寿春,年号兴武。
曹操与刘繇分别出任大将军与司徒,大封文武百官。而幸运的是,刘繇出任司徒后不久,便因得恶疾去世,于是朝廷大权落到曹操手上。
趁刘繇去世,其子弟年幼之故,曹操顺势吞并九江郡,并接受刘繇帐下兵将,如太史慈便投靠了曹操。
而小朝廷建立之后,孙坚、刘备出于各种缘故,皆遣使者拜谒朝廷。而曹操趁机遣使渡江招揽江左豪强,以便他后续渡江攻伐江东。
三家联盟成立之后,如之前所言,作为与袁术有巨大冲突的孙坚,率先出兵征讨袁术,先破了桥蕤,再败黄祖,一路杀至江陵城。
见孙坚用兵顺利,曹操以荀为尚书令留守寿春,而他率兵渡江,征讨丹阳、吴二郡,一路上势如破竹,大破扬州袁军,并攻占了二郡在太湖以北的诸县。而曹操为了扩充军力,不断招降纳叛,势力膨胀迅速,从出征时的万余人,扩充到三万人。
在孙坚因中箭身亡后,袁术本欲趁势而入巴蜀,但因孙静的固守,黄祖不得破之。而袁术见曹操在江左作恶,于是调兵前往江夏,并拜黄祖为帅,令他征讨曹操治下的庐江郡。
见袁术欲取庐江,曹操留曹仁守吴郡,连忙率军回援庐江。时气候已为冬天,水位下降严重,黄祖又惧曹操,得知曹操回援消息,遂率兵撤退。
相比孙坚的悲惨,曹操的幸运,刘备可用坎坷形容。
孙、曹两家用兵之时,刘备在士燮的支持下,从苍梧郡北伐,征讨荆州的零陵郡。
先是一路跋涉千里,前后行军花费近月,凭关、张二人占领营浦,之后顺潇水南下,包围了泉陵。
因零陵郡守为袁术门吏,倒是没有投降,而是闭城不投,欲凭刘备路途遥远,从而耗干刘备的军粮。
刘备前后包围两月,因粮草不济之故,兵马几近断粮,众人皆欲撤军。幸刘备苦思之下,思得一计,便以兵马无粮为由,率军回撤苍梧。
而实际上,刘备明撤暗袭零陵县,得到大量军粮,之后再率军包围泉陵。经百日的围城,城中粮草渐空,于是郡中官吏杀郡守而降刘备。
泉陵为零陵郡治所,刘备占据泉陵县之后,暂在此落脚,营道、泠道、洮阳、始安数县及众蛮降服,而刘备趁机收取粮草,并招兵买马,以便后续谋取荆南重镇酃县。
酃县(今衡阳市)为长沙郡下县城,为蒸、湘、耒三水的汇通地带,桂阳郡需顺耒水,经酃县才能汇入湘江,与荆北联络。故刘备如能取酃县,不仅能控制桂阳郡,更能后续顺江而下取长沙。
酃县之重,刘备知晓,而袁术又岂会不知。于是在孙坚身亡之后,袁术派遣桥蕤率兵万人南下,再征刘备,并收复零陵郡。
当然了,因曹操、刘备所在之地,距离中原太远,杜畿仅能知晓大概,细节情况则不知情。
“短短半年以来,不料南方竟发生如此变化!”
张虞感叹说道:“若非孙坚阵亡,有孙氏于江陵牵制,恐曹操已得江左,刘备将能建基于荆南。”
“南方群雄并起,于君侯而言,利弊皆有!”荀攸说道:“若让袁术称霸江汉,则我军纵能一统中原,后续南征之时,需与袁术大军交手。而今孙、曹、刘三家分食袁术,将有利君侯谋取中原。”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曹操有乱天下之能,据险峻之地能为王,今若让曹操占据扬州,兼有江水之险,往后必为大患。”
杜畿喝了口酒,说道:“刘备或虽不如曹操,但亦是不容小觑!”
张虞抚膝而笑,说道:“先让四人乱上一乱,待我扫平中原,再南征诸雄,肃清寰宇。”
三国鼎立本是各种机缘巧合下所诞生出的格局,首先中原因大规模战事,导致了人口急剧下滑。而南方经两汉四百的年开发,荆、扬二州渐渐崛起,在面对人口衰败情况下的中原,具备了割据的基础。
另一方面,曹操在统一天下的问题上,因战略选择问题,至少错失了两次机会。
首次,曹操降服荆州之后,不采纳贾诩威慑与招抚并行的策略,而是急于用兵,最终被孙、刘两家所败,失去了从荆州灭江左的机会。
其次,刘备前脚占领巴蜀,曹操后脚占领汉中。时巴蜀人心浮动,刘备与孙权有湘水纠纷,曹操拒绝了司马懿、刘晔二人趁势伐蜀的提议,而是改变战略伐吴,错失了消灭刘备,并从长江上游向下灭亡荆、楚的机会。
张虞不觉得他会错失一统天下的机会,尤其是他知道历代消灭南方两大路线。曹操从两湖地区灭南失败之后,历代兵家消灭南方,一是大军从淮南渡河,二是大军从四川顺流而下。
故眼下关键在于一统中原,积攒出能一口气横扫南方的实力。
张虞视南方诸雄为无物的语气,让郭嘉眼神中闪过异色,心中倒是愈发钦佩张虞,并庆幸自己舍曹操而投张虞的决定。
“君侯有大气魄!”郭嘉称赞道。
张虞脸上挂着淡笑,说道:“冀州诸贤士不少,伯侯今为刺史,可先征辟诸士为幕僚。待邯郸出降,明岁诸郡稍安,我将再征袁绍。”
“遵命!”
杜畿应了声,问道:“那可是不回安邑了?”
“暂不回安邑了!”
张虞从榻上起身,于殿中踱步,说道:“往后几月,我将暂以邺城为府治,待袁绍无威胁冀州之能,我方会回安邑休整。”
今虽大破袁绍,拿到人口最殷实的冀州,但张虞依旧忌惮袁绍。毕竟袁绍治冀州多年,名声崇高,收拢青徐兵马,可出数万兵马。故如他离开冀州,袁绍很可能重犯冀州。
“君侯明岁欲再征袁绍,需在春季之前破易京。”
郭嘉拱手说道:“易京为赵、燕之交重镇,幽州兵马如欲南下渤海,多需经由易京。今易京不破,袁绍将能招揽渤海旧吏。”
张虞停下脚步,问道:“今张辽可有军情传来?”
“有!”
荀攸说道:“据张辽所言,因得各部兵马支援,他已清扫外围营垒,将公孙瓒重围于城中。今依众人之见,欲掘地道入城,以坏高楼之根基。”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让张燕率兵赶赴易京,令张辽务必在三月前破易京。”
“君侯,郭图上疏,邯郸城中多有兵吏出逃,据他询问得知,袁绍约期两月前来解围,故郭图以为可令袁氏降人书信劝降城内故友,此必能令邯郸人心大乱,诱守将献门叛降。”荀攸补充道。
“可!”
张虞说道:“可依郭图所言,继续扰乱城内民心。且叮嘱吕范,敌军虽困在城中,但不可懈怠,沮授非无谋之辈。”
“诺!”荀攸应道。
“君侯!”
却见许攸在殿门时,见到张虞与众人在殿内谈话,便不经通报,迈腿直入殿中。
见许攸无视众人,王凌不爽呵斥道:“许子远,今不经通报,怎敢擅自入殿!”
王凌虽说是张虞的舅子,但许攸可不惯着他,说道:“君侯封我为秘史,我今怎不得入殿?况若无我献计,你怕不得在此啊!”
“你莫想死!”
王凌脸色恼怒,手按于剑上。因身份尊贵之故,除了张虞敢呵斥,可没有其他人敢这么对他说话。
“肃静!”
张虞冷声说道:“入殿需禀,许攸出殿求报。王凌言语有失,速速退下!”
“诺!”
张虞各打二十大板的责罚,让许攸、王凌皆有不爽。但许攸见王凌被呵斥出殿,心中倒是舒服不少。
第417章 清算大族,联姻鲜于
“何事让子远如此欣喜?”
张虞皮笑肉不笑,问道。
许攸没看出张虞的不悦,得意而笑,说道:“仆奉君侯之令,审查袁绍帐下文武违法之事,今攸已悉数整理完毕。君侯如能依名单严惩,冀州士民将心悦而宾服。”
说着,许攸奉上一封竹简,说道:“如审配在冀州诸郡内兼并田亩多达千顷,门下食客、部曲、隐户约有五百户;而审氏一族借审配之权势,在冀州中拥田两千顷,耕牛、马匹千头,钱财积如山丘。”
一顷为一百亩,千顷则是十万亩。依照理想情况,富裕的情况下,一户授百亩之田,千顷良田可授千户百姓。今隶属于审配与审氏的田亩多达三千顷,足够让三千户百姓富裕,养活两万百姓轻松,故三千顷田不可不多!
“三千顷!”
殿内众人脸上或露出愕然之色,或是倒吸口凉气,他们都没想到审配家族竟如此富庶,当真不愧是冀州的顶级世家。
杜畿感慨说道:“河东丘氏拥田四百顷,我便以为是巨富。而今与审氏三千顷相比,亦是有所不如。”
“审配一向以刚直享誉河北,却不料其与族人名下竟有三千顷田。若是贪腐之辈,不知名下会有多少田亩。”贾诩忍不住说道。
“常侍赵忠昔在魏郡时,投献田亩有万顷,府宅如宫宇,是为巨贪尔!”许攸笑眯眯道。
在土地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上,权利势必伴随财富的聚集,而财富的聚集势必伴随田亩的流转。因此在古代一旦出现免税群体,出于各种利益,田亩都会聚集在免税群体名下。
如明朝时期,因朱元璋对子弟丰厚,因此授予藩王经济上的特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田亩便登记在藩王名下。而这些田亩一旦登记在藩王名下,朝廷便无法支配及收取赋税。
除藩王外,明朝的勋贵、皇帝都会侵占田地。其中名义上贡献于皇帝的皇庄是天然的免税保护伞,勋贵会将田亩投献于皇庄,从而令自己名下田亩免税。
士绅阶级中的大士绅因含权度高,因此所交赋税往往会少许多。而中下士绅因含权度低,家境富裕,往往承担了不少的赋税。
在东汉时期,诸侯王不具备经济特权,因此田亩不会聚集在此类群体下。但庞大的士族阶级,因地方关系盘根错节,关系能直通朝廷,因此名下存在大量田亩,所以东汉士族群体可以说是人人巨贪。
诸葛亮遗书中留下薄田十五顷之语,在后世某些人眼里,清廉者应该分文不收,但在东汉社会环境中,诸葛亮无疑可称之清廉。如之前郭图收取将领贿赂虽说触犯了法律,但所收金额之少,一度让张虞有愧疚心理。
念及于此,张虞抬头看了眼许攸,暗忖:“连审配都贪那么多,不知以贪财而出名的许攸会贪污多少?”
见张虞瞧着他,许攸脸上露出笑意,问道:“君侯,审氏违法乱纪,令士女怨恨,攸请命查抄其家族。”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审氏作恶多端,由董昭上任后亲理,子远可率郡兵查抄审氏。记着审荣投降有功,其亲眷不可妄动,田亩不可清查。”
“多谢君侯!”
见张虞将清算审氏的任务交给他,许攸脸上嘴咧开,拜谢道:“攸必不负君侯期望。”
“余者氏族由伯侯上任之后亲理,不可冤枉一人,亦不可放过以一人,如有不决之事可上报于我。”张虞叮嘱道。
“遵命!”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袁绍失败了,那些追随他的亲信将会遭到张虞的清算,吐出他们往昔所得的利益,交于张虞分配于属下。